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第2章.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煤化学第2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化学第2章.pdf(10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oal chemistry 2013版 第2章 煤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能源化学课程组 武 汉 科 技 大 学 二o一三年十月 1 Coal chemistry 2013版 本章内容 2 2.1 煤的工业分析 2.2 煤的元素分析 2.3 分析结果的 表示方法与基准换算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 煤的工业分析与元素分析 煤质的基本分析,通过分析,可以初步判断煤的性质、种类和工业用途 2.1 煤的工业分析 煤的工业分析也称为煤的实用分析或技术分析 内容:测定水分、灰分、挥发分 计算:固定碳 即 水分+灰分+挥发分+固定碳=100%水分和灰分煤中无机质的数量 挥发分和固定碳煤中
2、有机质的数量与性质 3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1 煤中的水分 2.1.1.1 水分的分类 按其在煤中存在的状态,分为外在水分、内在水分和化合水三种。(1)外在水分 (free moisture;surface moisture)指煤在开采、运输、储存和洗选过程中,附着在煤的颗粒表面以及直径大于10-5cm的毛细孔中的水分(符号Mf)。结合力 机械,易蒸发,室温下风干可失去 蒸汽压与纯水的蒸汽压相等,较易蒸发 含有外在水分Mf的煤称为收到煤(as reseived coal),仅失去外在水分的煤则称为空气干燥煤(air-dried sample)。煤质化验通常采用空气
3、干燥煤样进行。4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内在水分 (inherent moisture)指煤在一定条件下达到空气干燥状态时所保持的水分(符号Minh)。结合力 吸附或凝聚,存在于煤粒内部直径小于10-5cm的小毛细孔中,蒸汽压小于纯水的蒸汽压,较难蒸发,加热至1051l0时才能蒸发。失去内在水分的煤称为(绝对)干燥煤(dry sample)。Minh的大小与煤的内表面积有关。当环境的相对湿度为96%,温度为30,且煤样内部毛细孔吸附的水分达到平衡(饱和)状态时,内在水分达到最大值。此时的内在水分即称为最高内在水分MHC(moisture holding capacit
4、y)煤的外在水分与内在水分的总和称为煤的全水分Mt 即 Mt=Mf+Minh 5 Coal chemistry 2013版 (3)化合水(water of constitution)指以化学方式与矿物质结合的,在全水分测定后仍保留下来的水分,包括结晶水和结合水。结合力 化学,需在更高温度下才可失去 例如:石膏(CaSO4 2H2O)163结晶水分解 高岭石(Al2O3 2SiO2 2H2O)在450600结合水分解 因此,工业分析中,一般不考虑化合水。此外,煤的有机质中的氢与氧在干馏或燃烧时生成的水称为热解水,亦不在工业分析的考虑。6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1.2
5、水分与煤质的关系 内在水分与煤化度关系明显 挥发分大的褐煤的MHC可高达20%以上 随着煤化度的提高MHC减少,最小值小于1%但到高变质的无烟煤阶段(裂隙增加),MHC又有所增加,达到4%左右 因此,可采用MHC作为低煤化度煤的一个分类指标 7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1.3 水分对煤利用的影响 一般说来,水分是煤中无利有害的无机物质。(1)增加运输负荷;(2)寒冷冬季易冻结;(3)加速了煤的氧化;(4)粉碎、筛分困难,降低生产效率;(5)增加焦炉能耗,降低了焦炉生产能力;(6)增大了焦化废水处理的负荷;(7)降低了煤的发热量。8 Coal chemistry 201
6、3版 2.1.1.4 煤中水分的测定 国家标准规定了煤中全水分、空气干燥基水分和最高内在水分的测定方法。原理分二类:空气流干燥法、氮气流干燥法和微波干燥法。(1)煤中全水分 按国家标准GB/T 2112007的规定,煤中全水分的测定有五种方法。氮气流干燥法(方法A1和方法B1)适用于所有煤种;空气流干燥法(方法A2和方法B2)适用于烟煤和无烟煤;微波干燥法(方法C)适用于烟煤和褐煤。方法A1 仲裁方法。取样代表性的要求,粒度13mm的全水分煤样,煤样不少于3 kg;粒度6mm的全水分煤样,煤样不少于1.25 kg。试验所用煤样为用容器密封盛装的原始煤样,试验前应检查核对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
