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ppt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四章 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pptx(3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第四章 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第一节 自然资源的类型与特性,1. 根据特征分类,4.1.1 自然资源的类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2. 根据自然属性分类,依据自然属性,自然资源可以分为陆地资源、海洋资源和太空(宇宙)资源 陆地资源:包含土地资源、矿产资源等细分种类资源 海洋资源:包括海洋生物、海水资源等细分种类资源,表4-1 自然资源的多层级综合分类系统,3. 其他常见分类方法,根据自然资源的社会经济属性,可划分为公益性资源与经营性资源
2、 从产权归属方式的角度,可划分为专有资源和共享资源 从所属地球圈层的角度,可划分为土地资源、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水资源和气候资源,4.1.1 自然资源的类型,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自然性,稀缺性,整体性,多样性,地域性,社会性,自然资源是天然存在、未经过人类加工制造的自然物,具有自然性特征;许多人工合成的物质可逐渐成为自然资源的替代品,但几乎所有生产替代品的原材料仍源于自然资源或其衍生物,他们本质上仍然是自然资源,可利用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同时替代资源的品种是有限的,因此相对于人类对自然资源的无限需求,自然资源是稀缺的,各类
3、自然资源均不是孤立存在,他们在时空上通常交互重叠、互相依存,共同构成完整的资源系统,对任何一种资源的开发利用势必会对其他资源产生影响,一方面,自然资源的种类是多种多样的,同时随着技术水平的提高,可被开发利用的资源品种可能会进一步增加;另一方面, 任何一种自然资源都具有多种功能和用途,在不同领域、不同部门可发挥不同的作用,自然资源具有特殊的地域分布规律,各地域自然资源的品种、数量及质量均存在明显差异 自然资源的地域性特征主要源于其形成条件的复杂性,太阳辐射、大气环流、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及地壳运动等多重因素均会对自然资源的形成产生重要影响,自然资源的重要社会属性是具有可用性,即具有使用价值,这是区
4、别于自然界中非资源成分的根本所在 受社会经济及技术发展水平的影响,人类认知并开发使用的自然资源种类、数量和质量是不相同的,可以说自然资源附加了人类劳动的印记,表现出社会性特征,4.1.2 自然资源的特性,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第四章 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第二节 自然资源价值,4.2.1 自然资源价值的特殊性,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1. 使用价值论,自然资源具有使用价
5、值是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之一,该理论本质上只承认自然资源的使用价值,而认为劳动才是创造价值的根本源泉,威廉配第最早提出了劳动价值论的基本观点,他指出“劳动是财富之父,土地是财富之母”,并认为资源是一种财富形式,财富有使用价值,因而资源也有使用价值。亚当斯密继承了配第的劳动价值理论,在区分使用价值和交换价值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劳动是衡量一切交换价值的真实尺度”,但其也进一步区分了商品价值在资源公有且无资本积累情况下与资源私有且有资本积累情况下的决定要素,并认为前一种情形下商品价值由劳动时间决定,而后一种情形则由工资、利润和地租决定(王军,2009)。 马克思的劳动价值论是在批判地继承古典政治经济
