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pdf





《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pdf(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总第1 5 6 期城市问题2 0 0 8 年第7 期 文章编号1 0 0 2 2 0 3 1(2 0 0 8)0 7 0 0 2 1 0 6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以莱茵一鲁尔和辽宁中部城市群为例刘振灵刘海滨(摘要在分析莱茵一鲁尔城市群和辽中城市群概况的基础上,对二者的产业结构及其中的矿业城市就业结构进行了比较研究,并对二者之间的经济环境、发展水平等差异进行比较,发现二者在多个指征上呈现出很大的相似性。基于二者的比较,给出了辽中城市群及矿业城市学-7 和借鉴莱茵一鲁尔城市群成功经验的建议和措施。关键词城市群;经济结构;矿业城市;比较研究 中图分类号F 1 7 9 9;F 0 6 1 5 文献
2、标识码 A一引言德国莱茵一鲁尔地区是世界著名的重工业区,该地区历经衰退和复兴,堪称老工业基地振兴的典范,其中的矿业城市也成功实现了产业转型,为世界其他地区老工业基地振兴和产业转型树立了榜样。莱茵一鲁尔地区经历了2 0 0 多年的工业发展,在德国乃至于整个欧洲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但是2 0 世纪五六十年代,该区却经历了前所未有的煤炭、钢铁行业危机。2 0 世纪6 0 年代后期以来,该地区先后采取各种措施,颁布各种产业政策,最终实现了经济结构调整,使该地区实现了产业转型和可持续发展。莱茵河横穿该地区,在这4 0 0 0 多平方公里的地区密集地分布着埃森、多特蒙德、科隆等著名的工业城市,由于城市密集
3、分布,城市之间联系紧密,它已成为继伦敦、巴黎城市群之后的欧洲第三大城市群1。辽宁中部城市群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形成的城市化和工业化水平都很高的地区,但在改革开放进程中却落后了。由于煤、铁等矿产资源丰富,这里兴起了鞍山、本溪和抚顺等三座有名的矿业城市,其中,抚顺由于煤炭资源枯竭,城市经济发展战略需要调整。纵观国际老工业基地的发展史,莱茵一鲁尔地区既成功实现了老工业基地的振兴,又实现了城市群中矿业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本文将二者从区域概况、产业结构、就业结构、经济发展水平等维度比较分析,最后给出了莱茵一鲁尔城市群成功经验的借鉴。=区域栅况1 地域范围辽宁中部城市群(简称辽中城市群)是指以沈 作者简介
4、刘振灵(1 9 8 0 一),男,汉族,河南周口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城市群和矿业城市可持续发展;刘海滨(1 9 6 9 一),男,汉族,吉林公主岭人,中国矿业大学(北京)管理学院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为资源经济学。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7 0 4 0 3 0 1 5)。收稿日期 2 0 0 7 1 l 一2 0(修回日期 2 0 0 8 0 1 1 0城市科学2 1 万方数据城市问题)2 0 0 8 年第7 期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阳为中心,以1 5 0 公里为半径的包括鞍山、抚顺、本溪、营口、辽阳和铁岭共7 个地级市在内的“都市圈”。辽中
5、城市群是辽宁区域经济发展的核心区,中心城市沈阳是政治、经济、文化和信息中心,是全国综合性工业基地;鞍山、本溪是国家重要的钢铁生产基地,煤炭也曾是其主要产业;抚顺、辽阳是石油化工业、化纤生产基地;抚顺是中国最早进行煤炭开采的城市之一,至今已有1 0 0 多年的煤炭开采历史,是典型的煤炭、石油城市;铁岭是生态农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城市;营口南临渤海湾,作为城市群的出海口负责鞍山、本溪钢铁业的进出口,是一座轻纺工业城市,距中心城市沈阳不足2 0 0 公里 1。莱茵一鲁尔城市群(简称莱鲁城市群)是德国最大的城市群,也是世界上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位于北莱茵一威斯特法伦州的西部,介于莱茵河及其支流鲁尔河、利伯
