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精馏精选文档.ppt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第九章精馏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精馏精选文档.ppt(9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精馏本讲稿第一页,共九十三页第一节 双组分溶液的汽-液平衡1-1 相律及拉乌尔定律(Raoults law)1.相律:对于平衡体系,若影响该体系状态的外界条件有n个变量,则体系自由度 fn 影响体系状态的外界条件个数 c 体系中组分数 体系中相数特殊地:对大多数体系,影响体系的外界条件主要是温度和压力二因素,故 n=2 对于二元组分的气-液平衡体系:c=2 =2,故 f=n=2 即体系的状态只受温度和压力二外部条件的影响 对于常压蒸馏操作,则 f=1(温度)即在常压下,双组分汽-液平衡体系的状态(组成、分压)只受温度的影响。由此得到 t-x、t-y或x-y图本讲稿第二页,共九十三页 对于
2、简单蒸馏:在常压下 f=1,这说明只有温度会改变体系的组 成情况,事实亦如此。a.随着时间的进行 液相中x轻,x重 t液 即:t釜液=f(时间)b.随着时间的进行 汽相中y轻,y重 t冷凝 即:t冷凝=f(时间)推断:对于某瞬间,若x变化不明显,故增、减加热速度不能明显改变液相温度,而只能增、减汽化速率。本讲稿第三页,共九十三页2.拉乌尔定律(Raoults law)描述理想溶液上方蒸汽压与其组成xA及同温度下饱和蒸汽压的关系。对于双组分体系,当其汽液达到平衡时,某组分A在汽相中的分压PA与该组分在液相中的摩尔百分浓度成正比,PAxA,其比值PA/xA与平衡体系所处的温度有关,即:对于理想溶液
3、形成的汽-液相:液相:服从拉乌尔定律汽相:理论气体及道尔顿分压定律于是:且 纯物质的饱和蒸汽压(混合物沸腾条件)本讲稿第四页,共九十三页A.液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泡点方程)或式中:t 泡点温度。即大量液相中出现第一个气泡所对应的温度。B.纯组分饱和蒸汽压P0与温度的关系 安托因(Antoine)经验公式A、B、C为常数,可由“汽液性质”手册查阅C.汽相组成与温度的关系(露点方程)露点:大量蒸汽中出现第一个液滴时所对应的汽相温度。本讲稿第五页,共九十三页或式中:t 汽相中出现第一滴组成为xA的液滴时 所对应地温度,即露点t露因此:若已知 t露、xA 则可求出 yA(直接计算)若已知 xA、yA
4、则可求 t露(试差)若令:可得式中:K=f(t)非直线关系图本讲稿第六页,共九十三页1-2 挥发度与相对挥发度 1.定义 挥发度(volatility)溶液中某组分的挥发度等于其汽相中分压PA与平衡时液相中摩尔分率x之比。即:=P/x于是:对于理想溶液:对非理想溶液:rA 活度系数,由马居里公式求算。附马居里公式:本讲稿第七页,共九十三页式中:过剩自由焓的偏摩尔量 i组分实际的偏摩尔体积 i组分在标准状态的摩尔体积本讲稿第八页,共九十三页2.相对挥发度 溶液中同温度下二组分的挥发度之比即:于是:对于A、B双组分溶液:又:故:平衡线方程(即平衡时双组分溶液汽、液组成关系)理论上:实际上:AB随t
5、变化不大,可近似为常数或取定性温度下的平均值 对于理想溶液形成的汽-液两相:对非理想溶液:本讲稿第九页,共九十三页 AB 1,则A B或PA0 PB0 即A物质较B物质易挥发,A、B易于分离。AB 1,则A B或PA0t原沸 即由最高恒沸物转变为最低恒沸物(如硝酸-水等负偏差体系)对于 接近xA=1 的一端时,t新沸x 本讲稿第二十页,共九十三页4.简单蒸馏的计算(间歇)设在时刻,釜内液体量为L(kmol)釜内液体组成为x 经时刻d后,蒸出气相量为dD 蒸出气相组成为y*(与时刻的液体组成x成平衡关系)于是:对组分有:y*dD=-d(Lx)=-(Ldx+xdL)对入釜料:-dL=dD 于是:y