6、学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上建立起来的。该理论认为“人类的抽象劳动是商品机制的唯一源泉和实体”,商品的价值量取决于其“所包含的形成机制实体即劳动的量”,而“劳动本身的量是用劳动的持续时间来计算”的,同时衡量商品价值的劳动时间不是个别劳动,而是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在提及自然资源价值时,马克思阐述道:“如果它本身不是人类劳动的产品,那么它就不会把任何价值转给产品。它的作用只是形成作用价值,而不形成交换价值,一切未经人的协助就天然存在的生产资料,如土地、风、水、矿脉中的铁、原始森林的树木等,都是这样”。因此总结说来,在马克思发展的劳动价值论中,商品价值等价于“抽象的人类劳动”,而不包含人类劳动、自然界赋予的天
7、然产物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1(盛代林,2005)。,4.2.2 自然资源价值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1 尽管如此,马克思并没有否认不是劳动产品的东西不可以有价格,他认为价格“可以完全不是价值的表现”,即“一种东西尽管没有价值,但能在形式中有一个价格,在这里价格的表现是虚幻的”。,2. 效用价值及边际效用价值论,效用价值论认为由于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发展必不可少的自然物品,因而其有效用价值,且价值大小取决于各类自然资源带 给人们的效用,在 19 世纪前,效用理论的相关观点就已出现在经济学文献中。到了 19 世纪,效用价值论逐
8、渐发展为边际效用价值论,许多学者在他们的著作中对需求定理中边际效用方法的有效性进行了阐述,其中安东尼奥格斯丁古诺(Antoine Augustin Cournot)、冯屠能(Johann Heinrich von Thunen)是边际分析先驱者中有代表性和有影响力的思想家(兰德雷斯和柯南德尔,2011)。边际效用机制理论认为商品的价值取决于人对物品的估价,而人的欲望和估价会随所拥有的物品数量的变化而变化,并在被满足和不满足的欲望之间的边际上表现出来,边际效用即是满足人最后(也是最小欲望)的那一单位产品的效用。作为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尺度,边际效用遵循两大定律边际效用递减及边际效用均衡定律。前者是指
9、人们对同一种物品的欲望强度随着享用该物品数量的增长而降低;后者则表明由于许多物品的供给是有限的,人们通常会潜意识地将各种欲望的强度进行比较,进而将有限的产品进行分配, 若要获得最大的总效用,则须使各种欲望满足的程度彼此相等。 自然资源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重要基础,其功能和用途的“多样性”可以满足人类多方面的需求,使人类获得心理和物质上的享受。根据效用价值理论,无论自然资源中是否凝结了人类劳动,其多样性的用途就决定了它具有价值。进一步地,资源价值量的大小取决于资源效用量的大小,即资源边际效用决定资源的价值或价格(汪应宏等,2005)。,4.2.2 自然资源价值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
10、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3. 均衡价值论,均衡价值论(或称供求价值论)是马歇尔基于成本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发展而来的,该理论认为市场供给和需求同时决定了商品价格,而有价格的东西必定有价值;就自然资源来说,在市场化条件下,其价值就取决于资源品的供给方和需求方,如图 4-1 所示,边际效用决定自然资源的需求,生产成本决定自然资源的供给,需求曲线(D)向下倾斜,供给曲线(S)向上倾斜。其中,自然资源供给受资源价格、资源开采成本、开采技术、资源替代用途收益等因素影响。资源价格对资源供给量的影响体现于供给曲线,而其他因素对供给量的影响则可由供给曲线移动来反映。资源替代
11、用途的收益增加、资源开采成本提高、资源开采企业减少,供给曲线左移(S);反之,则右移(S);此外,由于资源开采技术创新与推广可能会促降开采成本,因此资源开采技术进步会使供给曲线右移。对于需求方而言,自然资源需求受资源价格、替代资源数量和价格、消费者收入、偏好、预期等诸多因素影响。在图 4-1 中,资源价格对资源需求量的影响体现于需求曲线(D),其他因素对需求量的影响则可以需求曲线移动来反映。替代能源数量增加、替代能源价格降低、消费者收入减少、资源消费偏好减弱、预期价格下降,需求曲线左移(D);反之,则右移(D)。资源供给曲线与需求曲线的交点就决定了自然资源的均衡价格(P)和数量(Q)。,图 4
