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报批稿).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报批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报批稿).pdf(4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ICS XX.XXX X XX 备案号:XXXX-XXXX DZ中 华 人 民 共 和 国 地 质 矿 产 行 业 标 准DZ/T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编制规范 Compiling Regulation on the Project of Mi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 Compiling Regulation on the Project of Mi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报批稿)-发布-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
2、源部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 发布 发布 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坛 g e o t o u r.5d 6d.c o mDZ/T I 目 次 前 言.III 引 言.IV 1 范围.1 2 规范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和定义.1 4 总则.2 5 工作程序.3 6 矿山环境调查.3 7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4 8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7 9 提交成果要求 附录 A(规范性附录)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10 附录 B(规范性附录)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11 附录 C(规范性附录)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分级.12 附录 D(规范性附录)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14 附录 E(规范
3、性附录)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级.16 附录 F(规范性附录)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17 附录 G(规范性附录)矿山生态环境保护要点.18 附录 H(规范性附录)矿山环境治理要点.20 附录 I(规范性附录)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大纲.26 附录 J(规范性附录)成果图件的编制要求.30 附录 K(资料性附录)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表.33 附录 L(资料性附录)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图常用图例.36 图 1 工作程序框图.3 图 L.1 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类.36 图 L.2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工程类.37 图 L.3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分区类.38 图 L.4 其他类 .38 表 1
4、矿山环境综合防治分区表.8 表 2 矿山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8 表 A.1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精度分级表.10 表 B.1 评估区重要程度分级表.11 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坛 g e o t o u r.5d 6d.c o mDZ/T II 表 C.1 地下采矿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12 表 C.2 露天采矿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级表.13 表 D.1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分类一览表.14 表 E.1 矿山环境影响程度分级表.16 表 F.1 地质灾害危险性分级表.17 表 K.1 矿山环境现状调查表.33 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坛 g e o t o u r.5
5、d 6d.c o mDZ/T III 前 言 本标准由九部分内容构成:范围、规范性引用文件、术语和定义、总则、工作程序、矿山环境调查、矿山环境影响评估、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编制、提交成果要求。本标准的附录A、附录B、附录C、附录D、附录E、附录F、附录G、附录H、附录I、附录J为规范性附录,附录K、附录L为资料性附录。本标准为首次发布。本标准由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提出并归口管理。本标准起草单位:国土资源部地质环境司、中国地质环境监测院、中国国土资源经济研究院、河北省国土资源厅、山东省国土资源厅、山西省国土资源厅、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本标准主要起草人:陶庆法、刘建伟、李建中、张进德、张梁、
