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4.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4.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4.docx(8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1新版)第一单元 微小世界1.放大镜【教材简析】本课是这一单元的起始课,在学生使用过放大镜的基础上,鼓励学生带着新的问题,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进一步了解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发现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为后续学习观察工具的演变奠定基础。本课聚焦部分提出了“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的问题,明确了本课的研究对象是“放大镜”,实现了从使用放大镜到研究放大镜的转变,问题指向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引起学生观察镜片的兴趣。探索部分由两个活动组成,第一个活动是观察比较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通过三种不同功能镜片的比较,发现放大镜与其他两种镜片在结构上的不同特点,从
2、而了解放大镜是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通过观察比较,学生初步建立放大镜镜片结构和功能之间的联系。第二个活动是比较放大镜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这一活动指向凸度对放大镜放大倍数的影响。在研讨环节中,“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这三个问题引发学生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以及结构与功能之间关系地思考。在拓展部分,要求选择合适的材料自制放大镜,目的是通过实践活动巩固和加深学生对放大镜特点的理解,通过活动,认识到和放大镜一样中央厚、边缘薄的透明物体,具有放大功能。【学情分析】 学生对放大镜并不陌生,从一年级起放大镜就伴随着他们的科学学习
3、,他们知道放大镜的功能,但大多数学生没有主动观察过放大镜的结构,对人类发明放大镜的意义、放大镜的结构和功能及相互关系并不了解。【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使用放大镜知道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多种镜片知道放大镜又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科学探究目标学生通过资料阅读和实践操作能正确使用放大镜观察物体。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发现放大镜的结构特点。学生通过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体验放大镜的功能。科学态度目标学生通过“自制放大镜”活动增强用放大镜观察身边世界的兴趣。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结构的镜
4、片的活动,表现出对放大镜的结构、功能及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探究的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通过资料阅读,了解人类对微小世界的好奇和社会的需求是人类发明放大镜的动力,认识到从用肉眼观察到发明放大镜是人类的一大进步。学生通过课堂交流了解放大镜广泛应用于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等许多方面。【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知道放大镜叫凸透镜,镜片是透明的,中央厚边缘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难点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不同镜片的活动发现放大镜的特点。【教学准备】教师多媒体课件。小组放大镜、放大镜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镜片、同直径不同倍数的三个放大镜镜片、圆底烧瓶、水、烧杯、学习单。【教学过程】一、聚焦:放
5、大镜的使用和作用(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放大镜1.出示放大镜,这是什么?揭示课题:放大镜(板书)2.提问:你知道哪些地方会应用到放大镜?(预设:珠宝玉石鉴定、学生观察小动物、精密仪器修理、考古文物研究、农林专家研究植物、公安物证检验)人们在生产、生活、学习和科研中经常用到放大镜。3.实践:你会使用放大镜观察自己的指纹么?学生操作演示并介绍使用方法。(预设:镜动,物不动;物动,镜不动;看到大而清晰的图像)4.提问:通过观察指纹,你发现放大镜有什么作用呢?小结:放大镜作用: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大,使我们看到物体的更多细节。二、探索和研讨:放大镜镜片特点(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放大镜的镜片、玻璃