6、河之间。它以莱茵河一鲁尔为中心,南起波恩(B o n n),北到哈姆市(H a m m),包括科隆(C o l o g n e)和杜塞尔多夫(D u s s e l d o r f),也包括老鲁尔地区(R u h r g e b i e t)的一些早期工业化城市,如多特蒙德(D o r t m u n d)、埃森(E s s e n)和杜伊斯堡(D u i s b u r g),以服务业为主的城市,如杜塞尔多夫(D u s s e l d o r f)、科伦(K o l n)和波恩(B o n n),还有一些新兴的轻工业城市,如明兴格拉德巴赫市(M o n c h e n g l a d b
7、a c h)、伍珀塔尔(W u p p e r t a)。在这个城市群中,中心城市是科隆和杜塞尔多夫H 1。2 自然条件(1)人口与面积辽中城市群和莱鲁城市群均是城市密集分布、人口相对集中的地区。辽中城市群的总面积6 4 9 0 0平方公里,占辽宁省总面积的4 4 2 9,占全国总面积的0 6。2 0 0 3 年,辽中城市群总人口为2 3 8 7 6万,占辽宁省总人口的5 6 7 1,占全国总人口的1 8,平均人口密度为3 6 8 人平方公里。莱鲁城市群面积4 5 0 0 平方公里左右,约占全国面积的1 3;人口11 0 0 万,占全国人口的7,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 7 0 0 人
8、,最大的城市科隆人口在1 0 0 万左右,埃森、多特蒙德、杜伊斯堡、杜塞尔多夫人口在6 0 万左右,它是一个多中心的城市、人口集聚区,已成为世界主要城市群之一。(2)地理位置辽中城市群和莱鲁城市群均处于交通要道,并分立于欧亚大陆的东西边缘。辽中城市群位于辽宁半岛中轴线上,是东北地区对外开放的门户,地处中国东北地区南部,毗邻渤海,位于东北亚的中心地带,是东北地区的交通枢纽,也是朝鲜半岛、蒙古、俄罗斯、西伯利亚和远东地区的重要交通连接站。莱鲁城市群的地理位置也十分优越,自古就是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要塞 1。水陆交通便利,莱茵河纵贯南北,从杜伊斯堡到
9、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 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1。(3)自然资源分布状况二者均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为采煤、钢铁、化工、机械工业的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辽中城市群已发现各种矿产1 1 0 种,铁、金刚石等7 种矿产储量居全国首位,是中国最早进行煤、铁大规模开采的地区。莱鲁城市群有着丰富的煤、铁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 1 9 0 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四分之三,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 2 0 亿吨,占全国的9 0 1,为全地区进行钢铁生产提供了能源支持,二战期间德国大量的战争物资就是由该地区提供的。三产业结构对此分析1 城市群产业结构对比辽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呈现出工
