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案(2021新版)7.doc
《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案(2021新版)7.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3课《电和磁》教案(2021新版)7.doc(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3.电和磁【教材分析】电和磁是能量单元第三课,自此课起我们进入电和磁两种重点学习的能量形式。本课以电磁学开创性事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现象引入,让学生参与“重演”发现电生磁现象的过程。本课主要有三部分:第一部分“聚焦”,讲述丹麦科学家奥斯特发现电生磁的科学史重要事件;第二部分“探索”主要有两个活动,一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重演”奥斯特的实验,经历发现新现象、分析、解释的过程。二是制作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将通电直导线替代为通电线圈开展电生磁实验,为后续的电磁铁学习打下基础。第三部分“研讨”,在“探索”部分实验开展后,引导学生分析实验中的现象,从多个角度分析、思考指南针指针出现偏转的原因。【学
2、情分析】经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对身边常见的一些能量有了一定的认识,而其中电能和磁能与生活密切相关,电和磁两者建立的联系开创了一个新的时代。开本单元学习前,学生在二年级学习了磁铁,在四年级学习了电,对二者有了知识的积累,但是时间已经久远,教师需要花一些时间调动学生的记忆,对磁铁、电路连接等作必要的复习回顾,在实验开展中指导电路连接等操作,学生能够完成实验。在实验操作之外,教学更要关注学生的分析、推理,要依据观察到的现象通过分析、推理做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形成“电生磁”的认识。【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电可以转换成磁。科学探究目标1.模仿做通电直导线和通电线圈使指南针偏转的实验,能够通过分析建立解释
3、。2.能够运用通电线圈能使指南针偏转明显的性质,检测废电池是否带电。科学态度目标1.体验科学史上发现电产生磁的过程,意识到留意观察、善于思考的重要性。2.理解科学探究过程中合理进行推测、严谨开展实验、有根据地得出结论的必要性。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意识到科学技术可以推动社会发展、改变人类生活。2.在检测废电池活动中体会重复使用、节约能源的意义。【教学重难点】重点亲历奥斯特“电生磁”实验,理解电流可以产生磁性。难点通过分析、推理,就通电导线使指南针发生偏转的现象做出解释。【教学准备】为学生小组准备:5号电池及电池盒、鳄鱼夹导线4根、直导线1根(长10cm左右,剥去两端绝缘层用于夹线,使用硬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和磁 小学 科学 教科版 六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教案 2021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