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
《小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doc(1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小学二年级上册人教版数学教学计划及全册教案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上册教学计划1、 班级情况分析:本班学生 名,其中女生 人,男生 人。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知识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的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强,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积极;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默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知识掌握的速度总是慢许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兴趣和学习方法以及学习习惯的培养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二、教材分析 (一)、长度单位本单元是在学生已学
2、过“比长短”,对长短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并学会直观比较一些物体长短的基础上,来学会一些计量长度知识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使学生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再让学生亲自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中,了解1厘米、1米的实际长度。并初步认识线段、学习量、画线段的方法。(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过口算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两位数加、减整十数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
3、生良好的书写习惯。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算理的理解。(三)、角的初步认识本单元是在学生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四)、表内乘法 表内乘法是学生学习乘法的开始,它是今后学习表内除法和多位数乘、除法的基础。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
4、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五)、观察物体 本单元是让学生学会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这些内容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力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材从观察情景入手,让学生参与数学活动,在观察、拼摆和探索中,根据自己的体验,感悟出站在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物体形状进行辨认,从而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六)、表内乘法 本单元的内容是在26的乘法口诀的基础上继续学习7、8、
5、9的乘法口诀。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采用多种方法,多种形式来激发学生熟记口诀的兴趣。解决问题时要联系生活实际,加强直观操作。(七)、认识时间 本单元是让学生初步认识几时几分,懂得时分之间的进率,并能简单推算时间,是在学生对作息时间有一定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时间单位具有抽象性,时间进率具有复杂性,低年级学生掌握这些知识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因此,教材注重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入手,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帮助学生获得感性认识
6、,便于学生理解。(八)、数学广角 本单元包括排列组合和简单逻辑推理。 排列组合是学习概率统计知识的基础。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 1、初步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米、1厘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初步认识线段,并学会用刻度尺量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初步形成估计物体长度的意识。2、结合生活情景及操作活动,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初步学会用尺画角。学会辨认角。3、掌握100以内笔算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能够正确地进行计算。初步掌握100
7、以内笔算加、减法的估算方法,体会估算方法的多样性。2、知道乘法的含义和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熟记全部乘法口诀,能熟练地口算两个一位数相乘。5、通过观察实物,初步体会从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6、认识时间: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7、通过观察、猜测、实验等活动,找出最简单的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培养学生初步观察、分析及推理的能力,初步形成有顺序地、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意识。四、教学重点:(一)、长度单位:重点是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重点是使学生理解地
