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检测卷-- 高三一轮复习.docx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检测卷-- 高三一轮复习.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检测卷-- 高三一轮复习.docx(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2022学年度高三第一单元一轮复习检测卷考试范围:中国古代政治制度;教材:人教版 考试时间:90分钟;命题人:历史教研组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第I卷(选择题)一、单选题(共48分)1在中国古代,褒扬官员德行和政绩,往往称其人为“民之父母”,官员亦以“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作为执政的理想境界。这一现象反映出A宗族关系已成为执政的基础 B“家天下”观念的政治影响C官员考核主要依据民本思想 D官民之间具有共同政治诉求2一位西方学者评论秦始皇:“建立了绝对的专制制度,这一制度以个人亲信为基础,而不考虑世袭和教育。”从人类政治文明发展的
2、角度看,这一转变的积极意义主要在于促使中国古代政治A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转变 B从井田制向小农经济转变C从分权政治向专制政治转变 D从军功政治向文治政治转变3秦朝时,中国完成了从“一个天下、许多国家、独立主权、供奉天子”的封建制向“一个天下、一个国家、中央集权、分级管理”的郡县制的转变。这种转变( )A消除了与中央抗衡的地方割据势力B使得官僚体制成为当时社会的主宰C破除了世家大族垄断官场的情形D是减少决策失误的有效途径之一4西周分封制是我国重要制度。据以下史籍叙述正确的解读是记述出处“天子作师,公帅之,以征不德是以上能征下,下无奸愿。”国语鲁语上“鲁、卫、晋、齐四国,又以王室至亲为东方藩篱,夏
3、殷以来的故国,方之蔑矣。由是天子之尊,非复诸侯之长,而为诸侯之君。”王国维殷商制度论“普天子班贡,轻重以列。列尊贡重,周之制也。”左传高祖本纪A周天子权力高度集中局面形成B分封制促进了东方诸侯国的社会发展C分封制加强了诸侯与周王的隶属关系D西周姬姓封国承担的贡赋较重5明成祖时期,诏命吏部尚书蹇义等26人分巡全国各地,安抚军民,询察利病。宣宗时,“巡抚”之名已经确立,并由临时派遣变为专门设置。这些举措的实施A降低了政府统治效率B消除了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扩大了中枢行政权力D加强了中央对地方的控制6明成祖时设立了内阁制,以内阁作为皇帝处理国事的助理机构。英国“光荣革命”之后,国王威廉一世逐渐以内阁代
4、替枢密院,成为国王直辖的最高行政机关。对两国内阁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内阁制的形成标志着两国的君权得到空前强化B内阁已经成为两国的最高权力机构C明朝的内阁长官称丞相,英国的内阁长官称首相D明朝内阁是君主专制加强的后果,英国内阁是君主立宪的象征7一般来说,汉代监察官只拥有监察权而没有处置权。对监察对象的处罚要报请所属长官,或与司法部门协调处理。各级官吏对监察官的行为也有监督作用,可以随时上书弹劾监察官。这表明汉代A监察体制完备具有独立性B形成了对地方有效管理C建立了对监察的反向机制D监察体系具有多层次性8宋代保留隋唐传统官称,仅代表资历、俸禄高低。文官有称为“职的衔号,如殿阁学士、修撰等,其实际工
5、作、权力则有差遣决定,多称为权知(或提举、提点)某机构事、充(或判、行等)某职之类,表示为临时委派之职事。此举意在A继承隋唐政治传统B防止官员专擅权力C提高士人政治地位D创新官员监察机制9土司是中央政权承认的少数民族世袭首领。1726年云贵总督鄂尔泰建议取消西南地区的土司制度,设立府、厅、州、县,派遣有一定任期的流官对当地进行管理,同时添设军事机构,后来清廷批准了这些建议。这一做法有利于A完善中央官制B实现民族自治C消弭军事冲突D维护国家统一10汉武帝时出界律规定:诸侯王只能在自己的封地活动,绝对不能私出国(诸侯国)界。这一规定的根本目的是( )A强化君主专制B加强思想控制C加强中央集权D防止
6、诸侯割据11费正清中国传统与变迁一书中说“隋及初唐时制度和文化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下列有关隋唐政治制度的“突破性进展”的叙述,正确的是A相权三分,独立施政B中央集权,地方分权C分工明确,相互牵制D完善机构,皇权顶峰12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唯一条件 B分裂动荡后专制权力不断被强化C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13吴晗指出,“在得到君主同意或命令后,就让舍人起草,舍人在接到词头(命令