12、-1 自然资源供求变化对资源价格的影响,4.2.2 自然资源价值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需要强调的是,自然资源供给与需求弹性(即(Q/Q)/(P/P)对资源价格的变化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资源供给弹性取决于企业在价格变化时调整产量的能力,可调整的幅度越大,供给弹性越大。而产量可调整的幅度受制于技术水平、资源储量等条件。资源需求弹性由消费者在价格变化时需求量的可调整幅度决定,可调整幅度越大,需求弹性越大。需求可调整幅度又受到替代资源数量、资源属性等因素影响。一般来说,如图 4-2 所示,资源供给弹性小,资源价格主要取决于需求方
13、;需求弹性小,资源价格则主要由供给决定(王军, 2009)。,图 4-2 资源供给和需求弹性对资源价格的影响,4.2.2 自然资源价值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3. 均衡价值论,均衡价值论(或称供求价值论)是马歇尔基于成本价值论和效用价值论发展而来的,该理论认为市场供给和需求同时决定了商品价格,而有价格的东西必定有价值;就自然资源来说,在市场化条件下,其价值就取决于资源品的供给方和需求方,4. 稀缺价值论,稀缺价值论认为稀缺性是形成市场的基本条件,只有稀缺的物品才具有经济学意义上的价值,也才会在市场上形成价格(汪安佑等,20
14、05) 自然资源本身具有稀缺性特征,同时许多自然资源正伴随着人类开采强度的增强而大幅减少,资源约束日趋紧张,由此决定了自然资源更具有稀缺价值 自然资源的稀缺性是一个相对的概念,即相同的资源在各地区或各时期的稀缺程度有所不同,这意味着相同资源的价值量是动态可变的,并与其稀缺性成正比,4.2.2 自然资源价值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6. 补偿价值论,补偿价值就是资源恢复其原有状态所需要的代价 补偿价值论认为若人类使用自然资源后,使其恢复原状,那么自然资源就没有损耗,资源的价值即可用补偿、恢复的代价来衡量 体现了资源恢复和更新的
15、要求,仅适用于对可再生资源价值的探讨(郑永琴,2013),4.2.2 自然资源价值论,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5. 地租理论,地租理论认为,自然资源应收取地租, 地租是自然资源的价值的表现形式 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土地所有权获得的收入,包括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绝对地租源于对自然资源所有权的垄断 级差地租是优渥生产条件所带来的超额利润,在李嘉图和马克思看来,级差地租反映的就是土地所有权与资本积累的关系(孟捷和龚剑,2014),进一步分为两类: 级差地租是等量资本投在同量但不同等级土地上所产生的超额利润,这一超额利润根本上是由土地
16、地理位置、自然肥力等自然因素带来的 级差地租则是在同一地块上,连续追加投资而使劳动生产率发生改变,进而形成的超额利润,1. 市场法,市场法指以自然资源在交易和转让市场中所形成的价格来确定自然资源价格,根据市场价格的确定方法,市场法分为市场比较法和市场价格长期趋势法 市场比较法:通过对比相同或相近情况下同类自然资源的价格来确定本地区的资源价格,适用于对同质资源的估价 市场价格长期趋势法:根据资源已有市场价格的变化及其趋势,结合对资源供求关系的预测、供给弹性和需求弹性的计算,进而对某类资源的价格进行评估,市场法的局限性: 以现有市场价格来估计资源价格,在不正常的市场条件下,基于该方法的资源定价并不
17、能较好反映资源价值(郑永琴,2013) 自然资源相关领域属于典型的市场失灵领域,市场供求关系难以全面反映自然资源的生态价值和社会价值,因此基于市场法进行资源估价可能会低估自然资源价值,4.2.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2. 收益法,收益法是将自然资源收益视为一种再投资,以获取利润为目的,通过计算资源未来预期收益的现值来进行资源估价的方法;采用收益法进行自然资源估价的关键是确定资源收益,有限期限情形,若资源收益是有限期的,资源收益现值的基本计算公式如下:,其中,V为待估价自然资源的收益现值, 为第 i 期的净
