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考点提高复习——简单机械实验专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考点提高复习——简单机械实验专题.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21年中考物理考点提高复习简单机械实验专题考点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021北京模拟)如图所示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和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2.(2021天津模拟)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前,如图甲,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实验中,如图乙,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在B点施加一个最小为 N的力,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3.(2021云南模拟)如图所示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示意图,O点为杠杆的支点,请画出杠杆左侧钩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
2、L1。4.(2021天津模拟)小薛和小程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所用的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内容。(1)如图1所示,实验前,杠杆右端下沉,则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 位置上平衡。(2)小薛同学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示,他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 m。(3)小薛同学只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他的做法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4)小程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
3、: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薛同学交流后,小薛同学为了证明他的结论是错误的,做了如图3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4所示,示数为 N;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小程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5.(2021济南模拟)小梅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一个重物细线、若干钩码及杠杆来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实验前,为便于力臂的测量,她应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2)实验时,小梅决定先保持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和动力之间的关系”。于是,她用细线将重物固定到杠杆左侧某一位置处;然后在杠杆右侧用细线悬挂一个钩码,移动其
4、悬挂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将动力F1和动力臂L1记录下来。接下来,她要改变 ,再移动其悬挂的位置,多次重复前面的实验,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下来。(3)小梅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表1保持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和动力之间的关系分析表1中的数据,小梅得出的结论: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臂L1跟动力F1成 关系。(4)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小梅进一步猜想:在更普遍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可能满足“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为了验证小梅的这个猜想,小丽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表2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F1、动力臂L1和
5、阻力F2、阻力臂L2之间的关系小梅认为,表2中小丽的实验数据缺乏普遍性,用来验证她的猜想不够充分,于是对小丽的实验和收集数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小梅的建议:小丽还要在 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6.(2021南宁二模)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图甲中,杠杆静止时处于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移。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相同规格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直接在杠杆上_。(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左侧A位置(左边位置第四格)先挂了3个钩码,每个钩码为0.5N
6、,在右侧B位置(右边位置第三格)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3)如图丙所示,小明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2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_,原因是测力计的拉力力臂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明用如图丁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教材上所给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其原因是_。(5)小明多次实验收集多组数据,目的是_(选填“a”或“b”)。a.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b.使实验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7.(2021哈尔滨二模)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
7、:(1)小丽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若杠杆左端下沉,可调节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2)如甲图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_个相同的钩码。(3)如乙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_。(4)探究过程中,如图丙在杠杆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F、L数据,画出F和的图线如图丁,由图丁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与L
