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技术的技术本质与定义_赵厚福.docx
《教育技术的技术本质与定义_赵厚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育技术的技术本质与定义_赵厚福.docx(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DO I : 10. 13811/j. cnki. eer. 2005. 02. 0Q3 电化教育研宄 2005年第 2期(总第 142期) _ 理论探讨 文章编号 1003 1553(2005)02 0009 05 教育技术的技术本质与定义 赵厚福 刘兆臻 2 (西北师范大学教育技术与传播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华东师范大学教育信息技术系,上海 200062) 摘要 从教育技术学最深层次的理论基础技术哲学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技术本质的揭示,进而对教育技术 的定义进行考察,可以得到富有建设性的结论。本文所做的就是这种尝试 . 关键词 技术 ;本质;教育技术 ;定乂 中图分类号 G40 05
2、7 文献标识码 A 一 、 引 言 在开始本文的论述之前,我们意识到必须回答下 面两个问题: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的意义; 。本文的意义。 问题本身如果没有意义,显然我们的讨论是没有 必要的,但是即使问题本身很有意义,我们也会受到 这样的质疑 :你们为什么要讨论这个问题?如果无法 回答,那你们同样不需要讨论了。 本文所讨论的问题是技术的本质与教育技术的 定义。一个领域的定义对一个领域来 说,无疑是重要 的,我们引用教学技术:领域的定义与范畴一书中 的一段话来说明 :“ 教学技术 1994年的定义进一步澄 清了领域的学术界限,同时指出了各范畴间的联系与 依赖性。它试图推进领域的发展,并促进教学技术
3、人 员团体中专业人员之间的交流。 ” 1领域定义的作用 在这里被归纳为三点: 对领域本身进行界定和揭示; 有利于专业人员的交流; 推动领域的发展。 我们对本文问题本身意义的理解基于以上三点。 “ 参与形成 1994年定义讨论的专业人员清醒地 意识到了来自个人和集体的哲学观点和价值观念对 教学技术理论与实践的影响,这些方面被认为是教学 技术领域最重要的基础。 ” 2对定义产生影响的因素 可以更为简洁地概括为两点: 。该领域人员的知识结构; 该领域人员的实践活动。 在这里,哲学观点和价值观念被包含在知识结构 中。 然而即使因为我们具有独特的知识结构和实践 活动,还不足以说明我们的讨论是有意义的,这
4、是因 为我们的讨论很可能已经出现过,所以我们的讨论的 真正意义在于它是否具有创新性。这种创新性来自 于以下两个方面: 。讨论问题的视角与方法; 。讨论问题的结论。 本文试图从技术哲学的角度去揭示教育技术的 定义。这种视角是有意义的,因为 “ 教育技术学最深 层次的理论基础应该是技术哲学与教育哲学,因为这 决定了教育技术理论与实践工作者的技术观和教育 观,并由此决定了他们的教育技术观。 ” 3但这种视 角不具有创新性,可以列举的例子是学者李芒和桑新 民的两篇论文,但在问题的结论方面,我们依据技术 哲学对技术本质的不同认识阐述了一种全新的教育 技术本质论。这种新的教育技术本质论完全不同于 现今所见
5、的教育技术本质论,因为它们之间的分歧如 此之大,所以我们认为写作这篇文章是有意义 的。 自从古希腊出现 “ techne” 这一词语以来,人类就 己经开始了对技术的思考和论述,这些论述的数量是 无法统计的,我们更不可能完全收集它们。因为我们 的论述基于我们收集的资料,所以我们必须指出这一 点。此外,我们也承认这样的观点:任何定义都是一 个历史范畴。虽然我们总是试图表达一个尽量全面 的定义,但这是不可能的,因为它出于我们的思考,而 我们生活在历史的一点上,我们的所有认识都基于这 个特定的历史时刻,这些认识必定属于历史性范畴。 我们的论述除了基于以上的事实外,还基于这样 的世界观 :我们认为世界是