6、片、近视眼镜的镜片、同直径不同倍数的三个放大镜、学习单过渡:放大镜的这种功能与它的镜片有关,那么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呢?下面我们一起通过“观察”、“比较”的科学学习方法来找找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特点吧!(一)观察比较放大镜镜片、玻璃片和近视眼镜的镜片放大镜的镜片玻璃片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特点(简图+文字)1.指导:通过使用三种镜片观察文字并将观察发现记录在表格第二行,可以用简图或文字来表述镜片的特点。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交流:(1)放大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放大镜镜片有什么特点?请你将它画下来。(预设:放大镜的镜片能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发现它中间凸出,比较厚,边缘
7、比较薄。)(2)玻璃片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画画它的特点吗?(预设:玻璃片不能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它是厚薄均匀的。)(3)近视眼镜的镜片能否放大物体图像?它有什么特点?你能用图表示吗?(预设:近视眼镜的镜片不能放大物体图像,从侧面观察它是中间有点凹进去的。)(4)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和不能放大物体图像的镜片有什么不同?(预设:中央凸出,比较厚,边缘比较薄。)(5)这三个镜片虽然有一些不同,但它们也有一些共同的特点?(预设:都是透明的。)研讨:放大镜的镜片有什么特点?(预设: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小结:我们发现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中央厚边缘薄,是透明的,人们把放大镜的镜片也叫
8、凸透镜。(二)观察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过渡:这是三个直径相同,放大倍数不同的放大镜,他们的镜片会有什么不同呢?让我们再一起通过“观察”、“比较”的科学学习方法来探寻答案吧,把观察结果记录下来。放大3倍放大5倍放大15倍镜片侧面观察(用简图表示)1.学生分组观察对比三个放大镜。(建议把三个镜片一起水平放在平整桌面上,从侧面观察。)2.交流发现:通过观察和比较,我发现放大15倍的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更大。概念说明:我们把凸透镜镜片中央凸起的程度叫凸度。3.研讨:不同放大倍数的镜片有什么不同? (预设:凸度不同)4.分别用三个放大镜观察文字,再比较一下,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5.学生实验后
9、研讨:镜片的放大倍数跟什么有关?(预设:用三种镜片分别观察文字,我发现用放大15倍的镜片观察的图像比用放大5倍的镜片的图像更大而清晰,所以我觉得镜片的放大倍数跟凸度有关。)6.追问:有什么关系?小结:放大镜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放大倍数也越大。三、拓展:自制一个放大镜(预设8分钟)材料准备:圆底烧瓶、水、烧杯过渡:早在一千多年前,人们就发现中央厚、边缘薄且透明的物体可以把图像放大,显现人眼看不清的细微之处,使我们获得更多的信息,并发明制作了放大镜,你想用身边的材料自制一个放大镜么?1.用圆底烧瓶“自制一个放大镜”。(1)提问:如何制作?(预设:在圆底烧瓶里用烧杯加满水)(2)提问
10、:如何检验它是否具有放大功能?(预设:观察书本上的文字,如果被放大,就说明具有放大功能)(3)学生制作并检验。(4)提问:为什么加满水的圆底烧瓶也具有放大图像的作用?(预设:具有放大镜的结构特点:透明,中央厚、边缘薄)2.提问:你还可以选择什么材料,怎样自制一个放大镜?(预设:圆柱形玻璃杯、保鲜袋、烧杯装满水;冰块磨成中央厚边缘薄形状、载玻片上滴水滴、在铁丝圈中滴水)小结:只要具有放大镜的结构特点的都具有放大作用,期待你的创新!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在今天的学习中,我们了解了放大镜的作用,通过观察和比较的方法发现了放大镜的结构特点以及了解了如何用身边的材料制作一个放大镜,使我们对放大镜有
11、了更深的认知。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用放大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世界的秘密。【作业设计】1.为看到放大倍数更大物体的图像,小科可以选择( )的放大镜。A.凸度大B.材料好C.直径大D.透明度好2.我们在海洋馆里,看到圆柱形鱼缸里的鱼( )。A.比实际大 B.比实际小C.不一定D.和实际一样大3.清晨,小科发现透过叶片上有露珠的地方可以更清晰的看到叶脉结构,这是因为露珠类似于放大镜具有、的结构。【教学后记】2.怎样放得更大【教材简析】本课是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2课。在上一课的教学中,学生已经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与镜片的凸度有关,凸度越大,其放大倍数也越大。但是一个放大镜的放大倍数是
