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心理学作业——认知领域之概念学习(2).docx
《教育心理学作业——认知领域之概念学习(2).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心理学作业——认知领域之概念学习(2).docx(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课后练习20200928 认知领域之概念学习3、 认知领域之概念学习1、 认知学派关于概念学习的主要观点答:概念学习是对事物所具有的本质属性形成心理表征,即对事物的判别不受非本质属性变化的干扰而具有守恒性。2、 概念的守恒性答:指的当事物的物理外观(某些特征,如形状、高低、位置)发生了改变,其某些实质特征(如数量、体积、重量、面积,长短)未改变,如果能判断并理解这当中的不变,那就说明它具备了与某个实质特征对应的概念。3、 布鲁纳关于概念学习的研究与假设检验理论答:在概念形成过程中,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消极地等待各种刺激的出现以形成联想,而是积极主动地探究这一概念,通过一系列的“假设检验”来发现这
2、一概念。4、 典型例证理论答:每一个自然概念都有一些比较典型的例证比其他例证更能代表该概念,而最具代表性的例证就是其原型。比如麻雀比企鹅更能代表鸟类,苹果比番茄更能代表水果等。罗希的实验研究发现,人们对典型例证的反应比对非典型例证的反应快。比如,人们回答“ 企鹅是鸟吗”比回答“ 鸽子是鸟吗”所用的时间更长。而且,当人们听到一个范畴名称时,脑海里出现的是该概念的原型,而不是该概念所有例证都具有的特征表。 因此,人们对自然概念的学习,可能开始只包括对原型或典型例证的认知,再以其特征为基础,逐步认知较不典型的例证 。5、 变异理论的观点答:变异理论认为个体获得能力记忆、审辨、解释、发表观点等,其中审
3、辨是基础和核心,即识别事物关键属性的能力。体验变异是获得审辨能力和概念的必要条件。因变异对比而突出的维度才能成为主体认知的主题和对象。 系统运用变异策略:对比、分离、类合(归纳)和融合。6、 建构主义关于学习本质的主要阐释答:(1)学习是主动意义建构过程(基于皮亚杰理论) 学习是学习者基于自己经验主动地建构信息意义的过程,而不是学习者被动接受知识。 主动意义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学习是社会意义建构过程(基于维果斯基的社会文化观) 1)社会交往和社会文化是个体学习的源泉; 2)学习者基于自己方式和经验建构对于事物的理解,不同人可能看到的是事物的不同方面,通常不存在唯一标准的理解;但是,学习者通过与他人的合作交流可以使理解更加合理、丰富和全面。年长的或更有经验的他人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心理学 作业 认知 领域 概念 学习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