6、谭志敏、张洪波、刘玉让、崔海英、杨顺泉、张德强、田磊、白光宇、孙伟、任鹰、赵慧。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坛 g e o t o u r.5d 6d.c o mDZ/T IV 引 言 根据国务院关于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的通知(国发200528号),“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企业要制订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报经主管部门审批后实施”。为了指导矿山企业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以下简称“方案”),特制订本标准。编制本标准的主要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地质灾害防治条例、土地复垦规定、煤矿防
7、治水条例。本标准中提到的矿山环境问题包括矿山地质灾害,但由于矿山地质灾害比较突出,危害严重,所以在部分章节中将矿山环境问题与矿山地质灾害并列提出。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坛 g e o t o u r.5d 6d.c o mDZ/T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编制的术语定义、原则、工作程序及技术要求。本标准适用于新建和已投产生产矿山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使用。改(扩)建矿山、闭坑矿山参照执行。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
8、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GB127191991 矿区水文地质工程地质勘查规范 GB156181995 土壤环境质量标准 GB184852001 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 GB38382002 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 GB503302002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 GB958 区域地质图图例 GB/T123281990 综合工程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145381993 综合水文地质图图例及色标 GB/T148481993 地下水质量标准 GB/T157761995 造林技术规程 G
9、B/T18337.32001 生态公益林建设技术规程 DZ/T01571995 1:50000 地质图地理底图编绘规范 DZ/T01791997 地质图用色标准及用色原则(1:50000)DZ/T02392004 泥石流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 DZ/T02402004 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 DZ/T02452004 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技术要求 SL2041998 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案技术规范 TD/T10122000 土地开发整理项目规划设计规范 CJJ172004 城市生活垃圾卫生填埋技术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1 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
10、坛 g e o t o u r.5d 6d.c o mDZ/T 3.1 矿山环境 Mining Environment 采矿活动影响到的岩石圈、水圈、生物圈和大气圈的深度和范围内的客观实体的集合。3.2 矿山环境问题 Mining Environmental Problems 矿业活动与环境之间相互作用和影响产生的环境演变、破坏和污染等问题。3.3 矿山地质灾害 Mining Geo-hazards 矿业活动引发的危害矿区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的崩塌、滑坡、泥石流、地面塌陷、地裂缝、地面沉降等与地质作用有关的灾害。3.4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Mining Environmental Impact A
11、ssessment 分析矿山建设及采矿活动影响到的或可能影响到的一定区域内的环境问题,进行环境现状评估和综合影响评估,预测环境演化趋势。3.5 矿区生态重建(恢复)Ecological Restoration of Mining Area 将人类破坏的矿区生态系统恢复成具有生物多样性和动态平衡的本地生态系统。其实质是将人为破坏的矿区环境恢复或重建成一个与当地自然界相和谐的生态系统。3.6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The Project of Mining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and Integrated Renovation 评估矿山建设及生产活动造成的环境问
