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的作用》教案4(2021新版).doc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的作用》教案4(2021新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5课《风的作用》教案4(2021新版).doc(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5.风的作用 【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地球表面的变化单元的第5课。通过前面2-4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地球的内部力量对地球表面形态会产生影响,其中地震和火山喷发的影响非常迅速。从本节课开始,研究的对象开始转向外力作用。通过本课的学习,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风蚀作用对岩石的影响,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的阅读分析,了解风蚀作用、风的搬运及堆积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相关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聚焦部分,教材首先对风的作用进行了简单的解释,帮助学生初步了解风也是改变地球表面地形地貌的重要因素之一。同时呈现风蚀拱门的照片,引出本课主要研究问题:“风是怎样改变地球表面的呢?”探索部分包括四个环节:一
2、是针对聚焦问题进行有依据的猜测并讨论,形成关于“风的作用”的初步认知;二是通过用砂纸打磨岩石模拟沙子磨蚀岩石的过程,初步探究风的侵蚀作用,经历一个预测观察结果给予证据建构解释的探究过程;三是通过提供沙漠、戈壁、风蚀蘑菇、雅丹地貌等图片及文字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更多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四是总结梳理对“风的作用”的认知,明确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研讨部分主要从三个不同层面的问题引导学生反思研究过程、提炼学习成果、建立更加清晰完整的认识。第一个问题是对本课知识的回顾,明确是风的力量使岩石发生了改变;第二个问题引导学生用所学的知识解释自然现象,加深对风的作用的理解;第三个问题引导学生将风的作用与火山、地震
3、等内力作用进行比较,从而发现风的作用是缓慢进行的,需要经历比较漫长的过程。【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由“风的作用”形成的地貌并不陌生,他们会从电视、网络中获得相关信息,也可能在旅行途中见过相关地貌。但是,他们对于这种地貌的形成的具体原因及过程并不清楚,也较难对其进行明确的描述。故本课需要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初步探究风蚀作用对岩石的影响,通过阅读分析图片、文字等资料进一步了解风蚀作用、风的搬运及堆积作用对地球表面的影响,以及了解相关地形地貌的形成过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知道风的力量会磨蚀岩石并且搬运岩石破碎物,对地形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而且这种作用和变化是缓慢进行的。科学探究目标1.能根据
4、已有知识和生活经验对“风对地形的作用”提出自己的看法和根据,并且与其他同学进行交流和分享。2.学会做“模拟风卷起沙子对岩石的影响”的实验,并对实验现象进行解释。科学态度目标1.通过模拟实验、图片和文字资料的阅读分析体会到大自然的神奇力量。2.通过对探究成果的分析,意识到探究成果对解答问题的重要价值。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由于风的作用形成的地形地貌是大自然赐予我们人类的宝贵自然遗产。【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模拟实验及图片文字资料的阅读分析对“风对地球表面的作用”进行探究。难点运用探究结果对“风对地球表面的影响”进行推测和解释。【教学准备】教师教学课件、风蚀地貌(戈壁、沙漠)照片、雅丹地貌的资
5、料。学生岩石(砂岩)、砂纸、放大镜、实验记录单。【教学过程】一、聚焦(预设3分钟)1.导入: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知道了地震和火山喷发可以改变地球表面的样子。除了地震和火山喷发,还有什么因素能改变地球表面的样子呢?请看这张照片。2.出示风蚀拱门图片,提问:这是风蚀拱门,你觉得它是怎么形成的呢? (引导学生进行有根据的猜测,引出风的作用。)3.板书课题:风的作用。二、探索和研讨(预设30分钟)(一)观点碰撞,研讨整合1.提问:风对地球表面会产生怎样的作用呢?(预设:风能吹跑土壤;风能吹起沙子;风可以把土地吹干形成裂缝;风可以吹倒大树。)2.小组讨论:结合“风蚀拱门”的图片,讨论分析出合理的信息。3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风的作用 小学 科学 教科版五 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作用 教案 2021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