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化学第7章.pd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煤化学第7章.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煤化学第7章.pdf(5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Coal chemistry 2013版 第7章 煤分类、煤质评价与中国的煤炭资源 能源化学课程组 武 汉 科 技 大 学 二o一三年十月 煤 化 学 篇 Coal chemistry 2013版 本章内容 7.1 煤的分 类指标 7.2 中国煤炭的技术分类方案 7.3 中国煤炭分类的商业编码系统 7.4 中国煤层煤的科学成因分类 7.5 煤的国 际分类 7.6 煤质 评价 7.7 中国的煤炭资源与煤质特征 2 Coal chemistry 2013版 7.1 煤炭分类 煤炭分类是煤化学的一个主要研究内容。人们从不同的研究目的出发,对煤炭进行过不同的分类。主要的有如下三种:3 煤的成因分类 分
2、类依据:成煤的原始物质和堆积环境 分为腐殖煤、腐泥煤和残殖煤 用途:在地质上用的较多;煤的科学分类 分类依据:元素组成、基本性质和现代工业用途 对全部煤炭进行系统的分类 用途:学科的总结;煤的技术分类 分类依据:变质程度和工艺性质 对全部煤炭进行系统的分类 用途:工业实用,也称实用分类或工业分类。Coal chemistry 2013版 7.1 煤炭分类 1998年,中国煤层煤的分类标准(GB/T 176071998))颁布,标志着中国煤炭分类形成了由技术分类、商业编码和煤层煤分类三个国家标准组成的完整体系。本章主要介绍中国和国际煤炭的技术分类和中国煤层煤的科学/成因分类方案,其中技术分类是以
3、应用商业为目的。煤质评价是煤炭和相关各工业部门非常重要的问题,本章简单介绍煤质评价的阶段、任务和评价的内容与方法等,并介绍中国煤炭资源的分布和煤质特点。4 Coal chemistry 2013版 7.1 煤分类的意义和分类指标 煤分类在科学研究和实用技术方面都有重大的意义。由于煤的复杂性和对煤质的认识有待深化,目前国内外使用的煤分类方案都不是完整、科学的系统分类。煤的技术分类对于煤炭的勘探、生产、分配、合理利用和国际学术交流与贸易等都有重要的作用。由于煤的成因、产地、种类、组成和性质等的多样性,以及分类的角度与目的的不同,因此煤分类的指标繁多,归纳起来可有如下四类。(1)煤化度(rank),
4、能在一定阶段反映煤化度的诸指标(2)煤炭显微组分的组成(3)粘结性与结焦性指标(4)其他指标 分类表达方法 多指标编码系统,便于计算机处理 5 Coal chemistry 2013版 7.2 中国煤炭的技术分类方案 7.2.1 历史沿革 20世纪50年代以后,中国煤产量和消耗量迅速增加,为了合理利用煤炭资源,1952年1953年提出东北区和华北区两个炼焦煤分类方案。1956年又制订了统一的中国煤(以炼焦煤为主)分类方案,以大致代表煤的变质程度的挥发分Vdaf(%)和表征煤的黏性的胶质层最大厚度Y(mm)两个参数为分类指标,将中国煤分为10大类24小类。该方案于1958年经国家技术委员会向全国
5、推荐试行,起了统一中国煤分类的作用。这一分类方案在20多年的使用过程中起到过一些积极作用,但存在问题较多。6 Coal chemistry 2013版 7.2.1 历史沿革 1974年开始,以原煤炭部、冶金部下属四个起草单位组织了40多个单位共同研究。1986年以国家标准中国煤炭分类(GB 57511986)予以颁布实施。该煤炭分类方案主要采用表征煤化度的干燥无灰基挥发分Vdaf(%)将煤划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共3个大类,然后再采用干燥无灰基氢含量Hdaf(%)将无烟煤分为3个亚类;采用黏结指数G、胶质层最大厚度Y(mm)和奥阿膨胀度b(%)将烟煤分为24个亚类;采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
