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关于“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范文).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关于“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的调研报告(范文)按照市政协X年度协商计划,X月至X月,市政协教科医卫体委员会联合民建、农工、民进市委会和民盟X支部,组织部分市政协委员,在X副主席的带领下,围绕“加快应用型人才培养”开展了党派联合调研协商,助推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为X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我市深入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应用型人才培养成效明显。(一)职业教育稳步发展。落实职普比不低于XX政策要求,采取置换、新建、扩建等方法,整合职教资源,改善办学条件。适应市场设专业,突出特色办专业,X职院临床医学、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被教育部
2、认定为创新发展行动计划骨干专业和校企共建生产性实训基地,学前教育、临床医学、护理专业被确定为省“一流专业”。推进教学改革,初步构建了理论与实践有效互动的新型课堂教学模式。推行“X+X”证书试点,X个试点项目获省上批准实施。初步打通了中高职“X+X”阶段职业教育衔接,统筹提升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促进教育与产业、学校与企业、专业设置与职业岗位的有效对接,发挥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发展的职能,围绕现代材料、生物医药、特色农业、旅游服务等行业和“一镇一业”“一村一品”设置专业,初步形成“产业引导职业教育,职业教育引领产业”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互动格局。(二)技能培训深入开展。坚持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
3、量为重点,开展多形式、多层次、全方位的技工教育和职业技能培训。规范民办学校设置标准和审批程序并依托市场发展需求,形成了办学主体多元、办学形式多样、各具特色的民办职业培训机构新格局。开展职业技能提升行动,全力打好“战疫情、稳就业、提技能、促发展”攻坚战,以培训稳住就业“基本盘”。以严格培训机构年检为抓手,建立了民办学校监管长效机制,推进民办职业培训机构优胜劣汰。“十三五”期间,全市各级人社部门共培训X类人群X余期X.X万人次,培训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X万人次,为技工院校学生发放助学金X余万元,免学费X余万元。X年为积极应对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支持企业复工复产,开展各类补贴性培训X.X万人。(三)工业
4、人才队伍不断壮大。按照优化总量育人才、扩大增量引人才、提升质量用人才的工作思路,围绕产业转型升级、技术创新应用、人才智库建设三个重点,工业应用型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依托产业对人才的吸引力,实现“产业链”带动“人才链”,形成了新材料、绿色食品、生物医药三大人才企业集群,开创了“上一个项目集聚一批人才,建设一个项目培养一批人才”的良好局面。鼓励企业加快创建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平台,吸引和培养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初步形成了“一产业一企业一专家一团队”的创新人才队伍。支持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开展广泛合作,促进校企人才互动交流、项目技术深度合作。通过“百人包百企”“双进双解”等活动,实现全市规上工业企业校企
5、协作全覆盖,形成了“一企一策”的人才技术共建共用共享的协作机制。截至X年底,全市X家规上工业企业各类经营管理人才X人,占职工总数X.X%,专业技术人员X人,占职工总数的X.X%。(四)人才强农战略稳步实施。出台X市推进乡村人才振兴的具体措施X市中(初)级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办法等,建立完善人才引进、教育培训、职称评审、考核聘任和选拔晋升的制度链条,规范人才管理工作。抓住宁商协作机遇,紧盯特色产业开发,实施宁商农业人才对口交流活动。加强与院士团队合作,为我市特色产业发展把脉会诊、拓展思路。举办基层农技人员专题培训班,开展服务“三农”活动。开展职业农民培训,评选全市“十佳”农村实用人才X人,X人入选全
