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pdf
《2019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9苏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运算律》全单元教案.pdf(1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第六单元 运算律运算律第一课时第一课时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加法交换律和加法结合律教学内容:教科书 55-56 页例 1 和“练一练”,练习九 1-3。教学目标:在教学中从学生熟悉的实际问题的解答引入,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分析,找到实际问题的不同解法之间的共同特点,初步感受运算规律。使学生在合作与交流中对运算律的认识由感性逐步发展到理性、合理地建构知识。教学重点:使学生掌握加法运算律并能正确、灵活地运用。教学难点:发现并总结加法运算律的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 口算:42+38 75+6 13+21 揭示课题:通过前面的学习,我们加法的意义有了一定的了解,今天花我们要进一步学习和掌握一
2、些加法的规律性知识,为今后学习打好基础。二、教学新课 教学加法交换律(1)出示课题图。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用加法计算的问题吗?提问:要求跳绳的有多少人,应如何列式?还可以怎样列式?(2)请同学们比较这两道算式。提问: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是相同的?又有什么是不同的?说明:这两个算式算出的都是跳绳的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3)你还能再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4)请同学们仔细观察以上几组算式。提问:你们有什么发现?能用字母或其他的一种方式表示出这一发现吗?指出:这个规律可以用字母或符号来表示。(5)指出:我们学过的用交换加数的位置再加一遍的方法来验算加法,就是应用了加法交换律
3、。教学加法结合律:出示问题:“参加活动的一共有多少人?”提问:可以怎样列式?说说你先算什么?请同学们比较这两个算式。比较:这两个算式有什么相同和不同?说明:这两个算式求出的都是一共有多少人,结果相同,因此可以用等号连接。1(3)出示:计算下面每组的两个算式,比较它们的结果,填上合的符号(30+10)+50 30+(10+50)(27+23)+47 27+(23+47)4你能再写几道这样的算式吗?请同学们用自己的语言说说什么是加法结合律三、组织练习。1、练一练出示题目。每个等式用了什么运算律?2、练习九 8。先填一填,再说说怎么想的。3、练习九 3。1一组一组计算。2集体订正。3为什么每组中两题
4、得数相同?每组中哪道计算简便?为什么?四、总结。今天你有什么收获?2第二课时第二课时应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应用加法运算律简便计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57 页例 2、“试一试”和“练一练”,练习九 4-7。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2、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一、复习 什么叫做加法交换律
5、?用字母怎样表示?什么叫加法结合律?用字母如何表示。2下面各等式哪些符合加法交换律,哪些符合加法结合律?390+280=280+390A+40+60=40+60+A10+30+50=10+30+5020+50+30=20+30+503导入新课二、教学新课 教学例 2(1)出例如题。请同学们自己独立完成,并指名板演。(2)比一比哪种解法简便,这样的算的简便在哪里?提问:三个数相加,为什么要先算54+46?改变顺序,先算54+46可以吗?这里运用了什么运算定律?(3)小结:刚刚的同学按顺序计算比较麻烦,应用加法结合律,先算能凑成整百的数,再算一个数加整百的数,使计算简便。教学试一试(1)出示 65
6、+79+21 78+(47+22)观察每题的三个加数,有什么特点?怎样加比较方便?请同学们用简便方法来算一算。(2)指名说一说为什么要这样算,尤其是第 2 题。请同学们说说每步用了什么定律,并板书。(3)小结:从刚刚的例子中我们知道,在计算几个数连加时,把和是整百的数先加起来,可以使下一步的计算比较简便。3三、组织练习。1、“练一练”1。独立完成,集体订正。2、“练一练”2。独立计算,指名板演。集体订正。3、练习九 4。思考先算什么?再算什么?4、练习九 5。讨论:怎样计算比较简便?运用了什么运算律?集体订正。四、小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4第三课时第三课时练习九练习九教学内容:教材
7、第 59 页 8-13。教学目标:1、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掌握其方法,会正确地进行简便计算;2、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培养学生初步的逻辑思维能力;3、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简便计算的乐趣,培养学习数学的情感。教学重点:掌握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方法。教学难点:让学生经历运用加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的探索过程。教学过程:一、引入。前两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什么是加法交换律?加法结合律?运用加法运算律可以使一些计算简便,今天我们一起来练习。板书课题一、组织练习。1、练习九 8。(1)学生填写。(2)交流订正。(3)怎样应用加
