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pdf
《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及发展趋势学院:地理科学学院班级:姓名:学号:摘要摘要:三农问题是指农业、农村、农民问题。解决三农问题的核心在于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转移问题,这关系到社会的稳定与和谐。我国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农村剩余劳动力在近年来的增长速度也明显加快。农民工作为城市发展劳动力不足的有效补充,已经成为城市产业大军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城市不可或缺的就业主体。但是,过量的农民工进城,也给城市管理和建设带来了一定的压力。如何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现已成为当前政府最为关注的难题之一。本文从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和发展趋势两个方面对农村剩余劳动力问题进行论述。正文正文:一、农村剩余劳
2、动力转移的特点农村劳动力转移是一项非常复杂的社会经济系统工程,从改革开放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 20 多年的实践看,呈现出如下重要特征:(一)转移的地域特征农村劳动力转移从转移的地域角度分析,有就地转移和异地转移之分。所谓就地转移,其实质就是鼓励农村劳动力在非农部门从事经济活动,并由此促进农村地区的城市化;异地转移是指农村劳动力的-跨区域流动。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这两种模式实际上是统一的,是一个过程的两个阶段。从流动的空间分布看,逐步由区域内就地转移向跨区域转移发展。(二)产业特征20 世纪 80 年代,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分布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90 年代则逐渐转向以第三产业为主。从
3、19801989 年,农村劳动力增量中的第一、二、三产业的分布是 45.1%、27.8%和 27.0%。90 年代开始农村劳动力的第一产业从业人数出现绝对数量的下降,而第三产业成为吸纳农村劳动力的主要渠道。以农村非农产业为主的农村劳动力转移的产业选择特征,导致其相关的农业劳动力转移具有明显的季节性和流动性。季节性转移的劳动力是农闲务工,经商跑运输,农忙务农,这就导致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流动性较大。另外,农村劳动力的普遍兼业是我国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一个显著特点。兼业是指一种既从事农业又从事非农业活动的双重就业方式。从各地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实际情况看以兼业型转移为主,分离型转移较少。农村劳动力的普遍兼
4、业式转移,其结果是农户的普遍兼业化。(三)转移的效益特征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不仅对个人而且对整个国民经济发展都将产生重要影响。从个人的收益看,农村居民家庭人均总收入迅速增长;从对国民经济发展的影响看,剩余劳动力的转移过程实际上也是劳动-力资源再配置的过程,劳动力的边际生产率的提高必然会对整个经济的发展起促进作用。(四)进程上的阶段性特征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进程,从客观上讲分为两个大的阶段,即改革前的转移阶段,叫做模糊转移阶段;改革以后的转移阶段,这是真正的转移阶段。从改革以前同时期的情况看农业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经历了 19491957 年转移的自发阶段,19581963 年转移的大起大落阶段和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我国 农村劳动力 转移 特点 发展趋势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