7、失量,并将其加入到全水分测定的计算结果中。9 Coal chemistry 2013版 举例:全水分测定空气干燥一步法(方法B2)按照粒度的不同,称取不同量的的煤样在105110下,在空气流中干燥到质量恒定,根据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计算出全水分。计算公式为:式中 Mt煤样的全水分的质量分数,%;m称取的煤样质量,g;m1煤样干燥后的质量损失,g;M1煤样在运送过程中的水分损失百分率,%。10)100(111MmmMMtCoal chemistry 2013版 (2)空气干燥基水分 按国家标准GB/T2122008的规定,空气干燥基水分的测定有三种方法。方法A适用于所有煤种,方法B仅适用于烟煤和
8、无烟煤,微波干燥法适用于褐煤和烟煤水分的快速测定。称取一定量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粒度为小于0.2mm。方法A与方法B采用气流干燥法;将一定量的煤样置于105110干燥箱中,在干燥氮气流(方法A)或空气流(方法B)中干燥到质量恒定,然后按下式计算出水分的含量。式中 Mad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水分的质量分数,%;m1煤样干燥后失去的质量,g;m称取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g;。11 1001mmMadCoal chemistry 2013版 (3)最高内在水分 国家标准GB46322008规定,测定要点:取粒度小于0.2mm煤样约20 g,饱浸水分,用恒湿纸除去大部分外在水分,并使煤团分散开。然后
9、放在温度30,相对湿度为96%的充氮调湿器内,在常压和不断搅动气氛的情况下使其达到湿度平衡。然后在105110的温度下的氮气流中干燥至质量恒定,以其质量损失分数表示最高内在水分。计算如下:式中 MHC煤样的最高内在水分质量分数,%;m1称量瓶及其盖的质量,g;m2湿度平衡后煤样、称量瓶及其盖的质量,g;m3干燥后煤样、称量瓶及其盖的质量,g。12%1001232mmmmMHC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2 煤中矿物质和煤的灰分产率 煤中矿物质是除水分外所有无机质的总称。(mineral matter,简记符号MM)主要成分 粘土、高岭石、黄铁矿和方解石等 矿物类型 硅酸盐
10、、碳酸盐、硫酸盐、金属硫化物和硫酸亚铁等 煤的灰分A(ash)煤燃烧后,MM经过一系列分解、化合等复杂反应后剩下的残渣 来源于矿物质,但不等于矿物质,它们的组成、含量均有一定的区别。13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2.1 煤中矿物质(mineral matter of coal)一般有三个来源:原生 次生 外来矿物质(1)原生矿物质(结构矿物质)来源于成煤植物,主要是碱金属和碱土金属的盐类,与有机质紧密地结合,参与煤的分子结构,呈细分散分布,很难用机械方法洗选出。燃烧后形成煤的母体灰分,但含量较少,仅为1%2%。14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次生
11、矿物质 成煤过程中,由外界通过泥炭沼泽混入煤层中的矿物质 以矿物夹层、包裹体、结核状存在于煤中 选取难易程度与分布形态有关 分散均匀、粒小 难分离 较为聚集、粒大 易分离 原生矿物质 次生矿物质 15 加热 内在灰分 煤中黄铁矿结核 Coal chemistry 2013版 (3)外来矿物质 在采煤过程中混入煤中的顶、底板岩石和夹矸层中的矸石。随开采条件的不同,其数量在很大范围内波动。主要成分:SiO2、Al2O3、CaCO3、CaSO4和FeS2等。外来矿物质的密度越大,块度越大,越易与煤分离,用一般选煤方法即可除去。16 外在灰分 外来矿物质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
12、)煤中矿物质含量的计算与测定 煤中矿物质与灰分具有经验公式。派尔公式 MM=1.08A+0.55St 克雷姆公式 MM=1.10A+0.5St 吉文公式 MM=1.13A+0.47Sp+0.5Cl 费莱台公式 MM=1.06A+0.67St+0.66CO2-0.30 式中 MM煤中矿物质含量,%;A煤的灰分,%;St煤中全硫含量,%;Sp煤中硫化铁硫含量,%;Cl煤中氯的含量,%;CO2煤中二氧化碳含量,%;0.30经验常数。17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煤中矿物质含量的测定 GB/T 75602001中的方法提要为:a.煤样用盐酸和氢氟酸处理,计算用酸处理后煤样的质量
