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轧生产新工艺技术与生产设备操作实用手册之第一篇第五章轧制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pdf
《热轧生产新工艺技术与生产设备操作实用手册之第一篇第五章轧制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热轧生产新工艺技术与生产设备操作实用手册之第一篇第五章轧制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pdf(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五章垫轧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第一节钢热轧时的组织变化一、加热时组织的变化加热过程的结果之一是晶粒粗化。控制钢的晶粒粗化行为是为努力达到细晶粒产品的形变热处理设计中的一个重要步骤。对于微合金化钢,加热温度应该高到足以提供稳定质点的溶解度。如果稳定质点仍不溶解,就不能得到有利的沉淀硬化效果。添加铝、铌、钒、钛等元素会引起非正常的晶粒长大,其中包括在相对没有变化的细晶基体中的少量晶粒长大(图!#)。这种非正常晶粒长大发生在比微合金溶解温度低很多的温度。相应于非正常晶粒长大开始的温度有时被看成为晶粒粗化温度。图!#钢中含有不同微合金添加元素时奥氏体晶粒粗化特性如图!$所描述的那样,在应用于铌钒微合金化
2、钢时,晶粒尺寸分布对加热温度有复杂的依赖性。当加热温度等于#$%&时,钢组织中绝大部分面积的晶粒相当于尺寸约%#$(的晶粒。当加热温度低于#!%&时,占绝大部分面积的晶粒尺寸减小到%)(,但是,进一步把加热温度降到#%!%&时,晶粒尺寸分布出现两个明显的峰值,其一在大约(晶粒尺寸处,而第二个峰值在%$(晶粒尺寸处。*#$第五章垫轧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图!#在$种不同温度下加热%&后铌 钒微合金化钢中晶粒尺寸分布加热温度也影响在随后的晶粒恢复过程中占重要地位的所谓变形带的形状。如图!$所看到的,相同的压下之后,加热温度越高,形成的变形带的量越少,而且具有很小的均匀性。图!$压下量对变形带形成难易程
3、度的影响变形后平均奥氏体晶粒尺寸并不明显地依赖于加热的晶粒尺寸。当加热温度保持在晶粒粗化温度以下时,晶粒尺寸在平均值以上的晶粒似乎更少。二、晶粒恢复过程的种类在热轧开始之前,钢的显微结构由奥氏体的粗等轴晶粒组成(图!)。轧制时,奥氏体晶粒被压平并按平均值延伸,每个奥氏体晶粒经历了相当于加工件整体的尺寸变化。如图!所示,在晶粒内部也可诱导产生变形带。下面综合了同热轧有关的$种恢复过程:(%)动态恢复过程。这个过程在变形时开始和完成。%#第一篇热轧工艺基础图!#热轧时静态再结晶示意图解($)亚动态恢复过程。这个过程在变形时开始而在变形之后完成。(%)静态恢复过程。这个过程在变形之后开始并结束。三、
4、动态恢复过程当钢在高温奥氏体状态下变形时,如图!&所示,流变应力上升到最大值,而后降到稳定状态。相当于流变应力最大值的应变!等于:!()*+!,-(!.)式中!、常数;#/原始晶粒尺寸;$齐纳霍尔曼参数。齐纳 霍尔曼参数是温度补偿的应变速率。它由下式表示:$(!01(%,023&)(!$)式中!应变速率;%,02 激活能;&气体常数;绝对温度。动态恢复过程包括动态回复和动态再结晶。动态回复的作用是减少加工硬化而没有大角度晶界运动。它发生在比峰值应力要小的应变区。动态再结晶发生在相当于流变应力稳定状态的应变区。动态再结晶的晶粒尺寸#通常与齐纳霍尔曼参数相关,并由下面的方程式给出.3,4流变4 5
