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pdf
《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鸿业《西方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含教学辅导和习题解答.pdf(1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下篇下篇宏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前前言言本书与教育部组编、中国人民大学高鸿业教授主编的国家级重点教材西方经济学(包括宏、微观部分)配套使用。每一章均有两部分内容:学习指导与习题解答。学习指导包括各章的学习目的、学习要求和学习方法、内容要点和基本概念等内容,针对性强,主要帮助学生从总体上把握教材内容;习题解答包括各章的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选择正确答案、计算、分析讨论等形式,这里有的是对教材中每一章后面的“复习与思考”题做的解答,还有的是对不脱离教材知识基础上的重要问题的解答,对学生加深、巩固所学知识和准备考试有很大帮助。另外,本书有一个最大的特色,我们在本书的开始,设了一个名为“学习提速”的部分,用
2、图示、图表、文字说明等各种形式总结和概括了教材的整个体系,各章的重点难点,将各章的知识点连接起来。这些对帮助学生更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非常有利。本书由山东财政学院西方经济学教研室的部分教师集体完成,本书是我们长期教学实践经验的结晶。我们在长期的西方经济学的教学实践中,总结出了非常好的学习西方经济学的方法,在此汇集成册,以期能对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读者有所帮助。本书是为适应高等学校的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需要,也是为适应高校开设西方经济学的教学需要而编写的,将作为教师讲授西方经济学的参考书,更是学生学习西方经济学的辅助用书。由于我们水平有限,书中难免有不当之处,敬请读者批评指正。第十三章第十三章西方国民
3、收入核算西方国民收入核算学习指导学习指导学习目的:学习目的:国民收入的决定是宏观经济学的核心问题。本章的主要任务就是介绍国民收入的概念以及国民收入核算的基本原理,以便为后面将要展开的国民收入决定问题的分析做好准备。学习要求:学习要求:了解宏观经济运行中各部门的关系,准确把握GDP 的概念,掌握国民收入核算的方法(尤其是支出法),弄清储蓄投资恒等式的确切含义。内容要点:内容要点:本章首先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特点,明确宏观经济分析与微观经济分析在研究对象、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上的区别及联系;其次,作为本章的主体内容,介绍了GDP的概念,GDP 的核算,GDP 与其他收入指标的关系,以及国民收入的基本公
4、式储蓄投资恒等式。在本章的学习中,读者应重点掌握:1.1.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所谓国内生产总值(即 GDP),是指一国或一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GDP 是一个“市场价值”的概念,这使得不同时期的GDP 不能够直接比较,也使得象家务劳动、自给自足生产等不通过市场的活动很难在其中得到反映;GDP 核算“一定时期内”“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因此是一个相对纯净的流量指标,且该指标并不反映产品的实现情况;明确GDP核算的地域范围是“一国或一地区”,注意其在核算原则上与 GNP 的区别。由于人们经常把GDP 作为指导和反映现
5、代经济活动的最重要指标,因此读者在准确理解这一重要概念的基础上,必须清醒地认识到该指标的重大缺陷(如,GDP 并不能准确反映一国居民享有的福利水平,以现有的 GDP 指标作为经济活动的指导有悖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等等)。2.2.国民收入的核算:国民收入的核算:这里讲到核算国民收入(GDP)的两种方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其中,支出法是在流通环节,通过加总各部门在最终产品上的总支出来得到GDP 的数值。其基本公式为:GDP=C+I+G+X-M,其中:C 为家庭部门的消费支出,I 为企业部门的投资支出,G 为政府部门的政府购买支出,X、M 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X-M 就是国外部门的净支出。在这四类支出
