洁净煤技术研究及产业化.pdf





《洁净煤技术研究及产业化.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洁净煤技术研究及产业化.pdf(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洁净煤技术研究及产业化洁净煤技术研究及产业化 蔡宁生*(东南大学动力系热能所,洁净煤发电及燃烧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一、洁净煤授术的重要性 洁净煤技术是指煤炭从开采到利用的全过程中,旨在减少污染物排放和提高利用效率的加工、转化、燃烷及污染控制等新技术,主要包括洁净生产技术、洁净加工技术、高效沽净转化技术、高效洁净燃烷与发电技术和燃煤污染排放治理技术等泅 1).研究与开发洁净煤技术的主耍目的是攻克煤气化、煤炭液化、洁净煤发电技术和综合利用新技术中的关键技术,大幅度提高煤炭转换过程中的效率和控制污染,提供优质替代燃料,优化终端能源结构,保障能源安全。我国是世界上少数几个以煤炭为主要能源的国家之一,
2、目前煤炭在我国能源结构中约占70。在完全开发水电、充分利用核能和非水力可再生能源、充分考虑油与气进口潜力的前提下,煤炭在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将长期占据主导地位,预计到 21 世纪中叶约为 50。但是,煤炭高效浩净利用难度大,带来了严重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1999 年我国 SO2 放量达 1858 万,居世界第一,其中约 85是燃煤排放造成的;酸雨面积已超过我国国土面积的 40。我国 CO2 排放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 2 位。由温室气体引起的全球变暖已引起世界范围内的高度关注,对于能源结构以煤炭为主而且在相当时期内难以根本改变的我国,更是一种严峻的挑战。电力可以实现一切能量形式的相互转换,可以
3、大规模生产、远距离输送和十分方便地使用,是最清洁的能源。我国人均装机容量只有 0.2kW,为发达国家的 2.8,要成为一个中等发达国家,人均装机容量应达到 1kW。我国未来应将 7080的煤炭消费用于发电,目前仅有 30多,而美国已达 80以上。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先进的清净煤发电技术和装各。2000 年我国石油进口依存度(净进口量占消费量比重)己超过 30,进口量达 7000万,预计 2010 年将达 40。在国际局势变幻不定的形势下,保障石油的可靠供应对国家安全至关重要。随着我国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油、气供应能力与需求之间的缺口将越来越大。通过气化、液化和其他方式将煤高效地转化为洁净燃
4、料,是我国必须进行长期努力的目标 二、国内外发展状况 1.煤炭洗选与加工 (1)煤炭冼选。煤炭经冼选后可显著降低灰分和疏分的含量,减少烟尘、SO2 等污染物的排放。目前发达国家原煤洗选率为 5090,选煤技术已广泛应用。我国己建选煤厂人选能力约 5 亿,但由于政策及技术等原因,我国煤炭人冼比例仍比较低(2030)。乎均厂型小、设备可靠性差等导致选煤成本偏高,这是制约我国选煤技术发展的主要原因。(2)型煤和水煤浆。型煤分为民用型煤和工业型煤两类。民用型煤与烧散煤相比,燃烧效率大大提离,节煤 20-30,烟尘和 SO2 排放可减少 3060。工业锅炉燃烧型煤比燃烧原煤节能 15左右,原始排尘减少
5、7080,总固硫率 3050。美国、穗国、荷兰、法国、前苏联、韩国和日本等国均有研究机构和工业化生产厂,在褐煤成型、型焦生产、锅炉和机车型煤应用等方面有成熟的技术。我国民用型煤技术己达较高水平,城镇民用型煤销售量约 4000 万年。工业型煤应用有锅炉、型焦、化肥、城市煤气、机车、燃料气型煤等。鉴于工业锅炉型煤比原煤散烧价格要高 50-70 元,其推广应用主耍取决于国家适时出台优惠政策及大气污染防治法对使用型煤的规定。水煤浆具有燃烧时火焰中心温度较低、燃烧效率高、SO2 及 NO2 排放量低的特点,是一种新型的煤代油燃料。我国已进人商业化发展阶段,建成了 9 座制浆实验厂,总能力为176 万年。
