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8.docx
《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8.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教科版五年级上册全册教案(共28课)(2021新版)8.docx(7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教科版五年级科学上册教学设计(2021新版)第一单元 光1.有关光的思考【教材简析】作为本单元的起始课,首先需要了解学生的原有认知,知道学生关于光的认知水平如何,这是本单元教学的认知起点。本课的观察活动是从认识光源开始的。本课教学可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了解学生有关光的前概念,教师可用具体情境或事实来构造问题,用“头脑风暴”式的讨论将学生的思维快速聚集到本课要研究的内容上。第二部分是研讨光和我们生活的关系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在研讨过程中引出光源的概念,让学生通过比较各种发光体,区别光源和非光源。【学情分析】五年级的学生对于光源和光的特点已经积累了不少经验,他们知道太阳是光源,电灯是光源等,
2、但是他们的认识还比较模糊,因此有必要通过教师的引导,实际地去观察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通常把那些自身能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科学探究目标能识别来自光源的光,如太阳光、灯光。能识别来自物体反射的光,如月光。能在实验中感悟到,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意识到光对人类生产生活的重要性。【教学重难点】重点观察、去发现光源和光之间的联系和规律。难点认识到事物之间的变化是有联系的,也是有规律的。在实验观察中养
3、成严谨、细致、实事求是的态度。【教学准备】教师有窗帘的教室(本课的活动最好能用窗帘遮挡光线,以保证实验效果)、夜视仪、教学课件等。小组手电筒、镜子、黑色的箱子、红苹果、黑布、记录单等。【教学过程】一、聚焦:光的思考(预设5分钟)1.欣赏:生活中各种不同的光的图片(太阳光、月光、萤火虫、烛光)2.思考:这几幅图中都有什么?(光)3.讨论:我们对光有哪些了解?还想知道哪些?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4.揭课:有关光的思考(板书课题)5.提示:太阳、激光笔等光源发出的光非常强烈,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二、探索:认识光源(预设10分钟)1.思考:光从哪里来?生活中哪些物体会发光呢?
4、2.讨论:说说这些发光物体中,哪些物体是自己发光的,哪些物体是反射其他物体的光的?3.结论:能自己发光且正在发光的物体称为光源。(板书:光源等)4.分辨:生活中的光源和非光源。(板书:非光源等)三、研讨:没有光会怎样?(预设20分钟)1.思考:我们能看到光源,因为它们自身能发光,那些不发光的物体我们是怎么看到的?2.讨论:如果没有光,会发生什么呢?3.演示:出示黑色盒子和苹果,将苹果放在盒子中。如果把实验室的窗帘全部拉上,灯全部关掉,把门关上,然后把眼睛贴在盒子的孔上,再用一块黑布盖住你和盒子,不让一点光进来。你能看见这个红苹果吗?请说明理由。4.辨析:想一想,在黑暗中你能看到这个红苹果吗?下
5、面有三个选项供你参考,你也可以有其他的选项,完成活动手册。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一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当我在这个房间待了-段时间,眼睛适应了黑暗之后,可以看到这个红苹果的影子。4.活动:黑暗中的红苹果。5.交流:在没有光的情况下“我不能看到这个红苹果,无论我在这个房间待了多长时间”。6.小结:只有来自光源的光或来自物体的反射光进入眼睛,都能使我们看到光源或该物体。当没有光的时候,就不会有光线进入我们的眼睛,我们也就不会看到这个红苹果。四、拓展:夜视仪原理(预设5分钟)1.思考:有什么办法能让我们在黑暗的环境中也能看到物
6、体?2.讨论:借助工具,正常人的肉眼看不到或看不清黑暗中的物体,但是可以借助仪器拓宽人的视野并看清目标。3.展示:夜视仪:生活中可以见到的夜视仪一般是安装在照相机中的一种发光仪,它可以在“黑暗”的环境中发出人眼看不到的光,这种光能照亮物体并被照相机感知。将人眼看不见的光转换成电子信号,在屏幕上显示出我们能看到的图像,从而让我们看到物体。夜视仪的种类很多,无论哪一种,它们也都需要光,才能让人们看到物体。4.记录:学习了这一课,你对光又产生了哪些新的思考,请你记录在班级记录单上,并试着探寻答案。5.强调:不能直接用肉眼去看太阳、激光笔、高亮度光源等发出的非常强烈的光,它们会对我们的眼睛造成伤害。【
