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pdf
《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pdf(2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腰椎间盘突出症诊疗规范题目:腰椎间盘突出发布日期:2014/01/07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页数:2/15审核人:李从义批准人:高永忠文件号:YZB020版本号:2.01 1目的:目的: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保证康复医师、治疗师、理疗师、护理人员等按规范程式给予患者合理的治疗与康复。合理的治疗与康复。2 2适用范围:适用范围: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科。3 3定义定义: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腰椎间盘突出症又称腰椎间盘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症,是由于创伤、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
2、根所表现的一劳损、椎间盘变性,纤维环破裂髓核突出刺激或压迫脊髓或神经根所表现的一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种综合征,是常见腰腿痛原因之一。本病好发于20205050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岁青壮年,男性和体力劳动者多见。劳动者多见。4.4.职责:职责: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保证在治疗及康复上达到质和量的标准。5.5.标准:标准:5.1.5.1.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标准:5.1.1.5.1.1.有腰部外伤、有腰部外伤、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慢性劳损或受寒湿史。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大部分患者在发病前有慢性腰痛史。痛史。5.1.2.5.1.2.
3、常发生于青壮年。常发生于青壮年。5.1.3.5.1.3.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腰痛向臀部及下肢放射,腹压增加(如咳嗽、喷嚏如咳嗽、喷嚏)时疼痛加重。时疼痛加重。5.1.4.5.1.4.脊柱侧弯,脊柱侧弯,腰生理弧度消失,腰生理弧度消失,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病变部位椎旁有压痛,并向下肢放射,并向下肢放射,腰活动受限。腰活动受限。5.1.5.5.1.5.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下肢受累神经支配区有感觉过敏或迟钝,病程长者可出现肌肉萎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缩,直腿抬高或加强试验阳性,膝、跟腱反射减弱或消失,拇趾背伸力减弱。偶有
4、二便失控或背伸力减弱。偶有二便失控或/和鞍去麻痹。和鞍去麻痹。5.1.6.X5.1.6.X 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线摄片检查:脊柱侧弯,腰生理前凸消失,相邻边缘有骨赘增生。5.1.7.CT 5.1.7.CT、MRIMRI 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检查可显示椎间盘突出的部位及程度。5.2.5.2.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病理分型:5.2.1.5.2.1.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旁侧型:多数为一侧突出,少数为双侧突出。5.2.1.1.5.2.1.1.跟肩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跟肩型:髓核突
5、出位于神经根的外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内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患侧弯曲,脊柱多向患侧弯曲,向患侧突起,向患侧突起,患侧患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椎旁压痛及放射痛。5.2.1.2.5.2.1.2.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根腋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内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外侧,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临床表现为根性放射痛,脊柱多向健侧弯曲,脊柱多向健侧弯曲,向健侧突起,向健侧突起,健侧健侧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椎旁压痛及放射痛。5.2.1.3.5.2.1.3.根前型:根前型: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髓核突出位于神经根的前方,将神经根压向后侧,
6、将神经根压向后侧,临床临床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表现为严重根性放射痛,脊柱生理前凸消失,脊柱生理前凸消失,前后活动受限,前后活动受限,多多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无侧弯畸形,椎旁压痛及放射痛明显。5.2.2.5.2.2.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中央型:髓核从间盘后方中央突出。5.2.2.1.5.2.2.1.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偏中央型: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中央偏于一侧,主要压迫神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经根及马尾神经,或两侧均受压,但一侧较重而另一侧较轻。5.2.2.2.5.2.2.2.中中央型:中中央型:髓
7、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髓核突出位于椎间盘后方正中央,一般突出范围较大,一般突出范围较大,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主要表现为广泛瘫痪及鞍区感觉障碍,二便功能障碍,并无神经根刺激或压迫症状。根刺激或压迫症状。题目:腰椎间盘突出发布日期:2014/01/07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页数:3/15审核人:李从义批准人:高永忠文件号:YZB020版本号:2.0 5.3.5.3.康复评定康复评定 5.3.1.5.3.1.疼痛评定疼痛评定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可采用疼痛目测类比评分法(VASVAS)进行评定:进行评定:在纸在纸上或尺上划一上或尺上划一10cm10cm 的直
8、线,按毫米画格,直线左端的直线,按毫米画格,直线左端表示无痛,右端表示极痛。让病人目测后在直线上表示无痛,右端表示极痛。让病人目测后在直线上用手指指出某点,表示其疼痛程度。用手指指出某点,表示其疼痛程度。5.3.2.5.3.2.功能障碍评定功能障碍评定 5.3.3.5.3.3.关节活动度评定关节活动度评定(见表单见表单1.)1.)5.3.4.5.3.4.徒手肌力评定:徒手肌力评定:5.3.4.1.5.3.4.1.检查前准备:检查前准备:5.3.4.1.1.5.3.4.1.1.向受检者说明徒手肌力评定的意义及步骤,向受检者说明徒手肌力评定的意义及步骤,取得受检者配合;取得受检者配合;5.3.4.
