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体系研究3.pdf
《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体系研究3.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体系研究3.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收稿日期:2006-04-14作者简介:杨振山,博士生,主要研究方向为城市经济、GIS在城市空间规划中的应用和都市农业产业发展等。3 本文得到了加拿大国际发展中心(IDRC)AGROPOLIS的专项资助,并为国际都市农业合作项目RUAF和中国科学院创新研究项目KZCX2-SW-318-02部分成果。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体系研究3杨振山1,2 蔡建明1(1.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北京100101;2.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北京100039)摘要 中国城市化进程加速迫切需要人们重新认识农业发展的特点与作用。20世纪80年兴起的都市农业变传统农业单一生产模式向多功能化发展。它有助于在城市社
2、会来临之际,重新对农业进行定位,为城乡协调发展提供途径。鉴于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急需理论指导,本文从都市农业相关的学科背景出发,详细评述和总结了各学科对都市农业价值功能的认识,提出了要从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的综合系统对都市农业发展进行定位,并建议应遵循整体功能的阶段性和适宜的发展形式,推动我国都市农业的发展。要注意发挥和协调各功能间的相互作用与演进,将都市农业纳入到城乡统筹规划之中。关键词 都市农业;功能定位;城乡统筹中图分类号 F31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104(2006)05-0029-06 都市农业是城市时代农业发展的崭新理念,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
3、重视。当前,在我国北京、上海、天津和广州等地,都市农业成为实现城乡和谐发展的重要途径而被寄予厚望。作为对传统农业发展的反思,都市农业强调以乡村资源为依托,在生产和流通领域内联合二、三产业1,发挥生产、生活和生态环境等多种功能。以功能为依托发展都市农业已成为各地区面临的重要议题。然而作为新型发展理念,理论上人们对都市农业理解尚存不足23,实践上都市农业功能的多样性也没有有机的结合起来。此外,我国城市和农村以及城市经济和农村经济之间的双重差异削弱了地区间发展方式的模仿性。发展都市农业需要在一个整体框架的基础上,结合各地特点进行。因此本文从不同学科对都市农业的理论贡献出发,力求梳理出都市农业功能体系
4、,为都市农业发展定位提供依据。1 不同学科对都市农业发展的论述1.1 经济地理学和经济学都市农业和城市一样拥有悠久的历史45。经济地理学最先论述了农村与城市,农业布局与城市区位的关系6,提出了农业生产布局的地带性和层次性7,奠定了都市农业依附于都市经济,直接受都市经济势力影响8的观点。1935年,日本经济地理学家青鹿四郎,在 农业经济地理 一书中认为(转引自俞菊生)910,都市农业是分布在都市工商业区、住宅区等区域内,依附都市经济发展的复合式农业生产与经营,直接受都市经济势力的影响,其范围一般是都市面积的23倍。加拿大学者Bryant等指出,由于城市区域人口的大量集聚以及由此而产生的对城市周边
5、乡村地区的多种需求,使得城市周边农业在20世纪下半叶吸引了众多地理学家、城市规划者和政策制定者的注意8。与地理学家关注都市农业区位布局不同,经济学家从农产品收益的提高和农业产业结构变迁的角度阐述了都市农业的可能性和必要性,并强调都市农业产品的稀缺性。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认为:发展中国家的经济增长有赖于农业迅速稳定的增长,而传统农业不具备这种能力,要发展农业必须对农业进行改造11。城市化是现代社会的总体特征,它主导着未来农村的发展方向,也左右着农业产业结构的调整趋势,因此,都市农业的发展有利于农业产业结构的升级与更新。进入20世纪80年代,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利用经济理论中的稀缺性研究都市农业的价值,