7、作业设计】1.下列物体中不属于光源的是( )。A.太阳 B.月亮 C.燃烧的蜡烛 D.点亮的灯泡2.如果没有光,下列将会发生的是( )。A.我们听不到任何声音。B.我们无法进行呼吸。C.肉眼看不到周围的物体。 D.等眼睛适应一会就能看到。3.我们看到了某个物体,是因为该物体反射的或者发出的进入了我们的眼睛。【教学后记】2.光是怎样传播的【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二课,本课的学习重点是探究光是如何传播的。前面已经学习了有关光的思考这一课,在学生对光源和光有了一定了解后,就可以对“光是怎样传播的”这一问题进行进一步探究。本课的主要内容是:通过与声音的传播方式的比较,学生结合生活经验,推
8、测光的传播特点,再通过实验观察光行进的路线,并初步建立“光是直线传播的”这一核心概念,在教师的引导下使学生认识到光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方式都有哪些特点。本课分为三个教学环节:第一部分聚焦:对比声音和光的传播方式。这个活动的目的是了解学生的初始想法,教科书是从学生生活常见的情境中提出问题的。当光照亮周围的物体时,我们是否想过它从哪里来,又是怎样到达被照亮的物体上的?寻找推测的依据,是本节课的重点。第二部分探索:验证观察光的传播方式。探究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是当三张有孔卡纸在同一条直线下时,使手电筒的光穿过这些小孔,进行观察纸屏上的光斑,并画出光行进的路径;第二部分是横向移动其中一张有孔卡纸
9、,观察光斑的位置变化,并画出光行进的路径,并能做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解释为止。教科书中详细介绍了实验器材、方法和步骤、学生要在图中的卡纸上直接用箭头标出光前进的路线。通过两次对比来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第三部分研讨:光的传播方式与声音的传播相比有什么特点。引导学生观察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并根据已经掌握的知识来解释这一现象。同时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光的这种现象与声音的传播相比有什么特点。这也是对本课所学知识的巩固和运用。【学情分析】“光”是一常见的物质,学生日常生活中接触的光源也非常多,但学生对于光的传播“路径”是怎样的就缺少思考,对于传播路径的认识也是比较模糊,没有亲身去观察并
10、思考,只是知道这个大概,并没有用证据去证明过自己所获得的知识,对于寻求证据来证明自己观点的能力还是欠缺。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从生活现象出发,引导学生大胆想象,敢于猜测,实验验证,最后通过活动探究,得出结论,培养观察能力。【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探究目标能与声音的传播对比,发现光的传播特点。 能有依据地推测光的传播路径。 会设计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 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科学态度目标培养学生爱思考的习惯以及善于思考的能力。 知道推测要有依据。 在实验中能认真观察、勤于思考,能根据实验结果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推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
11、了解利用光沿直线传播给人类生产生活带来的便利。【教学重难点】重点进行验证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实验并进行推理。难点能用实验中的现象分析,推理得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教学准备】教师有关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教学课件、手电筒、铁罐、小铃铛等。小组手电筒、4 张矩形卡纸等。【教学过程】一、聚焦:传播方式(预设4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铁罐、小铃铛(学生容音辨听的物体即可)1.回顾:声音传播方式导入(1)课前将小铃铛放入铁罐,课中进行摇晃,提问:大家猜一猜罐子里装的是什么?怎么知道的?(2)我们知道声音是以波的方式传播的。那手电筒的光是怎样到达黑板的呢?(教师打开手电筒,向黑板照射)2.讨论:学生小组研究并猜