6、r,maf将褐煤分为2个亚类。1986年颁布的中国煤炭分类方案克服了1958年颁布的旧方案中存在的一系列缺点,无疑是科技的一个进步。经过多年来各系统的试用,证明新标准基本适合中国煤炭资源状况的要求,可以指导煤炭的勘探、开发、生产和利用。7 Coal chemistry 2013版 中国煤炭分类(GB 57511986)存在问题(1)对煤样的要求没有明确的规定。事实上,灰分对G的影响十分敏感,而确定煤种时浮选的标准不一,同一煤种有时可能跨三个牌号,造成供需双方争议大,并且用浮煤分类的煤,实际上精煤的质量较差。(2)对1/3焦煤、焦煤和瘦煤所定的G下限值偏低,由此造成:1/3焦煤质量波动大,部分1
7、/3焦煤质量低下,影响其正确使用;焦煤、瘦煤界限划不清,部分瘦煤划为焦煤而实际是不起焦煤作用的低质量焦煤,并造成了受经济利益驱动的人为混煤,使瘦煤人为地“提质”,造成瘦煤资源的浪费。(3)分类方案中有些煤的分类指标只需一个而不必两个或三个分类指标。例如:无烟煤只用Hdaf指标就可以,不必再用Vdaf;烟煤中G85即可定为肥煤,而不必测Y或b等。8 Coal chemistry 2013版 中国煤炭分类(GB/T 57512009)该标准是对GB 57511986的修订,在基本沿用GB 57511986的分类指标和分类体系的同时,主要进行了如下修改。(1)标准的属性由强制性改为推荐性。(2)与I
8、SO 11760:2005国际煤分类保持一致,增加了对术语“煤”及其定义的描述:主要由植物遗体经煤化作用转化而成的富含碳的固体可燃有机沉积岩,含有一定量的矿物质,相应的灰分产率小于或等于50%(干基质量分数)。(3)增加了关于标准分类体系的性质和用途的说明。(4)增加了对煤炭分类用煤样要求的规定:判定煤炭类别时要求所选煤样为单种煤,煤样可以是勘查煤样、煤层煤样、生产煤样或商品煤样,分类用煤样的干燥基灰分产率应小于或等于10%。9 Coal chemistry 2013版 7.2.2 煤类划分代号与编码 GB/T 57512009中,先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等指标,将煤炭分为无烟煤、烟煤和褐煤;再
9、根据干燥无灰基挥发分及黏结指数等指标,将烟煤划分为12小类。各类煤的名称用汉语拼音字母为代号表示:10 煤的大类 褐煤 烟煤 无烟煤 符号 HM YM WY 烟煤类别 贫煤 贫瘦煤 瘦煤 焦煤 肥煤 1/3焦煤 气肥煤 气煤 1/2中黏煤 弱黏煤 不黏煤 长焰煤 符号 PM PS SM JM FM 1/3 JM QF QM 1/2ZN RN BN CY Coal chemistry 2013版 各类煤用两位阿拉伯数码表示 十位数系按煤的挥发分分组:无烟煤为0(Vdaf10.0%);烟煤分为4组 褐煤为5(Vdaf37.0%)。个位数 无烟煤类为13,表示煤化程度;烟煤类为16,表示黏结性;褐煤
10、类为12,表示煤化程度。Vdaf/%10.0 20.0 20.0 28.0 28.037.0 37.0 数码 1 2 3 4 Coal chemistry 2013版 (3)符号与数码 个位数表工艺性质 Coal chemistry 2013版 7.2.3 中国煤炭技术分类体系 GB/T 57512009包括五个表:无烟煤、烟煤及褐煤的分类表,无烟煤亚类的划分,烟煤的分类,褐煤亚类的划分和中国煤炭分类简表。并有一个附图:中国煤炭分类图,该图表明各煤种的相互关系及它们在中国煤炭分类图中的位置。无烟煤、烟煤及褐煤的分类表 13 类别 代号 编码 分类指标 Vdaf/%PM/%无烟煤 WY 01,0
11、2,03 10.0 烟煤 YM 11,12,13,14,15,16 10.020.0 21,22,23,24,25,26 20.028.0 31,32,33,34,35,36 28.037.0 41,42,43,44,45,46 37.0 褐煤 HM 51,52 37.0a 50b Coal chemistry 2013版 无烟煤亚类的划分 亚类 代号 编码 分类指标 Vdaf/%Hdaf/%无烟煤一号 WY1 01 3.5 2.0 无烟煤二号 WY2 02 3.56.5 2.03.0 无烟煤三号 WY3 03 6.510.0 3.0 14 由表7-3无烟煤的分类表可见,无烟煤小类的划分是采用
