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年江苏省苏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2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18 江苏省苏州市 2019 年初中毕业暨升学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 第卷 一、单项选择题 1.【答案】A【解析】本题主要是空气的污染及其危害,空气污染的途径主要有两个:有害气体和粉尘。有害气体主要有一氧化碳、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气体;粉尘主要指一些固体小颗粒。防止环境污染的措施有:工厂排放的废气经过处理再排放、社会公共场所严禁吸烟、植树造林、合理开发新能源、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等。解:A、农作物的秸秆就地焚烧不可行,因为会产生烟尘和有害气体,做法与之相违背,故选项正确;B、废气达标排放不污染环境,故选项错误;C、工地洒水除尘,可减少空气中可吸入颗粒物的污染,故选项错误;D、禁放烟花爆竹,可减少
2、对空气的污染,故选项错误。故选:A。【考点】环保问题,关于“三废”的处理问题。2.【答案】B【解析】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空气、石油、牛奶都属于混合物;纯净物是由一种物质组成。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单质;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解:A、空气中有氧气、氮气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B、氮气是一种物质,属于纯净物;故选项正确;C、石油中有汽油、煤油、柴油等,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D、牛奶中有多种营养成分,属于混合物;故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物质的分类。3.【答案】C【解析】根据金属、大多数固态非金属单质
3、、稀有气体等由原子构成;有些物质是由分子构成的,气态的非金属单质和一般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如氢气、水等;有些物质是由离子构成的,一般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如氯化钠,进行分析判断即可。解:A、氦气属于稀有气体单质,是由氦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B、水是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故选项错误。2/18 C、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故选项正确。D、金刚石属于固态非金属单质,是由碳原子直接构成的,故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构成物质的微观粒子方面的知识。4.【答案】B【解析】根据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进行分析解答
4、。A.是分液漏斗不是长颈漏斗,故 A 错误;B.是试管夹,故 B 正确;C.是细口瓶,不是滴瓶,故 C 错误;D.是研钵,不是蒸发皿,故 D 错误。故选:B。【考点】实验室常用仪器的名称和用途。5.【答案】B【解析】含有氮元素的肥料称为氮肥。含有磷元素的肥料称为磷肥。含有钾元素的肥料称为钾肥。同时含有氮、磷、钾三种元素中的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肥料称为复合肥。解:A、22CO(NH)中含有氮元素,属于氮肥。故选项错误;B、24K SO中含有钾元素,属于钾肥。故选项正确;C、342Ca PO()中含有磷元素,属于磷肥。故选项错误。D、424NH H PO中含有氮、磷元素,属于复合肥。故选项错误;故选:
5、B。【考点】化肥的分类方法方面的内容。6.【答案】A【解析】根据浓酸或浓碱有强烈的腐蚀性,需要贴腐蚀品的标志,结合题中的标志进行选择。解:A、氢氧化钠属于强碱,具有腐蚀性,故 A 正确,B、汽油具有挥发性,不具有腐蚀性,故 B 错误,C、铁矿石不具有腐蚀性,故 C 错误,D、大理石不具有强腐蚀性,故 D 错。故选:A。【考点】标志所表示的含义。7.【答案】D 3/18 【解析】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结合亚氯酸钠的化学式进行解答即可。解:钠元素显1价,氧元素显2价,设氯元素的化合价是 x,根据在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可得:(1)(2)20 x,则3x 价。故选:D。【考点】
6、利用化合价的原则(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计算指定元素的化合价的方法。8.【答案】A【解析】A、根据常见有机物的化学式,进行分析判断。B、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原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当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阴离子。C、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D、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解:A、葡萄糖的化学式为6126C H O,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正确。B、质子数11,核外电子