5、+*(!%)对于%-#不锈钢,发现其晶粒尺寸等于:,(678.%9.-6!.36$.3:(!#)式中#晶粒尺寸,#;;!7 应变速率,.;$齐纳霍尔曼参数,.。在碳锰钢实际轧制中奥氏体动态再结晶的作用是很小的,这是因为实际上即使在高温下达到流变应力的稳定状态需要的临界应力也是很大的。这些钢的晶粒再细化通常由静态再结晶获得。!.$第五章垫轧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四、静态恢复过程由动态恢复发展得到的显微结构是不稳定的,而且在高温下由亚动态恢复和静态恢复过程所修正。如图!#所示,最后过程包括静态回复、静态再结晶和亚动态再结晶。在热轧中,静态再结晶会自发地开始。再结晶晶核在延伸后的晶界和变形带界面上优先产
6、生。图!应力 应变曲线($)和%种软化机理间的关系(#)由静态回复和再结晶引起的软化速率取决于初始变形条件和保温温度。再结晶曲线通常遵循下面的阿弗拉米(&($)*)方程式:!+,-./0 (#1#2)$(!)式中!+在时间#内再结晶分量;#2 形成规定的再结晶分量%的时间。,34(-%)(!5)再结晶的速率和再结晶晶粒尺寸通过下面%个主要因素来控制:(-)变形前的奥氏体晶粒尺寸,它是加热温度的函数。(6)再结晶温度。(%)部分再结晶前的变形量。这些因素的影响在下面将更为详细地分别逐个介绍。五、初始晶粒尺寸对静态再结晶的影响因为再结晶的成核点优先位于晶粒边界,再结晶时间和再结晶晶粒尺寸都受初始晶
7、粒大小所影响。已经发现对于碳 锰钢,!78(%,79!)的再结晶时间取决于应变,并且能由方程来描述:5-6第一篇热轧工艺基础当!#$!%时:!#&(#&)*+*,(!+-./%0)*&1(#$)(&+2)当!3#$!%时:!#&*#4)*+&%+#4./%0)*&1(#$)(&+$)式中 初始晶粒尺寸,5;!应变;#气体常数,61(578 9);$绝对温度,9。不锈钢的再结晶晶粒尺寸:由下式给出::&!+#&7%+#4(&+,)式中&常数。方程&+,表明,再结晶晶粒尺寸随初始晶粒尺寸的增长而线性增加。如图(&4 所示,对于;(高强度低合金)钢确实也有类似的关系。图&+4原始奥氏体晶粒尺寸和轧制
8、压卜率在*&?时对再结晶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六、温度和微合金化的影响轧制温度越高,再结晶的变形晶粒越多。变形后奥氏体立即完成再结晶的最低温度被定义为再结晶温度。再结晶温度随微合金溶解度的增加而升高。这种关系在图&+2中给予说明。铌、钛及更少量的钒都延缓动态再结晶和静态再结晶。图&+$表明的是在削弱珠光体的锰钢方面获得的结果。铌的成分增加到#4以上,会产生非常明显的抑制作用。这种影响随温度降低而增加。温度在,?以下时,再结晶能被抑制两个以上数量级。2*(第五章垫轧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图!#在含$%&%#、()*&+%、,-%&.!的钢中,再结晶温度随微合金溶解度增加而增高图!/铌对$%&%!、()
9、*&/钢再结晶的影响七、变形量的影响如图!0 所示,依据轧制变形量,静态恢复过程可分为以下 1 种形式:(*)回复。这种形式是以比部分再结晶临界值还小的压下量轧制时发生的静态恢复。在这种情况下,由于应变诱导晶界迁移,产生比初始晶粒更大的晶粒,发生了晶粒聚合替代晶粒细化的情况。这些由于在回复期小压下量形成的大晶粒即使在部分再结晶区许多道次之后仍继续存在。(.)部分再结晶。当轧制压下量足够开始部分再结晶时,便产生再结晶晶粒和回复晶/*.第一篇热轧工艺基础粒的混合显微结构。(!)完全再结晶。可以发生奥氏体完全再结晶的最小轧制压下量通常被定义为再结晶的临界轧制压下量。在完全再结晶区的压下量产生细而均匀