6、*dL=Ldx+xdL 积分:t=0时,L=F,x=x0(始初浓度)t=时,L=W,x=xW(残液浓度)于是有:或: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九十三页5.关于简单蒸馏的计算方法讨论 当y*=f(x)是用曲线或表格数据表示时,可采用图解积分 或数值积分法。于xw,x0之间选一系列xi,由曲线或表中查取相应的yi*作 图 计算 计算xi=xw至xi=x0之间的曲线下包括面积 当溶液为理想系统 时代入积分得: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九十三页 当 y*=mx+b 时特殊的,当 b=0时,上式简化为 馏出液平均组成 的计算q线方程yw与xw满足平衡线方程关系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九十三页当F,xf,塔釜终温t,压强
7、p相同时,则:由于一定t、p下,tx关系唯一,故终点相同时二者釜底xw相等。液化率W/F(或q)的比较(当F一定时),即釜中残液量W比较a.对于简单蒸馏:b.对于平衡蒸馏:即:关于平衡蒸馏与简单蒸馏的比较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九十三页不难计算出在相同的、时,qq。即:终点状态相同时残液量简单蒸馏较平衡蒸馏多,W简W平。由结论可知:对塔顶馏出液量,则平衡蒸馏较简单蒸馏多,D简 xw意义:xw相当于使全部进料汽化至剩下最后一滴液体时,该液体的组成。或全部汽相冷凝时出现第一滴液体时的液相组成(露点组成)对于汽相:y 1V(L+F)饱和液体进料,q=1V=V,L=L+F泡-露点间进料,0 q V,L(L
8、+F)饱和蒸汽进料,q=0L=L,V=V+F过饱和蒸汽进料,q V+F,L L五种不同进料状态本讲稿第三十七页,共九十三页由于进料板上汽相(进入与离开)V和V其组成较接近,故IVIV。同理:对于液相(进入与离开)L和L其组成亦较接近,故ILIL。于是得:即:于是:将该式代入提馏方程:得:3.进料板物、热量衡算 物料:进料:热量:式中:I 饱和液体/蒸汽的摩尔焓值(kJ/kmol)本讲稿第三十八页,共九十三页 泡-露点之间进料:此时IL IF IV,0 q IV,q 0 故q值既可为正,亦可为负或零思考题:设进料时q=1.1,0.5和q=-0.3,问进料中液体/进料量=?注意:此节q(q值参数)
9、与前叙液化率q=W/F的联系与区别:联系:均反映液化率问题区别:在精馏中还反映了原料的进料状态 在精馏中q取值在(-,+)间,而在平衡或简单蒸馏中0 q 14.q值参数讨论:泡点(饱和液体)进料:此时IF=IL,q=1 露点(饱和蒸汽)进料:此时IF=IV,q=0 冷态进料:此时IF 1试证明:冷态进料时本讲稿第三十九页,共九十三页4-4 理论板数的求法:1.逐板计算法:(全冷凝)即:(第n块为进料板)(规定值)精馏段(n-1)提馏段(m-1)加料板 1(m+n-1)=总理论塔板数NT优点:精确。每一块板组成、温度分布可求。本讲稿第四十页,共九十三页2.图解法 作yn=f(xn)及y=x(对角
10、线)于图中;作精馏线:由方程可见:当 x=xD时y=xD 该点A(xD,xD=y)处在对角线上 再以 为斜率(或 为截距)作过A点直线 作提馏线:同理:当 x=xw 时 y=xw 该点(xw,y=xw)落在对角线B处 以 为斜率或 为截距作过点B的直线 q 线方程法:由于提馏线与精馏线相交于C点(yq,xq),则本讲稿第四十一页,共九十三页解得交点 q:即有:或由:(进料板方程,q线方程)(1)(2)(1)(2)式表明:随着q的不同,(xq,yq)点位置在变化。由(3)式可知:当xq=xf 时yq=xf 即此点处于对角线上D(xf,xf)(3)本讲稿第四十二页,共九十三页于是提馏线的作法为:a