7、数10,质子数核外电子数,为阳离子,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C、由离子的表示方法,在表示该离子的元素符号右上角,标出该离子所带的正负电荷数,数字在前,正负符号在后,带 1 个电荷时,1 要省略。若表示多个该离子,就在其离子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2 个锌离子可表示为2+2Zn,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D、由原子的表示方法,用元素符号来表示一个原子,表示多个该原子,就在其元素符号前加上相应的数字,故 60 个碳原子可表示为:60C,故选项化学用语表示错误。故选:A。【考点】常见化学用语(原子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的书写方法、离子符号与化合价表示方法的区别等。9.【答案】D【解析】A、根据变
8、化的特征分析;B、根据光合作用的原料和产物分析;C、根据氧气的化学性质分析;D、根据氧气有助燃性分析。解:A、分离液态空气获得氧气,没有新物质生成,是物理变化,故 A 错误;B、植物的光合作用会产生氧气,不是消耗氧气,故 B 错误;C、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活泼,在一定条件下能与很多种物质发生反应,故 C 错误;D、氧气由助燃性,液态氧可用作火箭助燃剂,故 D 正确。4/18 故选:D。【考点】氧气的性质、制法、用途的知识。10.【答案】C【解析】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解:由方程式:422Mg+TiCl2MgCl+Ti高温可知该反应是:一种单质和一种化
9、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属于置换反应。故选:C。【考点】四大基本反应类型。11.【答案】C【解析】A、根据固体药品的取用方法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溶解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D、根据蒸发操作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A、取用固体粉末状药品时,瓶塞要倒放,应用药匙取用,不能用手接触药品,图中瓶塞没有倒放,所示操作错误。B、溶解操作应在烧杯中进行,不能用量筒溶解固体,图中所示操作错误。C、过滤液体时,要注意“一贴、二低、三靠”的原则,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蒸发操作应用蒸发皿进行完成,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C。【考点】粗盐的初步提纯的
10、言论、操作的注意事项。12.【答案】B【解析】A、根据地壳中元素含量,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铁锈蚀的条件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合金的性质,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金属的化学性质,进行分析判断。解:A、铝是地壳中含量最多的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B、铁在空气中锈蚀,实际上是铁跟空气中的氧气和水共同作用的结果,铁制品在潮湿的空气中容易生锈,故选项说法正确。C、多数合金的熔点低于它的成分金属,故选项说法错误。D、铝制品在空气中耐腐蚀,是因为铝在空气中能与氧气反应,其表面生成一层致密的氧化铝薄膜,防止内部的铝进一步被氧化,故选项说法错误。5/18 故选:B。【考点】防止铁锈蚀的条件、金属的化学性质、合
11、金的性质。13.【答案】D【解析】A.根据纤维素的组成进行分析;B.根据葡萄糖的作用进行分析;C.根据化学变化的实质进行分析;D.根据有机高分子化合物的特征进行分析。解:A.纤维素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故 A 正确;B.在人体组织里,葡萄糖在酶的作用下经过缓慢氧化转变成二氧化碳和水,同时放出热量,供机体活动维持恒定体温的需要,故 B 正确;C.蛋白质受热凝固属于蛋白质变性,性质不同于原物质,有新物质生成,属于化学变化,故 C 正确;D.油脂的相对分子质量在 10 000 以下,不是高分子,故 D 错误。故选:D。【考点】与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14.【答案】A【解析】根据复分解反应的条
12、件,离子间若能互相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则离子不能大量共存,进行分析判断。解:A、三种离子间不能结合成沉淀、气体或水,能大量共存,故选项正确。B、4NH与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C、2Cu、OH两种离子能结合成氢氧化铜沉淀,故选项错误。D、23CO与2+2Ca两种离子能结合成碳酸钙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选项错误。故选:A。【考点】离子共存的问题。15.【答案】D【解析】A、根据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可能发生爆炸,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浓硫酸的稀释方法(酸入水,沿器壁,慢慢倒,不断搅)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不慎碰倒酒精灯的处理方法,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湿毛巾
