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pdf(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瞄J I 砌瓣闲E o U L U U l U 虬I I N U U 1 K YW A 工匕H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L O WC a r b o nE c o n o m ya n dS u s t a i n a b l eD e v e l o p m e n to fA g r i c u l t u r ew h i c hc o u l dc o n t r o lc l i m a t ew a r m i n g T h i sa r t i c l ee l a b o r a t e dt h er e i m i o na n dt h em u t u a li n f
2、 l u e n c eb e t w e e na g c u l t u r ea n dc l i m a t eK e yw o r d s:l o wc a r b o ne c o n o m y;c l i m a t ew a r m i n g;c a r b o nd i o x i d e;a g r i c u l t u r e1 低碳经济与气候变暖其核心是能源技术创新和制度创新,目标是减缓气候变化和问题进行了讨论;2 0 0 7 年的国际会议多数把全球气候问题号召,确定农业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并探寻减排办法已成为世列为重要议题。目前,在全球气候变化的背景下,“低碳经界各
3、国的当务之急。基金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项目(2 0 0;B A D 8 7 8 0 6)作者简介:-5 友华(9 6 2),男,安徽霍邱人,博士,教授,研究方向为农业资源与环境。万方数据2 农业是I X 气体c o,的一个重要来源及了农业和粮食安全。在制约农业布局的众多因素中,气2 1 土壤本身就是一个巨大的碳库候因素是最终的决定性因素。因此,气候变化必将对农业土壤圈是地球岩石圈、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交界的一产生广泛影响。个圈层,它不仅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源和人类与生物生3 1C O:浓度直接影响农作物的产量活栖息的基地,而且是生态系统中生物与环境间进行物质、C O,是植物光合作用的原料,
4、是作物生长发育的主要能量交换的枢纽。土壤圈在全球气候变化尤其在全球碳循环生态因子,随着全球变化过程中C O:浓度的增加,作物中的重要作用可归纳为两方面:的生长发育加快,同时能抑制作物的呼吸作用,提高植首先,土壤圈是碳素的重要贮存库和转化器。其贮存形物水分利用率。作物产量可能会暂时有所上升,但是随式为土壤有机质,它含有的有机碳量占整个生物圈总碳量的着C O,浓度的大量增加,温度的继续升高,产量将随之3 4。储存的大量有机碳是土壤质量和功能的核心,有利于下降。4 或更高的温度增长。将使全球粮食产量受到严作物的生长;但由于大量施用化肥,加速了农田土壤中有机重的影响。碳的矿化,进而向大气中排放T 大i
5、 的C O,和C H。等温室气3 2 气温升高对农业的直接影响体,尤其是千百年来因种植水稻而形成的水稻,每年排放(1)大气中温室气体增多,会影响和改变气侯生产潜的C H。占全球C H。排放总量的1 0 1 5【2】。力,从而改变生态系统的初级生产力和农业的土地承载力。其次,土壤呼吸使大量的有机碳以C O,形式释放到大(2)由于气温升高,海水变暖和膨胀,极地和高山冰气中。土壤呼吸作用释放的C O,量是相当可观的。据估雪融化,海平面将上升2 0 1 4 0 c m,不利于沿海滩涂的农业计,全球每年由土壤释放到大气中的碳量约为(O 8 4 6)开发,甚至会淹没部分农田,也将增加盐渍土地范围,台10
6、1 5 9 2 。因此,土壤呼吸的微量变化将导致大气中C O,浓风、风暴潮、暴雨等造成的危害将更为严重。度的显著变化,从而影响由于C O,浓度升高所伴随的全球变(3)气候变暖,冰川后退,变薄,雪线上升,河川径暖和其他气候因素的变化。流量会减少,地面蒸发加剧,中纬度的一些地区的干旱有进2 2 农业生产是温室气体的一个排放源一步发展的可能,同时中纬度降水趋于减少,农业水资源面(1)人类活动尤其是人类的农业生产活动,已引起各临的困境更为严重。类生态系统显著变化,如毁林开荒、放牧、种植经济收益高(4)低纬度地区的洪涝和高纬度地区农田的渍涝,可的作物、弃牧毁草开垦、草场退化、农田侵蚀性退化、土能经常发生
