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声音》教学设计.pdf
《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声音》教学设计.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声音》教学设计.pdf(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大班科学活动认识声音教学设计1、情感目标:萌发对声音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热爱科学活 动。2、技能目标: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游戏能够集中 注意力听音、辩音,并学会保护自己的耳朵。3、认知目标:对不同的声音有初步的感知,明确不 同物体所产生的不同声音,初步懂得振动发声的原理及认识 声音的接收器耳朵。二、活动准备:1.物质准备:音乐的音频;沙锤、小铃铛、小鼓、木鱼等乐器;各项乐器的音频。2.经验准备:幼儿在生活中接触过各种各样的声音。三、活动过程:一)音频导入1、播放音频,其中包含沙锤声、鼓声等。2.师幼互动师:请小朋友闭上眼睛听一听,这是什么声音?幼:沙锤声、鼓声、铃铛声.(二)互动探究,认识声音1
2、、提问探究声音的产生原理师:你还听到过什么声音?幼:唱歌、打鼓、弹琴师:你们知道声音声音是怎么产生的吗?幼:吹、敲、打.2、实验演示验证声音的产生原理(1)实验:敲鼓。教师敲鼓,选取个别幼儿将手放在上面 师幼互动:师:老师敲鼓听到什么声音?幼:咚咚声。师:手放在上面有什么感觉?幼:麻麻的 教师总结,呈现原理:敲鼓使鼓产生振动,从而发3、认识声音的接收器耳朵出了声音。1、师幼互动知道耳朵接收声音。师:我们用什么来听到声音?23声音?幼:耳朵。、对比音量,感知耳朵对于不同声音的感受。(1)教师分别轻轻敲鼓,和种种敲鼓。(2)师幼互动:师:两种声音有什么不同幼:第一种好听,第二种很吵。(3)教师总结:我们的耳朵喜欢好听的声音。、讨论:我们要保护自己的耳朵,该听哪些声音,避开哪些(三)迁移操作,感知不同物体振动发出的声音(1)摆出沙锤、小铃铛、小鼓、木鱼等乐器。(2)请小朋友玩一玩儿桌子上这些乐器。提醒幼儿:边敲边观察,注意听不同的物体能发出不同的声注意力量,发出好听的声音。(四)游戏结束:听音辨物教师播放不同声音请 幼儿最快找出物体。女口:教师播放小铃铛的声音,请幼儿在乐器中选出并 举起小铃铛。四、活动延伸:模仿不同的声音,请父母猜一猜。五、反思评价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认识声音 大班 科学 活动 认识 声音 教学 设计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