8、掌握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笔算方法。加强估算思路的学习,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三)、角的初步认识:重点是使学生初步认识角和直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 (四)、表内乘法:重点是让学生体会乘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熟记26的乘法口诀。(五)、观察物体:重点是指导学生观察物体、建立空间观念。(六)、表内乘法:重点是使学生理解每一句乘法口诀的意义,明白乘法口诀的来源。(七)、认识时间: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八)、数学广角:重点是渗透排列组合,简单推理等数学思想方法。五、教学难点:(一)、长度单位:难点是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
9、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 难点是使学生理解进位加法和退位减法的算理。关键是让学生从熟悉的生活情景中去提出所要解决的计算问题,在解决问题中增加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利用旧知识迁移学习新知识,通过动手操作加强算理的理解。(三)、角的初步认识:难点是让学生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关键是在让学生通过多种活动认识角和直角,在折一折、比一比、画一画等动手操作活动中,加强对角和直角的认识。(四)、表内乘法:难点是“4”、“6”乘法口诀的学习。关键是加强直观教学,让学生在动手操作的实践活动中正确建立乘法的含义。采用多种形式的练习,使学生熟记26的乘法口诀。(五)、观察物体:正确辨认
10、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额形状,并能根据观察到的形状确定观察的位置。(六)、表内乘法:难点是使学生熟记79的乘法口诀和在解决实际问题时学会分析数量关系。关键是充分利用26乘法口诀学习方法和思考方法迁移学习7、8、9的乘法口诀。(七)、认识时间:结合生活实际进一步认识钟面,认识时、分,知道1时=60分。(八)、数学广角:难点是培养学生有顺序地、全面地是靠问题的意识。关键是让学生在操作活动中学习。 六、本学期提高教学质量的具体教学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根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从学生的年龄特点出发,多采取游戏式的教学,引导学生乐于参与数学学习
11、活动。3、要注意培养学生的数学概括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最重要的是计算能力和解答应用题的能力,重视学生获取知识的思维过程。同时要还注意教学的开放性,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4、要渗透德育,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独立思考、克服困难的精神。5、布置一些比较有趣的作业,比如动手的作业,少一些呆板的练习。七、全册教材课时安排 (一)、长度单位(8课时)(二)、100以内的加法和减法(二)(13课时) 1.两位数加两位数3课时左右 2.两位数减两位数5课时左右 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4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三)、角的初步认识(7课时)(四)、表内乘法(一)(13课时) 1.乘法的初步认
12、识3课时左右 2.26的乘法口诀 5的乘法口诀 2课时左右 2、3、4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 6的乘法口诀 3课时左右 整理和复习1课时(五)、观察物体(4课时)(六)、表内乘法(二)(13课时) 7的乘法口诀5课时左右 8的乘法口诀3课时左右9的乘法口诀4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看一看 摆一摆1课时(七)、认识时间 4课时(八)、数学广角3课时八、教学进度计划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安排备注一8.198.23一、长度单位3课时机动2课时二8.218.30长度单位4课时机动1课时三9.29.6长度单位二、100以内的加减法 1、加法5课时四9.99.132、减法4课时机动1课时五9.169.
13、20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5课时六9.239.273、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整理与复习4课时机动1课时七10.110.7国庆假八10.810.11三、角的初步认识5课时九10.1410.18角的初步认识四、表内乘法(一)1、乘法的初步认识,2、2-6的乘法口诀5课时十10.2110.252、3、4的乘法口诀乘加、乘减4课时机动1课时十一10.2811.13、6的乘法口诀整理与复习4课时机动1课时十二11.411.8观察物体4课时机动1课时十三11.1111.15六、表内乘法(二)7的乘法口诀8的乘法口诀4课时机动1课时十四11.1811.228的乘法口诀9的乘法口诀4课时机动1课时十五11.
14、2511.29乘法口诀的运用整理与复习 量一量 比一比5课时十六12.212.6七、认识时间4课时机动1课时十七12.912.13八数学广角5课时十八12.1612.20总复习5课时十九12.2312.27复习5课时二十1419考试二十 第一单元:长度单位教学内容:长度单位教学目标:1、经过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和米,初步建立1厘米和1米的长度观念,知道1米=100厘米。2、初步认识线段,会量整厘米线段的长度,学会用三角板和直尺画线段。3、通过动手操作、动脑去解决问题,进一步强调合作意识,会估测长度单位和形成初步的空间观念。教学重点:使学生初步建立长度的