7、。地沙化等。森林和草场破坏所引起的大气C O,浓度变化是双(5)部分地区雨热同季,有利于农作物生长的优势将向性的:一方面,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固定C O,的数量减被削弱,早涝灾害出现次数将增多。少;另一方面,被毁坏林木、草通过燃烧或腐解而释放到大(6)冬季越冬菌量和虫源量增多,农作物受病虫危害气中的C O,数量增加。会加重。(2)土地利用变化是目前大气中碳含量增加的第二大3 3 气温变化对农业的间接影响来源,其作用仅次于化石燃料的燃烧【3 l。目前由于土地利用气候变化改变了生态环境的状况,为了保证种植业的高变化每年向大气中排放1 6 P g C a,约占人类活动总排放量产,稳产,人们及时、正确
8、、有力地采取行动是必不可少的,的2 0 1 4 1。长期以来大量自然生态系统向人工生态系统转换,这就需要大量投资。由于气候变化而引起的额外投资,我们把增加了大气中c o,的含量。它视为气候变化的间接影响。这种影响主要有以下几方面【:(3)施肥不当会加剧温室效应。向壤中施用石灰能(1)水利工程建设投资。增温后会多耗水量,地表够降低土壤的酸性,促进作物生长;但是碳酸盐和重碳酸盐径流也会增加,洪涝灾害出现的频率也会增大。不论是的溶解和释放过程中也会产生大量的C O,。尿素施用过程中洪灾增加还时旱灾增加,都意味着对原有水利工程的改碳素的易挥发性也导致大量C O,的损失。因此施用石灰和尿造必须提高防洪和
9、抗洪标准,或者兴修新的水利工程。素也成为C O,的排放源。这种水利工程的额外投资是气候变暖对农业间接影响的由此可见,在全球变暖过程中农业生产活动产生了重大重要组成部分。影响。如何减少农业的温室效应是我们应该充分重视的问题。(2)化肥农药投资。温度升高必然会提高农业害虫的活动能力,并增加其活动范围,作物发病范围也会随之扩3 温室气体增多对农业的影响大,农田杂草生长更茂盛。为了对付这些灾害,必须投入更C O 等温室气体增多,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冰川融多的化肥和农药,增加农业投资。化,海平面上升,生态系统退化,自然灾害频发,深度触(3)土地生产力建设投资。气候变化的另一结果是沙1 1 7万方数据比例;
10、推行过腹还田,发展沼气;直接还田的秸秆要在粉碎,沤制后施用,严禁就地焚烧;加强生物能源的商品化技术研究与推广等。(3)充分利用耕地资源。气候变暖有利于多熟种植,应因地因时提高复种指数,调整耕作制度,变农业经济的二元结构为三元结构。提高耕地利用率可增加碳吸收,减少冬闲田和裸地则会降低土壤碳排放。(4)培育推广优良品种。根据我国农业生产实际和未来气候变化趋势,有计划地抓紧培育或引进具有对高温、干旱等极端气候及病虫害有抗性的品种,确保在新的生态环境中农牧产量不断提高,扩大碳的吸收存储。(5)重视土壤保护和改良。强调施用有机肥,调控化肥施用,加强盐碱涝洼地、黄红壤等低产田的治理改良,增加土壤有机质,提
11、高单位面积产量,扩大碳吸收,减少碳排放。(6)合理利用和保护草地资源。改良天然草地,扩大人工草地,既能使土壤减少碳排放,又有利于提高产革量,促进畜牧业生产,增加碳储存。还应特别注意对草地资源的保护,严禁破坏草地,防止草地沙荒化。(7)稳定耕地,控制人口。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制定严格的政策法规,限制耕地的非农业占用,最大限度稳定耕地。严格执行基本国策,控制人口增长【5 1。(8)实施机械化秸秆禁烧工程。包括机械化秸秆还田,桔秆收获打捆,覆盖免耕等保护性耕作。这样做不仅变废为宝,而且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大面积实施秸秆还田,使碳元素以固态的形式存在于土壤中,从而减少空气中二氧化碳气体的总量。(9)实施
12、机械化农业废弃物处理工程。包括农、林、牧、副业废弃物处理,制作生物肥料,减少环境污染,以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囝参考文献:【1 1 政府问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气候变化2 0 0 7:联合国政府问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R】巴伦西亚:联合国政府闻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2 7 次全体会议,2 0 0 7。【2 1 刘德辉,陶于祥土壤、农业与全球气候变化 J】火山地质与矿产,2 0 0 0,2 1(4):I9 0 19 5 f 3】李晓兵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J 1 地球科学进展,19 9 9 1 4(4):3 9 5 4 0 0【4】P a u s t i a nK,C o l