6、省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岗位专家。食用菌、核桃、中药材、肉鸡、冷水鱼等产业规模位居全省第一,被中国食用菌协会授予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市,被农业农村部授予“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市”。多措并举,推动形成了农业农村人才与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齐头并进、相互促进的良好局面。二、存在问题虽然我市应用型人才培养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与我市经济高质量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和短板。(一)职业教育基础比较薄弱。一是大教育理念尚未形成。受传统教育影响,重普教、轻职教现象仍很突出。受地域和行业保护影响,民办职业院校招生渠道不畅,生源紧缺。二是办学条件亟待改善。按照高中阶段职普比XX政策,各中职学校现有条件
7、无法满足教学需求,部分学校实训设施设备数量不足、陈旧落后。经费来源单一,投入缺口较大。三是校企合作不够深入。一些校企合作项目仅局限于“订单”“冠名”之类的培养方式,校企人才共育、过程共管、风险共担、成果共享的互动机制尚未建立。四是队伍结构矛盾突出。教师数量普遍不足,“双师型”教师严重短缺。专业课教师进口不畅,从企业引进能工巧匠政策难以落地,从工科院校招聘专业教师缺乏政策支持。五是专业布局不够合理。专业设置同质化严重,主动对接县域产业发展需求设置专业少,服务地方能力不强。(二)技能培训质效有待提高。一是劳动者参加技能培训的积极性不高,“重学历、轻技能”的思想普遍存在。职业技能培训主体,特别是农村
8、劳动力参与培训的积极性不高,组织集中培训难度大。二是劳动者从事技能劳动的主动性不强。技能人才劳动价值没有得到相应的回报,导致年轻人不愿意从事技能劳动。三是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重视程度不够。我市多数企业经营方式和管理模式陈旧,对劳动者技能需求不高,形成了技术工人水平低、后备资源不足的恶性循环。四是培训机构发展滞后。培训机构水平参差不齐,规模普遍较小,培训名目繁多。培训资源统筹不够,未能发挥最大效益。五是职业技能提升培训政策的稳定性、延续性不够,给基层工作带来一定程度的影响。(三)企业技术人才相对匮乏。一是人才意识不强。多数企业没有制定人才发展的中、长期战略规划,没有做好分专业类别的人才储备计划。二是
9、人才总量不足。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人才队伍结构不够合理,普遍缺乏科技型、复合型和基础技术型人才,现有经营管理人才和专业技能人才X人,仅占职工总数的X.X%。三是人才流失严重。我市企业市场竞争力弱,薪酬待遇相对较低,员工轮岗、换岗、晋升等发展通道不畅,人才评价体系不健全,人才流失普遍存在。四是薪酬制度缺乏吸引力。企业在薪酬设计时未综合考虑工作环境条件、工作风险性等因素,管理人员的工资普遍高于技能人员工资,利益导向失衡。五是研发资金投入少。我市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位列全省倒数第二,研发平台和研发项目少、机会少,难以招引和留住高学历、高技能人才。(四)农村产业人才示范带动作用不强。一是农村常住人口
10、不断减少,偏远山区空心化现象非常突出。二是农业产业人才分布不均衡。农村劳动力受教育的程度较低,懂技术、会管理、善经营的人才严重短缺,且分布不均衡,多集中在产业发达、交通便利的乡镇。三是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工学矛盾突出。农民更注重眼前利益,培训工作推进难度大、质量不高。四是人才管理服务不到位。政府、部门、培训机构、企业等共同参与乡村人才培养的机制还不健全,乡村人才培养的相关政策还没有完全落实到位,工作合力还未形成。五是保障机制不健全。农业科研经费保障没有建立长效机制,平台建设投入不足,事业单位人员技术岗位晋升空间有限,制约了高层次人才发展。三、工作建议(一)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全面提升职业教育水平。一
11、要加快推进办学条件提质达标。加快规划并实施区域内中职学校的新建、改建和扩建工作,确保足够学位供给。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实习实训场地,配齐设施设备。完善中职学校生均拨款制度,积极争取中央和省项目资金,强化投入保障。二要加强“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健全职业院校自主聘任兼职教师办法,支持企业高技能人才和能工巧匠到职业学校任教,推动企业工程技术人员、高技能人才和职业院校教师双向流动。建立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设置“产业导师”“产业教授”等岗位,打通教师技师职称互评互认通道。三要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制定出台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实施办法及配套政策,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各自职责,推进合作力度。实施产教
