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水蓄能电站水利枢纽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方案.doc
《抽水蓄能电站水利枢纽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抽水蓄能电站水利枢纽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方案.doc(1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抽水蓄能电站水利枢纽工程布置及建筑物设计方案沙河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为100MW,建成后在电网中起调峰填谷作用。下水库利用已运行30年的沙河水库。本工程规模属中型;其主要建筑物如上水库的主副坝、输水系统、电站厂房及高压出线系统为级建筑物,次要建筑物为级,临时建筑物为级。上水库主、副坝防洪标准为百年一遇设计,二百年一遇校核;厂房防洪标准依据下水库(沙河水库)资料按百年一遇设计,二百年一遇校核。本设计主要设计上水库的内容。11 工程总体布置沙河抽水蓄能电站利用已建成的沙河水库作为下水库,需另建上水库。工程总体布置见设计图纸(5-1)。11.1 上水库上水库位于龙芥沟上游沟源,由主坝,东副坝,北副坝
2、及库盆东北岸163.2m166.3m山脊和南岸140152.2m山脊围绕,主坝坝址横跨龙芥沟及荒田冲,中经水竹沟山,东副坝建在库盆东岸粪桶岗上,北副坝位于库盆北岸高程136.7m垭口处。正常蓄水位136m,正常消落水位120.0m,死水位116m,总库容258.6万m3,死库容32万m3,水库正常工作深度16 m。根据库区地质地形条件,为获得必需的库容,要在库区的北岸、东北岸及南岸进行较大规模开挖。为了充分利用开挖的石料,主坝,东副坝坝型均采用面板堆石坝。主坝坝顶高程为137.2m,防浪墙顶高程为138.4m,坝顶宽度为6m,坝顶长度为512m,最大坝高43m,上游坝坡1:1.4,下游坝坡1:
3、1.4(下游坡设置2组马道);东副坝坝顶高程137.2m(最大断面处高出地面15m),坝顶长度219m,上游坝坡1:1.4,下游坝坡1:1.4。北副坝的功能除在地面以上适当加高、加宽作为挡浪和交通作用之外,主要在于截断地面以下约17m深度范围内的渗漏层,其措施是进行帷幕灌浆。11.2 输水系统输水系统布置在水竹沟山到龙兴亭山脊线位置,主要由一个侧式上进出水口,一条引水隧洞和压力钢管,两条钢支管及两条尾水隧洞,两个侧式下进出水口组成。上进出水口及引水隧洞上平段与主坝正交。为尽量使隧洞有较厚的上覆岩体厚度及减少钢衬长度,隧洞下平段轴线向北转423103,绕过龙兴亭东侧山谷低点。为与厂房平顺连接,隧
4、洞下平段轴线在平面上于Y4点向南转动304429,钢支管与厂房轴线斜交,两条尾水隧洞的中心线与厂房轴线正交,并与尾水渠平顺连接。上进出水口总宽22.9m,净高9.75米,底板高程100.0m,上进出水口由三个分流隔墩分成4孔。首端设拦污栅及防涡梁。引水隧洞内直径6.5m,上平段底坡8%,以避免上平段末端产生负压。上平段上设事故检修闸门井,井筒直径7.4m,闸门孔口尺寸为5.66.5m(宽高)。上平段后接上弯段、竖井、下弯段及下平段。下平段底部坡度为0.5%,钢管前洞径渐缩为5.0m,后接直径为5.0m的压力钢管,再由Y型钢岔管分为两条直径3.6m的钢支管。钢支管直径在蝶阀前渐缩为2.8m,在平
5、面上与厂房纵轴线成74o夹角进入厂房,与蝶阀相接。引水道自上进出水口至机组中心全长720.5772115m。机组尾水管后接尾水隧洞,采用单机单洞。两条隧洞中心线间距20m,直径18m,每条长106.77m,尾水隧洞末端为渐变段,与下游事故检修闸门相连,事故检修闸门设在竖井内,闸门孔口尺寸为120m180m(宽高),闸门段后为下进出水口扩散段。两个侧式下进出水口中心距20.0m,总宽36.4m,每个进出水口宽16.4m,净高7.2m,长51.0m,进出水口处底高程0.00m。各进出水口设两个分流隔墩,分成3孔,首端设拦污栅及防涡梁。下进出水口后为底高程-2.0m的前池,再以边坡1:5的斜坡段与尾