15、观念,了解1厘米和1米的实际长度和它们之间的进率。教学难点:让学生认识线段,了解线段的特征。关键是在教学中注意呈现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课时安排:6课时 第一课时 统一长度单位教学内容:教材1-2页例1教学目标:1、结合生活实际,经历用不同方式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在测量活动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以及学生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充分体验数学与生活实际间的密切联系,同时在矛盾冲突中感悟数学知识并增强同学间的合作意识。教学重点: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教学难点: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教具准备:小棒、回形针、橡皮等教学过程:1、 复习旧知。1、 比长短。
16、(出示:铅笔、橡皮、回形针等指名回答)2、谈话:老师想要知道这本数学书的宽是多少,你们能帮助老师想想可以用什么办法?学生发挥想象,各抒己见。你们知道古时候人类是怎样测量物体的长度吗?2、 学习新知1、 介绍:很久以前,人们用身体的一部分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如:伸开双手的长度、伸开中指和大拇指的长度还有用脚的长度等来作为测量长度的单位。介绍“拃”。2、量数学课本的宽(1)5人一组,每人从两件物品(小棒、回形针)中选取一件不同的物品去量。(2)量的时候,教师要注意量的方法的指导:开始测量时,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这样量出的结果才比较准确。作为标准的物品要一个接一个地摆放,要放平摆
17、直。作为标准的物体不够怎么办?(可以用一个物品,一次接一次地进行测量,看所量长度有几个这样的物品长。)用一个物品进行测量时应注意哪些问题?应注意实物的左端应与所量物体的左端对齐,量的时候可以作上记号。(3)量完后,让学生汇报量的结果,当然量的结果不同。(4)思考:为什么都是量数学课本的宽,量出的结果却不一样呢?(因为选用的是不同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所以量的结果不同。)由此得出:要想得到相同的结果,应选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那么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是统一长度单位(板书课题统一长度单位)(5)、让学生选用同一物品进行测量的学生展示他们测量的结果。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三、巩固练
18、习1、老师和学生分别用拃做单位量一量课桌的长度。进一步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重要性。2、用回形针量一量作业本的长度。3、让学生用铅笔去量桌子的长、高,量凳子的高。四、课堂总结今天的数学课,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你想说什么?5、 板书设计:统一长度单位 教学反思: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用小棒和回形针去测量数学书的宽,由于所用的标准不同,所以量的宽也不同,由此引起了学生的认知冲突,学生就对“统一长度单位”有了想要进一步探究下去的欲望。在解决这种冲突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不足之处:缺乏管理低年级学生的经验。第二课时 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教学内容: 课本P2P3例2例3 做一做教学目标:1、认识尺子并知道尺
19、子的作用,能用尺子进行正确地测量物体。(限整厘米)2、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3、在建立长度观念的基础上,培养学生估量物体长度的意识。教学重点: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难点:让学生通过看一看,比一比,量一量等实践活动了解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教学准备:尺子、图钉、纸条等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1、上一节课我们都知道要统一长度单位,用拃测量物体的长度,但在日常生活中用它来量物体的长度是很不方便的。为了准确、方便地表示物体的长度,人们发明了带有刻度的尺子。2、介绍认识尺子。为了便于交流,尺子上的刻度作了统一
20、规定。要知道物体的长度,可以用尺子来量。关于尺子你们已经知道了哪些?根据学生的回答适当板书。3、 请学生仔细观察学生,补充完整板书:A、数字: 0、1、2;B、刻度线:长线对数字;C、字母:cm表示厘米今天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内容就与尺子有关,板书课题:认识厘米 用厘米量。二、操作活动,建立表象(一)、认识厘米1、投影出示厘米尺,师生一起观察厘米尺子:在尺子上用不同的颜色标出1厘米的长度,说明前面正方体的一边正好是1厘米。2、让学生量图钉的长度。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观念。师:“请小朋友拿出自己的尺子,量一量图钉大约有多少长。”学生活动,教师巡视指导。交流得出一个图钉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长。3、教师明
21、确正确方法:图钉的一端对准尺子的0刻度,再看另一端对着几。4、请小朋友量一量自己的手指,看哪个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学生活动,同桌交流。5、巩固1厘米的表象。请小朋友用手势比划1厘米的长度。闭上眼睛想1厘米的长度等。6、想想在自己的周围,生活中有哪些事物也是大约1厘米长的?让学生去找大约1厘米长的物体。帮助学生形成1厘米的鲜明表象。(二)、用厘米量1、我们已经知道了量的方法,也对1厘米有了初步的表象,下面我们就来量一量物体的长度。请小朋友用手中的尺子量一量老师为你们准备的纸条。注意测量的方法要正确。2、学生测量纸条。教师巡视,加强个别指导。3、交流反馈。教师再次强调测量的正确方法。测量物体长度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教案 教学设计 教学计划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