10、业化中后期阶段的特征。根据辽宁省2 0 0 5 年统计年鉴,辽中城市群三大产业比例为7、5 3 和4 0。工业产值占主导地位,在整个产业体系中,工业产值比重大于第一、三产业产值。这种特征是与辽中城市群的发展历史密不可分的。自建国以来,经过几十年的计划经济体制下的高投入,这里建立了完备的工业体系。作为老工业基地,在改革开放前,其工业化水平是全国最高的。为了使产业结构具有可比性,我们应该将辽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与上世纪7 0 年代莱鲁城市群产业转型初期的产业结构进行对比。上世纪7 0 年代,莱茵一鲁尔地区是典型的工业区,是德国的工业基地,第二产业占全部产业产值的6 0 左右,而第三产业不足4 0 H
11、。产业结构呈现出以重工业为主的特征,这表明其已经走完了工业化的全部过程。因此,当前辽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与莱鲁城市群转型前期的产业结构大致相当。2 城市群中矿业城市就业结构对比辽中城市群7 城市中,矿业城市包括本溪、抚顺和鞍山 1,这三座城市的采掘业均有多年的发展历史,其中抚顺煤炭开采已经进入枯竭期,本溪和鞍山的钢铁业处于鼎盛期。在莱鲁城市群中,我们选择2 2 城市科学万方数据城市问题)2 0 0 8 年第7 期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多特蒙德市与之进行对比。多特蒙德市位于鲁尔东部,是鲁尔地区历史悠久的煤炭、钢铁工业中心,在城市群总人口中排名第三,仅次于科隆和埃森,在德国位居第七位。2 0 世
12、纪6 0 年代受到鲁尔煤炭、钢铁等传统行业衰退及钢铁工业西移的影响,多市城市发展一度陷人增长停滞、失业率居高不下的困境。后经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的统一规划和指导,成功实现了经济结构的调整,目前产业转型仍在进行1 1。这里由转型前的产业结构以煤、钢为主,向煤、钢的下游产业延伸,逐步发展化工、机械制造等产业,提高化工和机械制造业在城市经济中的比重,减轻城市经济增长对煤、钢等产业的依赖程度,城市沿着一条“单一的煤矿城市一钢铁城市一化工城市一综合性城市”的发展道路前进。我们将辽中城市群中的鞍山等三矿业城市与多特蒙德市在1 9 7 8 年的就业结构进行对比。表1 是四座城市以相同的统计口径计算的结果。从表
13、1 不难发现,鞍山、抚顺和本溪的第一产业就业比重与多特蒙德市相差不大,三者均不超过总就业人数的1 5;采掘业就业人数的比重在总就业人数中均不超过1 0,多特蒙德市略高于鞍山等三市;而制造业和建筑业中,鞍山等均显著高于多特蒙德市。这是因为,三市目前还处于工业化中后期阶段,制造业是城市经济的主体,这种就业结构是由经济发展阶段决定的。多特蒙德市经过上世纪6 0 年代后期开始的结构调整,就业格局已经发生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商业、交通和服务业等第三产业中就业比重在整个就业结构中比例的上升,第三产业就业比重大大高于辽中城市群中鞍山等三市的水平。目前,多特蒙德市的结构调整仍然在进行中,在制造业和采掘业中就业
14、人数逐步减少,同时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使第三产业吸收更多来自制造业和采掘业的转移人口。表l辽中城市群矿业城市与多特蒙德的就业结构(单位:)城市削卜多特蒙德鞍山抚顺本溪农林牧渔业O 5 0O 5 81 4 1O 6 8采掘业1 2 7 05 8 l8 7 69 3 4制造业3 3 6 05 1 8 53 8 9 94 1 7 2建筑业8 3 01 3 2 31 5 8 41 3 3 7商业、交通1 9 6 08 3 31 0 8 2l O 9 9服务及其他2 5 3 02 0 1 92 4 1 92 3 9 1多元统计分析中样品相似性系数的概念,对鞍山等三座矿业城市与多特蒙德市进行相似性系数的测度
15、。样品的相似性系数是描述样品之间相似性程度的一种度量“,四个样品分别是四座城市的就业结构。表1 中每一列都是一个6 维向量,计算结果如表2 所示,它表明:第一,三座矿业城市的就业结构均与多特蒙德市具有显著的相似性。从统计意义上讲,表2 第一列数字表明,鞍山、抚顺和本溪的就业结构与多特蒙德市就业结构的相似性系数均大于0 8,这说明三座矿业城市均与多特蒙德市高度相似,这三座城市中,以本溪市的就业结构与多特蒙德市最为相似,相似系数为0 9 1 3。第二,三座矿业城市与多特蒙德市经济转型前的产业结构高度相似。就业结构间接反映产业结构,辽中城市群中的三座矿业城市与莱鲁城市群矿业城市多特蒙德市在产业结构上
