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
《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湖北省恩施州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7 2018 年恩施州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语文试题卷答案解析 一、知识运用 1.【答案】D【解析】A.“匀称(ch n)”读作“ch n”;B.“即物起兴(xn)”读作“xn”;C.“提防(t)”读作“d”;D.正确。故选:D。2.【答案】B【解析】A.书写有误,“转瞬既逝”应写作“转瞬即逝”;B.书写正确;C.书写有误,“苍海桑田”应写作“沧 海桑田”;D.书写有误,“眼花瞭乱”应写作“眼花缭乱”。故选:B。3.【答案】D【解析】A.因地制宜:依据不同的地方特点,制订解决问题的合适的方法。合乎句意,是正确的;B.源远 流长:形容历史悠久。合乎句意,是正确的;C.座无虚席:座位没有空着的
2、,形容观众、听众或出席的人 多。合乎句意,是正确的;D.叹为观止:赞美看到的事物好到极点。属褒贬不当,是错误的;故选:D。4.【答案】B【解析】阅读语段可知,此题是阐述“读书”的句段。通读句段可以发现,句首先明确指出文段话题“阅读”,故置于首位。句紧跟上句,进一步指出阅读的重要途径“图书”。句从反面角度,阐述了现代教育,不够重视阅读。句正面论述阅读的意义。排序:,故选:B。5.【答案】A【解析】A.正确;B.“杜绝不出安全隐患”否定不当;C.“原因是由于轻信骗子,错输验证码造成的”句式杂糅;D.“干预、发现和制止”语序不当;故选:A。6.【答案】C【解析】A.“有阴影,光明才更加耀眼”是一完整
3、的句子,后的逗号改为句号;B.选择问句只在最后用问号,第一个问号改为逗号;C.正确;D.有引号的并列成分之间可不用顿号,删除“圈粉”和“造星”之间的顿号;故选:C。二、文化积累 7.【答案】(1)蜡炬成灰泪始干(注意“蜡炬”的书写)(2)万里赴机(注意“戎”的书写)(3)佳木秀而繁阴(4)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2/7 (5)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注意“婵娟”的书写)(6)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注意“濯”的书写)【解析】做该题时首先要认真读懂题目,不要张冠李戴;其次在平时的学习中,要理解诗句的意思;最后是注意错别字,对于这些应背诵内容,只要平时注意积累,完成该题应不是难事。三、诗文阅读
4、(一)8.【答案】老舍 济南的冬天【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骆驼祥子的文学常识。骆驼祥子的作者老舍是北京人,原名舒庆春,字舍予,被称为“人民艺术家”。初中语文课本中,我们还学过他的散文作品济南的冬天。9.【答案】描写了死一般寂静的环境;渲染了作品的悲剧气氛;暗示了祥子走投无路的境况;预示了样子的悲剧命运,突出作品的主题。【解析】本题考查环境描写的作用。文章中运用环境描写,作用一般有:交代事情发生的地点或背景,增加事情的真实性。渲染气氛,烘托人物的心情。寄托人物的思想感情。反映人物的性格或品质。推动情节的发展。深化作品主题。当然,一段具体的环境描写,它的作用往往是多方面的,还需要根据具体的语言环
5、境去综合分析,切忌生硬地把它归结为某一种作用。从“已经死去,没一点声音,没一点动静,”可以看出这里环境很寂寥,从“灰白的雪花似乎得了机会,慌乱的,轻快的,一劲儿往下落”“灰白”是浅灰色的意思,这里是指祥子心灰意冷或失落的心,从“一劲儿往下落”渲染了环境的凄凉,为下文写祥子的悲剧命运作了铺垫。10.【答案】孙侦探以曹先生是乱党的罪名敲诈样子的全部积蓄。【解析】本题考查名著人物及情节的识记。根据自己的阅读体验,准确写出结尾处祥子说“侦探逮住了我,可又,可又,没逮住我!”这句话指的是原著中的情节:孙侦探以曹先生是乱党的罪名敲诈祥子的全部积蓄。(二)11.【答案】父亲寻找 老屋里找【解析】本题考查筛选