6、中,初学者不易掌握的是I 即投资支出。首先要明确这里的“投资”与日常生活中“投资”在含义上有许多不同;其次还要从不同侧面了解投资的构成从实物形态看,投资包括固定资产投资和存货投资;从价值构成上看,投资包括重置投资和净投资;从投资是否合意上看,投资包括投资需求和非合意投资。由此也可看出,由于在核算中包括了非合意的投资支出,这使得实际的GDP与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的GDP具有根本的不同。与支出法不同,收入法是从分配的环节核算GDP 的,其基本公式为:GDP=工资+利息+利润+租金+间接税和企业转移支付+折旧。其中前四项为要素收入,后两项则不是要素收入。读者须搞清楚上述各项收入哪些会进入消费者的账户
7、,哪些则会成为政府和企业的收入。只有这样,才有可能对各宏观收入指标之间的关系有一个准确地把握。3.3.储蓄投资恒等式:储蓄投资恒等式:储蓄和投资的恒等,是一种定义的恒等,也是基于国民收入核算原理的恒等。理解储蓄投资恒等式的关键,在于搞清“事前的、计划的”指标与“事后的、实际的”指标的区别,前者是“合意”的,而后者可能包含“非合意”的部分。把这个问题搞明白,有助于弄清“事前的相等”和“事后的恒等”的经济含义,有助于增进对下一章将要讲到的均衡国民收入的条件“i=s”的理解。两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S;三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S+T 或 IS+(T-G);四部门经济的恒等式:I+G+XS+T+M+K
8、r或 IS+(T-G)+(M-X+Kr)在学习方法上,建议读者首先借助宏观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图13.1),准确把握不同部门间经济联系的内容,搞清不同的宏观经济指标对经济总量的影响,以便为后面的学习提供一个基本背景。另外,许多读者可能觉得不同的总量收入指标间的关系不容易掌握,建议读者借助图 13.2 更为直观地把握各种指标间的关系。S金融ICXG家户政府企业国外TRT2T1DPIPIM图图 13.113.1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的流转开放条件下国民收入的流转图中,T1、T2分别表示企业和家户上缴的税收,TR 为政府的转移支付,PI、DPI 分别为个人收入和其中,I、G、X 为“注入”项,这些指标的
9、增加将会使经济总量提高;S、T、M 为“漏出”项,这些指被省略了)。标的增加将会使经济总量减少(注:本图只反映了国民经济各部门间的主要关系,一些次要的“支流”个人可支配收入,C、S、G 和 I 分别代表消费、储蓄、政府购买和投资,X、M 分别代表出口和进口。基本概念:基本概念:1.1.国内生产总值:国内生产总值:是指一个经济社会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政府补助金GDP折旧NDP间接税和企业 转 移 支“-”NI公司未分利润;PI个人所得税DPI储蓄政府转移支付消费“+”图图 13.213.2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入从国内生产总值到个人可支配收
10、入上图概括了几个主要宏观收入指标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图的上方是“-”的关系,下方是“+”的关系。2.2.国民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指某国国民所拥有的全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3.3.名义名义 GDPGDP:是用生产的物品和劳务的当年价格计算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4.4.实际实际 GDPGDP:是用从前某一年作为基期的价格计算出来的全部最终产品的市场价值。5.5.GDPGDP 折算指数:折算指数:即名义 GDP 和实际 GDP 的比率。6.6.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最终产品和中间产品: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并由其最后使用者购买的产品和劳务叫最终产品;用于再出售而供生产别种产品用的产品
11、叫中间产品。7.7.总投资、重置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和净投资:总投资是指增加或更换资本资产(包括厂房、住宅、机械设备及存货)的支出,是一定时期内增加到资本存量中的资本流量。其中,用于补偿资本消耗,以重置资本设备的投资为重置投资;总投资扣除重置投资为净投资。8.8.存货投资:存货投资:是指企业掌握的存货价值的增加(或减少)。9.9.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和政府转移支付:政府购买是指各级政府购买物品和劳务的支出;而转移支付只是简单地把收入从一些人或一些组织转移到另一些人或另一些组织手中,没有相应的物品或劳务的交换发生。10.10.净出口:净出口:即出口减去进口的差额。11.11