10、的再结晶晶粒结构。再结晶奥氏体晶粒尺寸随总压下量的增加而显著减小(图#$%)。图#&压下量和轧制温度对恢复行为的影响(铌钢被加热到$%,给定晶粒尺寸大约为$(%!),并在一道次轧完)图#$%总压下量对被加热到$*(%或$%随后进行多道次轧制的铌钢再结晶奥氏体晶粒尺寸的影响&$*第五章垫轧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八、影响再结晶临界压下量的因素区分恢复过程每一种形式的临界变形量随变形温度降低而迅速增加(图!#)。它还随微合金元素特别是铌的添加量的增加而增加。另一个影响再结晶临界压下量的因素是原始晶粒尺寸。从图!$所示碳素钢中可见,即使初始晶粒尺寸是非常大的,再结晶的临界压下量也是非常小的。然而,在铌钢中
11、,当原始晶粒尺寸大的时候,临界压下量极高。轧制温度的影响也很强,随温度的降低临界压下量变得非常大。图!$在碳素钢和铌钢中变形温度和原始晶粒尺寸对完全再结晶要求的临界压下量的影响九、变形后的晶粒长大如图!$%所描绘的,变形后的晶粒长大明显地受压下量和停留时间的影响。图!$%在碳素钢和铌钢中停留时间和压下量对晶粒长大发展的影响$铌钢;%碳素钢;!混合晶粒长大;正常晶粒长大;#异常晶粒长大$!&加热;$&轧制;$&停留晶粒长大分成下面(个区域:&%第一篇热轧工艺基础(!)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晶粒长大从由回复晶粒和巨大晶粒组成的混合结构开始,或从由再结晶晶粒和回复晶粒组成的混合结构开始,这取决于压下
12、量。()区域。在这个区域内晶粒长大遵循米勒(#$%&)方程:!()!(*(+,)&-.(/#+0$%)(1/!()式中+、#+常数;&时间。(2)区域#。这个区域相当于当非常大的晶粒突然在小晶粒中发展时的非正常晶粒长大。在二次再结晶过程中从小晶粒组织聚集的晶粒尺寸比从大晶粒结构聚集的晶粒尺寸更大。如图 1/!和图 1/!2 所示,非正常晶粒长大需要的临界停留时间随铌的添加而增加。这样把铌钢与碳素钢和其他含钒、铝和钛的微合金化钢区别开来。图 1/!2在各种钢中伴随 1(3单迫次变形的奥氏体的再结晶!/铌钢,/碳、钒、铝和钛钢:#/奥氏体*铁素体,$/铁索体十、冷却时钢的组织变化在热轧之后工件经受
13、空气和水的组合冷却。轧制时钢的铁素体晶粒尺寸将受到下面因素的影响:(!)终轧温度。()从轧制到水冷开始之间的延迟时间。(2)冷却速率。正如图 1/!4 中所能看见的,晶粒尺寸随延迟时间增加而增加。终轧温度和冷却速率对!第五章垫轧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图!#$铁素体晶粒尺寸和屈服强度对从轧制到加速冷却至%&之间延迟时间的依赖关系低碳钢的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示于图!#!。终轧温度越低,铁素体晶粒尺寸越小。晶粒尺寸也随冷却速率增加而减小。图!#!冷却速率和终轧温度对软钢铁素体晶粒尺寸的影响#高轧制温度;(低轧制温度十一、钢组织对流变应力的影响钢变形时,能量以晶格缺陷(位错)的形式存储在变形晶粒中。因为再
