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在授信客户价值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毕业论文.doc
《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在授信客户价值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毕业论文.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商业银行内部评级在授信客户价值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毕业论文.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毕业论文商业银行部评级在授信客户价值管理中的运用与实践摘 要 为推动我国商业银行不断提升经营管理水平、持续增强信贷业务分析决策的科学性和预见性,本文在利用商业银行开发部评级法阶段性成果的基础上,对银行授信客户的价值管理体系进行了初步构建和运用。作为一种授信客户价值评价和管理方法的探索,该体系的价值不仅限于信贷工作中的决策参考,更重要的价值在于这种评价方法所体现的“加快发展追求股东价值创造最大化”、“有效发展实现可持续的ROA和ROE”的理念和原则,体现了现代商业银行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战略转型步伐的总体要求。关键词 部评级 价值管理 风险调整后收益信贷业务是我国商业银行的主营业务,授信客
2、户的价值管理是信贷业务的关键环节之一。长期以来,由于信贷管理理念的滞后、利率市场化程度较低、缺乏业务数据支持、专业人才的缺乏等一系列因素的影响,商业银行对授信客户价值的认定与管理均处于相当初级、原始的阶段。随着股份制改革、流程再造、人才储备加大、信贷理念和信用风险评级工具的不断进步,我国银行业有了长足的发展,商业银行管理客户方式势必由粗放化朝着精细化的方向不断前进,衡量客户价值的标准也将越来越趋向科学化。同时,面对世界金融危机的冲击,为了确保我国金融体系的安全和信贷资产的质量,利用建设和推广部评级取得的阶段性成果科学地衡量客户价值,发展并完善银行授信客户价值管理系统,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时机也日
3、趋成熟。一、我国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与客户价值管理的发展阶段(一)信用风险评级的发展历程尽管我国各商业银行信用风险评级的具体发展历程各不一样,但总体来说仍然大致经历了以下三个阶段:1、第一阶段:客户信用+贷款四级分类这一阶段,商业银行规定对每笔贷款均须确定方式系数、信用系数,其中贷款信用系数包含企业信用和领导班子素质情况、企业经济实力、企业效益水平三个方面的指标,从借款人的角度衡量企业信用对贷款安全的影响。贷款方式系数囊括抵押、贴现、担保、信用等方面的指标,从业务层面评定贷款方式对贷款风险的影响。首次引入了贷款风险等级的划分,但未形成全行业统一规的评级标准,也未明确要求各家银行必须评定企业信用
4、等级。2、第二阶段:基于还款可能性的贷款五级分类根据人民银行要求,各商业银行从2000年起正式全面推行贷款五级分类,即将贷款业务按其风险程度(还款可能性)分为正常、关注、次级、可疑、损失,2002 年起五级分类对象扩展至各类贷款与资产负债表外授信业务。五级分类以主观判断为主,以债项作为评级对象,但在分类标准即核心定义和基本特征中同时结合了对客户层面的分析和判断。当时的客户信用评级,其指标选定与指标权重、得分区间均依专家经验主观设置,缺乏数据支持。客户信用评级和贷款分类都存在需要细分的问题。3、第三阶段:以现金流为核心的二维评级在前一阶段发展的基础上,部分商业银行发展出了以现金流产生能力作为核心
5、的二维信用评级体系。此类评级体系的特点主要是:评级体系由授信客户风险评级和业务风险评级(债项评级)构成,属二维评级。客户评级划分为若干个等级,并与标普、穆迪等国际外部评级对应,业务评级与五级分类对应。其缺点仍然是主观性较强,弹性大,评级结果没有与违约概率和违约损失率等现代风险管理中的主要参数挂钩。4、第四阶段:部评级随着巴塞尔新资本协议的公布,我国银行业监管机构迅速做出反应,并且鼓励本国银行按照巴塞尔新协议的标准建设和改造自己的风险管理体系。部评级法是新协议提出的用于外部监管的计算资本充足率的方法,它允许银行在经监管当局批准后,采用自身开发的部评级体系确定其信用资产的风险权重,并以此计算资本充
6、足率,这一方法的目的在于确保对单个银行的法定资本要求能够反映该银行的特定风险。与以往的各种评级方法不同,部评级以银行历史数据为基础,运用统计分析方法,直接生成信用评级所需的各项参数,能准确计算违约概率(PD)、违约损失率(LGD)、违约风险暴露(EAD)、预期损失率(EL)等关键指标,其过程更为量化,等级更加细化,结果更为精确化,为银行更高标准的实施风险管理和部控制奠定了科学的计量手段,成为银行制度创新和信贷文化创新的推动力。1目前,在银监会的推动下,我国银行业积极应对巴塞尔新资本协议,取得了较大进展。以工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交通银行为代表的大型国有银行以与以招商银行、光大银行为代表的