12、融合工程,建立校企合作服务平台,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连心桥”。四要增强职业教育适应性。提升职业教育社会地位,稳步推进职普融通。推动职业院校毕业生在招聘、晋升等方面与普通高校毕业生享受同等待遇。支持社会力量兴办职业教育,促进公办、民办职教共同发展。五要服务经济发展。紧紧围绕我市主“X+N”产业集群发展方向和乡村振兴等重大战略,优化专业设置,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二)完善技能培训体系,着力提升技能培训实效。一要优化培训资源。按照“积极稳妥、科学合理、优化配置、多方共赢”的原则,打破条块分割,建立政府统筹、部门合作,以职业技术学院培训中心为龙头,其他培训机构为补充的多元职业技能培训体系。二要规范培
13、训机构管理。严格审批程序,对场地设施不完备、师资队伍不健全、课程设置不合理的机构或相关专业予以核减或取消。三要严格培训监管。对培训机构从培训申报、培训过程、补贴申领等进行全程监管,确保培训过程扎实,培训结果真实。四要提高培训质量。坚持市场导向,创新培训模式,培训课程和内容要主动对接需求,开展订单、定向、定岗培训,实现培训、就业无缝对接。五要提升服务能力。建立动态评估、跟踪反馈等机制,引导培训机构适应经济结构调整、产业转型、技术创新的形势需要,及时调整课程设置和培训办学方向。加大对企业工人技能培训政策扶持力度,提高用人单位培养技术工人的积极性。鼓励职业院校学生获得学历证书的同时,取得多项职业技能
14、证书,拓展就业创业本领。(三)加强企业人才队伍建设,服务工业经济高质量发展。一要强化人才意识。强化“人才是企业发展壮大的核心竞争力”理念,将企业人才发展理念融入企业项目管理、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全过程。二要加强专业人才储备。围绕我市新材料、绿色食品、健康医药三大产业集群和X条产业链,超前引进和培养专业人才,促进应用型基础性人才向本土化转变。三要加强技能人才培训。持续实施技能人才培育计划,开展企业职工岗前培训、转岗转业培训、技能提升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等,实施企业职工技能学历“双提升”培训教育工程。四要强化资金保障。贯彻落实企业人才发展的各项保障政策,设立产业人才引进、人才培育、研发奖励等专项
15、基金。加大科研资金投入,推进产学研用协同发展。五要做实人才服务。加大涉企政策的宣传和执行力度,切实运用人才政策,为企业聚才,为企业服务。深化职称制度改革,实现技能人才与技术人员职称互评。开展工业人才智库建设试点和企业项目人才需求推介活动,建立急需紧缺产业人才定期发布制度。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校企合作、产教融合,加大和X职院、县区职中的人才供需对接,使人才培养跟着项目走,同步推进,互为支撑。(四)实施人才强农战略,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一要改革人才体制机制。赋予农业科研单位一定的人才自主权,确保农业高层次人才适用实用。优化涉农事业单位岗位设置,融通高层次人才晋升空间。引导农民参加职业技能鉴定、职业技
16、能等级认定、职业技能竞赛,完善乡村人才认定标准。二要强化资金保障。积极争取中央和省各项支农惠农资金,落实基层财政配套资金,保障科研需要,凝聚工作合力。三要加强人才服务平台建设,为乡村人才提供政策咨询、职称申报、项目申报、融资对接等服务。有效发挥农业人才服务团作用,加强人才联络站的建设和管理。鼓励支持在乡村设立涉农研发平台,成果转化平台、试验试种基地等,推进产学研科技成果转化。四要激发农人才活力。制定相关吸引政策,引导外出创业人士、复退军人回乡发展;引导退居二线或退休的公职人员返乡发挥余热;引导乡村大学生回乡创业,投身家乡建设。五要加强人才培养,推动特色产业做大做强。围绕绿色食品、健康医药产业集
17、群,菌果药蓄特色产业的发展需求,有针对性实施职业农民培训计划,加快培育农业经理人和职业农民群体,推动特色农业产业做大做强。(五)着力破解“人才流失”难题,推动X高质量发展。一要强企吸引人才。鸟择良木而栖,士择良主而仕。坚持“大项目支撑、大集团带动、园区化承载、集约化发展”的路径,围绕培育“X+N”产业集群,精准推进集群招商和产业链招商,推动现有规上企业加快转型升级。积极引进“专精特新”小巨人等优秀民营企业入驻X。二要提高薪酬待遇。构建以政府激励为导向、用人单位奖励为主体、社会奖励为辅助的人才奖励机制,引进人才薪酬标准要高于公务员平均工资水平。推进企业薪酬分配制度改革,对有突出贡献的经营管理者、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实行高薪、股权激励。对重点岗位的领军人物、学科带头人和特殊岗位人才实行灵活的薪酬政策。三要提升发展空间。健全更加灵活的专业技术人员晋级晋职评价体系,给人才施展才华的舞台。设立专策专岗,解决青年人才晋职难题。四要消除后顾之忧。解决好引进人才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等问题,关爱人才身心健康,主动解决日常工作生活中遇到的困难。五要加强应用型人才信息的定期研判。加强部门行业联动,建立应用型人才供需和政策的定期会商机制,搭建政策、信息、资源共享平台,为X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人才和技能支撑。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