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务员行测复习民法自然人常识.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务员行测复习民法自然人常识.pdf(11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公务员行测复习民法自然人常识【例】乙因病需要换肾,其兄甲的肾脏刚好配型成功,甲乙父母和甲均同意由甲捐肾。因甲是精神病人,医院拒绝办理。后甲意外死亡,甲乙父母决定将甲的肾脏捐献给乙。下列哪一表述是正确的?()A.甲决定将其肾脏捐献给乙的行为有效B.甲生前,其父母决定将甲的肾脏捐献给乙的行为有效C.甲死后,其父母决定将甲的肾脏捐献给乙的行为有效D.甲死后,其父母决定将甲的肾脏捐献给乙的行为无效【答案】Do 中公解析民法通则第十三条规定,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民事活动。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进行与他的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
2、事活动;其他民事活动由他的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征得他的法定代理人的同意。本题中,甲是精神病人,因此其是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是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而非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相关知识点:民事权利能力和民事行为能力第十三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第十三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起止】自然人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从出生时起到死亡时止,具有民事权利能力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依法享依法享有民事权利有民事权利,承担民事义务承担民事义务。第十四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第十四条【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平等】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民事权利能力一律平等。第十五条【自然人出生和死亡时间的判断标准】自然人的
3、出生时间和死亡时间,以出生证明、死亡证明记载的时间为准;没有出生证明、死亡证明的,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时间为准。有其他证据足以推翻以上记载时间的,以该证据证明的时间为准。第十六条【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涉及遗产继第十六条【胎儿利益的特殊保护】涉及遗产继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承、接受赠与等胎儿利益保护的,胎儿视为具有民事权利能力事权利能力。但是,胎儿娩出时为死体的,其民事权利能力自始不存在。第十七条【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十八第十七条【成年人与未成年人的年龄标准】十八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周岁以上的自然人为成年人。不满十八周岁的自然人为未成年人。第十八
4、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第十八条【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成年人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民事行为能力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可以独立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十六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以自己的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的,视为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第十九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年龄、智力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八第二十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未成年人】不满八周岁的未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周岁的未
5、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第二十一条【无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实施民事法律行为。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人不能辨认自己行为的,适用前款规定。第二十二条【限制民事行为能力的成年人】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实施民事法律行为由其法定代理人代理或者经其法定代理人同意、追认;但是,可以独立实施纯获利益的民事法律行为或者与其智力、精神健康状况相适应的民事法律行为。第二十三条【法定代理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第二十三