13、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气体受热密度变小,进行分析判断。解:A、家中燃气泄漏,不能立即开灯检查,以防止产生的电火花引发爆炸,故选项说法错误。B、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的扩散;一 6/18 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不慎碰倒酒精灯,洒出的酒精在桌上燃烧,不能立即用水浇灭,应用湿抹布铺盖,故选项说法错误。D、湿毛巾有类似防毒面具作用,用湿毛巾捂住口鼻能防止吸入燃烧时生成的烟尘;气体受热密度变小,有毒气体上升聚集在高处,故要尽量贴近地面,寻找安全出口,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考点】浓硫酸的稀释方法、可燃性气体与空气混合后点燃
14、可能发生爆炸。16.【答案】A【解析】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解:A、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故 A 正确;B、相同的原子可以构成不同的分子,例如氧分子和臭氧分子,故 B 错;C、温度计内汞柱液面上升说明汞原子间隔变大,故 C 错;D、原子呈电中性是因为原子中质子数带的正电荷数等于核外电子所带的负电荷数,故 D 错。故选:A。【考点】原子的构成,原子的性质。17.【答案】C【解析】A、根据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5、,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计算出所需水的质量和体积,进而判断所需量筒的量程。D、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含有水,进行分析判断。解:A、托盘天平需经调零后再称取氯化钠固体,故选项说法错误。B、称量时托盘天平指针偏左,说明药品质量大于砝码质量,应减少药品,故选项说法错误。C、溶质质量溶液质量溶质的质量分数,配制 50 g 溶质质量分数为 15%的氧氯化钠溶液,需氯化钠的质量g50g 15%7.5g;溶剂质量溶液质量溶质质量,所需溶剂的质量为50g7.5g42.5g(合42.5 mL),应用规格为 50 mL 的量筒
16、量取水的体积,故选项说法正确。D、把配制好的氯化钠溶液倒入刚用蒸馏水润洗过的试剂瓶中,相当于稀释了溶液,溶质质量分数偏小,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考点】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实验步骤(计算、称量、溶解)、注意事项等。18.【答案】D 7/18 【解析】A、根据长颈漏斗必须伸入液面以下进行分析;B、根据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进行分析;C、根据二氧化碳的性质进行分析;D、根据二氧化碳能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使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进行分析。解:A、制取二氧化碳时,长颈漏斗要伸入液面以下防止生成的气体从长颈漏斗下端逸出,故 A 错误;B、二氧化碳能溶于水,不能用排水法收集,如果用的话也要短进长
17、出,故 B 错误;C、验满时要把燃着的木条放在集气瓶中,而不是伸入集气瓶内,故 C 错误;D、通过观察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就可以验证二氧化碳能和水反应,故 D 正确。故选:D。【考点】二氧化碳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19.【答案】C【解析】A、根据溶液是均一稳定的混合物,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物质的微观构成,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选项限定了同一温度,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进行分析判断。解:A、均一、稳定的液体不一定都是溶液,如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溶质不是均以离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也可能是以分子形式分散到溶剂中,故选项说法错误。C、同一温度下,硝
18、酸钾的饱和溶液比不饱和溶液浓,故选项说法正确。D、饱和溶液析出晶体,可能采用的是恒温蒸发溶剂的方法,所得溶液仍为该温度下的饱和溶液,溶质质量分数不变,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C。【考点】结晶的方法、饱和溶液的特征、溶液的特征等。20.【答案】A【解析】根据两种物质与同种试剂反应产生的不同现象来鉴别它们,若两种物质与同种物质反应的现象相同,则无法鉴别它们。解:A、面粉和米粉中均富含淀粉,均能使碘酒变蓝色,不能鉴别,故选项正确。B、NaOH固体和43NH NO固体溶于水分别放热、吸热,使温度升高、降低,可以鉴别,故选项错误。C、硬水和软水的区别在于所含的钙镁离子的多少,可用肥皂水来区分硬水和软水,加