6、1984年,Seneca和Tavssing认为,在都市化地区,良好的生活环境是具有稀缺性的经济物品(Economic G oods),其获取须付出代价。都市型农业具有外部性,是可以产生外部性经济利益的公共财产(public goods),市政当局应参与都92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6年 第16卷 第5期 CHINA POPULATION,RESOURCES AND ENVIRONMENTVol.16No.52006市农业建设,并予以适当的补助1,12。都市农业所产生的外部效益正在通过近年来乡村城市环境改善,房地产投资旺盛等种种迹象表现出来。1.2 城市研究和生态学在城市研究和生态学中,一些
7、学者强调发挥农业的生态作用和景观元素。如柯布西埃曾试图通过大片公园和屋顶花园来弥补建设占地所带来的生态平衡的破坏1314。这一思想以及随后作为其图解的萨沃依别墅中的屋顶“绿化”与现代澳大利亚屋顶农田的都市农业景观不谋而合。人类环境设计大师哈普林15则试图把山林里自然溪流移植进城市环境,为人们创造一个相互关联、可供多样活动的空间。城市形态学家认为城市空间应当留有营造绿地的“余地”,发展都市农业,提供游憩和休闲。依据郊区距离城市的远近,1966年Clawson&Knetshch提出了三种地域利用类型16:空间指向型是指在城市内部修建公园和运动场;中间地域型是距离城市较近的乡村游憩地,主要修建康乐公
8、园、田园公园、农村博物馆和主题公园;资源指向型是距离城市较远的地区,具有较为优美的自然景观,主要修建大型森林公园及野生地域等。此后不久,日本学者矶村英一提出了都市第三空间理论,认为现代都市除提供居住(第一空间)及各项产业活动(第二空间)的土地外,还必须再提供户外休闲场所(第三空间),供市民自由使用,使市民享有阳光和绿地16。1974松尾孝领年在其提出的城市环境事业理论中也认为,在快速城市化地区,农业发展目的应该由传统的粮食生产转向环境安全和提供休闲服务1。都市农业也是城市规划中不可或缺的部分。霍华德、恩维和惠依顿都不同程度地强调了城市和农业用地应保持一定的比例,绿地在城市建设和城市联系中具有重
9、要的作用14,17。1999年,加拿大规划专家奎昂(Soonya Quon)在评论18个城市的26位城市规划师的书面著作和口头报告中,论述了如何将都市农业纳入到市政计划和规划政策之中,并对其实现的方法及策略做了简要的叙述18。一些国家和地区已在陆续将都市农业纳入城市规划之中,如英国经验表明,城市规划体系面临的挑战在于,必须在可持续发展的战略中考虑包括食物生产在内的每一个环节。环境保护和生态建设在现代城市发展中越来越受到关注。1959年,美国农业经济与城市环境学者欧文 霍克在其发表的 预测芝加哥区的经济活动 一文中使用“都市农业区域”一词,指出必须在都市周边地区和都市楔形农田上进行绿地建设和发展
10、园艺业、林果业以保护城市环境1。也有学者认为都市农业有助于减少城市“生态足迹”(ecological footprint),改善城市生物多样性19。此外,发展都市农业还有助于:循环使用城市垃圾废物;绿化闲置土地;减少因食物长途运输而带来的污染和交通堵塞20等。1.3 社会学和农业(食品)研究一些学者通过调查,认为都市农业可以优化农业土地利用,提高农民对土地的可进入性2122。不仅如此,都市农业由于保留了传统农业的耕作特征,在城市吸纳流动人口过程中,为外来农民工提供了潜在的工作机会,为低劳动技能较群体进入城市提供缓冲23。如Lima等人在研究中指出,都市农业为墨西哥半城市化地区的农民移民提供了大
11、量的就业机会24。还有一些社会学家指出,由于都市农业在发展过程中,与城市更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出于对市场的需要以及男性进城务工的现实,女性成为都市农业发展最重要的力量25。随着都市农业经济效益的提高,女性通过为家庭创造可观的经济收入,实现了社会地位的提高。还有研究表明,都市农业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由于失业引起的社会波动26,为城市“弱者”提供保障。都市农业在食物保障和食品安全等方面也发挥着重要作用。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城市贫穷随着城市化的增长而增长,特别是城市化引起的人口快速增长。政府支出和就业机会的减少将会影响食物生产的方方面面,而都市农业政策的实施,能够确保城市居民的日常食物供给,提高生活水平2
12、7。目前非洲和拉美一些国家的都市农业发展在这方面做出了突出贡献2729。1.4 评价和分析从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都市农业理论的发展是随时代变化而演进的,其主要发展脉络为:19世纪农业和城市发展的关系,尤其是内在的区位影响逐渐被人们所认识;20世纪40年代从地理区位和(经济)功能方面提出了都市农业的概念,奠定了都市农业发展的基本框架;在随后30年里,特别是在20世纪70年代,由于发达国家城市环境的恶化,都市农业的景观和生态功能得到重视;20世纪末,在联合国计划开发署(UNDP)、粮农组织(FAO)和世界卫生组织(WHO)等国际组织的推动下,都市农业被广泛地介绍到发展中国家,都市农业的就业和食品等社
