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
《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8年广东省广州市中考化学试卷含答案-答案在前.pdf(1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1/11 广东省广州市 2018 年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 化学答案解析 1.【答案】B【解析】A.氮气的体积分数是78%,故 A 错;B.氧气具有助燃性,能支持燃烧,故 B 正确;C.稀有气体可以作保护气,多种电光源等,故 C 错;D.形成酸雨的物质是二氧化硫和氮的氧化物,故 D 错。故选:B。【考点】空气的成分及各成分的体积分数,氧气的化学性质,二氧化碳对环境的影响。2.【答案】D【解析】A.铁锅生锈过程中,铁和水、氧气反应生成铁锈,属于化学变化;B.蜡烛燃烧过程中,生成水和二氧化碳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C.粮食酿酒过程中,生成酒精等物质,属于化学变化;D.水结成冰过程中,只是水由液体变成固
2、体,没有生成新物质,属于物理变化。故选:D。【考点】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判别。3.【答案】C【解析】A.汽车轮胎是用合成橡胶制成的,合成橡胶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B.台灯塑料底座是用塑料制成的,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C.不锈钢水龙头是用不锈钢制成的,不锈钢属于金属材料,故选项正确。D.有机玻璃是塑料的一种,塑料属于三大合成材料之一,故选项错误。故选:C。【考点】合成材料的使用及其对人和环境的影响。4.【答案】A【解析】A.圆圈内数字表示核内质子数,该粒子有 12 个质子,故选项说法正确。B.弧线表示电子层,该粒子有 3 个电子层,故选项说法错误。C.该粒子的核内质子
3、数为 12,为镁元素,属于金属元素,故选项说法错误。D.该粒子最外层电子数是 2,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 2 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没有达到相对稳定结构,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考点】原子结构示意图与离子结构示意图。5.【答案】B【解析】A.水质浑浊时可加入明矾使悬浮杂质沉降除去正确,因为明矾有净水作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B.降低水的硬度的方法是:在生活中是加热煮沸,在实验室中是蒸馏,过滤不能降低水的硬度,错误符合题意,故选项正确;C.水中有异味时可加入活性炭除味正确,因为活性炭有吸附作用,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故选项错误;D.可用蒸馏的方法将自来水进一步 2/11 净化正确,正确但不符
4、合题意,故选项错误;故选:B。【考点】自来水的生产过程与净化方法,硬水与软水,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6.【答案】A【解析】A.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由碳元素组成,故正确;B.石墨是黑色晶体,但金刚石不是黑色晶体,故错误;C.石墨能导电,而金刚石不能。故错误;D.石墨质软,金刚石硬度最大,故错误;故选:A。【考点】碳单质的物理性质及用途。7.【答案】A【解析】A.石油是一种混合物,正确;B.可燃冰是不可再生能源,错误;C.煤完全燃烧生成二氧化碳,不完全燃烧生成一氧化碳,错误;D.“西气东输”的“气”是指甲烷,错误。故选:A。【考点】常用燃料的使用与其对环境的影响,化石燃料及其综合利用,常见能源的种类
5、、能源的分类.8.【答案】D【解析】A.使用酒精灯时要注意“两查、两禁、一不可”,熄灭酒精灯时,不能用嘴吹灭酒精灯,应用灯帽盖灭,图中所示操作正确。B.闻气体的气味时,应用手在瓶口轻轻的扇动,使极少量的气体飘进鼻子中,不能将鼻子凑到集气瓶口去闻气体的气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C.量筒读数时视线要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的最低处保持水平,图中所示操作正确。D.稀释浓硫酸时,要把浓硫酸缓缓地沿器壁注入水中,同时用玻璃棒不断搅拌,以使热量及时地扩散;一定不能把水注入浓硫酸中;图中所示操作错误。故选:D。【考点】测量容器量筒,加热器皿酒精灯,浓硫酸的性质及浓硫酸的稀释。9.【答案】C【解析】A.2H O是由
