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2021新版).doc
《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2021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初中道德与法治部编版九年级上册知识提纲(2021新版).doc(1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九年级道德与法治上册知识提纲1.1.1 坚持改革开放1、为实现强国富民目标,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中国人民做出了哪些努力?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改革开放新的伟大革命。2、改革开放是如何进行的?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历史征程,从农村到城市,从试点到推广,从经济体制改革到全面深化改革。【易错点】改革开放包括对内改革和对外开放,但只能说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而不能说改革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3、改革开放对我国的
2、经济社会发展有哪些作用?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激发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人民生活显著改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际地位显著提高。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我国逐步确立了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等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改革开放使广大人民群众参与社会劳动、创造社会财富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空前高涨。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四个尊重”)已成为社会共识。4、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坚持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强国之路。只有改革开放,才能发展中国、发展社会主义、发展马克思主义。改革开放
3、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或:P8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抉择。)(P11 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了哪些成就?(中国腾飞的主要表现)中国已经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制造业第一大国、货物贸易第一大国、外资流入第一大国、商品消费第二大国,外汇储备连续多年位居世界第一,科技、教育、文化等各项事业蓬勃发展。我国城乡就业规模持续扩大,人民收入较快增长,家庭财产稳步增加,社会保障体系逐步建立和完善,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中国人民通过改革开放过上了幸福生活。(中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稳定器和动力源,中国已经成为影
4、响世界的重要力量。6、新时代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7、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什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兴国之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立国之本:四项基本原则强国之路、富民之路:改革开放【选择题必考】经济建设是我国当前的中心工作,不能说成其他的,比如改革开放、保护环境等。8、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取得辉煌成就的原因有哪些?(1)根本原因: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形成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确立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发展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2)主要原因:坚持中
5、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坚持改革开放。坚持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全国各族人民的艰苦奋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1.1.2 走向共同富裕1、为什么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全面深化改革的原因)我国过去40多年的快速发展靠的是改革开放,未来发展也必须坚定不移地依靠改革开放。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我国经济已由高速
6、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我国经济发展还面临区域发展不平衡、城镇化水平不高、城乡发展不平衡不协调等现实挑战。改革开放是当代中国最鲜明的特色。2、如何全面深化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优化经济结构,转换增长动力,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坚持中国特色新型城镇化道路,推动城乡发展一体化。不断弘扬与时俱进、锐意进取、勤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改革创新精神,继续自强不息、自我革新。3、全面深化改革的内容和总目标?(1)内容:我国推行的改革是一场全面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国防和军队以及党的建设等领域的改革。(2)总目标: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
7、理能力现代化。4、为什么要共享发展成果?衡量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不仅要看经济发展状况,而且要看发展成果是否惠及全体人民,人民的合法权益是否得到切实保障。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5、如何实现共享发展成果?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强调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删除引领全体人民后“携手迈入全面小康社会”党和政府抓住人民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提高就业质量和人民收入水平,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不断满足人