6、1999 年以来,白杨河电厂一直连续燃用水煤浆。目前又有 4 个电厂已燃用水煤浆,并进人商业运行。2.煤炭转化 煤炭转化技术包括气化技术和液化技术。(1)煤炭气化。煤炭气化是在适宜的条件下将煤炭转化为气体燃(原)料的技术,旨在生产民用、工业用燃料气和合成气,并使煤中的疏、灰分等在气化过程中或之后得到脱除,使污染物排放得到控制。煤炭气化近年来在国外得到较大发展,目的是为煤的液化、煤气化联合循环及多联产提供理想的气源,扩大气化煤种,提高处理能力和转换效率,减少污染物排放。在 100 多年历史的研究开发于商业化应用中,相继开发出多种气化技术和工艺,按技术特点可粗略地划分为固定床、流化床和气流床气化技
7、术。早期的煤气化技术多采用固定床,最有代表性的是 1933 年 Lurgi 开发的加压气化炉,几经修改完善,沿用至今。该炉型的生产强度较低(以炉截面计,仅为气流床的一半),尚末出现特大型的商业装置,但投资小、易操作,因而仍有一定的市场。流化床气化炉始于 1922 年德国的 Winkler 此后 HTW、U-Gas、KRW 等技术相继问世。在中小型煤气化和部分化工原料气生产中,有一定优势。气流床气化炉在技术上具有优势,其共同特点是加压(36.5MPa)、高温、细粒度,但在煤处理、进料形态与方式、实现混合、炉壳内衬、排渣、佘热回收等技术单元上又形成了不同风格的技术流派。比较有代表性的是以水煤浆为原
8、料的德士古、Destec 气化炉等,以干粉煤为原料的壳牌炉、Prenflo 气化炉等,大多处于商业化示范和应用阶段。世界上 250MWe以上的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电站都采用气流床煤气化炉。我国的煤炭气化技术水乎还较低,目前采用的工艺主要是固定床常压气化工艺,采用的炉型多为混合煤气发生炉、水煤气发生炉等,效率不高。近年来,通过引进和消化吸收国外的技术,已有一些企业采用新的气化炉技术。在水煤浆气化领域,我国积累了较多研究开发经验,特别是在新型(多喷嘴对置)水煤浆气化炉方面取得了突破性进展。中试装置的运行结果表明:有效气成分达到 83,比相同条件下的德士古生产装置高 1.52;碳转化率98,比德士古高
9、 2-3;比煤耗、比氧耗均比德士古降低 7,显示了良好的商业应用前景。自主开发的流化床气化技术己完成了工业性实验。我国还在干煤粉加压气化技术方面进行了相关的攻关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这些进展离商业化应用还有较大差距。(2)煤炭液化。煤炭液化分为间接液化和直接液化。煤间接液化是将煤首先经过气化制得合成气(COH2),合成气再经催化合成(F-T 合戚等)转化成有机烃类。煤间接液化的煤种适应性广,并且间接液化过程的操作条件温和,典型的煤间接液化的合成过程在 250、1540 个大气压下操作。此外,有关合成技术还可以用于天然气以及其他含碳有机物的转化,合成产品的质量高,污染小。煤间接液化合成油技
10、术在国外已实现大规模工业化。南非基于本国丰富的煤炭资源优势,建成了年耗煤近 4200 万、生产合成油品约 500 万和 200 万化学品的合成油厂。在技术方面,南非 SASOL 公司经历了固定床技术(19501980)、循环流化床(19701990)、固定流化床(1990)、浆态床(1993)4 个阶段。20 世纪 90 年代中期,我国在加紧开发合成汽油固定床工艺的动力学和软件包的同时,开展了合成柴油催化剂和先进的浆态床合成汽油工艺的研究。1998 年以后,自主开发了铁催化剂(ICC-IA),合成效率接近 SASOL 水乎,有望在大规模生产后使成本从万元降到 3 万元t。还开发出可以大规模廉价