8、成_,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重力G的力臂是_m。考点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2021北京模拟)某同学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G动的关系,他选用了若干重力不同的动滑轮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第一次他用不同的动滑轮提升重物A,作出机械效率随G动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A图线所示;第二次再用不同的动滑轮提升重物B,作出机械效率随G动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B图线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重物A的质量比B小B提升同一重物,动滑轮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C测绳端拉力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匀速竖直向上拉动D利用该实验器材也可以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重物重力是否有关9(2021宿迁模拟)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
9、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物重G物的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与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100%B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C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2ND当G物6N时,机械效率66.7%10.(2021长沙模拟)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缓慢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实验数据表格中处数据应为_%(保留一位小数)(2)对比三次实验,可发现,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则机械效率_.(3)小天在做实验时,测量了动滑轮的重力
10、为0.4N,于是利用公式 求出第二次实验中机械效率为83.3%,请对他的方法进行评价_.11.(2021天津西青区模拟)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1)完成上表格中的数据。(2)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比较2、3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4)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_。12(2021潍坊模拟)小明猜测:“用如图中三个的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其机械效率是否不同”设计实验检验其猜测,并
11、填写实验报告。(1)将图乙中的滑轮组绕线,要求最省力绕法。(2)实验步骤(若需要可补充器材)。(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用所测出的物理量表达)。考点三: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3.(2021苏州模拟)某物理学习小组,针对同学中存在的有关斜面问题的一些疑惑,进行了实验探究。疑惑一: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越省力吗?疑惑二: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拉力越大,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也一定越大吗?实验探究将长度为lm的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如图所示)。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重为10N的滑块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完成斜面机械效率测量。表一呈现的是部分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一中第3次实验的机
12、械效率是_;(2)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可解决疑惑一的问题,写出正确的结论。_;(3)进一步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可得,疑惑二的正确结论是: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拉力越大,但摩擦力不一定越大(摩擦力越小)。简述理由:_。2021年中考物理考点提高复习简单机械实验专题参考答案考点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2021北京模拟)如图所示为探究物理规律的四个实验和物理规律的应用实例,箭头表示规律和应用的对应关系,其中对应关系正确的是( )【答案】AC2.(2021天津模拟)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前,如图甲,杠杆不在水平位置平衡,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 移动。实验中,如图乙,在A点用弹簧测力计施加一
13、个竖直向上的力,在B点施加一个最小为 N的力,才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重新平衡。【答案】左;1。3.(2021云南模拟)如图所示为“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示意图,O点为杠杆的支点,请画出杠杆左侧钩码所受重力的示意图和弹簧测力计施加拉力的力臂L1。【答案】4.(2021天津模拟)小薛和小程同学做“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所用的器材有:刻度均匀的杠杆、支架、弹簧测力计、刻度尺、细线和若干个重力均为0.5N的钩码。请你帮他们完成下列内容。(1)如图1所示,实验前,杠杆右端下沉,则可以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 位置上平衡。(2)小薛同学完成某次操作后,实验现象如图2所
14、示,他记录的数据为动力F11.5N,动力臂L10.1m,阻力F21N,则阻力臂L2 m。(3)小薛同学只测出了一组数据后就得出“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的结论,他的做法是 (选填“合理”或“不合理”)的。(4)小程同学通过对数据分析后,得出的结论是:动力支点到动力作用点的距离阻力支点到阻力作用点的距离。与小薛同学交流后,小薛同学为了证明他的结论是错误的,做了如图3的实验,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如图4所示,示数为 N;该实验 (选填“能”或“不能”)说明小程同学的结论是错误的。【答案】(1)左;水平;(2)0.15;(3)不合理;(4)2.4;能。5.(2021济南模拟)小梅在物理老师的指导下,利用一个
15、重物细线、若干钩码及杠杆来探究“杠杆平衡的条件”。(1)实验前,为便于力臂的测量,她应通过调节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使杠杆在 位置平衡。(2)实验时,小梅决定先保持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和动力之间的关系”。于是,她用细线将重物固定到杠杆左侧某一位置处;然后在杠杆右侧用细线悬挂一个钩码,移动其悬挂的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如图所示。将动力F1和动力臂L1记录下来。接下来,她要改变 ,再移动其悬挂的位置,多次重复前面的实验,并把相应的数据记录下来。(3)小梅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1所示。表1保持阻力F2和阻力臂L2不变,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臂和动力之间的关系分析
16、表1中的数据,小梅得出的结论:保持阻力和阻力臂不变,杠杆平衡时,动力臂L1跟动力F1成 关系。(4)在前面实验的基础上,小梅进一步猜想:在更普遍的情况下,杠杆平衡时可能满足“动力F1动力臂L1阻力F2阻力臂L2”。为了验证小梅的这个猜想,小丽通过实验得到的实验数据如表2所示。表2探究杠杆平衡时,动力F1、动力臂L1和阻力F2、阻力臂L2之间的关系小梅认为,表2中小丽的实验数据缺乏普遍性,用来验证她的猜想不够充分,于是对小丽的实验和收集数据提出了具体的建议。小梅的建议:小丽还要在 的情况下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答案】(1)水平;(2)钩码个数;(3)反比例;(4)动力和阻力不相同。6.(2021
