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pptx
《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8课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 课件- 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选择性必修1.pptx(3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世界主要国家的基层治理与社会保障,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二、现代社会保障制度的建立与发展,目录,起初,全体希腊人贫富均等,每人都有一定数量的牛羊。所居的土屋就是自己的城堡。他们来往自由,全按自己的意愿办事。遇到有公共的重大事宜需要讨论时,所有居民齐集市场,选举一位年高德邵的人主持会议,他的责任就是使每个人都有发表意见的机会。若有战事,便挑选一个精力充沛自信心极强的人成为统帅。危险一旦解除,自愿给予这个人领导权的村民们,也有免去这个人职务的权利。 摘编自房龙著:人类的故事,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史学聚焦1:古希腊时期,一、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理的历史与特点,1、西方主要国家基层治
2、理的历史,凡父母双方均为公民者有公民权,公民在18岁时,在他们村社的名簿中登记,当他们登记之时,村社成员对他们宣誓投票做出决定如果投票结果认为他们没有自由民身份,他们得向陪审法庭申诉 亚里士多德著,日知等译雅典政制,村社,基层治理:基层治理是对基层地区(如城市社区、农村等)的治理。基层是社会治理的基础,国家治理现代化离不开基层治理现代化。城市的社区治理、农村的村落治理,都属于基层治理范畴。基层治理涉及面宽、量大、事多,直接面对群众,在整个国家治理体系中占有重要位置。基层治理是国家治理的基石,基层治理是否有效,直接决定着经济社会是否能持续发展、繁荣和稳定。,历史解释,913世纪是封建庄园兴盛时期
3、。9世纪起,一种新的封建农业经济组织形式农奴劳役制庄园开始在西欧流行。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这就决定了庄园的结构以庄园的土地划分为领主自营地和农奴份地两部分的特征。领主自营地主要由服劳役的封建依附农民耕种,这些农民有不少是农奴。封建主派有管家监督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上修建有仓库、马厩等生产设备,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获全归封建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也归封建主,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向封建主交纳继承金。庄园有时就是一个村子,但二者也经常是不一致的。庄园的耕地呈条田状插花分布,领主自营地、各户农奴份地互相交错在一起,所以实行强迫轮种。耕地播种后、收割前用
4、栅栏围起,收割以后成为公用牧场。这些情况是从农村公社继承下来的,并不是庄园的本质因素。中古西欧农业生产力发展缓慢,致使农村公社的耕作制度得以长期保留。9世纪的王室庄园和大修院庄园因面积很大,有的占地几千公顷。 .庄园以外的农民也多是封建依附农民,但所受剥削不同于服沉重劳役的农奴,一般以交纳实物租、货币租为主。劳役地租在14世纪以前大体上是适合当时西欧比较落后的生产力水平的地租形式,庄园作为对农奴实行劳役地租剥削的组织曾在西欧这一时期存在。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205207页。,庄园发展,史学聚焦2:西欧封建时期庄园、城市、基督教,庄园中的贵族、农
5、民、农奴,在乡村中,贵族首先是富人和有权有势的领主。与中国的地主相比,欧洲的贵族具有身份性地主的特点。也就是说,他们的财富、土地主要不是购买来的,而是他们的身份所决定的。如果贵族失去了自己的贵族身份,他们的财产和权势都会遭到巨大损失。 贵族要处处满足自己的贵族身份,就要不惜一切表现自己的奢侈。为了维持过于庞大的消费,贵族尽自己所能来增加自己的收入。贵族的收入主要来自以下几种渠道:一是领土的地主权使领主获得了土地封建所有权,据此他可以把领地变成一个个庄园,使用农奴来进行耕种,获得丰厚的收入。二是在领地内行使行政权和司法权,这同样可以成为一种经济来源,例如通过收取罚金和司法审判费。,贵族从庄园中、