12、Vdaf和Hdaf作为指标,将无烟煤分为三个亚类。在已确定无烟煤亚类的生产矿、厂的日常工作中,可以只按Vdaf分类;在地质勘查工作中,为新区确定亚类或生产矿、厂和其他单位需要重新核定亚类时,应同时测定Vdaf和Hdaf,按上表分亚类。如两种结果有矛盾,以按Hdaf划亚类的结果为准。Coal chemistry 2013版 烟煤的分类 类别 代号 编码 分类指标 Vdaf/%G Y/mm b/%贫煤 PM 11 10.020.0 5 贫瘦煤 PS 12 10.020.0 520 瘦煤 SM 13 14 10.020.0 10.020.0 2050 5065 焦煤 JM 15 24 25 10.0
13、20.0 20.028.0 20.028.0 65a 5065 65a 25.0 25.0 150 150 肥煤 FM 16 26 36 10.020.0 20.028.0 28.037.0(85)a(85)a(85)a 25.0 25.0 25.0 150 150 220 1/3焦煤 1/3JM 35 28.037.0 65a 25.0 220 气肥煤 QF 46 37.0(85)a 25.0 220 15 Coal chemistry 2013版 烟煤的分类 类别 代号 编码 分类指标 Vdaf/%G Y/mm b/%气煤 QM 34 43 44 45 28.037.0 37.0 37.0
14、 37.0 5065 3550 5065 65a 25.0 220 1/2中黏煤 1/2ZN 23 33 20.028.0 28.037.0 3050 3050 弱黏煤 RN 22 32 20.028.0 28.037.0 530 530 不黏煤 BN 21 31 20.028.0 28.037.0 5 5 长焰煤 CY 41 42 37.0 37.0 5 535 16 Coal chemistry 2013版 褐煤亚类的划分 类别 代号 编码 分类指标 PM/%Qgr,maf/(MJ kg-1)a 褐煤一号 HM1 51 30 褐煤二号 HM2 52 3050 24 17 由表可见,褐煤的煤
15、化度参数采用透光率PM,并采用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作为辅助指标,将褐煤分为两小类。凡Vdaf37.0%,PM30%50%的煤,如恒湿无灰基高位发热量Qgr,maf24 MJ/kg,则划分为长焰煤。Coal chemistry 2013版 GB/T 57512009仍然存在的不足 可能限于经济与技术水平发展不平衡的原因,新标准未能采用镜质组反射率作为煤化度参数。对1/3焦煤、焦煤和瘦煤所定的G下限值偏低,由此造成:1/3焦煤质量波动大,部分1/3焦煤质量低下,影响其正确使用;焦煤、瘦煤界限划不清,部分瘦煤划为焦煤而实际是不起焦煤作用的低质量焦煤,并造成了受经济利益驱动的人为混煤,使瘦煤人为地“
16、提质”,造成瘦煤资源的浪费。建议提高上述三种煤的G下限值。分类方案中有些煤的分类指标只需一个而不必两个或三个分类指标。例如:无烟煤只用Hdaf指标就可以,不必再用Vdaf;烟煤中G 85即可定为肥煤,而不必测Y或b等。18 Coal chemistry 2013版 7.3 中国煤炭分类的商业编码系统 目的 煤炭质量的商业信息交流,并与国际标准接轨 提出GB/T167721997与技术方案GB57511986并用 分类指标选择原则(1)良好的重现性与重复性(2)适当的精度(3)主观因素少,客观性强(4)具有良好的可信度和区分性(5)操作简易方便(6)仪器价廉易于购置(7)具有测试自动化的潜力(8
17、)对于配煤指标具有可加和性 19 Coal chemistry 2013版 编码参数 三类 A 煤阶参数四个:1.镜质组平均随机反射率Rran 2.发热量 Qgr,daf(中、高阶煤),Qgr,m,af(低价煤)3.挥发分Vdaf 4.全水分Mt(低价煤)B 工艺参数 四个 1.发热量 Qgr,daf 和Qgr,m,af 2.挥发分Vdaf 3.粘结指数 G(对中、高阶煤)4.焦油产量 Tar,daf(对低阶煤)C 环境参数 二个 1.灰分 Ad 2.全硫St,d 20 Coal chemistry 2013版 D.编码顺序与规定 对中、高阶煤 第一、二位数码,Rran10,取整;二位数;第三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化学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