6、、整合文中信息。解答此题要在整体感知文本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根据已给出的事件,找到相应的段落,用简洁的语言概括。爷爷找不到丢的玉簪,于是叫回儿子继续找,田里,菜地,老屋,最后在老屋的木箱里找到簪子。读到这里,就可以补充情节了。12.【答案】奶奶心中充满了对儿子的慈爱,十分珍惜相见的时光,生怕儿子很快离开。【解析】本题考查细节描写的作用,答题时抓住重点词语进行分析。这句话中,“抚摸”一词能够看出奶奶看儿子的眼神的温柔与慈爱;结合后文得知,儿子三年没回家,奶奶甚是想念,于是设计骗回儿子,非常珍 3/7 惜与儿子在一起的时光,才“眼神一遍遍地抚摸父亲,生怕地会长了翅膀飞走”。13.【答案】起到了贯
7、穿全文的线索作用。【解析】本题考查的是文章的线索。通读全文,文中的故事情节是围绕“玉簪子”展开的,所以,“玉簪子”是贯穿全文的线索。14.【答案】小说叙述了奶奶“骗”父亲回家找玉簪子的故事,表现老人需要子女更多的关爱,子女应该常回家陪伴老人的主题。【解析】本文考的是提炼文章主题。从结尾“那时,我已经三年没回家了”一句话我们很快就能明白,母亲找不到丢了的簪子,叫回儿子找,目的就是想和儿子见面。找簪子的过程当中一家人回忆起当年美好的时光,也让儿子恍然大悟:应该多回家看看,多陪陪老人。这也是作者想要表达的主题。15.【答案】不能删去。因为:交代了奶奶要父亲回家的真正原因,情节更加完整;深化了小说主题
8、;使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结尾产生了出人意料又在情理之中的效果。能删去。因为:删去后情节结构是完整的:仍有明确的主题;仍有较鲜明的人物形象;结尾“奶奶 的精气神又回来了”照应前文。【解析】本题考查探究作者的创作用意和对作品的认识。本题属于开放性试题,学生答题比较自主。发表观点后,不管是赞同还是反对,都要有具体理由,并且不能脱离文本。答题时可以从内容和结构两方面考虑,如情节是否完整,主题是否明确,是否影响人物塑造,能否与前文照应等。(三)16.【答案】示例一:盥洗。示例二:“盥洗”释义。【解析】本题考查给由于说明文拟题,一般情况下,可以用说明对象作为说明文的题目。本文的说明对象是盥洗。所以可以用“盥
9、洗“作为题目。17.【答案】作比较。突出了“盥”字词义扩大的特征。【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方法。细读第三段划线句可知,这句话把“盥”的本义和今义作了对比,这是作比较的说明方法,通过比较,突出的介绍了盥字词义的变化。18.【答案】不能去掉。因为用“广泛”一词表明那时筷子已被使用,但是使用范围不广,去掉后改变了原意。【解析】本题考查说明文的语言,为了说明的更加准确,说明文中常用一些表示修饰和限制的词语。广泛限定了范围,结合具体语境可知,这个词语说明了当时筷子已经使用,但范围还不是很广。去掉后则改变了这个意思。“广泛”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19.【答案】示例一:“歪”字,上面是“不”字,下面是“正”
10、字,意思是不正,斜,偏。示例二:“休”字,左边是“人”字,右边是“木”字,意思是人靠着树休息。【解析】本题考查造字方法。歪与休都是会意字。歪字上面是不字,下面是正字,不正的意思是斜的,偏 4/7 的。休的左边是人,右边是木,结合起来就是人靠在树上休息。(四)20.【答案】山中的云气,层出不穷,在胸中荡漾;定睛凝望,鸟儿飞归,眼眶也似乎要裂开。【解析】此题考查的知识点是诗歌的内容的理解。描述画面时首先要明确诗歌的景物,即意象。然后分析景物(意象)的特点,然后用流畅的语言将之描述出来。望着山中冉冉升起的云霞,荡涤着我的心灵,极目追踪那暮归的鸟儿隐入了山林。此题中把握“层云”“归鸟”“决眦”等要素,
11、由此进行描述即可。21.【答案】诗人通过描写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攀登顶峰,俯瞰一切的雄心壮志。【解析】本题考查体会诗歌情感的能力。诗的开首两句,写泰山的高峻伟大。三、四句写泰山的神奇秀丽和能分割日夜的巍峨形象。五、六句写山中云气层出不穷,心胸为之荡涤。最后两句写望岳而生登临峰顶之意愿。表达了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之雄心,显示出他坚韧不拔的性格和远大的政治抱负。22.【答案】“钟”字是聚集之意,运用拟人手法,表现大自然对泰山情有独钟,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割”字,泰山分割天色之意,描绘了泰山将天色分割,山北山南昏晓分明的画面,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