13、 eC V,S a u e r b e c kD,e ta 1 C 0 2 m i t i g a t i o nb ya g r i c u l t u r e:a no v e r v i e w【J】c I i m a t i cC h a n g e,19 9 8,4 0(j):I3 5 16 2【5】牛海鹏张安录,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河南省焦作市为例【J】生态经济,2 0 0 8(9):3 7 4 4 11 8E C O L O G I C A LE C O N O M Y万方数据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低碳经济与农业可持续发展作者:马友华,王桂苓,石润圭,黄
14、文星,赵艳萍,孙兴旺,吴春蕾,MA Youhua,WANGGuiling,SHI Rungui,HUANG Wenxing,ZHAO Yanping,SUN Xingwang,WU Chunlei作者单位:马友华,王桂苓,赵艳萍,孙兴旺,吴春蕾,MA Youhua,WANG Guiling,ZHAO Yanping,SUNXingwang,WU Chunlei(安徽农业大学,资源环境与信息技术研究所,合肥,230036),石润圭,黄文星,SHI Rungui,HUANG Wenxing(安徽省农业生态环境总站,合肥,230036)刊名:生态经济英文刊名:ECOLOGICAL ECONOMY年,
15、卷(期):2009,(6)被引用次数:1次 参考文献(5条)参考文献(5条)1.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 气候变化2007: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业委员会第四次评估报告 20072.刘德挥.陶于祥 土壤、农业与全球气候变化期刊论文-火山地质与矿产 2000(04)3.李晓兵 国际土地利用-土地覆盖变化的环境影响研究期刊论文-地球科学进展 1999(04)4.Paustian K.Cole CV.Sauerbeck D 002 mitigation by agriculture:an overview 1998(01)5.牛海鹏.张安录 耕地数量生态位扩充压缩及其生态环境效应分析-以河南省焦作市
16、为例期刊论文-生态经济2008(09)相似文献(10条)相似文献(10条)1.期刊论文 鲍云樵.Bao Yunqiao 发展低碳经济应对全球气候变暖-中外能源2010,15(3)低碳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经济发展模式.全球气候变暖及其对人类生存造成的损害和威胁已为世人公认.联合国敦促世界各国采取紧急行动应对全球气候变暖.发展低碳经济已成为发达国家应对国际金融危机、遏制全球气候变暖的重大战略举措.奥巴马政府高度重视发展清洁能源和低碳技术,要求在2030年之前将石油消费降低35%.英国成为世界上第一个立法确定减排温室气体目标的国家,初步形成了以市场为基础,以政策为导向,全民互动的
17、体系.但发达国家在减排温室气体问题上将历史撇在一边,不愿对减排承担主要责任,相反采取种种手段制约发展中国家经济发展,企图将我国纳入到量化减排的协议中.中国为应对气候变化做出了不懈努力和积极贡献,并主动承诺到2020年,单位GDP二氧化碳排放量比2005年减少40%45%.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会议上阐述了应对气候变化问题的原则立场,即必须保持成果的一致性、坚持规则的公平性、注重目标的合理性、确保机制的有效性.中国发展低碳经济的当务之急,是转变经济发展模式,调整产业结构,实现从重化工业向高新技术型工业的转变,依靠科学发展观和先进的科学技术,走低碳高效发展的中国之路.应重点研发碳纤维材料和煤层下天然气
18、开发技术,研发和推广应用信息化新型能源系统,推广先进能源技术的应用.同时加快发展低碳能源,确立核能在我国能源构成中的战略地位,加速开发剩余水电资源,有序、健康地发展可再生能源.与此同时,应强化节能教育,完善和细化,推广节能新技术,提高回采率,保护煤炭资源;尽快推广超超临界发电机组;通过政策法规和先进技术,使建筑行业走上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的发展之路;重视研发新型动力汽车和新能源汽车.2.期刊论文 雷有成 浅谈低碳经济与尾气排放-现代营销2010(10)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全球气候变暖已经是一个不争的事实,它威胁到了人类的生存,在此背景下,许多国家开始发展以新能源的开发和使用为代表的低碳经济.
