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章养生精选文档.ppt
《第九章养生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九章养生精选文档.ppt(8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九章养生第九章养生本讲稿第一页,共八十三页【教学要求】掌握养生、天年、衰老的概念;掌握养生及饮食调养的原则;熟悉调摄精神养生的常用方法,能应用调摄情绪法指导养生实践;熟悉食物性能、作用和食物应用的知识;了解养生的重要意义;了解运动养生的常用方法及养生按摩常用的方法。本讲稿第二页,共八十三页第一节养生的重要意义第一节养生的重要意义含义:养生是具有中医特色的富有实效的保健活动,中医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衰老机制,探索强身抗老、增进健康、却病延年理论和方法的实用科学。本讲稿第三页,共八十三页天年,是指天赋之年寿,即人可以活到的自然寿命,通常以年龄来衡量。天年是古代对于人的寿
2、命期限所提出的一个重要概念。人的生命是有一定寿限的,古代的养生家认为人的天年限度一般为100120岁之间。西方学者海弗利克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对人类自然寿命最高限度110岁左右的推测与这一寿限基本符合100120岁的天年寿限也得到了生活中长寿调查资料的佐证。当然,自古以来超出天年寿限的记载也是有的。本讲稿第四页,共八十三页一、增强体质体质是指人体在生命过程中,禀赋于先天,并受到后天多种因素的影响,所形成的形态上、心理及生理功能上相对稳定的特质。体质健壮者,气血充足,正气强盛抗病能力较强,不易患病;体质虚弱者,气血不足,正气亏虚抗病能力较差,容易患病,所以,增强体质是养生防病的重要措施。由于父母的
3、遗传是子女体质形成的先天因素,且在子女的一生中明显地或潜在地发挥作用,因此,父母平时注意养生调摄,使肾中精气阴阳比较充盛,在母亲怀孕期间,重视心理、饮食、起居、劳逸等方面的调养,则子女能获得较强的先天体质,生命力较强;而生活环境、气候条件、饮食起居、劳动锻炼等是影响人的后天体质稳定、巩固或变化的主要因素,虽然从某种意义上说体质形成以后是相对稳定的,但不是一成不变的,不良的体质可以通过中医养生的方法进行调摄,尤其是先天禀赋薄弱之人,摄养得当,则可促使体质由弱变强,弥补先天的不足而获得长寿。景岳全书杂证谟脾胃:“人之自生至老,凡先天之有不足者,但得后天培养之力,则补天之功,亦可居其强半”说的就是这
4、个道理。即人后天如注意饮食有节,营养充足;起居有常,劳逸适度;经常体育锻炼,心情舒畅等,便可积极主动地改善体质,使气血顺畅,体质不断增强,减少疾病,这对促进人体的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意义。本讲稿第五页,共八十三页二、预防疾病疾病的发生是因为人体正气相对虚弱,邪气乘虚侵袭,破坏了人体阴阳相对平衡的结果。而疾病一旦发生,便可以耗散体内的精气,削弱脏腑的机能,缩短人的寿命,这对健康的危害是显而易见的。而养生发挥的作用就是在疾病未发生之前,注意保养人体的正气,防止疾病的发生。即人要采取相应的养生措施适应社会和自然因素的变化,使正气日渐强盛,提高抗病能力。正如灵枢本神所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
5、,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则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同时还要注意防止病邪的侵害,对六淫、疫疠等应避其毒气,“动作以避寒,阴居以避暑。”应讲究卫生,防止环境、食物和水源污染,对外伤和虫兽伤,则要在日常生活与劳动中,留心防范。只有这样才能有效地预防疾病的发生,维护健康,这也是养生的意义所在。本讲稿第六页,共八十三页三、延缓衰老衰老,是指随着年龄增长,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的功能逐步衰退的动态过程。衰老可以分为生理性衰老及病理性衰老两类,生理性衰老是因老而衰,即随着年龄的增长到成熟期以后所逐渐出现的生理性退化;病理性衰老是指年龄虽然未老而出现的老象,这是由于各种原因使人体发生了病理性的变化,而