18、收益估计值,注意在有限期的情形下,分母还应包括期末资产剩余净值;为折现率,一般采用银行一年期存款利率,同时风险调整并扣除通货膨胀因素得到;n为资源收益的年限,假设各期净收益固定等于年金 A,公式可转化为:,4.2.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无限收益情形,若资源收益是无限期的,则只有在各期收益固定或有规律变化的条件下,才可对资源收益予以估算 各期收益固定等于年金 A,且当折现率大于 0 时,资源收益现值为:,当折现率小于 0,则有 V=,T 年及其以前各年纯收益变化,T 年以后每年纯收益固定,且折现率大于 0
19、 时, 资源收益现值为:,2. 收益法,4.2.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收益法的局限性:难以确定资源未来的净收益及折现率,但两者的准确性直接关系到资源估价的准确与否,3. 生产成本法,生产成本法是通过分析自然资源价格构成因素及其表现形式推算求得自然资源的价格,适用于对资源产品的定价,其中, 由社会平均生产成本与平均利润率确定,根据计价方法,生产成本法可分为直接计价法和间接计价法 直接计价法:资源产品成本由开发或生产具有相同能效资源的劳动、资本等要素成本构成 间接计价法:资源产品成本可以通过资金与资源产品的
20、替代关系估计得到,如农地价格取决于为获取同样数量农作物的使用价值,需要在其他农地上增加的投资,4.2.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资源产品的价格( )为该资源产品生产成本( )与生产利润()之和,即:,4. 重置成本法,基于重置成本法,资源估价等于获取与被估价资源相同或相似的全新资源所需要的全部费用(即重置成本),扣除折旧、贬值等因素后的差值,重置成本法的基础公式如下:,其中, 为重置成本; 、 、 分别为功能型贬值、实体性贬值和经济性贬值,功能性贬值指由于技术进步造成的资源价值贬值,其中包括成本的相对增加和
21、利润的相对减少,公式表达为:,为使用被评估资源所需要的生产成本的相对增加额, 为使用被评估资源而产生的生产销售额的相对减少值, 为被评估资源剩余使用年限年金折现系数,4.2.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4. 重置成本法,实体性贬值指资源使用或开采所造成的折旧,可以用观察法(或称为成色新旧率法和成新率法)和使用年限法来估算,其中,n 为资源成新率,使用年限法的计算公式为:,其中, 为资源报废时的残值, 1 为资源实际使用年限,为资源总使用年限,经济贬值指由于通货膨胀、市场变化等引起的资源价值贬值,计算公式为:,
22、观察法的计算公式为:,其中, 1 为资源年收益损失金额, 1 为所得税率, 为资源剩余使用年限年金折现系数,重置成本法的局限性: 基于重置成本法的资源估价不能反映资源的效用价格、需求价格 该方法不能对不可恢复资源(如种群灭绝)进行估价 资源的完全重置实际上是不可实现的,基于重置成本法对资源价格进行估测难免会存在偏差,4.2.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5. 影子价格法,自然资源的影子价格是指其处于最佳分配状态时,边际产出的价值;影子价格能够反映社会经济处于某种最优状态时,社会劳动消耗、资源稀缺程度和对最终产品
23、的需求情况,以土地资源为例,影子价格包括两个部分: 土地的机会成本,即放弃利用土地的净效益 为拟投资项目占用土地而新增加的资源消耗,如拆迁费用、劳动力安置费用等 若项目所占用的土地是荒废而无用处的土地,在不考虑生态环境效应的条件下,其影子价格为零;若项目所占用的是农业用地,其影子价格应当以该土地放弃的净收益来估算;若项目所占用的是城市用地,则应以项目以外的其他单位愿意支付的最高财务价格来估算该土地的影子价格,当前,数学规划方法是估测资源影子价格的主流方法,影子价格法的局限性: 影子价格体现的是一种静态价格,不能反映出资源在不同时期动态配置时的最优价格 采用数学规划方法来计算影子价格时,如何构造
24、反映现实情况的线性 规划模型也是利用影子价格法准确估测资源价格所面临的重要难点问题,4.2.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6. 净价格法,净价格法又称为剩余法、倒算法、残余法(汪应宏等,2005),基于净价格法,自然资源价格为自然资源产品市场价格与自然资源开发成本之差,净价格法的估价模型如下:,其中, 为 t 期某自然资源的单位净价格, 、 、 和 分别该种自然资源的销售额、开采费用、投资资本的“正常回报”和资源开采量,净价格法的局限性:与市场法等估价方法类似,净价格法也很难对自然资源价值的多样性予以考虑,4.