12、题及其危害,制定矿山环境保护措施,采用工程和生物措施使矿山环境得以恢复,达到新的环境平衡的技术方案的总称。4 总则 4.1 矿山企业要从促进经济社会和环境协调发展的战略高度,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谁破坏谁治理”和“依靠科技进步,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绿色矿业”的原则,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4.2 新建矿山,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在申请采矿权之前编制。“方案”内容要综合考虑矿山开发规划、开发设计、矿山基建、采矿选矿技术、废弃地复垦等环节,符合矿山生态环境保护与污染防治技术政策(环发2005109号)的要求,突出矿山环境保护的内容,防患于未然,尽
13、量使矿山的生态影响和破坏降到最低程度。2 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坛 g e o t o u r.5d 6d.c o mDZ/T 4.3 已投产生产矿山,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的内容和精度应与采矿阶段要求相适应。“方案”应包含对已经产生的矿山环境问题的治理和新的开发活动可能引发的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方案”要达到防治工程设计阶段的精度。防治工程可分期实施。4.4 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的地域范围,包括矿山开采区及其矿业活动影响的地区。4.5“方案”实施35年后应根据需要进行重新编制或修订。4.6 已投产生产的矿山企业,在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时,必需进行本标准中的“矿山环境
14、影响评估”工作。综合治理方案中如涉及矿山地质灾害治理,需要对其进行专门勘查。4.7 新建、改(扩)建矿山,如已经进行了“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可不再进行本标准中的“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工作。可在“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和“建设用地地质灾害危险性评估”的基础上,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5 工作程序 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按以下程序进行。全面收集资料及现场踏勘 接受编制方案委托 矿山环境调查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编制矿山环境保护与综合治理方案 提交专家审查 图 1 工作程序框图 6 矿山环境调查 6.1 编制“方案”之前,应全面收集矿山企业和矿区的有
15、关资料,包括:矿山企业概况,自然环境及经济社会资料,城镇、重要工程及特殊保护区的分布资料,区位条件及环境功能规划要求资料等。6.2 查明矿区气象水文、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新构造运动及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条件。6.3 查明矿体赋存特征、矿山开采方式、开采深度、开采厚度及开采影响范围。3 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坛 g e o t o u r.5d 6d.c o mDZ/T 6.4 查明矿区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发育程度、发展趋势;预测其对矿业活动的影响;预测矿业活动引发或加剧的主要环境问题和地质灾害。6.5 参见附录K,查明以下矿山环境问题:6
16、.5.1 矿区土地、植被资源占用和破坏,指土地利用现状改变、地貌景观破坏、水土流失、土地沙化、盐碱化、土壤污染等。a.采场(露天开采)、工业广场、采矿废弃物、尾矿库、生活设施建设占用和破坏土地、植被资源;b.矿山地质灾害造成的土地、植被资源和地貌景观破坏;c.废液排放、堆积物淋滤液污染土壤及水土流失。6.5.2 矿区地下水均衡破坏、水污染问题,指地下水水位下降、水资源枯竭、地下水及地表水污染。a.矿井突水、矿井排水形成的地下水降落漏斗以及采动后上覆岩层破碎、断裂、沉降导致各含水层贯通,造成地下水均衡改变;b.废液废渣排放、堆积物淋滤液造成地下水、地表水污染,破坏水环境。6.5.3 矿山地质灾害
17、:a.井工开采、露天开采、矿坑疏干排水引发的崩塌、滑坡、地面塌陷(开采沉陷、岩溶塌陷)、地面沉降、地裂缝、不稳定边坡等;b.固体废弃物堆积引起的崩塌、泥(渣)石流、不稳定边坡等;c.尾矿库溃坝、尾矿坝开裂问题。6.5.4 其它矿山环境问题:如放射性、噪声、自燃、油污染、粉尘污染、有害气体污染等问题。6.6 建立矿山环境调查数据库:根据调查的数据内容,利用某种数据库管理系统平台建立矿山环境调查数据库;对调查数据进行检查、校核、汇总、整理后,输入到数据库中。7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 7.1 评估工作任务 7.1.1 查明矿区的环境地质背景。7.1.2 对评估区矿业活动引发的环境问题的种类、影响对象、影
18、响程度作出现状评估。7.1.3 对矿业活动引发、加剧的环境问题的种类、影响对象、影响程度以及矿山工程、设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作出预测评估。7.1.4 对矿山建设和矿业活动的环境影响作出综合评估。7.2 评估工作内容 4 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坛 g e o t o u r.5d 6d.c o mDZ/T 7.2.1 矿业活动引发的地表水漏失、区域地下水均衡破坏、水质污染等水资源、水环境的变化及其影响程度。7.2.2 矿业活动引起的土地荒漠化、岩土污染、水土流失等对土地资源、岩土环境的影响与破坏。7.2.3 矿业活动引发的地面塌陷、地裂缝、崩塌、滑坡、泥石流(含尾砂废石流)等地质灾害及