11、.过D(xf,xf)点作 为斜率的q线交精馏线于C(xq,yq)b.连C(xq,yq),B(xw,xw)即为提馏线。作梯级 从A点(或B点)开始在精馏(提馏)线与平衡线之间作梯级。当梯级跨越C点后改用在提馏线(精馏线)与平衡线之间继续作至x超过或刚好等于xw(xD)为止。作图法道理和理论依据:逐板计算法的直观表示。数梯级(理论板NT)精馏段:从塔顶至对应交点C梯级之前的级数 提馏段:从交点C对应梯级的以后梯级 加料板:交点C对应的梯级 实际板:E 总塔(板)效率注意:理论板可精确读到0.1块。优点:直观、简便。本讲稿第四十三页,共九十三页3.进料状态(q值参数)讨论及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进料状态
12、(q值)讨论:如图:随着q值不同,q线斜率发生变化。可见,当分离要求xD、xW、R一定时,q值越大,达到相同分离要求时所需的理论板数越少。进料板位置的确定 原因:过交点改用操作线作梯级时,所需理论板最少,故交点上方的梯形即为进料板位置。否则理论板增加。结论:进料尽量采用非过热态流体,加热由釜底完成。本讲稿第四十四页,共九十三页4.关于再沸器与冷凝器的理论板问题:冷凝器:对于全冷凝器:因 y1=xD 故全冷凝器无增浓作用,精馏段的理论板即 为塔内精馏段理论板数。对于分凝器:因分凝器起部分冷凝作用故相 当于一块理论板。故用图解法求得的理论板数中已包括了再沸器这一块板。再沸器 一次汽-液平衡作用。即
13、为一块理论板。本讲稿第四十五页,共九十三页iii 对于分凝器:当平衡线为直线y=kx,操作线为y=ax+b时,NT的理论解析计算本讲稿第四十六页,共九十三页4-5 特殊情况下理论板数的求法:1.直接蒸汽加热:特点:精馏线不变 q线不变(因进料状态与之无关)提馏线发生改变 目的:省去再沸器,设备投资下降,占地减少。应用场所:水溶液系统 水为难挥发组分提馏段方程:即:本讲稿第四十七页,共九十三页 当分离要求xD、xw及进料情况F、xf不变时,间接法和直接法的比较(2)馏出量,残液和回收率的比较直接法由比较可得:因此可见:塔顶馏出液量减少 塔底残液量增多 塔的回收率 下降,残液中组分流失量W1、xW
14、增大 反过来说:当要求达到相同的D、xD、时,直接蒸馏法所要求的理论板增多,此时将要求xw比原xw更低(由物料衡算方程得)对于水蒸汽直接加热 当 x=xw 时 y=0 对于常规蒸汽加热 当 x=xw 时 y=xw间接法(1)图形的比较本讲稿第四十八页,共九十三页结论结论:由于直接蒸汽的稀释作用,故在xF、q、R不变时,欲得到相同的xD、D,其理论板多于间接加热时所需的理论板数(因为此时要求xw xw才能保证回收率不变)(图A)对于一定的塔(理论板一定时),采用直接法蒸馏得到相同要求的xD、D,由于理论板数需要增加,故实际效率下降(回收率也下降)图(B)蒸汽用量V0=f(塔顶产品量D),当q、D
15、一定时,R越大,则所需V0越大,即:V0=f(R)此点对间、直接蒸馏均相同。本讲稿第四十九页,共九十三页2.侧线塔 二种类型:抽出型:为了获得不同规格产品,根据塔中浓度分布情况,在某一块 板塔侧位置抽出产品。输入型:为了对不同组成原料进行有效分离。塔的分段:若塔身有i个侧线,全塔则分为(i+1)段。A.输入型计算:上部精馏线方程(黑框内)包含第一进料口在内的上段方程(红框内)计算原则:列各段物料衡算关系得操作线方程 与常规塔一样采用理论计算或图解法求理论塔板数本讲稿第五十页,共九十三页 F1进料状态:(q1)若为饱和蒸汽:若为饱和液体:一般地故(侧线方程)本讲稿第五十一页,共九十三页 全塔物料
16、衡算 q1线方程q2线方程下段提馏方程作图:作平衡线、对角线;精馏线:由(xD,xD)点及斜率 确定;q1线:由(xf1,xf1)点及斜率 确定得与精馏线交点Q1 侧线由q1线与精馏线交点Q1及斜率 确定 作侧线方程 ys+1=f(xs)(亦可由截距 确定)q2线:同前。得q2线与侧线方程交于Q2 由点(xW,xW)和点Q2作直线即为下部提馏线方程 作理论板数梯级,确定加料位置本讲稿第五十二页,共九十三页B.抽出型计算 上部精馏线方程 红框中操作线方程a.若抽出产品为液体:则由式得于是本讲稿第五十三页,共九十三页令:(侧塔抽出比)则:b.若抽出产品为汽态:则同理有 全塔物料衡算 q线:提馏线: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精馏 精选 文档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