9、1.2.5.3.4.1.2.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比较两侧肌肉形态的充分暴露被检查部位,比较两侧肌肉形态的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围度;对称性,必要时测量两侧肢体的围度;5.3.4.1.3.5.3.4.1.3.确定与被检查部位相关的关节被动活动度,确定与被检查部位相关的关节被动活动度,以该范围作为全关节活动范围,用于衡量肌以该范围作为全关节活动范围,用于衡量肌力大小;力大小;5.3.4.1.4.5.3.4.1.4.正确选择并摆放受检者体位,将被检查肢体正确选择并摆放受检者体位,将被检查肢体摆放于抗重力位,有效固定身体近端。摆放于抗重力位,有效固定身体近端。5.3.4.2.5.3.4.2.检查
10、时:检查时:5.3.4.2.1.5.3.4.2.1.向受检者解释并示范检查动作,可通过被动向受检者解释并示范检查动作,可通过被动活动引导受检者完成一次检查动作;活动引导受检者完成一次检查动作;5.3.4.2.2.5.3.4.2.2.发出口令嘱受检者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发出口令嘱受检者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观察受检者的动作,必要时触诊被围活动,观察受检者的动作,必要时触诊被检查肌肉;检查肌肉;5.3.4.2.3.5.3.4.2.3.如果受检者能够完成抗重力位全关节范围活如果受检者能够完成抗重力位全关节范围活动,可进一步进行抗阻运动,将阻力施加于动,可进一步进行抗阻运动,将阻力施加于肢体
11、远端,嘱受检者用最大力量抗阻完成动肢体远端,嘱受检者用最大力量抗阻完成动作;作;5.3.4.2.4.5.3.4.2.4.如果受检者无法完成抗重力位活动,则须将如果受检者无法完成抗重力位活动,则须将被检查部位摆放于非抗重力位,并用滑板、被检查部位摆放于非抗重力位,并用滑板、滑石粉等方法减少接触面摩擦,嘱受检者用滑石粉等方法减少接触面摩擦,嘱受检者用最大力量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最大力量收缩肌肉并完成全关节范围活动。5.3.4.3.5.3.4.3.检查后:检查后:记录徒手肌力等级、记录徒手肌力等级、检查日期,检查日期,并评估受检者表现。并评估受检者表现。5.4.5.4.康复治疗康复治疗 5
12、.4.1.5.4.1.康复治疗的目的与原则康复治疗的目的与原则 5.4.1.1.5.4.1.1.急性期急性期5.4.1.1.1.5.4.1.1.1.休息与制动,防止椎间盘继续突出。休息与制动,防止椎间盘继续突出。题目:腰椎间盘突出发布日期:2014/01/07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页数:4/15审核人:李从义批准人:高永忠文件号:YZB020版本号:2.05.4.1.1.2.5.4.1.1.2.消除神经根压迫因素,促进椎间盘回纳。消除神经根压迫因素,促进椎间盘回纳。5.4.1.1.3.5.4.1.1.3.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损伤组织修复。5.4.1.1.4.
13、5.4.1.1.4.消除局部炎症及水肿解除疼痛。消除局部炎症及水肿解除疼痛。5.4.1.1.5.5.4.1.1.5.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缓解肌肉痉挛,减轻对椎间盘的压力。5.4.1.2.5.4.1.2.缓解期缓解期5.4.1.2.1.5.4.1.2.1.松解粘连,消除疼痛。松解粘连,消除疼痛。5.4.1.2.2.5.4.1.2.2.增强腰背肌肌力与耐力,恢复腰椎稳定性。增强腰背肌肌力与耐力,恢复腰椎稳定性。5.4.1.2.3.5.4.1.2.3.巩固疗效,防止复发。巩固疗效,防止复发。5.4.2.5.4.2.康复治疗的方法康复治疗的方法5.4.2.1.5.4.2.1.卧硬床:仰卧