6、或从租地农民那里得到他所需要的物品。庄园中的土地被分割为领主的自营地和农民、农奴的份地两部分。典型的庄园采用劳役地租的剥削方式。领主自营地主要是有农奴或服劳役的依附农民耕种的,封建主常派管家来见地农奴耕种,并在庄园中修建仓库、马厩等生产设备,备有耕畜和一些农具,自营地上的收入全归领主,农奴靠耕种自己的份地来维持生活。农奴份地的所有权归领主,不归农奴,农奴子弟继承份地要缴纳继承金。农奴在法律上也没有结婚的自由,与所在庄园以外的人结婚要交结婚税。封建法律规定农奴的人身属于领主,农奴要世代为奴,只有被主人释放才能免除农奴的身份。领主可以进行农奴买卖。,贝尔纳:历史上的科学,科学出版社,1983,17
7、4页),除了在领主自营地中无偿劳动外,农民还需要承担领主要他承担的其他义务。即使是那些租佃农民,负担也相当沉重。一份公元1050年的文献记载了英国赫思堡恩修道院的地租状况。“在秋分之时,他们必须为每海得土地缴纳40便士6教堂密坦(一种量具,容纳两阿贝尔)的麦酒,三塞斯特用来制面包的小麦。他们要用自己的时间犁耕三英亩土地,用自己的种子种上,用自己的时间把它收获入仓。要缴纳三磅大麦租,用自己的时间割半英亩草,作为地租缴纳,并要垛成堆,供应四夫塞尔(一辆车的装货量)劈好的木柴作为地租,同样用自己的时间码成堆,供应十六根栅栏的木桩租。在复活节,他们应缴纳二只母羊二只羊羔,他们必须用自己的时间给这些羊洗
8、刷、修剪。除了冬至、复活节和祈祷节三天外,他们每周都要按照吩咐劳动。” 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编:世界古代及中古资料选集,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1991,333334页 除了地产上的收入外,领主还依靠他掌管的司法大权,收取各种罚金和诉讼费。此外,贵族也从他控制的城市中得到各种收入,有时他们自己也进行一些经商活动。11世纪后西欧商品经济的发展对农民影响很大,农民要向领主缴纳货币地租,数目越来越多。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上册,北京大学出版社,第九章,第380383页。,庄园制度形成的因素,在随后兴起的无政府状态中,大的政治和经济单位不再可能,国王的统一权威已经丧失,地方贵族的经济和政治势力因失去中心控
9、制,变得越来越独立。因生活在无政府状态中的人们,则迫切地需要安全与保护,因而不断地投身于领主们的庇护之下。9世纪后期,采邑变成了世袭领地,进一步加强了各地领土独立而稳固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权力。特别是9世纪中期以来的北欧海盗、阿拉伯人、马札尔人的入侵狂潮,把整个拉丁基督教世界抛入可怕的战乱和危机之中。时代的动荡加速了政治的不安定状态和地方分权政治的发展,伯爵或领土们渐渐将他们为国王管理和保卫的土地,看成是他们自己的土地。同样的,缺乏安全感的居民们,由于越来越需要向他们寻求保护,因而,便也将这些伯爵或地方领主看成是他们自己的统治者。贵族们在所管辖的地区,行使着先前由国王掌握的公权。在大领土们未能保护
10、他们的领地免遭灾难的地方,政治权力更加分散。在许多地区,政治单位逐渐缩小成为城堡领地,即靠近领主城堡的那片土地,而小农们就处于他的比较强大的邻居的庇护之下。这些邻居常常拥有武装的侍从,筑有供人们避难的堡垒,在属地的区域里行使着事实上至高无上的权力。逐渐地,以城堡为中心的庄园普遍发展起来,成为封建制度和封建社会的基础或基本构成单位。终于,在各种因素的作用下,新的封建秩序完成形成了。 摘编自易杰雄、李秋零、田薇: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华夏出版社,第三章,第157158、162164页,庄园制度性质,庄园是一个将政治、宗教、军事、经济等多种性质综合在一起的社会。每个庄园都有自己的法庭、军队和行政管理
11、制度,王室也无权过问。庄园的管理中心是庄园法庭,通常设在庄园领主的城堡里。庄园的领主对庄园内的农民享有司法权、征税权和政治统治权。(庄园本身是一种组织制度,是中世纪社会基本的农业结构,是封建领主统辖之下的农村基层组织。庄园的领主可以是国王、大贵族,也可以是一个骑士。一个领主至少控制一个庄园,大领主可以拥有几百个甚至几千个庄园。一个小的庄园有十几户人家,一个大的庄园有五六十户。)皇帝秃头查理曾颁布诏令,承认自己对保障安全无能为力,并指示地主贵族把建造城堡作为社会义务。于是,一个庄园就成为一个社会,一个私人庄园主就可以行使一个国家的公共权力,这是一种典型的欧洲封建制度。同时,在每一个庄园里,都缺少