12、测比划光的轨迹。3.交流:请同学用手来演示光的行进轨迹。4.揭题:光是不是像这样传播的呢?我们今天就一起来探究光是怎样传播的。(板书课题)二、探索:光的传播(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卡纸(一)光是怎样传播的探索1.思考:光到底是怎样的方式传播的,我们又该如何来证明自己的猜测呢?2.讨论:请同学们先小组讨论一下,说一说你能怎样的方法来证明?3.出示:课件出示实验材料(手电筒、4张卡纸),你觉得可以怎样用这些材料来验证自己的猜测?4.设计:拟定实验方案后,交流汇报方案。5.提示:(1)课件出示完善后的实验过程:第一步:在3张长方形卡纸的同一位置上分别打一个小孔(已经打好); 第二步:两端折
13、边分别固定卡纸,并直立在桌子上; 第三步:每张卡纸之间间隔约15厘米,保持所有小孔在一条直线上; 第四步:在最后一张卡纸之后约15厘米的地方,直立一张卡纸作为纸屏; 第五步:拉上窗帘,关闭灯光,保证室内处于昏暗环境。(2)课件出示相关实验注意点: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实验需做23 次,直到能清晰地看到纸屏上的光斑为止。6.探究: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7.交流:汇报实验现象,并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光的传播路径。8.小结: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实验,发现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二)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观察光斑的探索1.问题: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会看到什么现象?2
14、.猜想:引导学生猜测,说自己的想法。3.提示: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横向移动中间的一张有孔卡纸,向左或向右移动5厘米。(2)实验做3次,直到能够清晰看到光斑。(3)观察光斑,记录光的行进路线。4.探究:学生分小组进行实验,教师巡视指导。5.汇报:学生交流实验现象,并在记录纸上画一画光的传播路径。三、研讨:光的传播(预设8分钟)1.问题一:纸屏上的光斑在卡纸移动前后有什么变化,并解释这一现象?(1)交流:组织全班讨论。(2)小结:当我们向左或者向右移动中间的一张带孔卡纸后,手电筒的光穿过第一个小孔后,我们能看到横向移动的那张卡纸上出现了光斑,而纸屏上却没有光斑。说明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板书:
15、光是沿着直线传播的)2.问题二:为什么我们能够听到屏幕后说话人的声音却看不见他本人了吗?与声音的传播相比,光的传播有什么特点?(1)交流:组织全班讨论。(2)小结:光是沿着直线传播,而声音隔着一些物体还是能听到的。3.问题三:生活中的哪些现象也能说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1)讨论:学生举例说明。(预设:广场上的灯,车灯,阳光,大雾天的灯)(2)展示:课件出示一些能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图片。四、拓展:更多思考(预设3分钟)1.博证:你能找到更多的说明光是直线传播的证据吗,请你你自己喜欢的方式记录。2.思考:如果光在传播的过程中遇到障碍物会怎样呢?【作业设计】1.光是以( )形式传播的。A.曲线 B.
16、波浪线 C.直线 D.声波2.在光通过小孔的实验中,我们在纸屏上( )。A.不能看到光斑 B.能看到光斑 3.下列现象能说明“光是以直线的形式传播的”是( )。A.白天能看到书上的字 B.夜晚汽车车灯射出的光C.天空的出现彩虹 D.看见太阳光【教学后记】3.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教材简析】本课是五年级上册光单元的第三课,是对光沿直线传播概念的延续,与前一课的内容有着密切的联系。本课有三个部分组成,第一部分聚焦,引导学生从各种生活现象中思考:光能以直线的方式一直传播下去吗?从而引出课题。第二部分探索,通过光照射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品的探索,以及光照射烟雾的实验,引导学生发现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