8、法运算律?2、练习九 10。(1)算一算。(2)比一比,你有什么发现?(3)减法算式中有什么规律?小结:一个数连续减去两个数等于这个数减去这两个数的和。3、练习九 11。应用以上的规律进行简便计算。4、练习九 12。观察从表格中你知道了什么?36 表示什么?52 呢?计算,订正。5、练习九 13。填表,总结订正。说说你的发现。二、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5第四课时第四课时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相关的简便运算乘法交换律、结合律及相关的简便运算教学内容:教材第 60-61 页例 3 例 4,“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十 1-5。教学目标: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能用字
9、母表示,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2、让学生学会运用乘法交换律和乘法结合律进行简便运算,体验运算律的应用价值,培养学生的探究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数学的应用意识。3、培养学生的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能力,使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获得成功的体验。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乘法交换律和结合律,并会运用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难点:运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 前面我们已经学习了加法的交换律和加法的结合律,什么是加法交换律,什么是加法结合律?如何用字母来表示。2乘法也有类似的运算律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乘法的一些运算律。猜一猜,乘法有哪些运算律?二教学新课 教学乘法交换律
10、。(1)根据以前的学习经验,想一想乘法有交换律吗?小组交流。口诀写算式;乘法的验算;解决问题列式。2出例如题图a)请同学们观察图,说说从图中你知道了些什么?提问:如何求问题?b)小组讨论:这两组解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c)出示 35=,请同学们把等式填写完整。3这个结论是否正确?还需要验证。请你根据这个等式照样子再说出几组这样的等式。a)指名说说,相应板书。b)请同学们依次计算出结果,验证看能否用等号连接。c)讨论:每组中两个算式有什么样的关系?每组算式有什么相同及不同点。4学生答复,教师归纳出:两个数相乘,交换乘数的位置,它们的积不变。说明:这就是乘法交换律5 指出:乘法交换律也可以用字
11、母表示,如果用 AB 表示两个因数,怎样表示乘法交换律?6我们曾经用交换乘数位置再乘一遍的方法来验算,这实际上是应用了乘法的交换律。67练习十 1,计算,并用乘法交换律来验算。教学乘法结合律。1出例如题,请同学们读一读。2同学们独立完成,指名板演,并分别说说每种解题的思路。讨论:这两种解题方法有什么相同和不同的地方。将两个算式写一个算式。3请同学们根据这个乘法算式再写出几个算式。a)指名说说,并做出相应板书。b)请同学们说说是根据什么特征来写出这些等式的。c)同学们计算,验证这些算式能否用等号连接。d)引导同学们仔细归纳,你发现了什么?e)指出:这就是乘法结合律4如果用字母来 ABC 来表示这
12、个三个因数,你能用字母表示乘法结合律吗?完成练一练4.用乘法运算律进行简便计算。1学生尝试计算,指名板演。2讨论:他们先把哪两个数相乘?为什么要把这两个数相乘?运用了哪些运算律?三练习。1练习十 2。比较每组题的异同。哪道计算比较简便?2练习十 3。你能很快说出每束气球上三个数的乘积吗?怎样算比较简便?第一步乘得的积是整十数四总结。通过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7第五课时第五课时乘法分配律乘法分配律教学内容:教材第 62-63 页例 5、“练一练”、练习十 6、7。教学目标:1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现并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2让学生在发现规律的过程中,发展比较,分析,抽象
13、和概括的能力,增强用符号表达数学规律的意识,进一步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3让学生感受数学规律确实定性和普及适用性,获得发现数学规律的愉悦感和成功感,增强学习的兴趣和自信。教学重点:理解乘法分配律,初步了解乘法分配律的应用。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自主发现规律,用语言或其他方式与其他同伴交流规律。教学过程:一、展开探索过程。1初步感知。提问:仔细观察,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一共要领多少根跳绳?你是怎样解决这个问题的?学生独立思考,交流反馈:你是怎样想的?板书:2462446424提问:这两种方法的计算结果怎样?学生计算验证。谈话:虽然这两个算式样子不同,但是计算结果是相等的。我们就可以把两个算式写成
14、一个等式。246244=64242类比展开。提问:假设每班领28 根,一共要领多少根?列式,也具有以上的规律吗?3.是不是所有类似的算式都有这样的规律呢?每一组编一题,用两种方法列出综合算式,并计算出结果,比一比哪组完成得又快又好!4体验感悟。谈话:大家举了很多例子来说服老师,看来,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也不是巧合,而是有其中内在的规律。小声地读这些算式这中间隐藏着什么规律呢?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发现的规律。通过观察,同学们或多或少都发现了一些规律,现在老师给每个小组提供了一些算式,根据你刚刚的观察,你觉得这些算式中,哪两个可以用等号连起来就把它们挑出来,如果有争议可以算一算来验证一下。交流:哪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单元运算律 2019 苏教版 四年级 数学 下册 第六 单元 运算 教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