19、对于正处在快速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中的中国,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走低碳发展道路,无疑是协调经济发展和应对气候变化之间关系的根本途径,也是提高国际影响力的战略举措.本文对低碳经济产生的背景及概念进行了阐述,总结了国内外的发展现状及所采取的措施,并提出了实现节能减排的若干建议.3.期刊论文 李英.LI Ying 发展低碳经济的意义与途径-再生资源与循环经济2010,03(5)由于全球气候变暖,低碳经济成为国际热点.发展低碳经济不仅可以减缓全球气候变暖,还可以减少生态环境破坏、水和大气污染等问题.通过推进节能减排,优化能源结构,发展循环经济,引导低碳生活方式等,实现低碳经济的加快发展.4.会议论文 孙柏
20、林 关注“低碳经济”,再谈“节能降耗”与自动化技术 2008 地球气候变暖、环境恶化的今天,人们需要考虑的是什么问题?我国的国家领导人已经在深入地思索这一问题。近来,在国家领导人,部门负责人与专家学者的讲话中,多次提及关于“低碳”的话题。而且这些话题都是和“气候变暖”、“环境恶化”、“节能降耗”及科学技术等问题紧密联系在一起。本文介绍了国家大力发展“低碳经济”的原因,提出应大力开发促进”低碳经济“发展的自动化技术与产品。5.期刊论文 刘美平.Liu Meiping 我国应对气候变暖的低碳策略-社会科学研究2010(5)低碳经济是改变全球气候变暖的根本途径,英国、美国、日本主要发达国家分别通过低
21、碳能源战略、低碳路径战略、低碳社会战略,在应对气候问题方面进行了有意义的探索.中国政府在哥本哈根气候大会上宣布了温室气体减排目标.未来中国正在进行的工业化需要实现信息化和清洁化;大力发展的城镇化需要实现现代化和生态化;同时,过去改革开放30多年产生的增长副产品如社会腐败、环境污染、贫富差距、安全事故、道德失范等也需要清除.低碳经济引领下的工业化、城镇化之净化,增长副产品之清除,应是提升中国经济增长质量的根本举措.6.期刊论文 杜受祜 全球变暖与成都低碳崛起-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10,31(1)全球气候变暖对人类造成的影响总体上是负面的,应对气候变化实际上就是要改变能源结构,提高能
22、源的效率.低碳经济将改变整个人类的经济增长方式,改变我们的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这是人类未来生态社会的经济发展模式.成都要实现在现代化和服务全省、影响全国、走向世界的目标,就必须发展低碳经济,推广低碳生活,打造零碳成都城市品牌.实现经济低碳化、低碳经济化,创新低碳经济体制机制将成为一个城市竞争力的重要选择.7.期刊论文 林兵.LIN Bing 低碳经济何以可能-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3)低碳经济概念是当下人类对全球气候变暖问题的一种综合性及全方位的反映,是从经济、社会及环保等诸多方面的统筹性思考.它的提出恰如其时,承载着重要的理论责任及实践价值.我们既要立足及发
23、挥低碳经济的理念,同时也要扩展思考的维度,探讨为何如此思考的依据及原则.8.学位论文 向亮 主要国家和地区CO排放量状况及其对气候变化的影响 2009 气候作为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环境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的任何变化都会对自然生态系统以及社会经济产生不可忽视的影响。科学研究表明,近百年来,全球气候正经历一次以变暖为特征的主要变化。全球气候变暖与人类活动密切相关。自工业革命以来,人类过度使用煤炭、石油和天然气等化石燃料,排放出大量的温室气体是导致全球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大面积的森林砍伐和草原破坏加剧了全球变暖的进程。由于人类活动的增强以及大量化石燃料的消耗,导致全球温室气体浓度不断增加,其中以CO