8、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在发展中补齐民生短板、促进社会公平正义,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社会全面进步。【选择题必考】共同富裕同步富裕、同时富裕、同等富裕6、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如社保、医疗、教育公平、脱贫攻坚等),这说明了什么?党和政府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发展的根本目的就是增进民生福祉。中国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是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党和政府引领全体人民朝着共同富裕方向稳步前进。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党的奋斗目标。党和政府坚持共享发展理念,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党和政府致力于保障和改善民生,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中国共产党坚持立党为公、
9、执政为民,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7.党和政府关注民生(如社保、医疗、教育公平、脱贫攻坚等)有什么意义?有利于解决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有利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缩小贫富差距,实现共同富裕。有利于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障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有利于保障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有利于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1.2.1 创新改变生活1、创新的重要性?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鲜明的民族禀赋。2、怎样正确认识创新?(创新与生
10、活的关系)生活处处有创新。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的各个领域都需要创新,也都可以创新。3、为什么说创新是一种生活方式?它不只是从无到有的创造发明,还可以是对已有成果的改进和完善;它不局限于科技领域,还渗透在生活的方方面面;它不只是灵光乍现的顿悟,更需要年复一年的积累;它是个人的创意行为,也是团队、集体的创造活动。4、创新改变生活表现在哪些方面?创新给我们带来惊喜,让我们获得成就感。创新点燃激情,让我们的生命充满活力。创新改变我们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让我们勇敢面对挑战,激发潜能,超越自我。知识的创新提供新的思想和方法,技术的创新促进生产力发展、增加社会财富,制度的创新促进公平正义、推动社会进步
11、;创新让生活更美好。我们的生活将因创新变得更加便捷、舒适和丰富多彩。5、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创新是推动人类社会向前发展的重要力量。时代发展呼唤创新。创新已经成为世界主要国家发展战略的重心。创新驱动是国家命运所系。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以科技创新为核心的全面创新,让创新成为推动发展的第一动力,是适应和引领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的现实需要。创新是改革开放的生命。6、改革与创新的关系?改革在不断创新中提升发展品质,创新通过改革渗透到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改革创新推动中国走向富强。国家用改革之手激活创新引擎,释放更多创新活力,让广大人民群众通过创新更好地分享改革发展成果。【知识点拨】在P18有涉及到“
12、时代精神”,由于整本书知识关联性比较强,可能选择题里会提前出现有关“民族精神”的内容,在本册P67和P114有具体讲解。中国精神包括时代精神和民族精神两方面,其中民族精神的核心是爱国主义,时代精神的核心是改革创新,选择题经常颠倒说法,需要注意。1.2.2 创新永无止境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科技创新能力已经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决定性因素。2、我国科技发展的现状?(我国科技国情)(1)成就:目前,我国在尖端技术的掌握和创新方面打下了坚实基础,在一些重要领域走在世界前列。(2)不足:从整体上看,我国仍然面临创新能力不强、科技发展水平总体不高、科技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支撑能力不足、科技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远低
13、于发达国家水平等问题。【易错提示】我国科技创新水平总体比较落后,不能说“我国科技创新水平领先世界”3、我国为什么必须建设创新型国家?(1)科技创新的重要性(2)我国科技创新现状(不足)(3)创新的重要性 (4)为什么要坚持创新发展 4、如何建设创新型国家?必须落实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这里补充一个“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也可以),将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把经济建设重心转移到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上来。要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坚定不移地走中国特色自主创新道路。必须加快形成有利于创新的治理格局和协同机制,搭建有利于创新的活
14、动平台和融资平台,营造有利于创新的舆论氛围和法治环境。5、教育的重要性?一个民族创新能力的提高离不开创新人才的培养。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是提高国民素质、培养创新型人才、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教育寄托着亿万家庭对美好生活的期盼。【易错提示】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基石。选择题经常把“教育”换成其他的,比如“科技”。6、我国教育事业取得了哪些成就?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事业获得巨大发展,教育改革全面推进,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教育公平取得重要进展,教育质量稳步提升。7、“大众创业”和“万众创新”的内涵?(1)万众创新的内涵:创新不唯年龄、不唯学历、不唯职业,
15、每个人都可以是创新者,都可以在创新中实现自我价值。(2)大众创业的内涵:创业不分男女、不分城乡、不分行业,每个人都可以是创业者,都可以通过辛勤劳动为国家和人民作出贡献。8、为什么要鼓励“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当今社会,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深入人心。企业是社会创新的重要力量。提升创新能力是企业持续发展之基、市场制胜之道。时代需要弘扬创新精神。创新的目的是增进人类福祉,让生活更美好。9、创新精神的表现?敢为人先、敢于冒险的勇气和自信。探索新知的好奇心和挑战权威的批判精神。承受挫折的坚强意志和沟通合作的团队精神。舍我其谁的责任担当和造福人类的济世情怀。10、在创新的时代怎样对待知识产权?既要尊重