6、条【法定代理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监护人是其法定代理人。第二十四条【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认定与恢复】不能辨认或者不能完全辨认自己行为的成年人,其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认定该成年人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被人民法院认定为无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的,经本人、利害关系人或者有关组织申请,人民法院可以根据其智力、精神健康恢复的状况,认定该成年人恢复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或者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本条规定的有关组织包括: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学校、医疗机构、妇女联合会、残疾人联
7、合会、依法设立的老年人组织、民政部门等。第二十五条【自然人的住所】自然人以户籍登记或者其他有效身份登记记载的居所为住所;经常居所与住所不一致的,经常居所视为住所。拓展:行测利润问题常用公式汇总一、利润二售价一、利润二售价-成本成本某件商品成本为 100 元,按 150 的定价销售,则该件商品可获利()元。【答案】50 元。解析:所求利润二 150-100=50 元。不国身利润售价-屈二肝二麻*、某件商品成本为 100 元,按售价出售可获 40 元利润,则该件商品利润率为()。【答案】40%o 解析:所求利润率=40-100=40%某件商品成本为 100 元,按定价 160 元出售,则该件商品利
8、润率为()。-160,-160,利泡至利泡至=1=60%=1=60%【答案】60%o 解析:利叫 100三、售价二成本义三、售价二成本义(1+(1+利润率利润率)某件商品成本为 150 元,按获利 60%进行定价,则定价为()元。【答案】240 元。解析:所求售价二 150*(1+60%)=240元。四、销售额二售价义销量四、销售额二售价义销量某件商品成本为 120 元,按获利 50%进行销售,共卖出30 件,则共销售()元。【答案】5400 元。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售价=120*(1+50%)=180元。则所求销售额=180*30=5400 元。某件商品成本为 160 元,按获利 50%进行
9、销售,后销量不佳,打8 折促销,此时售价为()元。【答案】192 元。解析:根据题意可知,原价二160*(1+50%)=240 元,则折后价二 240*80%=192 元。以上便是利润问题中的常用公式。但是在利润问题实际考查中,往往会将多个公式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如下题:商店购入一批某种水果,如按定价销售,每千克盈利23 元。销售总量的 G 后,每千克降低 8 元卖出剩余部分,销售这批水果共盈利 2275 元,问:按原定售价卖出了多少千克水果?A.60B.65C.75D.80【答案】B。解析:设按原定售价卖出*千克水果,则降价卖出4_4_4_4_的水果是按原价卖出水果的 3 即降价卖出亍*千克
10、的水果。降价后4_4_每千克的盈利为 23-8=15 元,有 23*+15 义亍*=2275,解得*=65,故本题选 B。拓展:行测推断下文题解题小技巧一、题型概述一、题型概述推断下文题在安徽省公务员考试中是常考题型。测查的内容是根据已知的文段推断接下来会说什么。二、解题方法二、解题方法推断下文题,要求推断接下来要说的内容,所以尾句非常关键。当尾句提出一个话题,接下来描述这个话题;当尾句提出对策,接下来围绕对策展开论述;当尾句提出问题,接下来可以是阐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近来,多家情商教育机构针对不同年龄段推出相应套餐,“情商班”火爆家长圈。情商是控制和驾驭情绪的能力,对人的生活和工作有
11、重要的作用。可是,在很多人的心里,情商的内涵已经被异化,最早的情商概念,和如今流行的情商观念大相径庭。许多人对情商的理解,是圆滑世故、阿谀奉承的另一种说法。实际上,情商的核心既是对自身情绪的认识和控制能力,也包括与人交往、融入集体的能力。这两种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孩子能否培养出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家长,任何情商培训都无法取代日常生活中的情商培养。作者接下来最可能谈论的是:A.家长要理性地看待情商培训班B.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身体力行C.情商补习应当引起家长高度关注D.需要培养和提高家长的情商【答案】【答案】BoBo【解析】文段首先由“情商班”火爆家长圈的现
12、象引出情商的重要作用;接着指出最早的情商概念和如今流行的情商观念存在很大差别;最后以“实际上”引出情商的核心,并指出情商能力的培养需要在日常生活中实践,这种实践任何情商培训都无法取代,而家长在培养孩子良好的情绪控制能力和社交能力方面起着决定作用。根据行文逻辑,下文所论述的内容应承接尾句内容,具体说明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对孩子进行情商培养,对应 B 项。A 项,“理性地看待情商培训班”文段已经提及,不应出现在下文,排除。C 项,由“、情商班火爆家长圈”可知,家长对于情商补习已经高度关注,下文不应继续论述这一话题,排除。D 项,文段强调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对孩子进行情商培养很重要,“培养和提高家长的情
13、商”与文段内容无关,排除。故本题选 B。在现实中,农民工维权时往往面临证据不足、难以取证的问题。北京市昌平区法院审理的案件统计数据显示,在农民工讨薪案件中,约有 80%的败诉是由于农民工没有相关证据而导致的。虽然劳动合同、工资卡、工资条、银行转账记录、考勤表、工作证等资料证明都可以作为农民工被欠薪的证据,但很多农民工跟着包工头干活仅以现金结账,而没有留存证据,再加上部分农民工缺乏证据意识,也可能导致被欠薪后拿不出足够证据来维权。这段文字接下来最可能讲的是:A.农民工在讨薪过程中遇到的法规问题B.培训农民工学会用法规维护自己合法权益C.用法规来强制用工单位解决农民工被欠薪问题D.用法规来解决农民工被欠薪之后证据不足的问题【答案】【答案】DoDo【解析】文段首先指出现实中农民工维权往往面临证据不足、难以取证的问题;然后借用案件统计数据指出这一问题是确实存在的;接着对导致这一问题的原因进行了分析。文段主要论述了农民工维权过程中面临的证据不足的问题,按照行文逻辑,提出问题之后,应论述解决问题的方法,因此下文内容应与如何解决农民工维权过程中面临证据不足的问题有关。A 项的“法规问题”与文段论述的证据不足的问题不一致,排除。B、C 两项均未明确提及“证据不足”这一问题,均可排除。D 项提出“用法规来解决农民工被欠薪之后证据不足的问题”,与文段衔接恰当。故本题选 D。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