13、会功能得到加强。所以说,适应时代发展的多功能化是发展都市农业的原动力。从各学科的论述来看(见表1),都市农业的功能演进将呈现以下趋势:(1)城乡地域关联功能得到加强。传统农业布局模式不再适应未来城市经济的发展趋势,这是因为,以农业生产为布局的主体要素忽视了城市经济是当前社会发展的主要动力;以单个城市中心为服务对象,忽略了城市间的相互作用,即都市圈或城市经济区的存在。都市农业布局03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6年 第5期不再以单一城市为依托。这与80年代初在我国一些城市地区以解决城市居民吃粮、买菜等为主要目的城郊农业存在很大差异。城郊农业主要分布在城市郊区,以服务单一城市为主要目标,而这一目标
14、又主要体现在食物之上。另外,城郊农业的地域范围是以行政方式划分的,不具有都市农业地域范围随着城市化、城市的扩张而变化的动态性。城市规模扩大引发的城市需求的多样性无法在城郊农业中得到满足。所以都市农业在布局上要考虑到整个城市经济区或都市圈的作用,地域范围以城市的半城市化地区为主。这样,都市农业对传统农业区的传导作用才会大大加强。另一方面,借助整个都市圈经济的优势,可以给都市农业发展带来更大的活力。表1 不同学科对都市农业发展的贡献Tab.1Contributions of various schools to urban agriculture development理论学派研究问题与研究视角理
15、论基础代表性观点及主要结论都市农业特点及功能经济地理学派农业的区位与功能分区距离、成本、城市服务指向首次提出“都市农业”;指出了都市农业生产布局的地带性特点农产品城市服务指向性经济学派发展经济学农业产业结构升级产业结构的演进都市农业是农业产业调整方向使农业产业纵向、横向发展农业经济学农产品(服务)收益都市间歇空间的利用都市农业型的生产方式高收益、高回报稀有经济理论稀缺性和溢出效益稀缺性、外部性都市农业是公共物品外部效益城市研究城市建筑景观城市景观建设广义生态建筑理论城市与乡村景观的统一景观建设的重要元素城市空间与形态理论休憩与休闲空间的营造城市空间指向、第三空间、城市环境农业应转化为环境安全及
16、提供休闲为目的的产业休闲、游憩的空间城市规划理论规划问题田园城市思想、卫星城和“指状”规划等都市农业是城与城之间重要的隔离带城市有机疏散布局的通道农业和食品学都市农业与食品保障和供给问题大城市对食物的自我依赖性解决了弱势群体的食物无保障问题,提高了城市食品供给的营养和质量食物保障,高品质、健康食物的供给生环研态境究生态保护生物的多样性生态足迹有利于保持城市的生物多样性保持生态城市环境排污处理与生物的循环利用城市环境与生物系统排污处理将是发展都市农业的一个重要问题调节城市的污染排放社会学派城市社会学家城市减贫,制度环境对都市农业发展的影响社区自治与均衡发展都市农业是城市失业者,农民致富的途径;土
17、地对未来都市农业的发展具有制约作用减贫,脱贫女性主义者弱势群体性别研究提高妇女地位倡导性别平等(2)生产经营的高效性和复合性。经济学家预见性地指出了都市农业将带来农产品比较收益的提高,肩负着农业产业结构升级的任务,但现代都市农业的发展已超出了农业产业的范围。都市农业是一个农、工、商一体的复合型经济体系,横跨农村与城市双重经济系统。因此都市农业是一个开放式的城乡产业一体化结构,其自身的发展即具有纵向发展的特点,又存在着和其他产业横向关联的可能。比如目前我国休闲农业、观光农业就是都市农业横向发展的典范。(3)社会、环境功能与经济功能的密切联系。社会学家从土地制度、城市减贫和就业保障等方面对都市农业
18、的功能加以关注。但事实上,这些都有赖于都市农业经济功能的充分发挥,而经济学家在关注产业结构升级时,对都市农业在劳动力转移、提高农民自身利益保障方面却关注不足。另外在一些城市化水平高、发展基础好的地区,环境功能的建设将会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重要目标。更为重要的是,与传统农业不同,都市农业可以借助这些作用,最大限度的保留农业用地和劳动力,为自身创造发展空间。(4)环境和食物保障功能的协调发展。环境学家在强调如何减少城市的生态足迹和污染废弃物排放的同时,忽略了环境保护和改善将有利于增强城市食品的安全性,而食品学家没有充分认识到环境改善和产品质量提高在未来城市发展中将会相得益彰。显然,健康食品的生产和环
19、境质量保护是未来都市农业发展中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2 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体系不同学科研究表明,都市农业功能定位是一个相互关13杨振山等:都市农业发展的功能定位体系研究联的系统,这一系统渗透到了经济、社会、环境和空间各方面(见图1),因此具有与城乡社会发展所需要的综合性功能。经济、环境和社会价值的体现具有同步性和协调性,这是都市农业与其它众多产业所不一样的。总的来说,都市农业的发展目标与城乡统筹发展和和谐社会的构建相一致。根据具体的发展方向和实现途径不同,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体系可分解为:图1 都市农业功能的定位体系Fig.1Comprehensive system of urban agri