12、作品形象的能力。品析诗歌的语言时,往往选择动词、形容词、叠词等词语进行分析鉴赏。“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近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钟”字,“聚集”的意思,将大自然写得有情,将神奇和秀丽聚集于泰山的情感。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五)23.【答案】(1)旨:甘美,美味,甘味(2)反:反省(3)好:喜欢,喜爱(4)舍:放弃,舍弃【解析】本题考查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1)
13、句意为:就不知道它的味道的甘美。旨:甘美,美味,甘味(2)句意为:然后才能自我反省。反:反省(3)句意为:君子学习一定要喜欢提问。好:喜欢,喜爱(4)句意为:如果放弃了提问,怎样解决呢?舍:放弃,舍弃 24.【答案】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5/7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给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文言文断句首先要读懂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意思可以准确断句。句子意思读不懂的时候,也可根据虚词、对话、修辞、句子结构成分、文言文固定格式、习惯句式等断句。本句意思是:是相辅相成地进行的,不学习就无法提出疑问,不提出疑问就无法增加知识。根据句意其可断句为:相辅而行者也/非学无以致疑/非问无以广识
14、。25.【答案】(1)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关键点:至、善,“虽”译成“即使”不扣分)(2)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关键点:好,判断句【解析】本题考查文中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1)句中重点词有:虽,虽然;至,最好的;善,好处;句子翻译为:虽然有最好的道理,不去学习,就不知道它的好处。(2)句中重点词有:好,喜欢;“者也”,判断句式;句子翻译为:喜欢学习却不多问,不是真能好学。26.【答案】【甲】教学相长也。【乙】君子之学必好问
15、。【解析】本题考查文本内容的理解。【甲】文作者先以“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作比,引出“虽有 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然后又从教与学两个方面加以说明,最后归结出“教学相长”这个结论,由此 可见其中心论点为:教学相长也。【乙】文作者先提出“君子之学必好问”,然后从正反两面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可以看出文首句即为中心论点。27.【答案】两段文字都用道理论证,层层推进,有很强的逻辑性;两段文字都从正、反两方面进行论证。【解析】本题考查论证方法的判断与比较。甲文,作者运用了类比论证、道理论证与正反对比论证;乙文,作者主要分析学与问之间的关系,有道理论证,同时又从正反两面进行,所以二者在
16、论证方法上的共同点 是:都有道理论证与正反论证。四、综合性学习 28.【答案】(1)示例一:龙船调,多次登陆中央电视台和世界舞台,并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评为“世界 25 首优秀民歌”之一。(地位)示例二:龙船调描绘了一个活泼俏丽的妹娃儿途经渡口,请艄公摆渡过河的画面,表现了土家幺妹儿的 娇羞妩媚和艄公的幽默淳朴。(内容)(2)示例:妹唱歌来哥收网。(3)常常表现恩施地区的乡土风俗和青年男女的爱情;多采用男女对唱的方式,反复咏唱;多采用 恩施方言,通俗上口;多源于生活,充满情趣。6/7 【解析】(1)本题考查拟写推荐词。为某事物写推荐词,围绕这一事物的特点或内容或地位来进行拟写即可。作答本题时,从