6、氢和氧两种元素组成,且一种是氧元素,属于氧化物,故错误;B.3NaHCO是由钠离子和碳酸氢根离子组成的化合物,属于盐,故错误;C.2Ca(OH)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属于碱,故正确;D.33H BO电离时电离出来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属于酸,故错误;故选:C。【考点】常见的氧化物、酸、碱和盐的判别。10.【答案】A 3/11 【解析】A.30时,100 g 水中最多溶解3KNO固体 45.8 g 正确,因为硝酸钾在该温度下的溶解度是 45.8 g,故选项正确;B.3NaNO溶液降温一定有晶体析出错误,因为没有指明是饱和溶液,故选项错误;C.KCl的溶解度比NaC1的大错误,因
7、为没有指明温度,故选项错误;D.NaCl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比KCl大错误,氯化钾变化比较大,故选项错误。故选:A。【考点】固体溶解度曲线及其作用,晶体和结晶的概念与现象。11.【答案】C【解析】A.相对分子质量的单位不是“g”而是“1”,通常省略不写,故错误;B.碳酸乙烯酯中 C、H、O 三种元素的质量比为(12 3):(1 4):(16 3)12:1:16,故错误;C.由化学式可知,碳酸乙烯酯中 C、H、O 三种原子的个数比为3:4:3,故正确;D.碳酸乙烯酯中碳元素的质量分数12 3100%12 3+1 4+16 3,故错误。故选:C。【考点】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相对分子质量的概念及其计算
8、,元素质量比的计算,元素的质量分数计算。12.【答案】C【解析】A.向一瓶空气和一瓶呼出气体中分别滴入等量的石灰水,根据是否变浑浊,可以比较空气与人体呼出的气体中2CO含量,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B.一支试管中加入二氧化锰,一支试管中没有加入二氧化锰,根据带火星的木条是否复燃,可以探究2MnO能否加快22H O分解,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C.图中实验,烧杯中试管外的白磷不燃烧,试管中的白磷燃烧,可以验证燃烧需要氧气,故选项实验方案不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D.两支试管中其它条件相同,第一支试管的铜能与二氧化碳和氧气接触,第二支试管中只与氧气接触,根据是否锈蚀,可探究2CO对
9、铜生锈是否有影响,故选项实验方案能达到相应实验目的。故选:C。【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吸入空气与呼出气体的比较,催化剂的特点与催化作用,金属锈蚀的条件及其防护,燃烧与燃烧的条件。13.【答案】B【解析】A.氧化铁与稀盐酸反应时,氧化铁溶解,溶液由无色变成黄色;B.稀盐酸与澄清石灰水反应生成氯化钙和水,无明显现象;C.氧化钙与水反应生成氢氧化钙,放热,过程中氧化钙溶解;D.铝丝与硝酸银溶液反应时,铝丝表面附着银白色固体。故选:B。4/11 【考点】金属的化学性质,生石灰的性质与用途,酸的化学性质。14.【答案】D【解析】A.厕所清洁剂pH=1,小于 7,显酸性。B.牙膏的pH=8,大于
10、7,显碱性。C.肥皂的pH=10,大于 7,显碱性。D.炉具清洁剂的pH=13,大于 7,显碱性。根据当溶液的 pH 大于 7时,呈碱性,且 pH 越大,碱性越强,炉具清洁剂的 pH 最大,碱性最强。故选:D。【考点】溶液的酸碱性与 pH 值的关系。15.【答案】B【解析】由题意可知,X、Y、Z 三种金属分别放入稀硫酸中,X、Z 表面有气泡产生,Y 无变化,说明 X、Z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强,Y 的金属活动性比氢弱,即 X、ZHY;X 放入nZCl溶液,没有明显现象,说明 Z 的活动性比 X 强,故这三种金属的活动性由强到弱的顺序为:ZXY。故选:B。【考点】金属活动性顺序及其应用。16.【答案