17、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第三部分研讨,学生通过实验总结光传播的规律,重点研讨影子产生的条件和日食月食形成的原因。本课研究的重点是光在传播过程中遇到阻碍时会产生什么现象,这些现象与光的直线传播有什么关系。所以,本课也是前一课探究活动中发现的光的传播特点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拓展和进一步理解,同时本课不仅是前一课的延续,也是为学生后续概念的建构打基础的课。【学情分析】通过前两节课的学习,学生已经知道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基本科学事实,但对光的直线传播事例还不是很了解。通过本课的学习,进一步了解光的传播特点以及在自然环境中的验证,特别是对影子的形成和日食月食现象的解释。【教学目
18、标】科学概念目标光在受到一个物体或一种物质的影响前能一直保持原方向传播。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科学探究目标能推测光照射到不同物体时光传播路径的变化。能运用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来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科学态度目标认识到自然事物是在不断变化的,事物的变化之间是有联系和有规律的。能够按活动要求坚持观察和如实记录数据。能够根据数据和现象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和推理。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知道人们很早就利用阳光下物体影子的变化规律来测定时间。【教学重难点】重点实验探究在空气中沿直线传播的光遇到不同物体时,会发生通过、部分通过和不通过等现象。难点能运用
19、阳光下物体影子变化的规律来解释日食和月食现象。【教学准备】教师水槽、线香、激光笔、喷雾器、教学课件。小组手电筒、透明塑料片、玻璃片、半透明塑料片、不透明塑料片、卡纸、杯子。【教学过程】一、聚焦:光遇阻碍(预设2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打孔的卡纸、屏1.回顾:在光的直线传播实验中,当把第二张卡纸向左或右移动5厘米厚后看到的现象,引出疑问:“光能以直线的方式一直传播下去吗?”2.揭题: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板书课题)二、探索:不同情况(预设25分钟)材料准备:手电筒、透明塑料片、玻璃片、半透明塑料片、不透明塑料片、卡纸、杯子(一)光照射透明、半透明和不透明物品的探索1.问题:如果把中间的卡纸换成
20、其它物品,光的传播会遇到阻碍吗?2.出示:小组实验材料(手电筒、透明塑料片、玻璃片、半透明塑料片、不透明塑料片、卡纸、杯子等)。3.猜测:光能通过这些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品吗?4.提示:课件出示实验活动过程和要求(1)实验活动过程:分别用透明、半透明、不透明的物品遮住手电筒,观察手电筒光斑的亮度,以及能否看清前方杯子的细节等。用透明的塑料片、玻璃挡住手电筒,观察杯子被照射的亮度等。分别用若干张半透明的塑料片挡住手电筒,观察杯子被照射的亮度等。用不透明的塑料片、卡纸挡住手电筒,观察杯子被照射的亮度等。(2)实验活动要求:关闭所有灯光,拉上窗帘,保证手电筒是唯一光源。重点观察能否看清前方杯子的
21、细节。保证相同条件:光源的强弱、光源到挡光物的距离、观察的角度等。5.探究:学生小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6.交流:光能通过一些透明的物体;光能部分通过一些比较薄的半透明的物体;光不能通过不透明的物体。(板书:部分图示内容)(二)光照射烟雾的探索1.问题:用激光笔从透明的水槽一端照射过去,会看到什么现象?如果在水槽里放入点燃的线香,让线香的烟气充满水槽,再次用激光笔照射,会看到什么现象?2.猜想:引导学生猜测,说出自己的想法。3.提示:课件出示实验要求(1)对比观察两次实验现象。(2)烟雾的量不宜太多,能看到光束即可。(3)强调并确认用完的火柴完全熄灭,激光笔发出的光不能照射人的眼睛。4.强调:
22、不能用激光笔发出的光照射眼睛。5.演示:教师和学生配合演示,其他学生观察。6.交流:汇报实验发现,鼓励学生猜测可能的解释。(1)在烟雾中能看到笔直的光柱,证明光是沿直线传播的。(2)烟雾的本质是很小的固体颗粒物,它们是不透明的物质,虽然会阻碍光的传播,但由于数量很多很密集,而且颗粒很小很小,也有一部分会被照亮。所以借助烟雾,能让激光笔的光路可见。7.拓展:如果让激光笔的光柱穿过水雾,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呢?教师演示激光笔光柱穿过水雾的实验。三、研讨:光的思考(预设8分钟)以下三个问题先小组讨论交流,再集体研讨。1.研讨一:影子是怎样产生的?光照射到一个不透明的物体时,光的去路被阻挡了,不能继续传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小学 科学 教科版五 年级 上册 教案 28 2021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