16、他人的知识产权,又要学会保护自己的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就是尊重创造、保护创新。当知识产权受到侵犯时,我们要善于运用法律维护自己的权益。11、青少年怎样培养创新精神?树立远大理想,珍惜受教育的权利,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树立敢为人先的精神。勤于思考、善于观察,培养动手能力,勇于在实践中探索。积极参加各种小制作、小发明等实践活动,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2.3.1 生活在新型民主国家1、民主价值的要求和实现形式是什么?(民主的内涵)民主在价值上要求大多数人当家作主,民主价值的实现要靠民主形式和民主制度的建立。2、中国共产党是如何领导中国人民追求民主价值的?中国共产党自成立起就
17、以争取和实现人民当家作主为己任,不断探索适合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民主实现形式。1949年,新中国成立,实现了从几千年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各级人民民主政权的建立和社会主义改造的完成,社会主义民主在中国大地上得以真正确立。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总结经验和教训,领导中国人民进行社会主义民主的不懈探索。建设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实现社会公平正义,已经成为全体中国人民的共同价值追求。3、为什么需要法治体现、保障民主?实践证明,通过法治体现、保障的民主,才是人民自由幸福、国家繁荣发展、生活稳定有序、制度充满活力、社会长治久安的根基。4、为什么说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一种
18、新型的民主?(社会主义民主的特点)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特征。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是维护人民根本利益的最广泛、最真实、最管用的民主。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协商民主是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特有形式和独特优势。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的意义?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有助于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实现人民安居乐业、社会和谐稳定、国家繁荣富强。6、我国实行人民民主的形式有哪两种?发展选举民主,保障人民通过选举、投票行使权利;发展协商民主,推动人民内部各方面在决策之前和决策实施之中进行充分协商,尽可能取得一致意见。7、在我国,保障人民当家作主的民主制度有哪些?意义?人民代
19、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是人民掌握国家政权、行使权力的根本途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这项制度强调通过充分协商,求同存异,找到最大公约数,画出最大同心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一项独具中国特色的实现民族平等、保障少数民族合法权利的基本政治制度。实行基层群众自治制度,发展基层民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的基础。8、我国的民主现状是怎样的?在我国,人民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人民的利益得到越来越切实的保障,人民越来越多地参与民主管理。2.3.2 参与民主生活1、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民主权利)的必要性、内涵和保障分别是什么?(1)必要性:公民参与是社会主
20、义民主的要求,也是公民的一项权利。(2)内涵:公民依照法律法规,通过各种途径,以不同形式参与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实现民主权利,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3)保障:公民参与民主生活,需要不断推进社会主义民主的制度化、规范化和程序化建设。2、公民行使民主权利的形式(途径)有哪些?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监督3、民主选举的地位、形式、原则、要求?(1)地位:民主选举是人民实现民主权利的一种重要形式(2)形式: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等额选举和差额选举(3)原则:民主选举都要遵循公开、公平和公正的原则(4)要求:公民要积极、主动、理性地参与民主选举4、民主决策的地位、要求、方式(保障制度)?(1)地位:民主决
21、策是保障人民利益得到充分实现的有效方式。(2)要求:民主决策的过程,要求保证广泛的公民参与,决策方认真听取各方意见,集中民智,促进决策的科学化。(3)方式:社情民意反映制度、专家咨询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制度、社会听证制度。5、民主监督的地位、意义?(1)地位:民主监督是公民参与民主生活、行使公民监督权的具体体现。(2)意义:实行民主监督,有利于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改进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克服官僚主义,防止滥用权力,预防腐败。实行民主监督,有助于增强公民的参与意识,激发公民的参与热情。6、为什么要增强公民的民主意识?在现代社会,民主应该成为公民的一种生活方式和生活态度。一个国家和社会民主生活
22、的质量和水平,与公民的民主意识密切相关。在我国,塑造现代公民,需要增强民主意识,使民主思想和法治精神成为公民的自觉信仰,体现在日常言行中。增强我国公民的民主意识,有利于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民主,也是社会主义制度永葆生命力的重要保证。7、公民参与民主生活的要求有哪些?要有社会责任感和主人翁意识以理性、公正、客观的态度全面、深刻、辩证地看问题立场正确、逻辑清晰地表达观点和意见逐步提高依法有序参与民主生活的能力8、如何增强民主意识?公民要自觉遵守宪法,始终按照宪法原则和精神参与民主生活。公民要不断积累民主知识,形成尊重、宽容、批判和协商的民主态度。公民要通过依法参与公共事务,在实践中逐步增强民主意识
23、。9、公民行使监督权的途径有哪些?通过人大代表或直接向人大常委会反映。采用书信、电子邮件、电话等形式向有关部门反映。通过电视广播、报刊、网络等媒体进行监督。参加听证会、论证会等。 2.4.1 夯实法治基础1、法治的意义?法治能够为人们提供良好的生活秩序,让人们建立起基本、稳定、持续的生活预期,保障人们在社会各个领域依法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使人们安全、有尊严地生活。法治是现代政治文明的核心,是发展市场经济、实现强国富民的基本保障,是解决社会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实现社会正义的有效方式。走法治道路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然选择。(P44蓝字法治是人类社会进入现代文明的重要标志。)2、法治的要求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初中 道德 法治 部编版 九年级 上册 知识 提纲 2021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