12、有限的,聚焦部分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怎样才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探索部分分为三个环节:一是引导学生历经显微镜发明的过程,将两个放大镜组合起来,调节合适的距离并固定,让学生在操作过程中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图像放得更大;二是用自制的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比较和肉眼观察的不同之处,同时记录新的发现;三是认识实验室常用光学显微镜的基本结构,包括目镜、物镜、调节旋钮、载物台和反光镜等。本课中不涉及实验室显微镜的使用,这就需要学生通过比较自制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的异同,来了解光学显微镜每个结构的功能。拓展部分主要是介绍显微镜的发展历史,感受技术的进步对科学发展的促进作用。【学情分析】 在第一课中,学生已经认
13、识了放大镜的基本特点,掌握了利用放大镜观察物体的基本方法,知道放大镜的放大倍数和凸度有关。本课需要学生在观察的同时用图片和文字的形式对观察所得进行记录。学生在之前的科学学习中,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并能用简单的词句进行记录,这些知识和技能储备为本课的学习奠定了基础。【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学生通过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活动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可以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学生通过组合凸透镜观察物体的活动知道两个凸透镜平行组合之间的距离会影响图像的放大倍数和清晰度。学生通过阅读资料了解显微镜的发明,拓宽了观察领域,它是人类认识微小世界的重要观察工具。科学探究目标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能利用两个凸透
14、镜制作一个简易显微镜。学生在观察过程中,能通过调节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找到大而清晰的图像。科学态度目标学生乐于参与自制显微镜的活动。学生初步体会科学家对科学执著的追求和不懈的探索精神。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学生认识到人类发明显微镜是一个了不起的进步。学生认识到科学的不断发展,会促进技术不断地改进,而技术的改进,又会促进科学研究的发展。【教学重难点】重点学生能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使用它进行观察记录。难点学生能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制作成一个简易显微镜,并使用它进行观察记录。【教学准备】教师两个放大镜、一架光学显微镜、课件小组两个放大镜、印有小字(建议宋体,大小为数值2,内容
15、不限,字数24字即可)的纸片、A4白纸、剪刀、胶带、餐巾纸、刻度尺、学习单【教学过程】二、聚焦:怎样放得更大(预设5分钟)材料准备:印有小字的纸片、放大镜1.分发印有小字的纸片,请学生观察上面写了什么内容。提问:(1)用肉眼观察,能看清上面的信息吗?(2)用一个放大镜观察,能看清吗?和肉眼观察有什么区别?2.谈话:用肉眼观察,我们只能勉强辨认纸上写的内容,用一个放大镜观察,我们发现字放大了一些,可看起来还是比较累,有什么办法能把字放得更大?3.板书课题:怎样放得更大。(预设: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观察)4.讨论:两个凸透镜怎么组合?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为多少?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材料
16、准备:两个放大镜、A4白纸、剪刀、胶带、餐巾纸、学习单(一)组合凸透镜1.初步尝试把两个凸透镜组合起来(1)学生两人一组,尝试将两个凸透镜进行组合,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2)教师介绍方法(PPT演示),再次轮流观察文字的放大效果。先用一个放大镜观察,在清晰的前提下,观察到最大的图像。保持第一个放大镜不动,在下面增加第二个放大镜。上下移动第二个放大镜,找到最大的清晰图像。保持两个放大镜之间的距离不变,反复移进和移出第二个放大镜,比较所观察到的图像。(2)交流研讨:两个放大镜组合能否让图像放得更大?(预设:两个放大镜能够让图像变得更大)在观察过程中,为什么要不断调节放大镜之间的距离?(预设:调