6、复杂的。所以我们不试图 将我们的论述简单化。哲学和科学表面看上去总是 将世界简单化,而事实却恰巧相反,人们的哲学与科 学体系越来越庞大。如何解释这一现象呢?我们必 须注意到,其实哲学与科学的概括总是对世界某一部 分,某一层面,并以某种方式进行的。这种划分越细 则对世界的认识越全面、越深刻。所以对于技术,我 们正是基于这样的考虑,将从技术的要素、技术的属 性、技术的本质等方面进行论述。 1. 技术的要素 1980年版的大英百科全书中对技术有这样 的 解释 :“ 技术一词是由希腊语 techne (艺术,技巧 ) 和 logos(言词,说话 ) 结合而成的。在希腊它的含义就 是,关于技艺的完美与实
7、用的演说。 ” 从词源上讲,技 术一开始就被认为是对技巧和艺术两个方面的论述, 而现在人们在谈到技术时已经不再将艺术包含在内 了,将这两者分开的理由在于技术总是追求有效性。 关于技术的有效性我们将在后面作专门的论述。那 么除去艺术后,技术被指为技巧,这里的技巧指的是 人类的技能。这样一种理解显然是基于当时的社会 实践,而且持续了很久。 “ 在近代产业革命以前的手 工业时代,技术的 进步主要是依靠各行业的工匠、技 师在实践中的摸索创造和传授经验。这就使得人们 对技术的理解,往往侧重于技术中的主观因素,即把 技术看成是由经验而获得的某种技巧和能力。 ” 4所 以技能作为技术的一个要素很早就已经被人
8、们意识 到了。 然而我们也同时意识到在现代用技能来涵盖整 个技术己经行不通了。德国彩色弗塞尔大百科词 典有这样的论述 :“ 用科学的语言来讲,技术就是各 种工具的发展、制造及有意识的运用。用专门的语言 来讲,技术就是依据对自然规律及其内在联系的认识 并有意识地运用它来设计和使用各种复杂工具和器 械,在这段话中,我们必然会注意到,诸如 “ 工具 ” 和 “ 器械 ” 这样的字眼被大量使用。在 “ 近代产业革命 后 ,大机器生产使劳动手段发生了根本的变革,过去 靠长期积累经验形成的技能、技巧才能做到的事,现 在利用工具和机器很容易办到了。技能和技巧的作 用相对减弱,机器和工具的作用增强,于是人们开
9、始 倾向把技术活动的客观因素,即机器、设备、工具等物 质手段看作是技术的主要标志了。 ” 5虽然我们不赞 成技术就是机器的说法,然而我们也必须承认,机器 和设备等物质工具对于技术不可或缺。作为技术的 一个要素加以定义我们选择了另 一个意义更为广泛 的词语 :手段。 除了上面我们己经论述过的要素技能和手段外, 技术还有它的第三个要素 方法。我国的辞海 对技术有这样的解释 :“ 根据生产实践经验和自然科 学原理发展成的各种工艺操作方法和技能,广义地 讲,还包括相应地生产工具和其他物质设备,以及生 产的工艺过程或作业程序和方法。 ” 这里的 “ 工艺过程 或作业程序和方法 ”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通常
10、被笼统 的称为技术。比如,栽培技术、编织技术、冶炼技术等 名称,它们更确切的是指工艺过程、作业程序。我们 将用 “ 方法 ” 这个术语指代它们并且作为技术的第三 个要素。 需要指出的是,我们在对技术的要素作出界定时 碰到了许多问题,这里借用彭绍东的一段话来对其中 的一些作点说明 :“ 有人说,技术的构成要素有三大类 经验形态的技术、实体形态的技术、知识形态的 技术,似乎有一定道理,但它们只是存在的表现而已, 并不能说它们是技术的构成要素。因为经验并不就 是技术,而只是技术的应用或其他实践活动所形成的 一种经历、体验与知识。知识与理论也不等于技术, 而只是技术的一种载体与表现形态而己。实体形态
11、的技术到底指什么,表述并不明确。还有人说,技术 应该由智慧经验、方法技能和 工具手段三大要素有机 结合而成。我认为智慧经验并不就是技术的要素,更 不是技术的所谓核心层。因为,这里的智慧经验亦只 是技术应用后形成的相关意识和能力,是技术应用的 一种结果的表现形态而已。至于将方法技能绑在一 起,并认为它是一种工作途径和工作程序,其理解似 乎有点含糊,其实技能就是技能,既非工作途径,也不 是工作程序。 ” 6 2. 技术的属性 在技术哲学里,技术的属性通常被概括为自然属 性和社会属性。 自然属性。 “ 所谓技术的自然属性,是指人们在 使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技术无论 作为劳动手段,工艺