14、屈髋膝各卧硬床:仰卧屈髋膝各9090度以减轻腰椎间盘度以减轻腰椎间盘压力。卧床期间,患者要做些其他的运动,压力。卧床期间,患者要做些其他的运动,如屈伸四肢、深呼吸等以防止肌肉的废用性如屈伸四肢、深呼吸等以防止肌肉的废用性萎缩。萎缩。下床板运动时要用腰围以支持和制动,下床板运动时要用腰围以支持和制动,活动量和强度要循序渐进。活动量和强度要循序渐进。5.4.2.2.5.4.2.2.牵引牵引5.4.2.2.1.5.4.2.2.1.目的: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内径,改目的:增大椎间隙及椎间孔内径,改善和恢复腰椎骨关节解剖关系,使后善和恢复腰椎骨关节解剖关系,使后韧带紧张,韧带紧张,起到向前推压椎间盘作用。
15、起到向前推压椎间盘作用。5.4.2.2.2.5.4.2.2.2.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适应症: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 CTCT 或或MRIMRI 检查提示腰椎间盘膨出而未完全检查提示腰椎间盘膨出而未完全破裂,侧隐窝狭窄程度不超过原破裂,侧隐窝狭窄程度不超过原2/32/3,椎间盘突出挤压椎管未超过原容积椎间盘突出挤压椎管未超过原容积1/21/2或椎管前后径不小于或椎管前后径不小于0.8cm0.8cm、左右、左右径不小于径不小于1.0cm1.0cm,突出之椎间盘钙化的突出之椎间盘钙化的位置不位于侧隐窝,无明显骨质疏松位置不位于侧隐窝,无明显骨质疏松或增生搭桥、滑脱及有严重心脏病患或增生搭桥、滑脱及
16、有严重心脏病患者。者。5.4.2.2.3.5.4.2.2.3.禁忌症: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有鞍区麻禁忌症:中央型椎间盘突出有鞍区麻木、二便失禁者;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木、二便失禁者;腰椎间盘突出有明显神经损伤,显神经损伤,如下肢肌力减弱、如下肢肌力减弱、垂足、垂足、拇趾背伸或足跖屈肌力消失;椎间盘拇趾背伸或足跖屈肌力消失;椎间盘突出使椎管狭窄或并椎管骨性狭窄,突出使椎管狭窄或并椎管骨性狭窄,椎管前后径小于椎管前后径小于0.6cm0.6cm、左右径小于、左右径小于0.75cm0.75cm,行走不超过行走不超过500500米者;米者;破裂型破裂型椎间盘突出使侧隐窝完全消失、椎管椎间盘突出使侧隐窝完全消失、
17、椎管题目:腰椎间盘突出发布日期:2014/01/07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页数:5/15审核人:李从义批准人:高永忠文件号:YZB020版本号:2.0容积小于原容积小于原1/21/2或前后径小于或前后径小于0.8cm0.8cm、左右径小于左右径小于1.0cm1.0cm,破裂型碎片游离于破裂型碎片游离于椎管造成压迫,椎管造成压迫,外侧型外侧型(神经根孔型)(神经根孔型)椎间盘突出直接压迫神经根孔,突出椎间盘突出直接压迫神经根孔,突出之椎间盘于侧隐窝处钙化并使之狭窄之椎间盘于侧隐窝处钙化并使之狭窄而经保守治疗而经保守治疗3 3周症状无明显改善或周症状无明显改善或1 1年内无明显诱因复发者。年内无明显
18、诱因复发者。5.4.2.2.4.5.4.2.2.4.牵引方法:根据牵引力和牵引作用时牵引方法:根据牵引力和牵引作用时间分为慢速牵引和快速牵引。间分为慢速牵引和快速牵引。5.4.2.2.4.1.5.4.2.2.4.1.慢速牵引:根据牵引力作用时慢速牵引:根据牵引力作用时间可分为持间可分为持 续牵引续牵引 和间歇牵和间歇牵引。引。5.4.2.2.4.1.1.5.4.2.2.4.1.1.患者仰卧位,上身通过患者仰卧位,上身通过肩部固定带固定,腰椎肩部固定带固定,腰椎牵引带捆绑于腰部,下牵引带捆绑于腰部,下肢肢伸伸直直位位或或双双膝膝屈屈曲曲位。位。5.4.2.2.4.1.2.5.4.2.2.4.1.