25、2.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7. 机会成本法,机会成本指将稀缺资源用于特定用途而放弃的用于其他用途可能获得的最佳收益;机会成本法即通过计算自然资源的边际机会成本来进行自然资源估价,其理论基础是边际机会成本论,自然资源的消耗包括三种边际成本(MPC): 边际生产成本 (MPC):为了获得资源必须投入的直接费用(如勘探成本、管理成本、开采成本等) 边际使用者成本(MUC):以某种方式使用该资源所放弃的以其他方式利用该资源所带来的净效益 边际外部成本(MEC):资源开发利用过程中对外部环境造成的短期和长期损失,
26、上述三种边际成本之和就构成社会所承担的消耗该自然资源的全部费用,理论上应等于这种自然资源的单位价格 :,机会成本法的局限性:由于边际成本、尤其是边际使用者成本和边际外部成本的估算较为困难,同时估算结果是否准确也有赖于估计方法的可靠性,因此机会成本法在现实操作中面临较多困难,4.2.3 自然资源估价方法,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第四章 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第三节 自然资源与经济增长,传统的经济理论认为,良好的自然资源禀赋,尤其是丰富的能源
27、和矿场资源是工业化起步的基础和经济增长的引擎;概括来说,自然资源对经济增长的祝福效应集中体现在如下三个方面:,自然资源是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和条件 从农耕时代到工业时代,人类社会的发展就是一个对自然资源开发利用的过程;经济对资源的需求不仅表现在对资源总量的需求上,也体现在对资源的质量和结构的需求上,丰裕的自然资源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强大引擎 作为经济增长的物质基础和条件,丰富优质的自然资源能够更好地保障区域经济持续、稳定的增长;同时,资源优势有助于形成经济集聚,从而为区域经济快速增长进一步增添动力,资源红利可以增强经济增长活力 丰裕的自然资源禀赋不仅可以通过提供原材料、能源等物质基础直接拉动经济增
28、长,由自然资源带来的储蓄、税收等资源红利还可以通过资本投资方式间接地增强经济增长活力,4.3.1 资源祝福效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Auty(1993)首次明确提出了“资源诅咒”的概念,即丰裕的自然资源对一些国家的经济增长并非充分的有利条件,反而是一种限制,资源丰裕度和资源依赖度概念的清楚区分极大增强了资源诅咒命题的现实适用性,为资源诅咒和资源祝福共同存在的客观事实提供了可行的解释框架,资源诅咒命题的内涵得到重塑 自然资源丰裕度:指一个国家或者地区各类自然资源的丰富程度,或者说可用于社会经济发展的自然资源数量 自然资源依赖
29、度:指一国或地区经济对于自然资源的依赖程度,主要体现在资源型产业对区域经济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技术进步水平、发展速度和方向等方面的重要程度和影响程度上,即资源型产业在区域经济发展中所具有的地位高低和作用大小(Brunnschweiler 和 Bulte,2008;邵帅和杨莉莉,2010),目前被大量证实的观点是:自然资源是“福”还是“祸”取决于经济体对资源型产业的依赖程度,而不是丰裕的自然资源本身(Ng,2005;Ding 和 Field,2005;ern 和 Filer,2007;Brunnschweiler 和 Bulte,2008; 邵帅等,2013;杨莉莉等,2014),一个经济体一
30、旦对资源型产业产生了依赖,就容易导致对经济发展其他因素产生挤出效应,进而阻碍经济增长,4.3.2 资源诅咒效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就自然资源诅咒经济增长的传导机制而言,自然资源主要通过如下四种途径制约区域经济增长:,价格波动效应 资源产品的价格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和波动性,从而导致对资源产品高度依赖的资源型宏观经济随之大幅波动,进而不利于经济的长期稳定发展,“荷兰病”效应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资源型产业突然繁荣后,通过要素、产品和货币市场等一系列反应而导致制造业衰退或“去工业化”的现象,挤出效应 资源开发活动会通过挤出经济增长
31、的促进因素而制约经济增长,主要体现在制约储蓄投资、人力资本积累、技术创新及私营经济发展四个方面,制度弱化效应 资源开发活动容易引发寻租和腐败行为而影响经济和政治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从而产生效率低下的制度环境而导致经济绩效欠佳,4.3.2 资源诅咒效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有条件资源诅咒假说认为,资源诅咒效应具有条件存在性,对资源型产业的过度依赖或者具有某些特征的经济体更易于步入自然资源的诅咒“陷阱”,资源型产业对经济发展所表现出的红利效应、吸纳效应与挤出效应的综合作用效果决定了资源产业依赖对经济增长的影响方向: 当红利效应占
32、优势,资源产业依赖会呈现出有利于经济发展的一面,从而表现出资源祝福效应 当吸纳效应与挤出效应占优时,资源产业依赖对经济发展的不利影响则会处于上风,从而阻碍经济增长,显现出资源诅咒效应(邵帅等,2013),图4-5 有条件资源诅咒效应的形成机制,有条件资源诅咒论还探讨了引发有条件诅咒效应的其他经济因素: 制度环境、腐败和人力资本因素、生产要素配置效率、社会资源和技术创新、劳动力素质、,4.3.3 有条件资源诅咒效应,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33、,第四章 自然资源的经济利用,第四节 资源型经济的转型发展,资源型经济是以资源型产业为主导的经济体系;资源型经济突出表现是其产业体系、贸易体系、财政体系、投资体系、城市发展都有浓重的资源导向色彩,即资源优势决定了资源型经济的循环体系(张复明,2011),资源型经济具有依附性和边缘化特点 依附性指区域经济活动过多地依赖于资源禀赋优势和资源开发活动 边缘性指区域产业发展过分拘泥于垂直分工体系,呈现出边缘化发展趋势,4.4.1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难点,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1. 产业序动升级模式,充分利用丰裕资源禀赋的乘数效应,