6、水渠段相接。11.3 尾水渠及排水沟本电站利用沙河水库作为下水库,下进出水口与下水库之间由尾水渠连接,尾水渠基本沿开阔的龙芥沟布置,尾水渠采用梯形断面,底高程10.00m,底宽50m,两侧坡坡度为1:2,为防止渠道冲刷,渠底和两侧边坡均采用浆砌块石保护,弯道段后因地形开阔,渠道不再作保护。尾水渠上布置的拦鱼设施,沿尾水渠断面布置,为建于土基上的钢筋混凝土“”型结构,两个门槽墩之间为拦鱼网。为使龙芥沟、北小沟暴雨形成的洪水在施工期间不进入尾水渠基坑,运行期也不直接进入尾水渠,在尾水渠两侧布置了排水暗沟。龙芥沟、北小沟排水暗沟的断面尺寸(宽高)分别为2.2m2.2m和1.5m1.5m,排水纵坡均为
7、0.5%。114 厂房及变电站厂房位于龙兴亭西坡坡脚处,紧挨厂房的西侧为变电站。厂房由主厂房和副厂房组成,采用半地下竖井式、一井两机布置。竖井处于熔结凝灰岩和凝灰岩互层的软硬相间的岩层内,离近南北走向的F5断层约35m。主副厂房地面平面尺寸为51m33.3m,竖井内径29m,衬砌厚1.0m,井内安装2台50 MW的水泵水轮机发电电动机组,机组间距13m,安装高程-8.00m,主厂房地下分四层,分别为蜗壳层、水轮机层、中间母线层和发电机层,各层高程分别为-11.50m、-5.50m、-1.50m和2.50m。主厂房设跨度21m、最大起吊重量160t单小车桥吊一台。装配场高程为23.50m,净高1
8、7m , 布置在厂房北端,直接与外部公路连接。副厂房在主厂房西侧,分地面和地下两部分。地面以上部分为四层,高程分别为27.00m、30.50m和35.00m,各层布置有发电机电压设备室、透平油库、动力控制电缆室、厂用变室、中控室、通信室、低压配电室、变频装置室和直流配电盘室等;地下部分共分七层,高程分别为-5.50m、-1.50m、2.50m、6.70m、10.90m、15.10m和19.30m,布置有高压空压机室、制动压气室、检修空压机室、专用工具室、仪表检验室等。主副厂房自上而下布置有通风井、吊物孔、电缆井等。变电站采用户外敞开式布置,平面尺寸为70.24m55.74m,地面高程23.20
9、m,布置两台63MVA主变压器和开关设备。12 坝轴线布置121 主坝坝轴线布置根据所给资料,坝址选定龙界沟上游荒田冲坝址。对上水库主坝轴线的选择,提出方案及方案两个方案进行比较,通过论证分析,推荐方案,该方案主坝轴线右岸选在145.1m高地上游侧,左岸连接在龙界尖山北麓140m152.2m山脊,其间跨越荒田冲、水竹沟山及龙界主沟。为增加库容,提高死水位,减少水位消落幅度,可考虑将主坝轴线适当下移。据此,结合该处地形地质实际情况,经反复研究和综合分析,除原坝轴线方案以外,在原坝轴线方案基础上,拟将主坝右岸及左岸两坝端向下游方向移动10m,中间水竹沟山坝轴线转折处向下游移动30m,作为主坝轴线方
10、案进行比较,其布置见图4-1。经定性分析,在发电效益和正常蓄水位相同的情况下,坝轴线较之坝轴线优点有可使库容增加,从而使发电水位消落幅度减小,对电站运行有利;弃石方减少,可少压占土地,有利于环境保护;坝体工程量虽有增加,但由于弃方减少,所以投资仍可节省;使库盆增大,可扩大施工场地,对进(出)水口的布置也有利。综上,本设计选择方案作为主坝轴线。图4-1 坝轴线方案布置图122 东副坝坝轴线布置东副坝位于上水库东侧粪桶岗上,根据该处的地形地质条件,坝轴线布置的可能方案有两条:一是依山脊走势,坝轴线呈略凸向水库的圆弧型布置,圆弧半径为277.0米;二是尽量利用山脊地形呈直线布置。两坝轴线布置见图4-
11、1。设计中对两条坝轴线进行了比较,直线布置有利于施工,比圆弧布置节省投资,下游坝坡稳定可利用挡墙提供保证,故采用直线型坝轴线。13 坝型选择131 主坝坝型选择考虑到拱坝与支墩坝对地址条件要求较高,不采用这两种坝型。重力坝对地形地址条件适应性较好,但综合地形地质条件、建筑材料等因素考虑,工程区附近缺乏天然砂石料场,骨料需人工轧制,由于熔结凝灰岩石质坚硬,人工轧制细骨料成本、难度大;而且重力坝坝体剖面尺寸较大、体积大、水泥用量多、投资大,故也不采用。而土石坝较之重力坝具有可就地取材,能节约大量钢材、水泥、木材等建筑材料;适应地基变形能力强;施工方法选择灵活性大;结构简单等优点。所以选择土石坝方案
12、进行下一步分析。影响土石坝坝型选择的因素有很多,最主要的是坝址附近的筑坝材料,还有地形地质条件、气候条件、施工条件、坝基处理、抗震要求等,由于该工程位于山区,山区土少石多,且取土要破坏耕地,故不宜修建土坝,但可修建堆石坝。又因为堆石坝剖面小,工程量小,造价低,施工速度快,且抗震性能比细粒的土坝要好,在地震区犹为重要,故选择堆石坝方案。 堆石坝中,心墙堆石坝在施工时要求心墙与坝体大体同时填筑,相互干扰大,且心墙不能维修;而面板坝可以根据施工和投资情况分期施工,堆石体填筑到一定高程浇筑面板,坝体可以先挡水,尽早发挥工程效益。对于抽水蓄能电站,由于面板既是防渗体又是一种护面,较能适应抽蓄电站水库水位