17、节距离能够改变放大倍数和清晰度)(3)提问:我们在保证图像清晰度的前提下,尽量让图像的放大倍数更大,此时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是多少呢?2.固定两个放大镜的组合(1)谈话:用手拿着凸透镜测量很不方便,一旦手动了,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也会随之发生改变,导致图像清晰度和放大倍数的变化。有没有办法固定两个凸透镜,再测量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呢?(2)制作:提供A4纸、剪刀和胶带(或者直径和放大镜相当的塑料管、透明亚克力管等),学生做一个纸筒来固定两个放大镜。提供的A4纸尺寸要事先裁好的,长度大于两放大镜之间调节好后的距离,宽度和放大镜周长相同。也可以用塑料管和透明亚克力管等硬质材料代替纸筒,课前要进行处
18、理,割出一条纵缝,保证放大镜镜柄放得下去。(3)学生用上述方法固定两个凸透镜,再次观察,并测量出两个凸透镜之间的距离。(测量时要注意:由于镜框有厚度,可以测量镜框上边缘和上边缘的距离或者下边缘和下边缘的距离)。(4)研讨:怎样组合放大镜,才能使图像放得更大?(预设:两个放大镜上下平行,且以一定的距离进行组合,才能将图像放得很大。)观察时,组合凸透镜的摆放位置不同会对观察到的图像产生什么影响?(预设:对光观察看到的视野比较亮,侧面观察和背光观察视野比较暗。)(5)小结:我们把两个放大镜通过上下平行的方式进行组合,且调节它们之间的距离,就能把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根据这个特征,我们把这个组合凸透镜也
19、称为简易显微镜或者自制显微镜。3.用简易显微镜观察周围的物体(1)明确活动要求:用自制的显微镜来观察餐巾纸和一样自己选择的物体,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自制显微镜观察的区别,并将观察结果记录在学习单上。(2)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观察,并记录下观察所得。(3)研讨:用肉眼和自制显微镜观察同一个物体的特征有什么不同?(预设:用简易显微镜可以观察到餐巾纸的纤维结构、可以看到棉线的棉花纤维,而这些特征用肉眼无法发现等。)(二)认识实验室显微镜的结构1.谈话:早在16世纪,来自荷兰的詹森父子就已经发现,两个放大镜组合在一起,能使图像放得更大,这是一个了不起的发现,根据这个发现,它们研制出了世界上第一个显微镜(
20、PPT图片),它和我们做的简易显微镜有什么相似之处吗?(预设:都有两个镜片、组合方式也相同等)2.教师出示光学显微镜,结合PPT介绍光学显微镜的主要结构和作用。3.学生观察比较光学显微镜和自制显微镜的相同和不同之处。了解光学显微镜的几个主要结构及其功能。(预设:相同之处包括组成镜片数量都是两个,且都是凸透镜,组合方式也相同;不同之处包括光学显微镜增加了许多其它结构。)4.研讨:我们的组合凸透镜相当于光学显微镜的哪个部分?(预设:组合凸透镜主要由两个凸透镜组成,其中位于上方靠近眼睛的凸透镜相当于实验室显微镜中的目镜,位于下方靠近观察物体的凸透镜则相当于实验室显微镜中的物镜。)三、拓展(预设:3分
21、钟)1.资料阅读:了解电子显微镜:课件呈现电子显微镜图片,介绍它的放大倍数和所能观察到的微小物体。2.研讨:放大倍数的不断提高能给我们带来什么?(预设:显微镜把一个全新的世界展现在人类的视野里,人们第一次看到了数以百计的“新的”微小动物和植物,以及从人体到植物纤维等各种东西的内部构造。显微镜还有助于科学家发现新物种,有助于医生治疗疾病等。)四、课堂小结(预设:2分钟)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了解到两个放大镜组合能使物体的图像放得更大,使我们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还将利用光学显微镜来进行观察,发现更多微小物体的特征。【作业设计】1.组成简易显微镜的两个镜片分别是( )。A.都是
22、凸面镜B.一个凸透镜 ,一个凹透镜 C.都是凸透镜D.一个凸面镜,一个平面镜2.简易显微镜中,两个镜片的组合方式是( )。A.上下平行B.垂直组合C.左右平行D.随意组合3.下列微小物体不能通过简易显微镜看到的是( )。 A.糖的晶体形状B.洋葱细胞 C.帆布纤维D.蝴蝶的触角4.下列关于简易显微镜中上下两个镜片的功能与光学显微镜中的相应结构功能对应的描述正确的是( )。A.上镜片和物镜的功能相对应B.上镜片和目镜的功能相对应C.下镜片和反光镜的功能相对应D.下镜片和目镜的功能相对应【教学后记】3.观察身边微小的物体【教材简析】本课是教科版六年级上册微小世界单元的第3课,是对前一节所学的显微镜
23、的应用,也为后面使用光学显微镜观察生物细胞和微生物做铺垫。教材由四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在放大镜和显微镜下,昆虫的身体是怎样的?引发学生对观察身边物体的兴趣。同时,教材提供了一张用放大镜观察蚱蜢的图,提示我们可以以昆虫为观察对象来进行研究;第二部分探索,第一个活动是用肉眼、放大镜和显微镜对比观察昆虫的触角、翅、足或其他的某一个部分。通过这一活动让学生在对比观察中逐渐体会观察工具的改进使我们的视野越来越开阔和深入,技术将改变我们的认知。前一课学生已经认识了显微镜的结构,教材呈现了5幅光学显微镜使用的图,分别是安放、对光、上片、调焦、观察,教师可以结合图示进行详细指导。第二个活动是利用手持式简易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六年级 上册 教案 28 2021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