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课件之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章(10).ppt
《大学课件之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章(10).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学课件之食品微生物学第二章(10).ppt(5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节 食源性病原微生物致病机理,1、食源性致病菌与食源性疾病 2、细菌的致病性和毒力 3、宿主的防御机理 4、Steps in successful infection,5.型分泌系统(Type secretion system, T3SS),细菌的分泌系统的发现是近年为细菌致病机制研究的重要进展,其中的型分泌系统与动植物的许多革兰氏阴性病原菌的毒力因子的分泌有关。 在病原菌与宿主细胞接触后,这一系统得以启动,具有接触介导的特征。启动后细菌分泌与毒力有关的多种蛋白质,与相应的伴侣蛋白结合,从细菌的胞浆直接进入宿主细胞胞浆,发挥毒性作用。,几个细菌的毒力岛及其特征,型分泌系统的组成与分泌机制,
2、型分泌系统的组成 通常由3040kbp大小的基因组编码,以毒力岛的形式存在于细菌的大质粒或染色体。 有许多高度保守的主要结构成分,有20种以上的蛋白质组成,在分泌中不同蛋白质发挥各自的功能型系统。 型分泌系统的分泌机制 是一次性分泌,是信号肽不依赖型的。 可分泌几种效应蛋白,蛋白质直接从胞浆送达细胞表面。 该系统通常在与宿主细胞接触后启动,且分泌产物能够注入细胞,从而影响宿主细胞信号活动,以利于细菌的入侵。,型分泌系统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其关键作用是通过接触依赖性转运将底物蛋白转运到真核细胞内。 缺失了该系统的鼠伤寒沙门菌,不论感染途径如何,都不引起全身性疾病。,型分泌系统的特点,是一种多成分
3、分泌系统,在G-细菌中高度保守。关键作用是通过接触依依赖性转运将底物蛋白转运到真核细胞内。 其分泌的蛋白质不具有典型的分泌蛋白分泌依赖的sec模式。 分泌需要辅助蛋白。 分泌蛋白质通过细菌内外两层膜转运到真核细胞内。 能够把效应分子直接从胞质输送到细胞表面。 温度,盐分等环境因素,可诱导分泌装置和效应分子的合成。 许多编码该系统的基因与细菌鞭毛装置基因有一定的同源性。 编码该系统的基因通常聚在一起DNA片段较大。,Protein delivery into eukaryotic cells by type III secretion machines.,Vol 444, 2006, Natur
4、e,Type III secretion machines,与真核宿主长期共存的细菌已经进化形成了特殊的适应能力,从而在这种环境中生存和复制。 这些适应中最明显的就是III型分泌系统-一种特别进化形成的可将细菌蛋白输入真核细胞的细胞器官。 尽管最早是在少数病原菌中被发现,实际上T3SSs 可被许多细菌编码。 不仅是细胞器官的组装和蛋白的分泌,而且还存在合作关系,且与致病机理有关。,The assembly of a protein-delivery machine,针状组合体由20多种蛋白组成,是迄今发现的最复杂的细菌蛋白分泌系统。 该组合体最早在鼠伤寒沙门菌中发现,后来在多种其他细菌中检测到
5、,被认为是所有T3SSs的核心成分。,针状组合体组装过程模型,discrete steps 不连续的步骤,Multiple signals to ensure substrate specificity,转位酶,革兰氏阴性菌蛋白分泌系统,T1SS分泌系统,又称ABC分泌系统 由位于内膜的提供蛋白质分泌能量的ABC转位酶、定位在内膜跨过周质的膜融合蛋白(MFP)和外膜蛋白(OMP) 等3种功能蛋白组成。 大肠杆菌A- 溶血素分泌系统该系统所分泌的蛋白直接从胞质到达细菌表面, 仅有H lyB、H lyD、TolC三种蛋白参与。其中H lyB、H lyD是位于内膜上的特异组成成分, TolC是位于外
6、膜上形成通用孔道的多系统通用成分。,T2SS,广泛存在于G-菌中, 向细胞外分泌各种蛋白,包括胞外酶、蛋白酶、毒素和毒性因子, 这些胞外蛋白毒性因子通常破坏寄主细胞,引起组织坏死和病害。 分泌元件主要包括: 一系列的内膜蛋白( SecD、SecF和SecY), 一个为跨膜提供能量的胞内附膜蛋白ATPase( SecA), 一个和分泌蛋白相结合的分子伴侣( SecB), 以及周质中的信号肽切除酶。,T4SS,是接触依赖性分泌系统,该系统转运的都是一些大分子物质, 如核蛋白颗粒、含多个亚单位的毒素等。 该分泌系统是一种自主运输系统,其分泌的蛋白需切割、加工,而后形成一个孔道使自身穿出外膜。,T5S
7、S,系统所分泌的蛋白质首先通过Sec依赖的分泌通路跨内膜转运,到达外周质间隙后,通过自身C端结构域在外膜上形成一个折叠桶,从而实现跨外膜转运。 原蛋白可以从折叠桶结构域上切割下来或者仍与其相连。 自主转运蛋白系统,第七节 食源性微生物风险评估,我国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现状,2009-12-8 成立第一届国家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 食品安全风险评估管理规定(试行)2010-1-21 2010-4-22北京,“2010年国际食品安全论坛”,卫生部食品安全综合协调与卫生监督局局长苏志:中国拟建食品安全风险评估中心。,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WTO和CAC(国际食品法典委员会)强调的用于制定食品安全控制措