19、入肥皂水,若产生泡沫较多,则是软水,若产生泡沫较少,则是硬水,可以鉴别,故选项说法错误。D、NaCl溶液能与3AgNO溶液反应生成氯化银沉淀和硝酸钠,硝酸钠不能与硝酸银溶液反应,可以鉴别,8/18 故选项错误。故选:A。【考点】鉴别的物质的性质。21.【答案】D【解析】A、根据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进行分析判断。B、根据金属的性质与用途,进行分析判断。C、根据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进行分析判断。D、根据中和反应的应用,进行分析判断。解:A、活性炭具有吸附性,能吸附异味和色素,可用于净化饮用水,故选项说法错误。B、镁燃烧放出耀眼的白光,可用于制作烟花,故选项说法错误。C、小苏打是碳酸氢钠的俗称,能
20、与胃酸反应,可用于治疗胃酸过多,故选项说法错误。D、熟石灰具有碱性,能酸发生中和反应,可用于改良酸性土壤,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考点】常见化学物质的性质和用途。22.【答案】B【解析】根据原物质和杂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除杂剂和分离方法,所谓除杂(提纯),是指除去杂质,同时被提纯物质不得改变。除杂质题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加入的试剂只能与杂质反应,不能与原物质反应;反应后不能引入新的杂质。解:A、生石灰能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氢氧化钙能与二氧化碳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KCl易溶于水,2MnO难溶于水,可采取加水溶解、过滤、蒸发的方
21、法进行分离除杂,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C、Fe粉能与稀硫酸反应生成硫酸亚铁溶液和氢气,铜不与稀硫酸反应,反而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D、2MgCl与过量的NaOH溶液反应俗称氢氧化镁沉淀和氯化钠,能除去杂质但引入了新的杂质氢氧化钠(过量的),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B。【考点】物质的分离与除杂。23.【答案】D【解析】根据反应过程图中的分子结构,判断反应物与生成物,确定该反应中各分子个数比和反应的化学方 9/18 程式,进而由反应特征确定反应类型,据此分析解答。解:由微观反应示意图可知,该反应是由硫化氢与氧气在点燃的条件下反应生成二氧化硫
22、和水,方程式为:22222H S3O2SO2H O点燃。A.由方程式和化合价原则可知,硫元素由2价变为+4价,反应后硫元素化合价升高,故正确;B.生成物是二氧化硫和水,均为氧化物,故正确;C.由化学方程式可知,每 5 个分子变化成了 4 个分子,反应后分子总数减少,故正确;D.由化学方程式可知,参加反应的甲、乙分子个数比为2:3,故不正确。故选:D。【考点】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解微观模型示意图的能力。24.【答案】B【解析】一步反应实现即所涉及物质只发生一个反应即可转化为目标物质,根据所涉及物质的性质,分析能否只通过一个反应而实现转化即可。解:A、硫在氧气中燃烧生成二氧化硫,故选项错误。B
23、、碳酸钙高温分解生成氧化钙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转化在给定条件下均能实现,故选项正确。C、铜与硝酸银溶液反应生成硝酸铜溶液和银,硝酸铜与硫酸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D、硫酸钠与碳酸钾溶液交换成分没有沉淀、气体或水生成,不能发生复分解反应,故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所涉及物质的性质。25.【答案】C【解析】A.根据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B.根据一氧化碳和氧化铁反应生成的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进行分析;C.根据氢氧化钙溶液作用是吸收二氧化碳进行分析;D.根据草酸的沸点进行分析。解:A.二氧化碳能使澄清石灰
24、水变浑浊,若甲试管内溶液变浑浊,则 M 中一定含有2CO,故 A 正确;B.丙中固体变黑是因为和一氧化碳反应生成了铁和二氧化碳,二氧化碳使丁试管内溶液变浑浊,故 B 正确;C.若装置甲、乙位置互换,二氧化碳会被氢氧化钠溶液吸收,甲中澄清石灰水无变化,则无法判断 M 中是否含有2CO,故 C 错误;10/18 D.因为草酸(224H C O),沸点约 150,分解温度约 190,如果温度没有冷却到 150以下,则 M 中可能混有草酸蒸气,故 D 正确。故选:C。【考点】合理设计实验,科学地进行实验、分析实验。第卷 二、填空 26.【答案】(1)甲烷(2)碘(3)乳化(4)pH(5)聚乙烯【解析】
25、(1)天然气的主要成分是甲烷;(2)根据碘元素的生理功能进行分析;(3)根据洗洁精对油污有乳化作用解答;(4)用 pH 试纸可粗略测定酸果汁的酸碱度;(5)聚乙烯可制成食品保鲜膜或保鲜袋。【考点】人类生产生活相关的化学知识。27.【答案】(1)2524P5O2P O点燃;(2)44FeCuSOFeSOCu;(3)2232COCa(OH)CaCOH O;(4)2332Fe O6HCl2FeCl3H O【解析】首先根据反应原理找出反应物、生成物、反应条件,根据化学方程式的书写方法、步骤(写、配、注、等)进行书写即可。解:(1)红磷在空气中燃烧生成五氧化二磷,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524P5O2P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9 江苏省 苏州市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在前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