14、结晶消除了晶格缺陷并减少了在变形晶粒中存储的能量,所以完全再结晶组织的流变应力会比部分再结晶的流变应力更小。因此,为了正确计算热轧带钢轧机中的流变应力,应考虑下面两种情况:(#)静态再结晶时间!)少于或等于中间道次时间!*,即!)!*。(()静态再结晶时间!)比中间道次时间!*更长,即!)+!*。第一种情况在图!#%中被描述,其中,;是第一道次前的原始晶粒尺寸。晶粒结构是在晶粒尺寸等于-)的时间.)之后的完全再结晶结构(#)/#)。因此在这种情况(第一篇热轧工艺基础下,第二道次的流变应力可以用已知的应用于完全再结晶晶粒结构的方程去确定。如果静态再结晶不完全发生在第二道次前,那末流变应力方程可以
15、由两部分构成(图!#$):!%!&!()((#!&)!#(#()(!#)式中!()相当于晶粒结构的再结晶部分的流变应力部分;!#(#()相当于晶粒结构的非再结晶部分的流变应力部分。图!#)道次之间结构参数的发展图!#$多道次应力模型原理*第五章垫轧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第二节和轧制相结合的形变热处理一、钢的形变热处理的目的形变热处理是一个用于描述把温度控制制度和变形处理相结合以得到诸如下面综合效果的各种各样工艺的专业术语:(!)较高的屈服强度。()改善韧性。(#)改善焊接性。($)较高的抗脆性断裂。(%)较高的抗低能韧性断裂。(&)较低的冲击转变温度。()良好的冷成型性,特别是冷弯性能。(()通过
16、用热轧而不用热处理工序使成本降低。由于控制轧制工艺使我们用比常规热轧工艺需要的更少的合金元素就可得到希望的特性,从而降低成本。二、轧制过程的形变热处理热轧工艺可以按变形区相对于相变点的位置进行分类。根据这种分类,热轧工艺被分为主要的$组,如图%)!(中示意给出的简要叙述如下:(!)普通热轧。在这种工艺中,钢的轧制是连续进行的,而且通常在上冷却相变温度,!*#之上终轧,因此,变形只在!区发生。()控制轧制。在这种工艺中,钢的轧制被一次或两次延迟中断,这样就使钢先在!区而后在!)+两相区变形。(#)低终轧温度轧制。在这种工艺中,终轧道次在下冷却相变温度!*!以下进行,导致在。相区变形。($)连续轧
17、制。这种工艺可以在!区、(!,)区和相区变形。图%)!-表明了$种不同的热轧工艺中终轧温度对屈服强度和夏氏(./+*01)转变温度的影响。与普通热轧实验相比较,控制轧制提高了屈服强度并改善了韧性(韧脆转变温度降低)。低的终轧温度进一步提高了屈服强度,然而,却提高了韧脆转变温度。连续轧制工艺充分提高了屈服强度并同时降低韧脆转变温度。$第一篇热轧工艺基础图!#$应用%&%生产()*钢的几种普通实践的示意说明图!#+终轧温度对含,-.-!/&0 12 钢经各种程序轧制后的钢板的屈服强度和转变温度的影响三、控制轧制工艺的类型在控制轧制中,通过细化钢的组织得到性能的提高。因为!相和相晶粒尺寸之间的联系,
18、组织的细化主要通过!晶粒细化而达到。如前文所述,晶粒细化取决于变形温度。控制轧制通常以两阶段或三阶段进行(图!33第五章垫轧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两阶段轧制工艺包含下面三步:图$!#简单轧制图示:常规的两阶段工艺和新的三阶段工艺第一步:在快速再结晶区压下。这一区域在%#&以上。在这个区域内的变形产生粗的再结晶!晶粒,它转变成相应的粗和上贝氏体组织。第二步:在轧制过程中在从%#&至#&的中间温度范围内延迟。这个延迟对于确保非再结晶区要求的变形量是必须的。在延迟期间,倾向于发生部分再结晶,导致混晶组织的形成。第三步:在非再结晶区进行最后的厚度压缩。在再结晶温度以下的变形生成“螺旋式加工”!晶粒