20、culture functions(1)经济层面上,通过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产品比较收益的提高促进城乡经济融合,即发挥都市农业产品和服务的稀缺性,不断提高农产品(服务)的经济效益,并根据城市市场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使农业真正融入到城市经济体系中来。(2)社会层面上,通过都市农业功能的实现,有效地保留农业用地,从而保障城市食物安全,提高食品质量;积极为女性、外来人口和其它城市贫民提供更多的就业机会以促进社会公平;城市食物保障水平的提高和社会就业机会的增加将会有力地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3)环境层面上,与以往的农业不同,都市农业将特别强调清洁优美的环境,这不仅是农业对城市市民具有亲和性、纳入
21、城市体系的需要,也是农业成为城市景观的前提。利用现代技术,都市农业将能够对农业污染加以有效控制,改善农村环境,同时减少城市的生态足迹,实现对城市整体环境的保护和有效利用。(4)空间层面上,由于都市农业地域的特殊性和在不同地域进行生产的多样性,它可以在城市近郊区为城市提供休闲空间,满足城市居民亲近自然的需要;在城市远郊区,通过选取适宜的作物和林业种植,都市农业可以成为城市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在城市内部,则可以通过插花式种植和立体栽培,使都市农业在发挥经济功能的同时,成为城市景观和功能中不可或缺的部分。同时,在图1中还可以看出,都市农业功能定位不仅包含在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体系中,而且各体系之
22、间的相互影响也将直接影响都市农业功能的发挥。如都市农业休闲空间属于空间经济系统,因此在将都市农业与休闲产业结合发展时,不仅要考虑都市农业在空间上为市民提供休闲场所,还要切实考虑在此基础上如何提高农业的经济效益。再如社会公平,都市农业是在提高就业和增加收入两方面来为务农人员提供保障的,而非单一地将农民维系在低收入的就业水平上。又如食物安全,目前我国绝大多数大城市地区已经从对食品量的需求转入对质的需求,因此通过城市周边发展都市农业来促进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的生产就显得越来越重要。3 对我国都市农业发展的几点建议从上述分析可以看出,都市农业的功能定位是一个涉及社会、经济、环境和空间诸多方面的综合体系,
23、因此在为都市农业制定发展策略时,不仅要考虑适宜当地建设的都市农业主要功能,还要考虑这些功能所产出的联动效应和溢出效应。为此,结合近半个世纪来各学科对都市农业发展功能的研究和都市农业功能定位的体系,对我国都市农业发展提出如下几点建议:(1)根据城市特征,分阶段、分目标制定都市农业发展总体目标。发达国家已经步入到了“城乡(都市圈)统一规划”和“环境保护与环境利用阶段”,休闲空间、绿色空间的创造已经成为都市农业发展的首要目标,而大多数发展中国家则基本上还停留在依靠都市农业解决食物供给和社会公平的问题,来维持“社会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当前我国大城市地区的都市农业大体上与发达国家相似,休闲和环境保护已
24、成为新的重要议题。与此同时,由于社会的快速发展,各地政府在推行都市农业时,又希望通过都市农业活动,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增加农业就业机会。从发展趋势来讲,都市农业整体定位的次序应该是维持“社会的稳定性与可持续性”“城乡经济融合”“城乡(都市圈)统一规划”“环境保护和环境利用阶段”。因此,在我国,对于大多数地区,实现“城乡经济融合”是都市农业发展目前的首要目标,而对于若干发达的特大城市地区,则应发挥都市农业多功能的优势,实现“城乡(都市圈)统一规划”,进而步入到整体“环境保护和环境利用”的新阶段。(2)根据城市发展水平,采取不同的都市农业形式,以实现都市农业的多功能。城市发展水平是决定都市农业发
25、展道路的准绳,它决定了都市农业的发展类型。对于城市23中国人口 资源与环境 2006年 第5期化水平高、经济发展快速的地区可以发展如观光农业、生态农业以加强生态功能,也可以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以满足城市居民的需要。对于一般地区则需要以生物农业、创汇农业、设施农业、精品农业为主,提升都市农业的经济功能。而在一些传统的产粮区,则可以通过现代农业技术和新物种的应用,大幅提高农业生产的产量和品质。(3)都市农业定位需要充分考虑城乡双重经济系统的特点,注重发挥现有功能的潜在作用。都市农业是一个集农、工、商为一体的复合型发展体系,因此它的发展不仅具有阶段性,而且具有演进性。各地在制定都市农业发展相关政策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都市 农业 发展 功能 定位 体系 研究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