19、2.牵引的初始重量一般不牵引的初始重量一般不低于自身体重的低于自身体重的60%60%,可可以用体重的以用体重的 60%60%80%80%,如如303040kg40kg 的重量,的重量,起起效后再逐渐增加,通常效后再逐渐增加,通常每每3 35 5 天增加天增加2 24kg4kg,增至患者耐受重量。增至患者耐受重量。5.4.2.2.4.1.3.5.4.2.2.4.1.3.每次牵引每次牵引20203030 分钟,分钟,每日每日1 1 次,次,10101414 次为次为1 1 个疗程。个疗程。5.4.2.2.4.2.5.4.2.2.4.2.快速牵引:快速牵引:又称多方位牵引、又称多方位牵引、三维多功能
20、牵引。三维多功能牵引。该牵引力在该牵引力在0 03000N3000N内是一个变量,变量的大内是一个变量,变量的大小依据被牵引者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拮抗小依据被牵引者腰部肌肉韧带等组织的拮抗力。不论性别、身体强弱均可达到要求的牵引力。不论性别、身体强弱均可达到要求的牵引距离,避免了牵引过度和牵引不足的现象。距离,避免了牵引过度和牵引不足的现象。5.4.2.2.4.2.1.5.4.2.2.4.2.1.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患者俯卧于牵引床上,上身和腰臀部分别固定上身和腰臀部分别固定于胸腹板和腰臀板上,于胸腹板和腰臀板上,然后将身体上部和下部然后将身体上部和下部的固定绑带收紧,按输的固定绑带收紧,按输
21、入的牵引、屈曲和左右入的牵引、屈曲和左右旋转角度参数调整牵引旋转角度参数调整牵引床。床。题目:腰椎间盘突出发布日期:2014/01/07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页数:6/15审核人:李从义批准人:高永忠文件号:YZB020版本号:2.05.4.2.2.4.2.2.5.4.2.2.4.2.2.当调整完毕后,操作者当调整完毕后,操作者站立于患侧,双拇指叠站立于患侧,双拇指叠压于患部棘突或椎旁压压于患部棘突或椎旁压痛点上,右脚脚踏牵引痛点上,右脚脚踏牵引床控制开关,待患者呼床控制开关,待患者呼气时瞬间踩踏脚下的控气时瞬间踩踏脚下的控制开关,操作者拇指同制开关,操作者拇指同时用力下压,完成一次时用力下压,
22、完成一次组合牵引。组合牵引。5.4.2.2.4.2.3.5.4.2.2.4.2.3.依据患者的反应,再依据患者的反应,再行行1 13 3 次的重复,即次的重复,即完成一次牵引过程。完成一次牵引过程。5.4.2.2.4.2.4.5.4.2.2.4.2.4.牵引后,腰围固定带牵引后,腰围固定带固定腰臀部。快速牵固定腰臀部。快速牵引引 一一 般般 1 1 周周 重重 复复一一次,总次数次,总次数 不超过不超过 3 3次。次。5.4.2.2.5.5.4.2.2.5.注意事项注意事项5.4.2.2.5.1.5.4.2.2.5.1.腰椎牵引,除了掌握好腰椎牵引,除了掌握好适应证与禁忌证外,还适应证与禁忌证
23、外,还要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要注意与其他治疗方法相结合,如药物肌力训相结合,如药物肌力训练,维持正确姿势等才练,维持正确姿势等才能维持牵引效果,取得能维持牵引效果,取得最佳疗效。最佳疗效。5.4.2.2.5.2.5.4.2.2.5.2.如果牵引一周无效,应如果牵引一周无效,应停止牵引治疗,重新评停止牵引治疗,重新评定患者或改换其他的治定患者或改换其他的治疗方法。疗方法。5.4.2.2.5.3.5.4.2.2.5.3.慢速牵引结束后,松开慢速牵引结束后,松开骨盆带时不宜太快,以骨盆带时不宜太快,以免腹部压力突然降低引免腹部压力突然降低引起患者不适;松开骨盆起患者不适;松开骨盆带后,应让患者仰卧休带
24、后,应让患者仰卧休息数分钟后,再站起来。息数分钟后,再站起来。5.4.2.2.5.4.5.4.2.2.5.4.快速牵引后患者卧床休快速牵引后患者卧床休息息3 35 5 天,可仰卧也可天,可仰卧也可侧卧。侧卧。5.4.2.2.5.5.5.4.2.2.5.5.快速牵引快速牵引1 1 次后次后1 1 周若周若病情无改善,原则不再病情无改善,原则不再行第二次牵引。可再选行第二次牵引。可再选题目:腰椎间盘突出发布日期:2014/01/07发布部门:康复医学科页数:7/15审核人:李从义批准人:高永忠文件号:YZB020版本号:2.0择其他治疗方法。择其他治疗方法。5.4.2.2.5.6.5.4.2.2.
25、5.6.腰围固定可增加腰椎的腰围固定可增加腰椎的稳定性,牵引后使用腰稳定性,牵引后使用腰围固定,在一定程度上围固定,在一定程度上限制腰椎的活动度,有限制腰椎的活动度,有利于病情的好转,但不利于病情的好转,但不宜超过宜超过2020 天,以免造成天,以免造成腰部废用性肌萎缩,引腰部废用性肌萎缩,引起腰椎不稳。起腰椎不稳。5.4.2.2.5.7.5.4.2.2.5.7.恢复期的患者每天可进恢复期的患者每天可进行行正正确确的的腰腰部部肌肌肉肉训训练,增加腰部肌力,加练,增加腰部肌力,加强腰椎的稳定性。强腰椎的稳定性。5.4.2.3.5.4.2.3.推拿推拿5.4.2.3.1.5.4.2.3.1.适应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腰椎 突出 诊疗 规范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