13、昼夜交替大幅度涨落。故面板坝是较为优越的方案。进一步分析认为沥青混凝土面板对地基及坝体沉降性适应较好,与库岸等防渗结构的连接也简便易行,但由于本工程坝高不大,且坝体在岩基上,库盆也无需全封闭防渗,所以上述沥青混凝土面板的优点在本工程具体条件下表现并不突出,且沥青混凝土施工复杂,国内也缺乏成熟经验。而钢筋混凝土面板可以尽量采用机械化施工,需要劳动力较少,在坝高大于30米时是最容易施工和最经济的坝型之一。故最终方案选用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132 东副坝坝型选择 根据东副坝坝轴线处的地形地址条件、建材分布,该副坝的可能坝型有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浆砌石重力坝、混凝土面板堆石坝、复合土工膜防渗堆石坝等
14、等。除碾压混凝土重力坝外,其它坝型都属于当地材料坝,具有就地取材的特点。经过初步分析,拟订碾压式混凝土重力坝、浆砌石重力坝、复合土工膜防渗堆石坝三种坝型相比较。从造价看,复合土工膜防渗堆石坝造价分别比浆砌石坝及混凝土重力坝节省29%和49%。在施工方面,土工膜防渗堆石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相同,目前已有成熟的技术。复合土工膜与边界的连接,以及膜的搭接都已积累了一定的经验。浆砌堆石坝对石料要求较高,难于进行机械化施工,费工费时,混凝土重力坝施工工艺要求较前两者为高。从节省三材看,混凝土重力坝耗用水泥量最大,不能充分利用因扩库而开采出来的石料,而浆砌堆石坝耗用水泥量又大于土工膜防渗堆石坝。从运行管理
15、角度看,这三个方案均能适应上水库水位升降频繁和日水位变幅大的要求。综上可以看出,土工膜防渗堆石坝较其它坝型为优。但是,复合土工膜堆石坝方案坝坡相对较缓,防渗结构、复合土工膜接缝处理及与两岸和基础接头,以及混凝土护面板施工相对均比较复杂,施工工艺要求较严格,如有不慎,容易损坏土工膜引起漏水,且土工膜尚需研究老化问题。为提高工程可靠性,简化施工,可考虑加入钢筋混凝土面板堆石坝方案比较研究。复合土工膜防渗堆石坝与混凝土面板堆石坝相比,虽投资较省,止水处理简便,但尚缺乏成熟经验,保护处理不慎易发生老化现象,影响使用寿命。另外,从工程总体安排考虑,为与主坝坝型一致,以简便施工,东副坝最终也采用混凝土面板
16、堆石坝方案。14 主坝断面设计111 坝顶高程及宽度确定1111 坝顶高程上水库设计洪水位为136.34m,加上风浪爬高1.42m和安全超高0.7m,拟定防浪墙顶高程为138.4m,坝顶高程为137.2m。防浪墙的底高程为135.4m,全高为3m。坝顶距离防浪墙顶的距离为1.2m。上水库无河溪汇入,二百年一遇24小时暴雨集水量仅5.6万方。可通过电站运行调控来保证库水值不致升高,特殊情况不能发电时,可打开连接机组碟阀上游压力钢管和下游底水管检修排水管泻放暴雨集水量,另外对电站运行设置与水位观测联动的修机保护装置,水位一旦超过135.6m,即对抽水工况实行停机。1112 坝顶宽度坝顶宽度影响坝体
17、工程量。在满足使用要求的前提下,坝顶宽度越小越经济。坝顶一般有高压电缆沟或观测电缆沟、灯柱和排水沟等。确定坝顶宽度时应满足布置他们的需要,以及考虑到旅游交通要求,设计坝顶净宽5.8m。为坝顶排水需要,坝顶路面应具有倾向下游的坡度。防浪墙采用L型钢筋混凝土防浪墙,混凝土标号为C25,墙顶高程138.4m,全高为3m,墙底处临时坝顶宽度大于9.0m,可满足钢筋混凝土面板滑模施工操作的场地要求。112 坝坡的设计规划面板坝的坝坡时,需要考虑坝基岩石强度和构造、坝体的工程性质以及坡面滚石的安全性等因素,主要采用工程类比法确定。本次设计参照国内外实践和混凝土面板堆石坝设计规范DL50161999,结合本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抽水 蓄能 电站 水利枢纽 工程 布置 建筑物 设计方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