12、不了神甫或教士以及由教甫主持的教堂。他们负责祷告上帝,拯救人们的灵魂。这里可以明显地看到,一个庄园内部的人群分层和分工,是整个社会的阶层构成和封建等级制度的缩影。 摘编自易杰雄、李秋零、田薇: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华夏出版社,第三章,第157158、162164页,城市的基层治理,中世纪西欧城市的兴起,西欧进入封建社会的初期,罗马时代的城市已经衰落。作为工商业中心的城市,是在10至11世纪时,手工业与农业分离后才重新兴起的。 西欧封建化完成的10世纪同时也是城市出现的时代,这当然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经济发展的必然结果。封建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生产在经过了400年的徘徊后又开始上升。生产发展
13、表现为有剩余粮食,农业的发展使一部分农民脱离出来,为城市的兴起奠定了物质基础。从手工业来说,手工业已发展到了一定的程度,同时农业也要求手工业集中发展,这个分离造就了城市,而这个城市必然又是工商业的城市。手工业是城市的基础,大部分居民是手工业主,这说明城市不是奴隶主的政治中心。封建主的政治中心在农村。但从经济上讲,城市又剥削农村。商品买卖,原料买进,要占农村许多便宜。 11世纪的阶级对抗,对西欧城市的产生有重大的影响。农奴反抗封建主的形式很多,主要的手段是逃跑。农奴有自己的经济,可以为逃跑做充分的准备。由于西欧政治上的割据,各地庄园相对封闭,农奴即使逃跑了也无法捉回来,而且各个封建主都希望有别处
14、的农奴逃到自己庄园来为自己干活。西欧城市兴起后,农奴起义大量逃往城市。因为城市的空气使人自由,按规定住满一年零一年的,就可为城市居民,这事实上成了解放农奴的途径。,史学聚焦2:西欧封建时期庄园、城市、基督教,西欧城市的状况取决于当时的生产水平。11世纪时,城市还具有浓厚的封建性质,它主要是为满足封建主的需要而存在。9至11世纪,城乡差别不大。11世纪以后出现了真正的城市。手工业是城市的基础,手工业品往往是买主定做,手工业者既是生产者又是商人。订货者是封建主,订货也把城市经济限制在一个很小的范围里。后来,随着生产的发展,城市内部开始分化,手工业和商业分离,出现了专门买卖原料和商品的商人,他们控制
15、生产,与银行家、行头等一起构成城市贵族。帮工、店员、市民,则构成城里的平民阶层。 城市里有各种市政组织和行会组织,这些组织基本上是封建性的。城市大体上是按农村公社的形式来组织的,手工业组成行会。行会是一种手工业同行组织,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会。它的产生,首先是为了抵制封建主的剥削,其实是为了防止同行竞争。行会带有很强的封建性,学徒的技术是行东教的,行东剥削学徒,但学徒有似行东的家庭成员,由行东供应他的饮食,负责他的教育,阶级关系隐蔽在家长制的外壳中。行会规定物品的价格、质量,这对保证质量,防止竞争,发展生产是有利的。但到生产发展后,行会反而成了束缚生产的桎梏。,中世纪的佛罗伦萨城,行会,在封建
16、社会的经济、政治条件下,扩展商业联系、扩大市场实际上也困难重重。因此,城市后工业采取限制竞争和充分利用本地市场的办法来解决他们产品的销售问题,以保证再生产的顺利进行。害怕竞争的手工业者组织起来限制竞争,于是出现了行会这一同行业手工业者的组织。行会经济政策的最大特征就是反竞争,一方面禁止外地手工业者或其产品进入本地市场参加竞争,另方面压制行会内部的竞争。行会通过市政当局阻扰外来商人和手工业者的活动,又严格规定本行业的制造工艺、产品规格、原料的质地和用量、各作坊人手的多寡,目的是防止有人上升或沦落。行会顽固地不许在行会内部进行分工,也不轻易同意由于分工而建立新行会,这对生产力的发展是不利的。行会正
17、式成员是作坊主,称师傅。作坊内还有学徒,学徒期满成为帮工,这时为师傅干活可取得报酬。办公通过行会组织的技术考核后取得师傅资格,然后才可以独立开设作坊。行会总是不愿意过多的帮工升为师傅,加入竞争,所以师傅资格由父子世袭、行会成为封闭性的组织是常有的事。行会的种种规定虽然严格,但在实际的经济生活中很难彻底贯彻。经济生活中的竞争从来不曾消失,而且越来越激烈。行会保护了中古西欧小手工业者的简单商品生产,行会的师徒制度也有利于技艺的传授。行会还参与城市的市政管理,促进手工业者的互助团结,是他们的政治组织和社会组织。流落城市的农民和逃亡农奴若不能被行会接纳为学徒,只能当从事粗笨劳动的零工,有的行会甚至明确
18、规定禁止农奴血统的人加入本行会。城市经济对零工的需求是客观存在的,城市社会最底层总有一批非行会成员的贫苦群众。在等级森严、讲究身份的西欧封建社会,城市居民要取得法律上的规定身份。居住在城内、有合法家庭、纳应纳之税者为市民,享有市民的权利,如可以参加市政官员选举、受城市法庭和市政机关的保护。在行会传统强烈的城市,是否为行会成员对居民是否有完整的市民权有很大的影响。城市居民的分化,城市贵族的形成使市民之间经济、政治地位的差别越来越大。城市最底层的居民往往没有市民身份。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207211页,中世纪封建行会行规节录,保证产品质,反对弄虚作