16、具有高度相似性。产业结构是国民经济中各产业之间的比例关系,产业结构通常用产值比例来度量,也可以使用就业比例来度量。就业结构就是产业结构的反映,因此,辽中城市群三座矿业城市与多特蒙德市1 9 7 8 年的产业结构具有高度相似性。第三,三座矿业城市之间的产业结构高度趋同。作为处于同一城市群之内的矿业城市,其产业结构演进的历程中可能受到相同或相似政策的影响,尤其是在计划经济时期,对矿业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没有经过科学论证,“一刀切”的做法缔造出结构雷同的城市产业结构并不稀奇。在这三座城市中尤以本溪和抚顺之间的相似程度为甚。以上三点相似性为辽中城市群学习和借鉴莱鲁城市群提供了有力的依据。表1鞍山等三市与
17、多特蒙德市就业结构相似性系数表多特蒙德鞍山抚顺本溪多特蒙德1 0 0 00 8 4 40 8 9 209 1 3鞍山0 8 4 41 0 0 00 9 7 2O 9 8 1抚顺0 8 9 20 9 7 21 0 0 00,9 9 5本溪0 9 1 3O 9 8 10 9 9 51 0 0 0四城市群差异性分析尽管辽中城市群与上世纪7 0 年代的莱鲁城市为了深入分析矿业城市的就业结构,我们引人群在产业结构、就业结构、自然条件、经济发展状况城市科学2 3 万方数据城市问题)2 0 0 8 年第7 期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等诸多方面存在极大的相似性,但是,二者之间仍然存在很大差异,主要体现在:1
18、 经济发展水平和运作机制存在差异中国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时间很短,这使得区域经济在运行机制上与莱鲁城市群存在巨大差异。虽然在东南发达地区已经确立了相对成熟的市场经济运作机制,但在东北市场化运作的程度远远没有发达地区成熟。莱鲁城市群一直实行市场经济的运作规则,一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作用已经发挥得淋漓尽致,政府、企业都按照这种规则进行运作,使得西方市场经济体制下的产业政策能够在该地区实施,并起到预期效果。2 经济开放程度和社会分工程度存在差异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在长期形成的国际分工中处于优势地位。2 0 世纪的“一战”和“二战”由德国挑起,煤炭和钢铁两大重工业行业为德国发动战争提供了
19、充足的物质资源。“二战”后,莱鲁城市群在原有战争基础上快速恢复,究其原因归于其经济社会分工水平和开放程度。莱鲁城市群地处欧洲中北部,处于欧洲经济的重心区,其经济开放水平和国际化程度很高,2 0 世纪六七十年代该地区吸引了大量外资,使其成为国际性开放区域。而辽中城市群在这方面与莱鲁城市群有很大差距。辽中城市群是在改革开放过程中落伍的,较之东南沿海地区,在开放程度、外资利用水平等方面有一定的差距。3 社会保障程度不同德国是资本主义国家,是欧洲现代文明的发源地,2 0 0 多年的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大量财富,为其建立社会保障提供了良好的物质基础。德国已经建立了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莱鲁城市群在矿业城市转
20、型过程中,能够承担起较高的失业率,转型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社会成本,这些大都是由健全的社保系统分担的。而我国的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才刚刚开始,运作水平还很低,尤其是在东北地区,原计划经济时代社会保障由企业承担,但在国有企业改革后,完善的、全面的社会保障体系却没有完全建立起来。而矿业城市在转型过程中,必须解决大量工人的失业问题,但低水平的社会保障使得转型过程中大量失业工人难以安置。因此,辽中地区的矿业城市转型与莱鲁地区的矿业城市转型有很大的不同,在一个低水平的社会保障系统下实现城市转型,将是一个更为复杂的工程。五经验借鉴1 充分利用“七市市长联席会议”,对区域发展实施统一规划u 2 1在鲁尔地区结构调