8、施的必要技术手段,是政府制定食品安全法规、标准和政策的主要基础,也是实施危险管理措施(如HACCP) 的主要依据。 WTO的动植物检疫协议 (SPS协议)规定在确定各国适当的卫生和植物卫生措施的保护水平时应以危险性评估的结果为主要依据,即必须在风险评估的基础上,制定食品中污染物的限量标准。,食源性微生物安全管理制度,The International Commission on Microbiological Specifications for Foods, ICMSF,微生物风险评估的原理,风险评估是食品风险分析(包括风险评估、风险管理和风险信息交流) 的基础和核心。 四个阶段: 危害识别
9、:定性方法 危害描述:定性/定量方法 暴露评估:定性/定量方法 风险描述:定性/定量方法,英国型或一体型,法国型或分离型,微生物风险评估的评估方法,定性风险评估 根据风险的大小,人为地将风险分为低风险、中风险、高风险等类别,以衡量危害对人类影响的大小。 定量风险评估 对风险的性质和严重程度的评估,根据危害的毒理学特征或感染性、中毒性作用特征,结合其它相关资料,确定污染物(或危害物) 的摄入量及其对人体产生不良作用的概率,并对它们之间的关系进行数学描述。预测微生物学和数学模型,风险评估的关键在于收集充分的高质量可用信息(如因摄入被污染食品引发疾病的真实资料、数据,爆发数据和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消费
10、者消费方式方面的资料等) ,必须达到权威机构如WHO、CAC、美国环境保护局( EPA) 、FDA 、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OECD) 等所认可的最基本数据量,其结果才有意义。,JEMRA 对即食食品中的单增的风险评估,在食品中微生物的数目从25克无致病菌到每克或每毫升含有1 000菌落形成单位(Colony Forming Units, CFU) 范围内,评估食品中单增导致疾病的严重风险; 评估不同易感人群相对于普通群体患严重疾病的风险; 评估特定食品中单增导致严重疾病的风险。,the Joint FAO/WHO Expert Meetings on Microbiological Risk
11、Assessment,1. 危害识别,指识别可能产生健康不良效果并且可能存在于某种或某类食品中的生物、化学和物理因素。 对于微生物因素:识别食品中的微生物有机体或微生物毒素及其与人体健康危害的关系。 分析类型应包括传染率(无明显病状)、发病率和死亡率。,危害识别的内容,微生物的基本性状; 作为危害暴露结果的由微生物所致的食源性疾病的资料; 疾病的易感人群以及传播方式; 暴发数据和相关流行病学资料; 与食品相关的资料:简要描述何种食品中可存在此微生物,典型危害水平。,Risk assessment of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ready-to-eat foods.
12、Web site: http:/www.fao.org/es/esn Australian Risk Assessment model for Listeria monocytogenes in ready-to-eat meats http:/www.foodrisk.org/exclusives/models/AU_listeria.cfm,Hazard identification,Identifies known or potential health effects associated with L. monocytogenes by establishing the genera
13、l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athogen, its presence in foods, and the adverse outcome (illness or death) associated with consumption of contaminated foods.,Population Groups Evaluated,Perinatal: The perinatal group includes fetuses and neonates from 16 weeks after fertilization to 30 days postpartum.
14、Elderly: Individuals who were 60 or more years of age. Intermediate-age group: both healthy individuals and certain susceptible subpopulation groups, such as AIDS patients or individuals taking drugs that suppress the immune systems). 在欧盟,55.6% 的李斯特菌病患者大于65岁。以前,感染此病的人大多是孕妇,但现在主要是传染老年人中免疫力低下的人群。在美国,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大学 课件 食品 微生物学 第二 1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