19、假; 会友间平等、民主,以“兄弟姐妹相称”; 互助友爱,“相待如手足”; 彼此谅解,抛弃旧怨; 诚实守信; 敬业乐业,保守技术秘密;,除了行会之外还有商会。它是商人们的组织,主要控制原料和商品的生产,在城市里地位很重要。商会一方面剥削手工业者,另一方面,又起一个生产组织者的作用。城市中行会的首领,加上一些市民代表、医生、教师等,共同组成城市政府。城市政府大多实行民主政治,遇到事情协商解决。但在威尼斯等少数城市里,也有大权被一个家族掌握的。 摘编自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古代史编下卷,高等教育出版社,第六章,第207211页,商会,基督教会在治理中的作用,城市生活所带来的新变化也反映在教会的思想和
20、制度当中,“自治联盟和自治城市的发展不仅与大学的兴起相联系,而且也与一种不再依赖捐赠和土地占有,而被组织起来去实现某种特殊社会功能的新型宗教修会即兄弟会的兴起是相互关联的;而且议会体制后来的发展,与宗教会议运动也是相互配合的,而宗教会议运动在一个比中世纪国家更为广泛的基础上,发展了代表制原则并力图为整个基督教的团体创造立宪代表制机构。” 克里斯多夫道森:宗教与西方文化的兴起,第199200页。 世俗制度与宗教制度被视为同一社会有机体的不同功能,尘世与教会、自然与神恩、理性与信仰两种秩序之间的和谐一致,而非对立冲突成为被关注的重点,这为基督教文明敞开了一个更为广阔的精神视野。从满足城市的物质需求
21、的贸易行会,到只是为祈祷和沉思而存在的修道院团体,都有着自身的法则和制度,但同时它们又属于一种更高的神圣秩序,全都分享着一个包罗万象的精神整体的共同生活与共同信仰。因此,社会中的每一部分,都要根据整体来考虑,自身并不是最终的目的。城市、行会既要忠实于王国,也要忠实于作为整体的基督教世界,正是这种原则赋予了中世纪文明以独特的性质。 摘编自易杰雄、李秋零、田薇:神光沐浴下的文化再生,华夏出版社,2000年1月北京第1版,第四章,第193196页。,英国近代自治市制度,1835年9月,议会在任命专门委员会作了充分调查的基础上,通过宪法性文件市镇自治机关法,宣布取消两百多个陈旧过时的市镇自治团体,设立
22、一百多个有权选举议会的市镇。规定所有市镇自治机构的人员市长、市府参事、市议会议员等均应投票选出。其中市府参事由市议会选出,任期6年;市议会议员由地方所有居住满3年的纳税者选举产生,任期3年。镇议会必须定期公布账目和年度预算,市政收入必须用于当地居民,地方政府可以制定必要法规。这个法令扩大了市镇机关的工作职能和权限,削弱了土地贵族和权贵们的势力,使地方选举中的腐败现象有所收敛,从而保证了中产阶级对多数城镇乡村的控制。法令还废除市法官和法院的职权,将其权力转交治安法官和郡法院。这就实现了地方行政权力和行政管理的分离,有助于减少地方司法领域中的不合理现象。1835年市镇改革的再一重要举措,是褫夺了地
23、方教会的行政管理权,把教会势力排除于地方行政事务之外,使工商业资产阶级控制了地方政权。另外,由于市镇选举的选民财产资格低于选举议会下院议员的选民财产资格,所以,它就不仅是对1832年的议会改革法的补充,还有助于推动以后进行新的议会改革。此法令的缺陷是缺少建设性规定,未能通过中央控制作用来改变自治市大小不等、区域划分和地方管理多样化的局面。所以当时多数地方政府仍然存在腐败和低效问题,未能设立监督委员会督促地方建立各类公益设施,加强社会管理。 摘编自阎照祥 著:英国政治制度史,人民出版社,1999年9月第1版,第七章,第363368页。,史学聚焦3:近代英美等国的基层治理,史学聚焦3:近代英美等国
24、的基层治理,美国建国后的乡镇自治 新英格兰的乡镇组织是一个完整而有秩序的整体,建立得最早。它由于得到民情的支持,使它变得更强而有力。它对全社会起着异常巨大的影响。新英格兰的乡镇介于法国的区和乡之间,其人口一般为两三千人。因此,乡镇的面积并未大得使全体居民无法实现其共同利益的地步;另一方面,它的居民人数也足以使居民确实能从乡亲中选出良好的行政管理人员。 象在其他行政区一样,乡镇公权的源泉是人民,但其他任何行政区的权力的行使都没有这里来得直接。在美国,人民是各级政府必须竭力讨好的主人。在新英格兰,公民是通过代表参与州的公共事务的。不这样办不行,因为无法直接参与。但在乡镇一级,由于立法和行政工作都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历史资料 统编版高中历史资料 新教材高中历史 高中历史课件 历史学案 高中历史设计 高考历史专题 高中历史试卷 高考历史指导 高中历史练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