24、2最为显著,其在大气中的含量已由工业化前(1750年)的280ppmv增加至当前(2008年)的384.9ppmv。其中,工业发达国家对全球温室气体浓度升高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本文对国际能源机构(IEA)最新公布的各国CO2排放量进行分析对比。结果显示,从1990年到2005年世界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CO2排放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减幅较大,在最近六年的时间里基本保持稳定。OECD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CO2排放量也有不同程度的减少,非OECD国家按购买力平价计算的CO2排放量与1990年相比整体上也呈现负增长,但各国情况相差较大。在人均排放量方面OECD国家普遍都高于世界平均水平,而大多数非OEC
25、D国家则都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在温室气体排放的4个主要部门中,能源部门的CO2排放量超过了总数的80,可见,能源部门是CO2排放的主要来源,世界能源部门的人均CO2排放量在最近6年呈现出线性增长趋势。在对世界能源部门的排放源分析中发现,由电力和热力产生的CO2的贡献率达36.69;此外,一些主要国家和地区能源部门的CO2排放源也主要来自电力和热力,包括美、中、俄、日、欧等,其中该源在中国所占的比重高达47.80,而印度CO2的主要排放源来自加工和建筑业达31.92,经济结构不同决定了其主要排放源的不同,中国要在优化产业结构和改善能源结构的基础上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在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秘书
26、处最新公布的温室气体(主要是CO2)排放数据进行分析中,发现:相对于基准年(1990年),附件一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整体呈下降趋势。其中,经济转型期国家温室气体排放总量总体上呈逐年下降趋势,趋势非常明显,但非经济转型期国家的温室气体排放总量却有逐年增长的趋势。尤其以美国和法国的温室气体排放量增长最为显著,相对于1990年,2005年其增幅分别为16.3和54.2;英国和德国温室气体减排量最为显著,其减幅达15.4和19.5(俄罗斯减幅为27.7,但俄罗斯是以前苏联为基准)。到2050年,有超过一半的附件一国家完成其承诺目标,履约状况良好。最后在对世界各主要国家的CO2排放分析的基础上,分析我国
27、的CO2排放情况,以及阐述了在全球减排的大背景下我国在应对减排和气候变化上所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以及所采取的应对措施。9.期刊论文 邢继俊.赵刚.程建润 加快工作部署迎接我国低碳经济时代-中国科技产业2008(4)目前,全球气候变暖受到世界各国的普遍关注,发展低碳经济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必然选择.在英国的引领下,日本、欧盟、加拿大、美国等纷纷采取各种政策措施,倡导和推动低碳经济发展.近年来我国气候也出现了比较显著的变化,政府出台了倡导节能、发展可再生能源、建立资源节约型社会等政策措施.但由于面临着工业化和国际社会减排要求的压力,我国还需要进一步加快工作部署,重新进行规划,建立适应我国国情的低碳经济发展模式.10.期刊论文 刘世锦.Liu Shijin 当前发展低碳经济的重点与政策建议-中国市场2010(16)国外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低碳经济的?低碳经济有哪些特征?我国要不要发展低碳经济?如何发展低碳经济?论文对上述问题进行了全面的分析研究.引证文献(1条)引证文献(1条)1.齐晔.蔡琴 可持续发展理论三项进展期刊论文-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2010(4)本文链接:http:/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