7、大意)以后,认为不合法的便可以缴还词头,不给起草。在这种局面下,君主就得改换主意。如坚持不改,也还可以第二次、第三次退回,除非君主罢免他的职务,否则还是拒绝起草”。文中的“舍人”最有可能隶属于A门下省B中书省C尚书省D刑部14王国维先生认为:“欲观周之所以定天下,必自其制度始矣。周人制度之大异于商者,一曰立子立嫡之制,由是而生宗法及丧服之制,并由是而有封建子弟之制,君天子臣诸侯之制;二曰庙数之制;三曰同姓不婚之制。”结合所学,下列选项对王国维先生观点解读最合理的是A西周政治文化有惊人的稳定性和延续性B西周宗族关系开始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C西周按照血缘宗族关系分配政治权力D西周政治权力由“传贤”演
8、化为“传子”15武则天时期,将中书、门下二省名称分别改为凤阁、鸾台,通过加授“同凤阁鸾台平章事”头衔,使低品阶官员得以与凤阁、鸾台长官共同议政。宰相数量大增,且更替频繁。这一做法的目的是A扩大中书、门下二省的职权B为官员提供迅速晋升的机会C便于实现对朝政的全面控制D强化宰相参政议政职能16关于宋太祖驾崩前夜宋太宗(时为晋王)的活动,北宋时期有不同记载。续湘山野录记载,宋太宗当晚曾与其兄宋太祖在宫中饮酒,并宿于宫中;涑水记闻则称,那晚宋太宗并未进宫。这反映出A历史事实都是通过历史叙述呈现 B同一历史事实会有不同历史记载C历史叙述不能客观准确再现历史事实 D综合多种历史叙述即可确认历史事实17载,
9、宋太祖某日闷闷不乐,有人问他原因,他说:“尔谓帝王可容易行事耶偶有误失,史官必书之,我所以不乐也。”此事反映了A重史传统影响君主个人行为B宋代史官所撰史书全都真实可信C史官与君主间存在尖锐矛盾D宋太祖不愿史书记录其真实言行18有学者指出,朱棣(朱元璋第四子)以一个藩王起兵夺位,为后世子孙开了一个不好的先例,致使藩王谋叛成为明代政坛上的一个不稳定因素。这类藩王叛乱虽然都以失败告终,但徒然给明代社会增添了许多的祸乱和破坏。作者意在论证A分封制产生了深刻久远的影响B明代形成新的王位继承规则C遵守规则有助于维护社会秩序D朱棣的政绩为后世提供范例19国史十六讲提到,在皇帝和皇太后的全力支持下,张居正把内
10、宫(皇帝)与外朝(政府)的事权集于一身,成为明朝权力最大的内阁首辅。张居正经常对下属说:“我非相,乃摄也”意思是他并非一般的丞相,而是“摄政”代帝执政。对这一历史现象的本质理解准确的是A内阁首辅是名副其实的丞相B内阁此时已经取得了法定的地位C张居正提升了内阁首辅之权D内阁权力加大是君权强化的产物20史载:世祖忽必烈即位后,委派官员到各地署事,行使中书省职权在距离省治较偏远的地区分道设宣慰司,边陲民族地区的宣慰司及其所辖机构,参用当地的土官任职。对此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中央政府加强了对地方的有效管理B反映了当时各民族的团结和融合C行省是元朝管辖地方的唯一机构D行省长官为蒙古人与汉人且掌握实权2
11、1如图是清政府颁发给西藏地方政府的金瓶。按照格鲁派教规,达赖、班禅采用灵童转世的方法选择继承人。转世灵童的人选必须通过驻藏大臣主持的金瓶掣签仪式来确认,报朝廷批准。金瓶掣签制度有利于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 尊重各民族的传统文化,维护民族团结 使西藏地区开始归属中央政府统一管辖 体现了清朝对边疆因地制宜的治理原则ABCD22在努尔哈赤、皇太极统治时期,“中国”、“南朝”等词都用于对明朝的称呼。顺治时期,“中国”一词在朝廷政治文书中已指清朝的全部统治区域。1767年,乾隆皇帝明确规定:“夫对远人颂述朝廷,或称天朝,或称中国,乃一定之理。”这反映了这一时期A满清统治区域的日益扩大B“中国认同”不
12、断发展深化C中央与地方矛盾有所缓和D民族交流消除了民族差异23在汉武帝的主持下,察举制度进一步规范,一是规定以儒术作为取士标准,二是规定察举的内容包括德行、学问、法令和谋略四个方面。这表明察举制A促进了汉代教育制度的发展 B有利于扩大汉朝的统治基础C导致了门阀士族政治的兴起 D有助于贵族政治的迅速瓦解241376年,明太祖在各省设立了主管行政的布政使,主管司法的提刑按察使,主管防务的都指挥使。一年后,又命亲信重臣“共议军国重事。凡中书省、都督府、御史台悉总之,议事允当,然后奏闻行之。”上述史实可以说明A明太祖全力模仿元朝的政治制度 B明初政制构建有取法唐宋的特点C明太祖废相后君主专制不断强化