12、.间接税:间接税:即税负能够转嫁的税种,如货物税或销售税、周转税等。12.12.国民生产净值:国民生产净值:即国民生产总值减去折旧之后的差额。13.13.国民收入:国民收入:指按生产要素报酬计算的国民收入,相当于一国生产要素在一定时期内提供生产性服务所得报酬即工资、利息、租金和利润的总和。14.14.个人收入:个人收入:即从国民收入中扣除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所得税和社会保险税,然后再加上政府给个人的转移支付之后的收入。15.15.个人可支配收入:个人可支配收入:即指税后的个人收入。对这种收入人们拥有充分的支配权,人们可据以决定消费和储蓄的水平。习题解答习题解答一、一、判断正误并解释原因判断正误
13、并解释原因1.甲、乙两国并成一个国家,既便两国产出不变,其 GDP 亦不能与原来两国GDP 之和相等。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合并本身并不能创造价值。GDP 是对一国或一地区一定时期内全部最终产出的市场度量,只要合并前后两国产出不变,合并后的 GDP 亦应与原来两国GDP 之和相等。2.国民收入核算中,净投资可以为负,但总投资无论如何不能为负。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若存货的缩减额加上折旧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和设备的总价值,净投资为负;若存货的缩减额超过了新生产的建筑设备的价值,总投资也为负。3.既然折旧和间接税不是要素收入,按照收入法这两项不应计入GDP。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因为 GDP
14、 是当年全部最终经济成果的市场价值,折旧和间接税无疑应包括在里边。如将此两项排除在外,核算得到的就将不是 GDP,而是大致相当于 NI的一个指标了。4.个人从公司债券和政府债券上都获得利息收入,则按照收入法,两种利息都应计入GDP。分析:这种说法是错误的。收入法之“收入”,是国民收入初次分配形成的收入而非最终收入。个人从公司债券中获得的利息被视为要素报酬之一种,而政府公债利息属转移支付,属国民收入的再分配。二、选择正确答案二、选择正确答案1.用支出法核算 GDP 时,投资包括()。A.政府部门提供的诸如公路、桥梁等设施 B.购买一种新发行的普通股 C.年终比年初相比增加的存货量 D.消费者购买
15、但当年未消费完的产品2.使用收入法核算 GDP 时,下面哪一项是不必要的()。A.工资、利息和租金 B.净出口C.企业转移支付及企业间接税 D.资本折旧3.下列各项可被计入 GDP 的是()。A.家庭主妇的家务劳动 B.拍卖毕加索画稿的收入C.晚上帮邻居照看孩子的收入 D.从政府那里获得的困难补助收入4.一国从国外取得的净要素收入大于零,说明()。A.GNPGDP B.GNP=GDPC.GNPGDP D.GNP与 GDP 不可比5.假如一套住宅于 2000 年上半年建造并以 9000 美元出售,下半年出租,租金为 600美元,同期折旧 90 美元,则该年度与此经济活动有关的总投资、消费和GDP
16、 分别为()。A.9000 美元、600 美元和 9600 美元 B.0 美元、9600 美元和 9600 美元 C.8910 美元、600 美元和 9510 美元 D.9000 美元、1200 美元和 9600 美元6.在公司税前利润中,与个人收入有关的是()。A.公司所得税 B.社会保险税C.股东红利 D.公司未分配利润7.下列那个指标可由现期要素成本加总得到()。A.GDP B.NDP C.NI D.DPI8.要从国民收入获得个人收入,不用减去下列哪一项()。A.公司所得税 B.间接税 C.社会保险税 D.公司未分配利润9.一般情况下,国民收入核算体系中数值最小的是()。A.NDP B.
17、NI C.PI D.DPI10.为使不同年份的 GDP 具有可比性,需要对 GDP 进行调整,原因是()。A.GDP 是一个现行市场价值的概念 B.不同年份 GDP 的实物内容不同 C.不同年份的 GDP 所含的折旧和间接税不同 D.GDP 包含了非物质生产部门的成果11.下列指标中哪一个是存量指标()。A.收入B.投资C.资本D.进出口答案答案1.C 2.B 3.C 4.A 5.A 6.C 7.C 8.B 9.D 10.A 11.C三、计算、计算1 据表 13-1 提供的某国经济数据(单位:亿元),求该国相应年份的 GDP、NDP、C、I 和 In(净投资)。表 13-1指标第一年第二年新产
18、建筑55新产设备1010新产消费品11090消费掉的消费品90110估计一年现有建筑的折旧1010估计一年现有设备的折旧1010年初消费品的库存量3050解:第一年各指标数年底消费品的库存量5030值为:C=消费掉的消费品=亿元=新产建筑新产设备年底消费品的库存量年初消费品的库存量=亿元n=估计一年现有建筑的折旧估计一年现有设备的折旧=1 亿元=亿元=(n)=0亿元同理可得第二年各指标的数值为:=亿元,=亿元,n=亿元=亿元,=亿元2.某年发生了以下活动:(a)一银矿开采了 50 千克银,公司支付 7.5 万美元给矿工,产品卖给一银器制造商,售价 10 万美元;(b)银器制造商支付 5 万美元