6、出现了早衰的现象,也就是所谓的“未老先衰”。各种生物的自然寿命是相对稳定的,衰老是生命过程中不可抗拒的自然规律。衰老与人的寿命关系密切,衰老的迟早,寿命的长短,都是因人而异的,衰者未必都老,老年未必都衰,究其原因,多与养生有关。虽然天年可达百岁以上,但现实生活中寿命缩短、仅活六七十岁寿命的大有人在,这离天年的寿限相差甚远。这种早衰现象,除了先天禀赋有差异外,还与社会因素、环境变迁、精神刺激等对人的不良影响有关。三元参赞延寿书饮食中说:“我命在我不在天,全在人之调适。卿等亦当加意,毋自轻摄养也。”强调了延长寿命应重视自身的摄养。养生是让人类获得健康长寿的有效途径,欲要寿享遐龄,必懂养生之道,必究
7、养生之术,此乃益寿抗衰的关键,故不能轻视养生的作用。纵观古今中外,百岁老人长寿的奥秘也无外乎是注意饮食有节,起居有常,劳逸适度,顺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保持乐观开朗的心情,加强体育锻炼等。因此,只要在日常生活中能够坚持自我养生保健,就可以延缓衰老,这对保持健康,颐享天年是十分有意义的。本讲稿第七页,共八十三页第二节第二节 养生的基本原则养生的基本原则一、顺应自然人类生活在自然环境中,是自然界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人与自然界有着息息相通的关系。人既依赖于自然而生存,同时也被自然规律所制约和支配,无论是四时气候的变化、昼夜晦明的交替、日月星辰的转换,还是地域与环境的差异,各种变化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影响到人
8、体,使人体产生相应的生理或病理反应,即所谓“人与天地相参也,与日月相应也”。人若能顺应自然而摄生,人体内外的阴阳即可达到协调一致,各种脏腑的生理活动就能规律有序,身体健康才得以保持;若不能顺应自然,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人体内外的阴阳则会失调,各种脏腑的生理活动也会紊乱无序,人的身体健康便会受到威胁。中医养生学认为顺应自然的变化规律,保持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是养生的重要环节。从养生的角度讲,人的自身虽然具有适应自然的能力,但人对自然环境变化自我调适的主观能动作用不能忽视,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这里的从其根就是要遵循自然变化规律,即在阳气生发的春夏季节,要顺应
9、春生夏长的阳气生发之势,夜卧早起,舒畅情志,舒展形体,进行户外活动,使人体的阳气得到养护;而在阴气收敛的秋冬季节,又要顺应秋收冬藏的阴精潜藏之势,适当调整作息时间,早卧晚起,防寒保暖,以避肃杀寒凉之气,在阴精潜藏的同时使阳气不致妄泄。这种重视四时阴阳的变化,在起居作息等方面进行保健调摄的方法,就是天人相应,顺应自然养生原则的体现。本讲稿第八页,共八十三页二、形神兼养形神兼养是在养生活动中,既要注意保养形体,也要注意摄养精神。因为形为生命之基,是神的物质基础,只有形体具备完好,正常的精神活动才能产生。神为生命之主,是形的功能作用的体现,只有心神的指挥调节,脏腑组织的功能活动才能呈现整体、协调的规