34、鼓励创新活动,完善基础设施,加速生产要素的高端化和多元化,进而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即技术创新、后发优势和市场机会应替代资源优势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牵引力,2. 竞争优势生成模式,“优势生成”机制主要包括优势延续、优势组合、优势升级、优势替代、优势递进等机制,优势延续指通过技术进步和管理创新,改进资源开发方式,推进资源综合开发,延长资源企业服务年限,增进资源开发效率,确保资源优势的可持续延续,为接续产业培育提供强有力支撑; 优势组合指对区内和邻近地区多种优势资源进行综合配套开发,发挥资源组合的综合效益,由单纯的资源开发到多元化产业发展,形成区域经济的综合优势; 优势升级指依托自然资源优势,向纵横两个
35、方向扩展和延伸产业链,从而形成新的产业优势和区域经济综合优势; 优势替代指立足于资源状况、区域条件、技术基础等因素,通过资源配置和资产存量优化,使资产增量转移到效益更优的产业和部门,形成新的替代产业; 优势递进指要通过自然资源优势的规模化集约开发,通过资本优势及时进行优势经济要素的积累,加快形成人力资本、技术、管理和信息优势,促进经济要素的高质量发展。,4.4.2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模式,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3. 企业转型嬗变模式,大型资源型企业可以通过多元化经营、推进产业转移、组建战略联盟、推行上下游一体化策略等手
36、段,大跨度地实施企业的转型发展 中小型资源型企业则可以选择专精尖的专业化发展策略 在增量管理上,资源型地区需要重新设定资源型产业的进入门槛,防止资源开发项目盲目上马,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低层次过度竞争,同时还要以准入门槛为依据,建立资源型企业的退出和淘汰机制 特别保护和支持非资源型企业的成长,通过政策性扶持,为非资源型企业的发展营造宽松适宜的区域发展环境,发挥非资源型企业在产业结构调整和经济转型发展中的关键性作用(张复明,2011),4.4.2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基本模式,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强化技术创
37、新驱动 引育高质量生产要素 完善财税调节机制 构建生态补偿机制,4.4.3 资源型经济转型发展的主要政策思路,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Resource and environmental economics,参考文献,Aldave, I., Garca-Pealosa, C. Education, Corruption and the Natural Resource CurseR. Banco Central de Reserva del Per, Working Papers, 2009, (005). Alexander, L. Subnational Resource Curse: Do E
38、conomic or Political Institutions Matter?R.Frankfurt School of Finance & Management Working Paper, 2010, (154). Ansari, D., Resource Curse contagion in the Case of YemenJ. Resource Policy, 2016, 49: 444-454. Auty R. Sustaining Development in Mineral EconomiesM. 1993. Behzadan, Nazanin, Chisik, et al
39、. Does inequality drive the Dutch disease? Theory and evidenceJ.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Economics, 2017. Boschini, A., Pettersson, J., Jesper, R. Resource Curse or Not: The Question of AppropriabilityJ. Scandinavian Journal of Economics, 2007, 109(3): 593-617. Brunnschweiler, C. N., Bulte, E. H. T
40、he Resource Curse Revisited and Revised: A Tale of Paradoxes and Red Herring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 2008, 55(3): 248-264. ern, A., Filer, R.K. Natural Resources: Are They Really a Curse?R. CERGE-EI Working Paper, 2007, No. 1211-3298, The Center for Economic Research an
41、d Graduate Education, Charles University, and the Economics Institute of the ASCR, Prague. Colognia, A., Manera, M. Exogenous Oil Shocks, Fiscal Policies and Sector Reallocations in Oil Producing CountriesJ. Energy Economics, 2013, 35(1): 42-57. Corden, W. M., Neary, J. P. Booming Sector and De-Indu