11、生产的新型铁催化剂 ICC-IB,催化剂各项指标超过国外同等催化剂,预计工业化后,结合浆态床工艺的低成本可以使煤基合成油具有很强的经济竞争力。目前,国内技术已经发展到可以产业化的阶段,包括反应器在内的所有设各和控制系统均可在国内制造。直接液化是煤直接通过高压加氢获得液体燃料。1913 年,德国柏吉乌斯首先研究了煤的高压加氢,并获得世界上第一个煤炭液化专利。到 1944 年,德国煤炭直接液化工厂的油品生产能力已达到 423 万 t年,为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德国提供了 2/3 的航空燃料和 50的汽车、装甲车用油。20 世纪 50 年代起中东地区发现大量康价石油,使煤炭直接液化暂时失去了竞争能力,7
12、0 年代的世界石油危机又使煤炭液化技术开始活踩。世界上有代表性的煤直接液化工艺是德国的新液化(IGOR)工艺,美国的 HTI 工艺和日本的 NEDOL 工艺。这些新液化工艺的共同特点是煤炭液化的反应条件比老液化工艺大为缓和,生产成本有所降低,中间放大试验已经宪成。目前还末出现工业化生产厂,主要原因是约为 25 美元桶的生产成本仍竞争不过廉价石油。今后的发展趋势是通过开发活性更高的催化剂和对煤进行顶处理以降低煤的灰分和惰性组分,进一步降低生产成本。我国从 20 世纪 70 年代末开始研究煤炭直接液化技术,已建成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煤炭直接液化、液化油提质加工和分析检验实验室,开展了基础研究和工艺开
13、发,取得了一批科研成果。目前,从煤一直到合格产品的全流程已经打通,有关的基础性研究将为进一步工艺放大和建设工业化生产厂奠定基础。3.洁净煤发电技术 洁净煤发电技术主要有常规煤粉发电机组加烟气污染物控制技术、循环流化床燃烷(CFBC)、增压流化床燃烧(PFBC)以及整体煤气化联合循环(IGCC)等。(1)常规燃煤发电机组加烟气净化。现代化的燃煤超超临界蒸汽循环通过提高蒸汽参数来提高机组效率,目前最高蒸汽参数约为 300bar600,净热效率约为 45。与现有亚临界电厂相比,每单位发电量 CO2 排放量降低 15左右。超临界蒸汽循环发电技术与现有亚临界电厂几乎相同,技术成熟度和设备可利用率相当高,
14、电厂成本相当。在采用现代烟气净化设备后,SO2 氮氧化物(NOx)及粉尘排放能满足很高的环保标准。我国已能成批生产亚临界机组,在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的试验研究工作中形成了一支有相当实力的科技队伍。我国引进 2600MWe、4500MWe、2800MWe 共台超临界机组,为开发研制超临界、超超临界机组提供了有益的惜鉴,国内各大制造厂正在积极进行超临界、超超临界汽轮机开发的前期技术准蚤工作。常规燃煤发电机组耍达到涪净发电,还必须在系统中增加烟气净化设答,通过烟气脱硫、脱硝和除尘,达到降低 SO2、NOx 和烟尘排放的目的。发达国家大型燃煤锅炉都配蚤效率达 95以上的湿法烟气脱疏设备,中小锅炉也采
15、用经济可行的炉内喷钙及增湿活化脱疏工艺。我国目前在燃煤锅炉电站烟气脱硫方面有较大差距,先后引进了几套燃煤电厂的脱硫装置,但引进设备价格贵、运行成本较高。国内进行了许多脱疏技术的研究开发,出现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循环流化床烟气脱疏、湿法烟气脱硫、新型电子束-半干法烟气净化等工艺,但总体上还属于起步阶段。国外大多在大型锅炉上安装低 NOx 燃烧器,使 NOx 排放水平控制在 500(N.m3),降低 40左右。对于挥发份较高的煤种,采用低 NOX 燃烧器配合空气分级燃烧,最大可降低 60-70的础放量,但对低挥发份煤种的效果有限。国外新研制的再燃烷技术可以大幅度地降低 NOx 排放量(对于烟煤锅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洁净煤 技术研究 产业化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