17、题目中给出的材料中得出龙船调的地位,内容来进行拟写即可。(2)本题考查仿写。作答此类题目,需分析例句的格式和语义,仿句要与例句格式一样,语义相关。根据“妹摇桨来哥撒网”可仿写为“妹唱歌来哥收网”。(3)本题考查材料探究。细读题目中给出歌词可知,从内容上来看,龙船调常常表现恩施的风土人情和男女爱情。从形式上来看,多采用男女对唱的形式。从语言上来看,多用恩施方言。且源于生活,充满了乡土气息。五、个性表达 29.【答案】(1)【示例】手机响了 我的家在农村,我的祖母也在农村。她是一个八十几岁的老人了。儿孙们都已在工作了,平时在家的时间比较少。祖母一个人在家,总感到非常寂寞,就喜欢到外边去逛逛走走。一
18、次,祖母又到外边去了。天黑了,爸爸却不见祖母回来,心中十分担忧,到处找。可还是找不到,就找电话给妈妈、伯伯、叔叔们。他们听了,都赶紧回来找,终于在邻村的一户人家中找到了。原来,祖母跟人家聊得起劲,忘了回家。这件事以后,大家都怕祖母出事,就一起讨论了一下。伯伯说:“现在农村的生活条件都越来越好了,我们的工作、生意也非常忙,总不能在在她老人家身旁。”“不如给她老人家买个手机吧!”爸爸在一旁说道。“对,买只手机,既方便,又灵活,随处可打可听,而且价格又不贵!”于是,大家决定给祖母买个手机。一个星期天,我拿着买来的新手机来到祖母身旁,神秘一笑说:“亲爱的祖母,您猜猜看,这次我给您带来了什么?”说着,我
19、就把手机给了祖母。祖母拿着这乌黑锃亮的手机,东瞧瞧,西看看,最后抓抓头皮问:“这是什么玩意儿呀?我怎么没见过?”我们都哈哈笑了起来,我捧着肚子告诉祖母,这是新科技产品-手机,随时随地都可以打电话和听电话。祖母听了又仔细看了起来,“嘀、嘀、嘀”,手机响了,吓了祖母一大跳。这时,一直没开口的爸爸走了过去,耐心地教起了祖母。“这是开,这是听,这是关”祖母像小学生一样似的认认真真地听着 从此以后,祖母每天带着她心爱的手机,走南闯北,逢人就说:“现在农的变化可真大呀!连我都有手机了,真是不可思议了。”有了这手机,祖母有时打电话给我问我学习好不好,有时打电话话问爸爸工作顺利不顺利,有时打电话给叔叔伯伯们生
20、意忙不忙。祖母有了手机,也就不再寂寞了。“嘀、嘀、嘀”,手机又响了。(2)【示例】7/7 阳光一直都在 我曾以为我们陷入了无边的黑暗。迷茫,破碎。后来才明了,是我的眼睛被蒙住了。曾经的所做所为,真是要和你说抱歉,因为,拉开那束缚-阳光原来一直都在。梦里花落,一颗颗雨滴从空中坠落,粒粒饱满晶莹却又带着悲伤。这是谁的眼泪?我想。扑面而来的凉意使我颤抖,耳边回响的仍是你尖锐的声音,愤怒着,叫骂着。我委屈地看着你,你却熟视无睹,只是心疼地看着弟弟臂膊上的痕迹。不算深,不算大。只是,刺了你的眼。我衣袖下的咬痕,你不曾在意。泪眼朦胧间,只模糊看到弟弟眉眼间皆是得意。或许,我就如雨滴一样-怎样伤心,你都不在
21、乎。悲伤成河我看你的眼神中产生了隔膜。阴郁的花肆无忌惮地盛放在心中,吐呐着疏远与无知的芬芳。我幼稚地跟你赌气,对你故意装作不理不睬。就是不说话,眼神也会自动忽略你。整个人显得越发阴沉。你看着我,总会皱着眉头,似乎在厌烦,又似乎在懊恼。我被这偶然的发现给震惊了!我以为你在厌烦,我以为你不喜欢我了。可,这不是我想要的啊!我只是想任性一些,我只是想让你关注的更多,我只是想让你哄哄我。我只是想 柳暗花明,那天,你主动跟我说了话。“对不起。”你勾了嘴角,压低声音。我略吃惊的看着你。“对不起,我当时太激动了,没有顾虑到你的感受。其实这些天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现在,我把答案告诉你:永远不要觉得我和你爸爸不
22、爱你,我们曾为你付出了”你哽咽着。我笑了,郑重地点头,“我知道。”泪,不觉盈眶。阳光洒地,满室清明。-原来,阳光一直都在。【解析】(1)命题作文写作提示:这道题情境性很强,贴近生活。要写与“手机响了”相关的人、事、情、理。“手机”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别人的。“手机响了”可能是电话、短信、QQ、微信、闹铃等声音,可 以写与这些声音相关的人和事。可以写手机响之前的人和事,也可以写“响”之后的人和事,还可以对某种 场景中“手机响了”的现象、事件等进行评说。(2)情境作文写作提示:交代了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情境要素。考生应重点关注情境中的父女对话,其中女儿的话“我都一天没见到太阳了!”太阳实指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湖北省 恩施 中考 语文试卷 答案 在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