19、其危害程度。7.2.4 矿业活动对重要工程设施、房屋、厂矿、各类保护区和自然景观等造成和可能造成的危害和影响程度。7.2.5 矿山地质环境问题的防治难易程度。7.3 评估工作级别确定 7.3.1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工作要综合考虑评估区重要程度、矿山地质环境条件复杂程度、矿山生产建设规模等,评估级别分为三级,分级见附录A。7.3.2 评估区重要程度根据区内居民集中居住情况、重要工程设施和自然保护区分布情况、耕地面积等划分为重要区、较重要区和一般区三级,分级见附录B。7.3.3 矿山环境地质条件复杂程度分别按地下开采和露天开采归类,并根据区内水文地质、工程地质、环境地质和矿山地形地貌、开采情况等划分
20、为复杂、中等、简单三级,矿山环境地质复杂程度分级见附录C。7.3.4 矿山生产建设规模按矿种和年生产量分大型、中型、小型三类,分类见附录D。7.4 评估工作程序与方法 7.4.1 评估工作程序 7.4.1.1 接受评估工作任务后应对矿山进行实地踏勘,了解矿山自然地理和环境地质情况、矿山开采情况,全面收集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划分评估级别、确定评估范围。7.4.1.2 评估级别和评估范围初步确定后,应对评估区进行细致的野外调查,全面查明评估区存在的各种环境问题及其产生的原因。7.4.1.3进行矿山环境影响评估。7.4.2 评估工作方法 7.4.2.1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一般以收集资料、野外调查为主
21、,原则上不投入钻探等实物工作量,当资料不足时,可安排少量槽探、井探等轻型山地工程。7.4.2.2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方法一般采用层次分析法、模糊综合评判法、相关分析法和类比法等方法。7.4.2.3 新建矿山以环境影响预测评估为主;延续登记和改扩建矿山应现状评估与预测评估并重。7.5 评估精度要求 5 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坛 g e o t o u r.5d 6d.c o mDZ/T 7.5.1 一级评估:a.深入、全面、系统的调查评估区内的地质环境现状,查明地质环境现状及问题;深入细致研究矿山建设及开发利用方案;b.查明评估区内的环境地质情况,包括地形地貌、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水文地质
22、、工程地质条件等;对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相关的因素进行详细分析与阐述;c.查明、预测矿业活动引发和可能引发的环境地质问题。包括影响、破坏土地和植被资源,影响、破坏地下水均衡,污染水土环境,引发、加剧和遭受地质灾害的种类、规模和程度等;查明矿山环境地质问题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发育程度;d.查明、预测矿山建设遭受和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情况;e.根据矿业活动对地质环境的危害程度,定量半定量地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7.5.2 二级评估:a.全面调查评估区地质环境现状,深入分析和研究矿山环境问题;b.基本查明矿山环境地质特征,对评估区的环境地质条件作出评述;c.查
23、明、预测矿业活动引发和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基本查明矿山环境问题的形成条件、分布规律、影响因素、发育程度;d.分析预测矿山建设遭受和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e.半定量定性地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7.5.3 三级评估:a.初步查明评估区的环境地质特征;b.初步查明、预测矿业活动引发和可能引发的主要环境问题及其形成条件;c.初步查明、预测矿山建设遭受和可能遭受地质灾害的情况;d.定性地作出矿山地质环境影响程度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7.6 评估技术要求 7.6.1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范围应包括矿山用地范围、矿业活动影响范围和可能影响矿业活动的不良地质因素存在
24、范围。7.6.2 矿山环境影响评估应在查明矿山环境地质条件的基础上,根据矿山开采现状和开发利用方案,对存在和潜在的矿山环境问题包括地质灾害进行现状评估、预测评估和综合评估。7.6.2.1 现状评估 a.查明评估区存在的矿山环境问题的规模、发育程度、表现特征和成因;查明与相邻矿山矿业活动的相互影响特征与程度;6 更多地学资料请光临 地学旅游论坛 g e o t o u r.5d 6d.c o mDZ/T b.评估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见附录E;c.阐述矿山环境保护、治理及地质灾害防治工作状况;d.进行影响程度分区;e.评述评估区的环境质量状况、
25、环境抗干扰的能力和矿山环境问题的防治难度。7.6.2.2 预测评估:在现状评估的基础上,根据矿山类型和矿山开发利用方案确定的开采范围、深度、规模和采、选、冶方法、废弃物(包括废石、矿渣、尾砂、废水)处置等,结合评估区环境地质条件,预测矿业活动可能产生、加剧的环境问题和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并对其发展趋势、危害对象、影响程度和防治难度进行分析论证和评估。a.预测矿业活动可能引发和加剧的环境问题的种类、规模和原因;b.预测评估各种环境问题对人员、财产、环境、资源及重要建设工程设施的危害与影响程度;c.预测矿山建设遭受地质灾害的危险性,按附录F执行;d.预测在矿业活动结束时评估区的总体地质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矿山 环境保护 综合治理 方案 编制 规范 报批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