19、工资给工人造了一批项链卖给消费者,售价40 万美元。(1)用最终产品生产法计算GDP;(2)每个生产阶段生产多少价值?用增值法计算GDP。(3)在生产活动中赚得的工资和利润各共为多少?用收入法计算GDP。解:(1)项链为最终产品,其售价40 万美元即为与此两项生产活动有关的GDP。(2)开矿阶段创造的增加值为10 万美元,项链制造阶段创造价值为40-10=30 万美元,合计总增加值,有 GDP=10+30=40 万美元。(3)在开矿阶段,工资7.5 万美元,利润为10-7.5=2.5 万美元;在项链制造阶段,工资为 5 万美元,利润为 40-10-5=25 万美元。两项工资和两项利润合计共40
20、 万美元。此即用收入法计算的 GDP。3一经济社会生产三种产品:书本、面包和菜豆。它们在 和 年的产量和价格如表 13-2 所示,试求:表 13-21998 年数量价格书本面包(条)菜豆(千克)100200 10 美元 1 美元1999 年数量价格110200 10 美元1.5 美元500 0.5 美元450 1 美元(1)1998 年名义 GDP;(2)1999 年名义 GDP;(3)以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的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GDP 变化多少百分比?(4)以1999 年为基期,1998 年和 1999 年实际 GDP 是多少?这两年实际 GDP 变化
21、多少百分比?(5)“GDP 的变化取决于我们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的价格。”这话对否?解:(1)1998 年名义 GDP 为:10010+2001+5000.5=1450(美元)(2)1999 年名义 GDP 为:11010+2001.5+4501=1850(美元)(3)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实际 GDP 为当年名义 GDP1450 美元;1999 年实际GDP 为:11010+2001+4500.5=1525(美元)两年间实际 GDP 增加的百分比为:(1525-1450)1450 0.0517=5.17%(4)以 1999 年为基期,1999 年实际 GDP
22、 为当年名义 GDP1850 美元;1998 年实际GDP 为:10010+2001.5+5001=1800(美元)两年间实际 GDP 增加的百分比为:(1850-1800)18000.0278=2.78%(5)对比(3)和(4)可看出,GDP 的变化速度与我们选择用哪一年的价格作衡量实际 GDP 的基期价格有关。但需说明的是,一国 GDP 的变动源于价格水平的变动和最终经济成果数量的变动,不论采用哪一个基期价格计算 GDP,都能将 GDP 中因价格变动引起的不可比因素剔除掉。如果从这个意义上理解,则基期的选择与实际GDP 的变化无关。4.根据上题数据,以 1998 年为基期:(1)计算 19
23、98 年和 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2)计算这段时期的通胀率。解:(1)以 1998 年为基期,1998 年的 GDP 折算指数为 1;1999 年的 GDP 折算指数为 99 年名义 GDP/99 年实际 GDP=1850/1525 1.213(2)以 GDP 折算指数为基础计算的通胀率为(1.213-1)100%=21.3%5.假定某经济社会有 A、B、C 三个厂商,A 厂商年产出 5000 美元,卖给 B、C 和消费者。其中 B 买 A 的产出 200 美元,C 买 2000 美元,其余 2800 美元卖给消费者。B 年产出 500 美元,直接卖给消费者,C 年产 6000
24、美元,其中 3000 美元由 A 买,其余由消费者购买。(1)假定投入在生产中用光,计算价值增加;(2)计算 GDP 为多少;(3)如果只有 C 有 500 美元折旧,计算国民收入。解:(1)A 的价值增加为:5000 美元-3000 美元=2000 美元B 的价值增加为:500 美元-200 美元=300 美元C 的价值增加为:6000 美元-2000 美元=4000 美元(2)由生产法核算 GDP,易得其值为 GDP=2000+300+4000=6300美元亦可用加总所有部门最终产品的方法计算GDP。易知A、B、C 三部门生产的最终产品分别为 2800 美元、500 美元和 3000 美元
25、,加总即得 GDP 数额为 6300 美元。(3)国民收入额为:6300 美元-500 美元=5800 美元6.从表 13-3 资料中找出:(1)国民收入;(2)国内生产净值;(3)国内生产总值;(4)个人收入;(5)个人可支配收入;(6)个人储蓄(单位:万美元)。13-3 表指标数量资本消耗补偿356.4雇员酬金1866.6企业利息支付264.9间接税266.3个人租金收入34.1公司利润164.8非公司企业主收入120.8红利66.4社会保险税253.9个人所得税402.1消费者支付的利息64.4政府支付的利息105.1解:(1)国民收入=雇员酬金+企业政府和企业的转移支付374.5利息支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西方经济学 高鸿业 宏观经济学 教学辅导 习题 解答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