10、律。所以,养生十分重视“形神合一”的生命观,既要求注意形体的摄养,又强调注意精神的调节,以保证形体强健,精神充沛,使身体和精神得到协调发展,保持生命的健康长寿。形神兼养统而言之,不外“养神”与“养形”两端,即所谓“守神全形”和“保形全神”。养神,又可称为“调神”,是养生的第一要务。主要是指调摄人的精神、思维、意识活动及调畅情志等。调神摄生的方法十分丰富,大致可归纳为:清静养神;修性怡神;四气调神;气功练神;节欲养神等。其要义是:一要内心清静,不贪欲妄想。二要尽可能地避免有害的精神刺激,情绪不可过度波动。三要积极地修身养性,如通过参加琴、棋、书、画的高雅有益的活动,陶冶情操,愉悦心身。养形是指保
11、养人体的脏腑、肢体、五官九窍及精气血津液等。形与神是生命活动中相辅相存的两个方面,形体是神的依附,有了形体,才有生命,有了生命才能具有正常的生理功能和产生精神活动。养形的具体方法有:调饮食,保脾胃;多运动,适劳逸;避寒暑,慎起居等。其中调饮食,保脾胃应做到饮食有节、荤素结合、谨和五味、重视胃气;多运动,适劳逸应重视形体运动和劳动,舒筋活络,调和气血;避寒暑,慎起居应注意防御邪气侵袭,遵循日常生活规律。本讲稿第九页,共八十三页三、动静结合动与静,是物质运动的两种不同的形式,动静互函,动中包含着静,静中潜伏着动。动静有度,刚柔相济,才能符合生命活动的客观规律,有益于人体的健康和长寿。正如增演易筋洗
12、髓内功图说说:“人身,阴阳也;阴阳,动静也。动静合一,气血和畅,百病不生,乃得尽其天年。”由此可见,动与静也是人的生命活动中的基本状态。形为阴主静,代表物质结构,营养的来源;气为阳主动,代表生理功能,动力的源泉,其物质与功能之间的相互转化,是在人体脏腑功能的动静协调下完成的。只有动静结合,阴阳协调,人体的脏腑气血才能保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使生命充满活力,延缓衰老的进程。所以,中医养生既提倡“养静为摄生之首务”,同时也强调“养生莫善于动”。动能养形,“生命在于运动”,适当的劳动和运动,外可以锻炼四肢肌肉等形体组织,使经络疏通,九窍和利;内可以健运脾胃,促进消化,调畅气机,使气血和调。总的说是增强人
13、的体质,提高机体抗御病邪的能力。动形养生的方法有很多,如打拳、舞蹈、散步、游泳、气功、按摩及各种劳动等,可以因人、因时、因地制宜的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项目或劳动工作。不过动形养生应避免过度疲劳和过量的运动,此即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中曾告诫的“养性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所不能堪耳”。要避免因过劳对身体的损害,特别是中老年人更应注意。静能养神,静主要是指保持精神上,包括形体活动上的相对安静。心静才能神凝,而神凝才能主宰五脏六腑。心神有易动难静的特点,因此,心神应以静养为宜。素问痹论说:“静者神藏,燥者消亡。”人只有保持心神清静,才能神藏而身强。若心神过于浮动,神耗精伤,则会影响脏腑的生理功能
14、,导致疾病的发生,危害健康。心神之静并不等于饱食终日,无所用心,而是心无妄用,排除杂念之意。此外,形体活动也要动静适度,劳逸结合。无论是劳动或运动,适当休息保持充足的睡眠,通过静养消除疲劳,恢复精力,就可以对机体起到调整、重建、修复的作用。本讲稿第十页,共八十三页四、调养脾肾中医养生学认为,人体生命活动的根基是肾,生命活动的重要保障是脾。肾与脾,先天与后天,二者相辅相成,影响着脏腑精气的盛衰,因此,善养生者应当重视调补脾肾,水谷充以御外,精髓足以强中,从而达到健康长寿之目的。肾为先天之本,主封藏,是阴精、元气的生发之地。肾之精气不仅是繁衍人类的生命之源,促进人的生长发育,也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最
15、重要的基本物质。肾之阴阳是一身阴阳的根本,肾阴肾阳的盛衰,直接影响着人的健康及衰老进程。肾的精气充足,精足则神旺,身体健康,生命力强盛,寿命延长;肾的精气衰少,精疲则神惫,体弱多病,生命力衰弱,寿命缩短。因此,保精护肾实为养生健体、防衰抗老的中心环节,正如医学正传医学或问所说:“肾元盛则寿延,肾元衰则寿夭。”保养肾精的原则主要包括:节欲保精,导引固肾,食疗补肾,按摩益肾,运动保健和药物调治等。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饮食中的精微物质必须依赖脾的吸收和转输,才能化生为气血,营养周身,维持人体各脏腑组织器官等正常的生理功能活动。故人体脏腑器官、形体官窍、营卫经络,无不仰仗于脾胃,而脾胃的强弱