17、南宁二模)小明利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探究杠杆平衡条件。(1)图甲中,杠杆静止时处于_(选填“平衡”或“不平衡”)状态。为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小明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_(选填“左”或“右”)移。在杠杆两侧挂上不同数量相同规格的钩码,调节钩码位置,使杠杆重新在水平位置平衡,这样做的目的是便于直接在杠杆上_。(2)如图乙所示,在杠杆左侧A位置(左边位置第四格)先挂了3个钩码,每个钩码为0.5N,在右侧B位置(右边位置第三格)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下拉杠杆,使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为_N。(3)如图丙所示,小明在A位置挂一个弹簧测力计,在B位置挂了2个钩码,现将弹簧测力计从C位置移到D位置,
18、在此过程中杠杆始终在水平位置保持平衡,则弹簧测力计示数_,原因是测力计的拉力力臂_(均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4)小明用如图丁装置进行探究,发现总是无法得到教材上所给出的杠杆平衡条件,其原因是_。(5)小明多次实验收集多组数据,目的是_(选填“a”或“b”)。a.多次实验取平均值减小实验误差b.使实验结论更具有科学性和普遍性【答案】(1)平衡;右;测量力臂;(2)2;(3)变小;变大;(4)杠杆的自重对杠杆平衡有影响;(5)b。7.(2021哈尔滨二模)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小丽把杠杆支在支架上,若杠杆左端下沉,可调节左端的平衡螺母向_端移动,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
19、2)如甲图所示,在杠杆右边B处挂两个相同的钩码,要使杠杆仍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杠杆左边A处挂_个相同的钩码。(3)如乙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在C处竖直向上拉,当弹簧测力计逐渐向右倾斜时,杠杆仍然在水平位置平衡,弹簧测力计的拉力F_(填“变大”、“不变”或“变小”),原因是_。(4)探究过程中,如图丙在杠杆左端某一固定位置挂一个重力G2.5N的物体,在杠杆右端不同位置处施加不同的竖直向下的力F,保证杠杆处于平衡状态。根据多次测量的F、L数据,画出F和的图线如图丁,由图丁可得出杠杆平衡的条件是F与L成_,根据杠杆平衡条件,可求出重力G的力臂是_m。【答案】(1)右;(2)3;(3)变大;拉力F的力臂
20、变小;(4)反比;0.2。考点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8.(2021北京模拟)某同学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G动的关系,他选用了若干重力不同的动滑轮进行实验,如图甲所示。第一次他用不同的动滑轮提升重物A,作出机械效率随G动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A图线所示;第二次再用不同的动滑轮提升重物B,作出机械效率随G动变化的图像如图乙中B图线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重物A的质量比B小B提升同一重物,动滑轮重力越大,机械效率越高C测绳端拉力大小时,弹簧测力计必须匀速竖直向上拉动D利用该实验器材也可以探究动滑轮的机械效率与重物重力是否有关【答案】CD。9(2021宿迁模拟)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来探究滑轮组
21、的机械效率与物重G物的关系,改变G物,竖直向上匀速拉动弹簧测力计,计算并绘出与G物关系如图乙所示,若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同一滑轮组机械效率随G物的增大而增大,最终将超过100%BG物不变,改变图甲中的绕绳方式,滑轮组机械效率将改变C此滑轮组动滑轮的重力为2ND当G物6N时,机械效率66.7%【答案】D。10.(2021长沙模拟)在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缓慢提升不同的物体,如图所示,实验数据记录如下: (1)实验数据表格中处数据应为_%(保留一位小数)(2)对比三次实验,可发现,同一滑轮组提升的物体越重,则机械效率_.(3)小天在做实验时,测量了动滑轮的重
22、力为0.4N,于是利用公式 求出第二次实验中机械效率为83.3%,请对他的方法进行评价_.【答案】(1)74.1%; (2)越大; (3)滑轮转动存在摩擦力,额外功包括了克服动滑轮做功和克服摩擦力所做功11.(2021天津西青区模拟)某实验小组在“测滑轮组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得到的数据如表所示,第1、2、3次实验装置如图中的甲、乙、丙所示。(1)完成上表格中的数据。(2)比较1、2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使用同一滑轮组,_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3)比较2、3两次实验,可得的结论:使用不同的滑轮组,提升相同的重物时,动滑轮的个数越多,滑轮组的机械效率_。(4)提高滑轮组机械效率的方法有_。【
23、答案】 (1). 0.3 (2). (3). 提更多的重物 (4). 越低 (5). 在滑轮组能够接受的范围内尽可能的多提重物,也可以使用较轻的动滑轮12(2021潍坊模拟)小明猜测:“用如图中三个的滑轮(组)提升同一物体,其机械效率是否不同”设计实验检验其猜测,并填写实验报告。(1)将图乙中的滑轮组绕线,要求最省力绕法。(2)实验步骤(若需要可补充器材)。(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表达式(用所测出的物理量表达)。【答案】(1)从动滑轮的上挂钩向上绕起,承担物重的绳子股数为3,最省力,如下图所示:(2)实验步骤: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挂物体的重力,物体的重力用G表示,在甲图的动滑轮挂钩上挂上物体,
24、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F表示,用刻度尺量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s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b、在图乙的装置中挂上同一物体,仿照步骤a再做1次实验,记录各次的G、F、s、h的数值;c、在图丙的装置中挂上同一物体,仿照步骤a再做1次实验,记录各次的G、F、s、h的数值;d、用计算出各次的机械效率,得出结论;(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答:(1)如图所示;(2)a、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所挂物体的重力,物体的重力用G表示,在甲图的动滑轮挂钩上挂上物体,用弹簧测力计测出绳子自由端所受拉力,用F表示,用刻度尺量出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用s表示,钩码上升的高度用h表示;b、在图乙的装置中
25、挂上同一物体,仿照步骤a再做1次实验,记录各次的G、F、s、h的数值;c、在图丙的装置中挂上同一物体,仿照步骤a再做1次实验,记录各次的G、F、s、h的数值;d、用计算出各次的机械效率,得出结论;(3)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考点三:测量斜面的机械效率13.(2021苏州模拟)某物理学习小组,针对同学中存在的有关斜面问题的一些疑惑,进行了实验探究。疑惑一:斜面的机械效率越高越省力吗?疑惑二: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拉力越大,滑块受到的摩擦力也一定越大吗?实验探究将长度为lm的长木板的一端垫高,构成长度一定高度可调的斜面(如图所示)。用沿斜面向上的拉力F使重为10N的滑块沿斜面匀速向上运动。完成斜面机械效率测量。表一呈现的是部分实验数据:请回答下列问题:(1)表一中第3次实验的机械效率是_;(2)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可解决疑惑一的问题,写出正确的结论。_;(3)进一步分析表一实验数据可得,疑惑二的正确结论是:斜面倾斜程度越大拉力越大,但摩擦力不一定越大(摩擦力越小)。简述理由:_。【答案】0.69 机械效率越高的斜面,不一定省力(机械效率越高的斜面越费力) 因为由实验数据可知斜面倾斜程度变大,斜面的机械效率随之也变大,额外功占总功的比例变小,所以摩擦力不一定变大(斜面倾斜程度变大,滑块对斜面的压力变小,因此滑块受到的摩擦力变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