13、D明初基于政务繁忙而设立了内阁第II卷(非选择题)二、材料分析题(共52分)25(本题25分)秦采取了一系列巩固统一的措施。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统一度量衡是秦朝的重要措施,而史记秦始皇本纪对此只有“一法度衡石丈尺”之语。秦始皇陵等处出土的秦权铭文载,公元前221年,秦始皇令丞相隗状、王绾“法度量则不壹(一致)嫌疑者,皆明壹之”。湖北省云梦县睡虎地出土的秦简记载:“县及工室听官为正(校准)衡石毋过岁壹。”“衡石不正,十六两以上,赀(罚没)官啬夫一甲,不盈十六两到八两,赀一盾。”摘编自睡虎地秦墓竹简材料二:秦灭六国,“六合为一”,货币的混乱状态,给国家统一向各地征收赋税及各地区之间的商品经济
14、交流都造成极大不便,不利于经济的发展和统一政权的巩固。直到公元前210年才最终统一了全国货币。秦兼天下统一币制后,货币分为二等,以黄金为上币,以镒为单位;圆形方孔钱为下币,以半两为单位。秦朝在统一币制的过程中不仅对货币的形、质、量有明确规定,而且严禁私人铸钱。它是中国历史上首次在全国范围内统一币制,意义至为重大。尽管秦行暴政短促而亡,但其统一货币之功,则是应当充分肯定的。摘编自秦汉币制改革略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秦始皇统一度量衡的具体措施。(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秦朝币制改革的原因,分析秦朝币制改革的意义。(15分)26(本题12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15、。材料一 图西晋末年内迁少数民族分布与北方流民南迁示意图摘自中外历史纲要(上)材料二 元朝时期,蒙古人的西征和南下,产生了中国历史上前所未有的民族大迁徙和民族大融合,大批东来的信仰伊斯兰教的回回人因此来到中原定居,并与其他民族的人通婚繁衍,逐渐形成一些统称为“回回”的穆斯林少数民族,使伊斯兰教在中国的传播获得了可靠而广泛的群众基础。摘自刘杰试析元朝时回族的社会地位及其形成原因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论述指出北民南迁的主要原因和影响。27(本题15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建隆二年,(宋)太祖召赵普问曰:“天下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八姓,战斗不息,生民涂地,其故何也?吾欲息天下
16、之兵,为国家长久计,其道何如?”普曰:“此非他故,方镇太重,君弱臣强而已。今所以治之,亦无他奇巧,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续资治通鉴长编卷二材料二 行省是蒙元帝国留给后世的重要遗产。在世祖前期和中期,多数行省是以中书省宰执临时派出处理军政事务的形式出现的。随着大规模征服战争的结束,临时处理军政事务的行省陡然减少,而半固定化的行省不断扩充和发展,并且在世祖末成宗初逐步过渡到地方最高行政机构。据李治安行省制度研究整理(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概括宋初加强中央集权的措施。(6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在元代的双重属性。结合所学,简要评价行省制创建的积极意义。(9分)试卷
17、第5页,总6页。参考答案1B【详解】材料“民之父母”、“为民父母”、“爱民如子”体现的是“家国同构”的“家天下”观念,B正确;宗族关系是家族关系,不会成为执政的基础,A错误;官员考核的依据应该是官员的政绩,C错误;材料体现不出官民具有共同的政治诉求,D错误。故选B。2A【详解】根据“不考虑世袭和教育”可知这一转变打破了血缘世袭的关系,有利于血缘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故选A;B项是在春秋战国时期,排除B;CD与题意主旨不符,没有体现出转变的积极意义,排除。3B【详解】根据所学可知,秦朝在全国推行郡县制,是官僚政治取代贵族政治的重要标志,故B项正确;A项“消除”的说法错误,排除A;C项是科举制,排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历史资料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新教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课件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考历史专题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