19、组织,导致较细的晶粒组织形成。在三步轧制过程中,在非再结晶区的压缩被一个延迟打断。图$!#给出了两阶段和三阶段轧制工艺间的对比。在两阶段轧制工艺中在高温下延迟时,再结晶是迅速的,导致延迟期的末期产生粗化晶粒组织。在三阶段轧制工艺中,在高温下的第一次延迟导致粗化晶粒组织,然而,在第二次延迟时,再结晶是缓慢的,以至于三阶段轧制工艺末期晶粒尺寸比两阶段轧制工艺末期的晶粒尺寸更细。四、控制轧制过程中钢的组织变化控制轧制过程中钢的组织变化在图$!%中用示意图说明。这些变化和下面(个区域内的变形有关:(%)在再结晶区内变形。在这个区域内,粗奥氏体晶粒通过反复变形和再结晶生成再结晶晶粒!而被细化。冷却过程中
20、这些晶粒会转变成相应的粗铁素体!)。()在非再结晶区变形。在这个区内,在经延伸的非再结晶奥氏体 中形成变形带。在冷却过程中,铁素体会在变形带上及!晶界上形核,获得细的#晶粒)。(()在!#区变形。在这个区域内,变形带连续被变形而且变形后铁素体生成亚结构$*第一篇热轧工艺基础图!#$控制轧制过程中显微组织随变形而变化的示意图解在变形后冷却过程中,未再结晶奥氏体转变成等轴!晶粒,而变形铁素体转变成亚晶!%。变形带的形成是控制轧制的基本特征之一。在普通热轧中,!晶粒仅聚集在晶界,而在控制轧制中,!晶粒既在晶粒内也在晶界上形核。因为变形带对铁素体形核来说等同于晶粒界,因此可以认为晶粒被变形带分成了几块
21、。这种划分使其形成更多细的晶粒组织。控制轧制的第二个重要特征是在两相区变形过程中亚结构的形成。如图!#所示,亚结构尺寸越小,它的强化效果越强。控制轧制的另一个特征是铁素体晶体织构的形成。图!#&表明:对于在低终轧温度下轧制的()*钢板来说,由于择优取向织构而存在明显的各向异性,但实质强度增加起因于铁素体位错硬化。沉淀强化的效果是相当小的,沉淀主要增加恢复过程的抑制作用。+#第五章垫轧过程中钢的冶金特性图!#亚晶尺寸($)和它的强化效果(!%&)之间的回归直线图!#在两相温度区变形对含()*+,-.+*/,01)*)#,钢轧成+233 厚钢板的屈服强度的影响五、连轧过程中的组织变化连轧使我们在超
22、低碳钢中可获得提高强度和韧性的理想的组合。这是由于:(+)通过反复剧烈变形,!和组织二者的晶粒反复细化。(#)生成细的多边形亚结构的动态回复。()从变形过程中得到立方晶体织构。织构在控制冲击转变(455)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对于连轧钢,转变温度和以在轧制面生成晶向指数为+和在横截面上生成晶向指数为+)的强度为基础的织构参数有着数量上的关系,如图!#/所示。在铁素体区终轧温度越低,+)(立方)织构的6#第一篇热轧工艺基础强度越大。图!#$织构参数对连轧钢的冲击转变温度的影响六、在控制冷却过程中钢的组织变化轧制后的钢板或钢带通常经受水急冷型冷却。急冷后的钢的组织随冷却速率和结束水冷时温度的不同而不
23、同。控制冷却方式和最终显微组织之间的关系在图!#!中给出,该图是对于钢卷和钢板的冷却路径叠加到钒氮钢的连续冷却曲线上而得到的。根据该图可以得出,如果水冷结束温度低于!%&,则从这部分钢中会形成贝氏体()成分。如果钢的冷却范围在!()&和*+!&之间,则显微组织由细晶粒化的多边形铁素体和一些珠光体组成。该温度也增加卷取后产生沉淀强化的稳定性。图!#!钒 氮微合金化钢的连续冷却转变图(,%-.*/,01.-$/,2%-%$/,3%-%.#/,34%-$/,56%-%$/,7%-./,8%-%.9/;用于控制冷却钢卷和钢板的冷却通道被叠加在图上)5 奥氏体;:铁素体;2 珠光体;贝氏体;!;没有测定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轧 生产 新工艺 技术 设备 操作 实用手册 一篇 第五 轧制 过程 中钢 冶金 特性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