13、损失;b.测定酸处理过的煤样的灰分及氧化铁含量,经分别计算扣除氧化铁后残留灰分及酸处理过的煤样中黄铁矿含量;c.再测定酸处理过的煤样中氯的含量,以计算其吸附盐酸的量,根据以上结果,计算出煤中矿物质含量 :18 1234511.1100mmmmmMMmMM干燥的煤样质量 干燥的酸处理后煤样质量 干燥的酸处理后煤样 吸附的盐酸质量 干燥的酸处理后煤样中黄铁矿质量 扣除Fe2O3后残留的灰分的质量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煤中矿物质含量的测定 等离子体低温灰化法 煤的低温氧等离子体灰化,就是在高频电场的作用下,低压下的氧由于气体放电而产生具有强氧化能力的氧等离子体,它可在15
14、0的较低温度下氧化分解煤中的有机物,但基本保留了煤中矿物质的原始形态。(但石膏中的结晶水失去)。等离子体是由部分电子被剥夺后的原子及原子被电离后产生的正负电子组成的离子化气体状物质,它广泛存在于宇宙中,常被视为是除去固、液、气外,物质存在的第四态。等离子体是一种很好的导电体,利用经过巧妙设计的磁场可以捕捉、移动和加速等离子体。可以把等离子体定义为:正离子和电子的密度大致相等的电离气体。19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2.2 煤的灰分(1)煤灰分的来源 大部分发生化学反应 小部分不变 这些化学反应主要有 失去化合水,热分解,氧化,挥发 如:CaSO4 2H2O CaSO4
15、+2H2O CaCO3 CaO+CO2 因此,两者化学组成、质量及相对含量均有差异,故灰分称为灰分产率。20 煤中矿物质 燃烧 灰分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灰分产率的测定 国家标准GB/T 2122008规定,灰分测定分缓慢灰化法和快速灰化法两种。缓慢灰化法要点:介质:氧化 温度81510 以残留物的质量占煤样质量的百分数作为灰分产率 式中 Aad空气干燥基灰分质量分数,%;m1灼烧后残留物的质量,g;m称取的一般分析试验煤样的质量,g。21 1ad100mAmCoal chemistry 2013版 C 灰分的组成 灰分(产率)在标准试验条件下,煤燃烧后由矿物质形成
16、的残留物 煤灰在工业生产中,煤灰是指煤用作锅炉燃料和气化原料时得到的大量灰渣 粉煤灰:由气体带出的粒径小于90m的灰尘 炉渣 :从炉底排出的灰渣 煤灰与煤灰分的化学组成是一致的,其主要成分:SiO2、Al2O3、CaO、MgO,占95%以上,K2O、Na2O、SO3、P2O5 占5%,Ge、Ga、U、V 微量 22 煤灰 Coal chemistry 2013版 我国煤灰主要成分的一般范围 煤灰成分 褐煤/%硬煤/%最低 最高 最低 最高 SiO2 10 60 15 80 Al2O3 5 35 8 50 Fe2O3 4 25 1 65 CaO 5 40 0.5 35 MgO 0.1 3 0.1
17、 5 TiO2 0.2 4 0.1 6 SO3 0.6 35 0.1 15 P2O5 0.04 2.5 0.01 5 KNaO 0.09 10 0.1 10 23 Coal chemistry 2013版 煤灰中主要单个元素的测定方法煤灰中主要单个元素的测定方法 测定方法 元素 测定方法 元素 光发射法 K、Na、Ti 中子活化分析法 Fe、Na、Si、Al 原子吸收法 Ca、K、Na、Mg 化学法 Fe、Ca、Mg、K、Na、P、Si 比色法 Al、Ca、Mg、P、Ti 电化学法 Ca、Mg、Ti 火焰发射法 Ca、Mg、K、Na 24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2.
18、3 煤中矿物质和灰分对煤利用的影响(1)煤中矿物质或灰分的不利影响 增加运输负荷矿物质造成无效运输 增加煤炭消耗矿物质带走显热、灰渣夹碳 影响生产操作和产品质量各种不利 腐蚀设备和装置金属损伤、腐蚀 造成环境污染大气、水体、灰渣,酸雨 25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2.3 煤中矿物质和灰分对煤利用的影响(2)煤中矿物质或灰分的利用途径 1)煤转化过程的催化剂。K2CO3、Na2CO3、KCl、NaCl、CaO等是煤气化反应的催化剂;钼是煤加氢催化剂。2)建筑材料。煤矸石和煤灰可生产水泥、砖瓦、大型砌块、筑路材料和装饰材料,还可生产铸石和耐火材料。3)功能材料。从粉煤灰
19、浮选出来的漂珠,具有许多优良的物理化学性质,是一种新兴的功能材料,在建材、塑料、橡胶、涂料、化工、冶金、航海和航天等领域都显示出广阔的应用前景。26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2.3 煤中矿物质和灰分对煤利用的影响(2)煤中矿物质或灰分的利用途径 4)制成环保制剂与材料。粉煤灰可制成废水处理剂、除草醚载体;气化煤灰可用作煤气脱硫剂。5)回收稀有金属和其他有用成分。可回收锗、镓、铝、钒、铀等;提取煤灰中的Al2O3可制成无水氯化铝、硫酸铝及高铝水泥;回收煤灰中的SiO2可以制成白炭黑及水玻璃。6)用作化肥和土壤改良剂。27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