11、】B【解析】A.合理施用化肥能提高农作物的产量,正确;B.氯化钾属于钾肥,不是复合肥料,错误;C.铵态氮肥能与碱性物质混合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氨气,正确;D.化肥的过度使用会造成土壤酸化,可用熟石灰改良,正确。故选:B。【考点】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铵态氮肥的检验,合理使用化肥、农药对保护环境的重要意义。17.【答案】D【解析】A.CO 有毒且无色无味,使用燃气时要注意室内通风,正确;B.2CO可促进植物光合作用,可作为气体肥料,正确;C.氮气化学性质稳定,充入食品包装袋中可起防腐作用;D.甲烷燃烧生成二氧化碳和水,不是化合反应。故选:D。【考点】常见气体的用途,二氧化碳的用途,一氧化碳的毒性,
12、反应类型的判定。18.【答案】A【解析】A.氢氧化钾能与空气中的二氧化碳反应生成碳酸钾,露置在空气中易变质,故选项说法正确。B.氢氧化钾溶液显碱性,能使石蕊溶液变蓝色,故选项说法错误。C.碱不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氢氧化钾溶液与氧化铜不反应,无明显变化,故选项说法错误。D.由于无法确定氢氧化钾溶液与稀硫酸的质量、溶质质量分数,无法判断反应进行的程度,故选项说法错误。故选:A。5/11 【考点】碱的化学性质。19.【答案】D【解析】A.常温下,将硫放入氧气中,硫不燃烧,故选项说法错误。B.向某无色溶液中滴入C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溶液中不一定含有碳酸盐,也可能含有硝酸银,故选项说法错误。C
13、.向 CaCO3中滴加稀盐酸,有气泡产生,是因为碳酸钙和盐酸反应生成了二氧化碳气体,故选项说法错误。D.用氯化钠溶液进行导电性试验,观察小灯泡变亮,说明氯化钠溶液中存在自由移动的离子,故选项说法正确。故选:D。【考点】化学实验方案设计与评价,氧气的化学性质,溶液的导电性及其原理分析,盐的化学性质。20.【答案】C【解析】A.23Na CO和NaOH均能与适量稀盐酸反应,不但能把杂质除去,也会把原物质除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B.二氧化碳不能与浓硫酸反应,不能除去杂质,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C.C 在空气中充分灼烧生成二氧化碳气体,能除去杂质且没有引入新的杂
14、质,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正确。D.244Na SOMgSO、均易溶于水,不能用溶解、过滤的方法进行分离,不符合除杂原则,故选项所采取的方法错误。故选:C。【考点】物质除杂或净化的探究,常见气体的检验与除杂方法,盐的化学性质,碳的化学性质。二、(本题包括 5 小题,共 30 分)21.【答案】(1)分子;(2)分子之间的间隔改变。【解析】(1)70C表示一个碳 70 分子;(2)由于分子间有间隔,在加压时分子的间隔变小。所以,6 000 L 氧气在加压的情况下可以装入容积仅为 40 L 的钢瓶中;【考点】利用分子与原子的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22.【答案】(1)高锰酸钾;(2)2COC
15、2CO高温;6/11 222COMnOMn2CO高温;(3)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变为棕色。【解析】(1)KMnO4中高锰酸根显1 价,从右向左读,读作高锰酸钾。(2)二氧化碳与碳在高温下反应生成一氧化碳,一氧化碳与二氧化锰反应生成锰和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分别是2COC2CO高温、222COMnOMn2CO高温。(3)若向盛有 MnSO4溶液的试管中加入少量NaOH溶液,会 发 生4224MnSO2 NaOHMn(OH)Na SO;2222Mn(OH)O2MnO(OH),2Mn(OH)是一种白色难溶物,2MnO(OH)是一种棕色难溶物,则会观察到先产生白色沉淀,白色沉淀逐渐变为棕色
16、。【考点】常见金属的冶炼方法,碱的化学性质,化学式的书写及意义,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23.【答案】(1)2CO;(2)23Na CO;KOH;(3)足量的氯化钙溶液、酚酞试液。【解析】步骤 I:取少量固体于烧杯中,加水,搅拌,固体全部溶解,得到无色溶液 A,由于碳酸钙不溶于水,硫酸铜的水溶液是蓝色的,故一定不含有碳酸钙和硫酸铜;步骤:取少量溶液 A 于试管中,滴加过量 MgCl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稀盐酸,沉淀消失,有气泡产生。能与氯化镁反应产生白色沉淀的是氢氧化钾和碳酸钠,能与盐酸反应产生气泡的是碳酸镁,故一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钾;(1)步骤中产生的气