21、整和产业转型过程中,始终伴随着地区的统一规划,这为其成功实现产业转型提供了重要保障。1 9 2 0 年5 月5 日,德国政府颁布法律,成立鲁尔煤管区开发协会,该协会是鲁尔区的最高规划机构。这个机构的职能和权限随着区域的发展一再扩大,现已成为区域规划的联合机构(K V R),州联邦的权力部门。针对鲁尔区存在的问题,协会于1 9 6 0 年提出了鲁尔区总体发展规划,并将其作为法令要求全区严格遵守执行。这对于鲁尔的成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辽中城市群已经成立了类似的办事机构“辽宁中部七市市长联席会议”,这个机构类似于鲁尔煤管会,但其作用和地位及影响力远不及后者,必须探索和加强其发挥作用的良好机制。当
22、前,该城市群行政区与经济区交错并行,以行政区域为单元的经济利益格局划分是城市群当前结构的一个重要特征,为使行政区域(现有的地方政府结构)适应功能区域(城市群结构)协调发展的需要,避免地方政府从本位主义出发,形成管理碎块损害整体利益,就要完善“联席会议”的形式和内容,加强其权威性。因此本文认为,城市群内部各城市的合作应当实现“三步走”。首先,从“联席会议”起步,增强其在地区宏观经济指导和协调上的地位;其次,逐步加强与联结微观经济和政府之间的行业协会的协作,行业协会加入到城市协作之中,由宏观经济协调过渡到中观的产业发展协调;最后,上升到类似西方国家的“大都市区政府、都市议会、协调委员会”的机构,完
23、善其决策和规划的协调机制,通过其协调城市之间、区域之间发展过程中的矛盾,促进城市群的成熟和快速发展。在完善城市群协调机制的过程中,建议成立城市群发展规划实施部门和城市群经济统计部门。发展规划的实施、协调等促进城市群发展的政策和措施,需要督导;城市群各城市协调发展的结果,需要检验。因此,有必要以城市群为区域统计1:3 径,对辽中城市群发展变化进行统计,出版统计年鉴,以便于对其发展变化的轨迹进行深入研究。2。推进工业化进程,合理调整产业结构莱鲁城市群实现地区经济复兴的过程也是其实2 4 城市科学万方数据城市问题 2 0 0 8 年第7 期城市群及矿业城市的国际比较现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莱鲁城市群结
24、构调整时已经完成了工业化,因此莱鲁城市群在结构调整过程中实行了“退二进三”的战略,大力发展第三产业,缩减第二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产值比重和就业比重。但在“退二进三”战略上,辽中城市群不能盲目学习。借鉴莱鲁城市群,辽中城市群的产业结构调整战略不应是“退二进三”,而应当是调整工业结构,推进工业化。当前,辽中城市群处于工业化后期阶段,尚未完全实现工业化,而且在其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又出现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从城市产业结构演化的规律考察,工业化过程中产业结构一般要经历重化工业化、高加工度化、高技术集约化三个阶段。这三个阶段的递次演变过程也就是产业结构调整的过程,在推进工业化的过程中,合理调整产业结构也就是
25、实现城市群产业结构的合理化和高度化。产业结构的合理化体现在各产业间比例关系协调、供求平衡、资源合理配置,满足变化的市场需求;产业结构的高度化体现在产业结构的知识集约化和经济服务化,使得各产业具有更高的附加值。当前,工业化进程中又出现了信息化的时代特征,应当利用信息化推进工业化,即在结构调整中实现工业化,同步实现信息化,利用信息化促进工业化。虽然在工业化过程中第三产业有了长足的发展,但第二产业在辽宁城市群的主导地位不可偏废。在原有工业化基础上通过产业结构的高度化加速实现工业化,第二产业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还应是支柱产业。对于二、三产业的发展,可以在不减少第二产业发展的基础上,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促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城市群 矿业 城市 国际 比较 鲁尔 辽宁 中部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