20、.2.3 煤中矿物质和灰分对煤利用的影响 28 分类 利用性质 工艺方法 物理洗选法 密度差 吸附性不同 磁性不同 水力淘汰法 重介质分选法 泡沫浮选法 油团聚法 磁力分离法 化学净化法 酸溶法 碱溶法 溶解度 酸洗法 碱洗法 溶剂抽提法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9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3 煤的挥发分和固定碳 2.1.3.1 挥发分(volatile mattar)(1)挥发分的概念 煤在规定条件下隔绝空气加热后挥发性有机物质的产率称为挥发分,简记符号V。挥发物=挥发分+水分 挥发分挥发物 有机 无机 焦渣=固定碳+灰分 固定碳焦渣 有机 无机
21、 30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3.1 挥发分(volatile mattar)(2)测定(干馏法):按照国家标准GB/T 2122008的规定 空气干燥煤(0.2mm)90010干馏,7min 称重 失重占煤样的百分数再减去水分,即为V(%)(3)焦渣特征 从焦渣的形状、强度和光泽等特征,可以初步判断煤的粘结性、熔融性和膨胀性 焦渣特征可分为以下八类:粉状。黏着。弱黏结。不熔融黏结。不膨胀熔融黏结。微膨胀熔融黏结。膨胀熔融黏结。强膨胀熔融黏结。31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3.2 固定碳(1)固定碳的概念 从测定煤样挥发分后的焦渣中减去灰分
22、后的残留物称为固定碳,简记符号FC 固定碳不仅含C,还含有H、O、N等元素。因此,FC与煤中有机质的C含量是不相同的(2)固定碳的计算 按工业分析的基本思想,煤的固定碳应为除去水分、挥发分和灰分后的残余物,其产率可采用减量法计算,即:32 100()adadadadFCMAVCoal chemistry 2013版 (3)燃料比(fuel ratio)煤中固定碳与挥发分之比称为燃料比,简记符号FC/V。对无水、无灰煤样,其燃料比:FCdaf 固体有机质质量 Vdaf 气体有机质质量 一般,FC/V煤化度。各种煤的燃料比大致为:褐煤0.61.5,长焰煤1.01.7,气煤1.02.3,焦煤2.04
23、.6,瘦煤4.06.2,贫煤49,无烟煤929。无烟煤燃料比变化很大,因此可作为划分无烟煤小类的指标。此外,燃料比还可用来评价煤的燃烧性质。33=Coal chemistry 2013版 2.1.3.3 挥发分指标的应用(1)作为煤分类的指标 挥发分产率与煤的煤化度关系密切,故可表征煤的变化程度。挥发分产率与其他表征煤化度的指标:镜质组反射率 、碳含量关系良好,故我国和世界上许多国家都以挥发分产率作为煤的第一分类指标(2)作为制定加工工艺的依据 根据挥发分产率和焦渣特征,可以初步评价各种煤的加工工艺适宜性(3)预测工艺指标 挥发分产率与干馏时的焦炭、煤气、焦油、粗苯等产率有相关关系,且与发热量
24、有相关关系 利用挥发分产率并配合其他指标可以预测并估算煤干馏时各主要产物的产率,亦可计算煤燃烧时的发热量 34 Coal chemistry 2013版 2.2 煤的元素分析 煤的有机质是煤的主体,也是煤综合利用的主要对象,了解其组成和性质极其重要 对于简单的有机物,如苯,可知分子组成是C6H6,也知其结构,对煤则做不到,这是因为:在测定煤时,煤的有机质一般会分解 因此,人们退而求其次,希望通过元素分析来间接了解煤有机质的化学组成。这些元素在煤有机质中的含量与煤的成因类型、煤岩组成和煤化程度有关。因此,通过元素分析了解煤中有机质的元素组成是煤质分析与研究的重要内容。利用元素分析数据并配合其他工
25、艺性质指标,可以帮助我们了解煤的某些性质。例如:可以计算煤的发热量,理论燃烧温度,燃烧产物的组成;估算炼焦化学产品的产率:还可以作为煤分类的辅助指标等。35 Coal chemistry 2013版 煤中元素的分类 煤中元素 常量元素(0.1%)碳、氢、氧、氮、硫、铝、硅、铁、镁、钠、钾、钙等 微量元素(0.1%)其他元素 36 煤作为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混合体,其元素组成极其复杂,几乎包含了地壳中有质量分数统计的所有88种元素。按平均丰度O.1为界,煤中包括12种常量元素,即:碳、氢、氧、氮、硫、铝、硅、铁、镁、钠、钾、钙以及74种微量元素,仅锕和镤两种元素未见有检出报道。Coal chemis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