17、泡是二氧化碳,故填:2CO;(2)该混合物的成分,肯定含有碳酸钠,可能含有氢氧化钾,故填:23Na CO;KOH;(3)要确定是否含有氢氧化钾,可以首先加入足量的氯化钙除去碳酸钠,然后加入酚酞试液,故填:足量的氯化钙溶液、酚酞试液。【考点】碱的化学性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鉴别、推断。7/11 24.【答案】(1)+2+3(2)2+Co 31a155b+1583(3)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 增大 【解析】(1)在氧化亚钴中钴元素为+2 价,在氧化钴中钴元素为+3 价,故填:+2;+3.(2)酸浸时钴的氧化物发生如下反应 反应 I 2442CoOH SOCoSOH O 反应 2324422
18、2Co O4H SO4CoSOO4H O 反应 2324234224Co O2H SONa SO2CoSO2H ONa SO 根据反应可以看出,最终反应后溶液中含钴元素是硫酸亚钴,故填:2Co;已知反应前矿石中CoO的质量为a g,23Co O的质量为b g,根据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出:4CoOCoSO 75 155 a g 31ag15 234Co O2CoSO 166 310 b g 155bg83 则理论上可以生成4CoSO的质量为:1351a5g+15bg83;故填:1351a+155b83;(3)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本实验研究了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对钴元素浸出率的影
19、响,故填:硫酸用量、亚硫酸钠用量、温度;8/11 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其他条件不变,温度升高,钴元素的浸出率会增大,故填:增大;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可以看出,在硫酸的用量为 6.31 g、亚硫酸钠的用量为 0.43 g、温度为65时,钴元素的浸出率最高,故工业生产中采用实验的提取条件更合理。故填:。【考点】实验探究物质变化的条件和影响物质变化的因素;有关元素化合价的计算;质量守恒定律及其应用。25.【答案】(1)224H C O;(2)24 224244ZnCl(NHC OZnC O2N)H Cl;(3)过滤;研钵;(4)242ZnC OZnOCOCO 高温。【解析】(1)根据草酸铵、草
20、酸锌的化学式可知草酸根的化合价是2 价,草酸是草酸根与氢结合,所以草酸的化学式是224H C O;(2)氯化锌和草酸铵反应生成草酸锌和氯化铵,所以方程式是:24 224244ZnCl(NHC OZnC O2N)H Cl;(3)把沉淀和溶液分开,属于过滤;用研钵来研磨物质;(4)草酸锌分解后生成氧化锌和气体混合物,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所以生成的混合气体是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所以方程式是:242ZnC OZnOCOCO 高温。【考点】过滤的原理、方法及其应用,盐的化学性质,物质的相互转化和制备,书写化学方程式、文字表达式、电离方程式。26.【答案】(1)试管夹;13;(2)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
21、体时;(3)与标准比色卡对比。【解析】(1)仪器 X 的名称是试管夹;给试管中的液体加热时,用酒精灯的外焰加热试管里 9/11 的液体,且液体体积不能超过试管容积的13。(2)蒸发时,待蒸发皿中出现较多量的固体时,应停止加热,利用余热将剩余液体蒸干。(3)用 pH 试纸测定未知溶液的 pH 时,正确的操作方法为取一片 pH 试纸放在玻璃片或白瓷板上,用玻璃棒蘸取少量待测液滴在干燥的 pH 试纸上,与标准比色卡对比来读出 pH。【考点】给试管里的液体加热,蒸发与蒸馏操作,溶液的酸碱度测定。27.【答案】(1)2322KClO2KClMnO3O;B;C;用手握住试管外壁;(2)A;验纯;甲;BD。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2018 广东省 广州市 中考 化学 试卷 答案 在前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