12、或技能 ,都必须遵循自然规律,任 何时代的技术都是对自然规律的应用,任何违背自然 规律的技术都是不能实现的。 ” 7然而技术的这一属 性似乎也在揭示技术的内在构成要素还包括自然规 律,但是我们稍加考虑,就会发现技术改造自然的特 征与自然规律反映自然的本质不同就足以将这一点 否定了。关于技术改造自然的特征我们将在下面作 论述。但是自然规律对技术又是至关重要的,我们对 技术的自然属性的这种概括恰恰是为了反映这一点。 社会属性。 “ 所谓技术的社会属性是指人们在运 用技术变天然自然为人工自然的过程中, 技术严格受 到社会条件的制约,没有基于社会需要的技术目的推 动,技术是无从产生的,任何技术目的的规
13、定和实现 , 又却要受到政治、经济、军事、科学、教育、文化、民族 10 传统等社会条件的制约。这些因素在不同程度上影 响技术发展的方向、规模、速度和模式,也影响技术的 风格和形式。即使依照同样科学原理,达到同样功能 的技术,在不同时代对不同民族也有显著不同的风格 和特色。 ” 8在这里,技术的社会属性被界定为两点: 。目的性; 。社会条件制约性。 然而我们更倾向于只选择社会条件的制约性作 为技术的社会属性,这不仅仅因为这一观点被更广泛 地认同,还因为目的性反映的是人与技术的关系问 题,而人与技术的关系问题属于技术的人文属性,我 们认为将它归纳到技术人文属性中加以论述更为恰 当。 正如前面叙述的
14、一样,技术的目的性反映了人与 技术的关系问题,然而在技术哲学中,这种关系虽然 被大量论述,却从未被归结为技术的人文属性。我们 的这种提法未必合适,但值得肯定的是这种创新无疑 是值得尝试的,因为它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对问题更为 清晰、更为合理的解释。技术的人文属性反映 为两 点: 。目的性; 。有效性。 技术的目的性在美国人韦伯斯特的第三版新国 际词典对技术的定义中被这样论述道: “ 技术是把 知识用于实际的目的。 ” 技术的目的性我们理解为 : “ 为了满足人类的需要。 ” 在德国弗塞尔彩色大百科 词典中将这一点体现得更为明确 :“ 只有当他们充分 认识到技术是有用的,而且是必要的时候,技术的发
15、明才有可能被利用,并促进其发展。 ” 这种需要通常来 自于人们对现实的不满意或实际中存在的急需解决 的问题,比如人类交通工具的进步就可以说明这一 点。当人们步行时,发现速度慢,于是发明了马车 ;发 现不能过河,于是发明了桨船 ;发现不能飞行 ,于是发 明了热气球。但人类还不满意,所以又出现了汽车、 轮船、飞机,甚至火箭和航天飞机。这些技术的产生 和发展都是以人类的需要为动力的。 与技术的目的性紧密相连的是有效性。我们发 现人类利用技术达到自己的目的的过程本身也是一 个提高效率的过程,比如在上面交通工具的例子中, 马车到汽车的变化最显著的特点就是效率的提高,有 时甚至我们可以说是人们为了追求效率
16、才去发展技 术。然而技术的有效性不仅仅限于提高效率,它还包 括追求最好的效果和追求最经济的效益。在这里我 们严 格区分效率、效果和效益这三个术语。 “ 效果 ” 是 对最终结果的一种衡量,与目标相联系,不涉及前提 和代价。效率通常指单位时间内人们取得的成果的 大小,它与效益的区别在于效益侧重于经济方面。比 如我们用效果 /时间来度量效率,而用效果 /花销来度 量效益。技术总是试图在这三个方面达到统一,如果 不能达到统一,也至少要在一个方面达到可以接受的 程度,绝对不存在二者都被放弃的技术。 技术的人文属性在下面这个定义中得到了较为 全面的体现: Technology-a system base
17、d on the application of knowledge manifested in physical objects and org a n i z a - tional forms, for the attainment of specific goa l s , de- veloped and applied so that we can doing things not other in possible, or so that we can do them chea p e r , faster, easier. It goes beyond the usual ident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育 技术 本质 定义 赵厚福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