42、strialization in a Small Open EconomyJ. Economic Journal, 1982, 92: 825-848. David, P. A., Wright, G. Increasing Returns and the Genesis of American Resource AbundanceJ. Industrial and Corporate Change, 1997, 6(2): 203-245. Ding, N., Field, B.C.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J. Land
43、Economics, 2005, 81(4): 496-502. Gylfason, T. Natural Resources, Education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1, 45: 847-859. Gylfason, T.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 What is the Connection?J. Fostering Sustainale Growth in Ukraine, 2002, von Cramon-Taubadel, St. Akim
44、ova, I. (Eds), Springer, Berlin/Heidelberg.,参考文献,Gylfason, T., Zoega, G.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GrowthJ. World Economy, 2006, 29(8):1091-1115. Hattendorff, C. Natural Resources, Demand for External Finance and Financial DevelopmentR. Economics Discussion Paper No. 2014/33, School of Business
45、 & Economics, Freie Universitt Berlin, 2014. Hodler, R. 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 in Fractionalized Countrie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6, 50(6): 1367-1386. Isham, J., Woolcock, M., Pritchett, L, Busby, G. The Varieties of Resource Experience: Natural Resource Export Structures and the Pol
46、itical Economy of Economic GrowthJ. World Bank Economic Review, 2005, 19: 141-174. James, A., Aadland, D. 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 An Empirical Investigation of U.S. CountiesJ. Resource and Energy Economics, 2011, 33(2): 440-453. Mehlum, H., Moene, K., Torvik, R. Institutions and the Resource
47、 Curse. Economic Journal, 2006, 116: 1-20. Ng, E. Is Natural Resource Abundance a Curse or a Blessing?R. Paper reported in the CEA 40th Annual Meeting, 2005. Papyrakis, E., Gerlagh, R. Reso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 in the United State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7, 51(4): 1011-1039. Pap
48、yrakis, E., Gerlagh, R. The Resource Curse Hypothesis and Its Transmission ChannelsJ. Journal of Comparative Economics, 2004, 32(1): 181-193. Perkins, D. H., Radelet, S., Lindauer, D. L. Economics of Development (Sixth Edition)M. Norton & Company Press, 2006. Sachs, J. D., Warner, A. M. Natural Reso
49、urce Abundance and Economic GrowthR. NBER Working Paper, 1995, No .5398, National Bureau of Economic Research. Sachs, J. D., Warner, A. M. Natural Resources and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Curse of Natural ResourcesJ. European Economic Review, 2001, 45(6): 827-838. Sachs, J. D., Warner, A. M. The Big Push, Natural Resource Booms and GrowthJ. Journal of Development Economics, 1999, 59: 43-76. Sobel, R. S. Testing Baumol: Institutional Quality and the Productivity of Entrepreneurship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2008, 23(6): 641-655. Takatsuka, H. Zeng, D., Zhao, L. Resou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