7、股份制银行都在积极开展这方面的工作,并把这项工作看作是银行未来增强竞争力的重要手段。(二)客户价值管理的三个阶段与此对应,我国商业银行的价值管理同样经历了为规模约束、盈利约束、资本约束三个发展阶段:1、第一阶段:规模约束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外界对商业银行的业绩评价主要按规模大小的标准来评判,很少关注资产质量。这种评判标准反过来误导了银行的经营行为,导致一些银行不计成本吸纳存款、不计风险投放贷款,却仍然可以获得较好的评价。近年来大部分商业银行已从这种“规模陷阱”和“速度情结”中脱离出来。2、第二阶段:盈利约束随着经营管理的逐步规,我国商业银行开始从规模约束下的增长方式向盈利约
8、束下的增长方式转变。但在客户价值评价上,也存在局限性,过于关注账面盈利,没有考虑风险的波动,从而忽视了银行本身在经营环境发生变化时,是否还有足够的生存能力的重大问题;受限于计量方法,考核主体局限在机构和网点,相关数据很难支持在产品线、客户方面的经营决策。银行很难平衡风险与收益的关系,只追求当期利润,只能使银行陷入无穷无尽的“高盈利-高风险-高暴露-高核销”的恶性循环之中。3、第三阶段:资本约束在资本约束下,必须通过客户价值管理,支持银行作出正确的经营决策,力求最大限度地提高客户对银行的回报和资本的使用效率,促进信贷文化的转变,逐步从当前的以客户等级为核心的绝对风险规避型的信贷决策理念,转变为以
9、经风险调整后的利润为核心指标的风险-收益平衡型的相对价值信贷决策理念。从总体上看,我国商业的客户价值管理正处于从盈利约束向资本约束的阶段转化的阶段。风险调整后收益的平衡发展理念已经深入人心,但受部评级体系建设推广的阶段性以与历史数据积累不足的影响,客户价值管理仍然停留在信贷人员定性、主观、经验判定的层次上,相对滞后。因此,在经济资本精确计量的条件成熟之前,为了能够直观、有效的发挥事前的经营导向以与事后的动态调整作用,构建一套适合我国国情的授信客户价值管理体系,以此来引导我国商业银行的授信决策和信贷行为就显得非常必要。二、基于部评级的授信客户价值管理体系的构建客户价值管理是指在部评级体系的基础上
10、,通过对客户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的测算,引入经风险调整后的利润和资本回报率作为对客户的综合评价指标,并制定相应的办法和标准,引导银行制定正确的客户关系策略和最佳授信方案,以提升客户价值,增加客户对银行的综合贡献度的管理方法和实现过程。授信客户价值管理的总体框架包括:分析方法、管理模型、管理流程三个主要部分,其中:管理模型与分析方法在管理体系中处于核心地位,其产生的结果直接运用于授信决策和贷款定价,而管理流程则对整个管理过程进行规化和制度化。(一)分析方法和原则对授信客户价值的分析必须遵循以下方法和原则:1、成本补偿原则银行开展授信业务,应当确保收益超过或至少应不少于贷款发放的成本。银行授信成本
11、所包括的要素可以划分为:管理成本、资金成本、风险成本。也就是说,授信价格=贷款成本+目标净利差。2、风险定价原则风险定价原则最典型的表达就是威廉.夏普提出的资本资产定价原理(CAPM),CAPM说明了风险(risk)与预期回报率(expected return)之间的关系,可用作风险资产的定价。风险资产的预期回报等于无风险资产的回报率+风险溢价(risk premium)。若预期回报率不能达到或超越要求回报,则不应进行这项投资。23、风险调整后收益原则银行是经营并管理风险的机构,风险成本不容忽视。风险调整后收益率(RAROC)不仅考虑了经营成本,还要考虑风险成本以与为开展不同业务所耗费的资本。
12、与传统的资产收益率(ROA)、净资产收益率(ROE)相比,该指标更为真实的反映了授信客户的价值。(二)管理模型的构建管理模型可以简单表达为:风险调整后的资本收益=(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入-营运成本-资金成本-信用风险成本)/经济资本要求。1、客户各项收益计量在计算客户给银行带来的收入时,应对客户收益情况进行全面的考量,以完整地反映客户为银行创造的总体价值。具体包括:(1)银行对借款人的授信业务收益,如利息收入、授信类中间业务收入;(2)银行对借款人的非授信中间业务收益,如汇兑收益、结算收入、财务顾问收入;(3)存款业务收益(存款利率与部资金转移价格之间的差价);(4)派生业务收益暂不列入计算当前
13、客户收益的围,但在预测时需进行填报,作为客户潜在价值认定的参考项。派生业务收益包括因代发借款单位工资而带来的存款业务收益、因该客户的授信而派生的其他对公纯存款客户(非授信客户)的存款、个人按揭贷款、中间业务产生的收益。综上,客户各项收益=授信业务收入+非授信中间业务收入+存款业务收入。2、客户各项成本计量(1)风险成本风险成本包括预期损失和非预期损失。1)预期损失预期损失可以用以下公式计量:EL=EDFLGDEAD。其中:EDF为客户预期违约率,LGD为违约损失率,EAD为违约时风险敞口。EDF和LGD为关键数据,以往主要利用基于BS公式的默顿模型或KMV模型计算,计算中需要大量的数据往往只有
14、上市公司才能提供,现在我们可以借助部评级的历史模型数据进行计算。某商业银行部评级违约概率与违约损失率主标度见表1、表2。表1:部评级违约概率主标度表客户评级等级(PD评级)对应的违约概率相当于国际水平的等级注释1一般在0.5%以AAA,AA,A1-3级为政府、银行、跨国公司,国际外部评级高于BBB;大公司评级集中于等级4和9之间,而等级10-12可能用于最糟糕的客户;中小企业评级集中于等级6-12房地产企业最高达到5级。2BBB+3BBB4BBB-5一般在2%以BB+6BB7BB-8一般在5%以BB-/B+9B+10一般在5%以上B11B-12CCC13违约等级1415表2:部评级违约概率主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商业银行 内部 评级 客户 价值 管理 中的 运用 实践 毕业论文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