16、关系到人体正气的盛衰、寿命的长短。脾胃健旺,水谷精微化源充足,气血充足,脏腑功能强盛,形健神旺;脾胃虚弱,水谷精微化源不足,气血亏虚,脏腑功能失常,形弱神衰。此外,脾胃为气机升降之枢纽,脾胃协调,气机调畅,能够促进和调节机体的新陈代谢,保证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所以,调养脾胃也是延年益寿的重要内容。其调养的原则是:益脾气、养胃阴;适寒热,防伤胃;节饮食,和脾胃;调精神,疏肝脾;常运动,健脾胃等。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八十三页五、持之有恒 养生是实践性很强的延年益寿的保健活动,学习和掌握养生的知识与方法,并不代表就能获得理想的养生效果,因为衰老是长期的脏腑精气虚衰,阴阳失调的结果,可以设想打一次太极拳
17、、吃一次滋补药膳是不可能出现立竿见影的逆转效果的。所以,养生是一个效能蓄积的过程,需要持之以恒地去身体力行。无论是饮食养生、运动养生、心理养生,还是按摩、气功等,只有长期坚持,日积月累,才能从量变到质变,改善机体的体质状况,呈现出养生的效果。否则欲速而不达,特别是体质虚弱或有慢性疾病的患者,应有坚持不懈的养生意识和决心,选择适宜的养生保健方法,使经络气血和调,阴阳平衡,脏腑功能正常,以增强体质,却病延年。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八十三页第三节第三节 养生的常用方法养生的常用方法一、运动养生法(一)气功气功,古代又称导引、吐纳、静坐、调息、参禅等,是传统的通过自身行气,以达到增强体质,抗病防老,养生益
18、寿目的的锻炼方法。它是祖国医学的宝贵遗产之一,有着广泛的群众基础,且为历代养生家、医家所倡导,以“气功”为名,则是在近代才广为应用。气功的门派很多,从功法上大致可分为动、静两类。所谓静功,指练功时要求形体不动,如卧功、坐功、站功等;所谓动功,指练功时,形体要做各种锻炼的动作,即所谓“内炼一口气,外炼筋骨皮。”无论是动功还是静功,练功的要领大体是一致的。主要是通过调心、调息、调身等方法来调整机体。调心,即控制意识,松弛身心,以达到“入静”状态;调息,即均匀、柔和、细缓、深长地呼吸;调身,即调整身体姿势符合练功的要求,轻松自然地运动肢体,使内气运行畅通,精、气、神和谐统一,身心融为一体,百脉通畅,
19、营卫气血周流,脏腑和调,精足、气充、神旺。从现代医学角度看,气功锻炼过程中,调心,意守入静时可调节大脑皮层,使大脑皮层细胞得到充分的休息,也能防御外感性的有害刺激;调息可通过调整呼吸按摩内脏,增进脏器功能;调身可使全身肌肉骨骼放松,有助于交感神经系统紧张性下降,诱使情绪得到改善。因此,坚持习练气功可以防治心、脑血管疾病、糖尿病等,又能培补真气,增强体质,健壮体魄延年益寿。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八十三页(二)太极拳太极拳是我国传统的健身拳术的一种。所谓“太极”是指万物的原始“浑元之气”,太极拳是在古代易经的哲学理论指导下,采用太极图像浑圆一体,阴阳合抱之势为运动原则,动作轻柔舒展,手、眼、身、步伐动
20、作协调,以意领气,以气动行,行气相随;动中有静,以静预动,动静结合;神意内守,身动圆活,内外合一,从而达到协调阴阳,流通气血,疏通经络,协调脏腑的目的,是深受广大群众喜爱的健身防病的养生之法。太极拳流派众多,架式特点各异,主要有陈式、杨式、吴式、武式及孙式五大流派。目前,比较简便易学的是国家体委编制的“简化太极拳”,又称“太极二十四式”。练习太极拳要领主要有:一要以意导气,神静体松。太极拳是一种意识、呼吸、动作统一和谐的运动,要以意导气,始终保持神静,排除思想杂念,全神贯注,使意识内守。身体放松,上要沉肩坠肘,下宜松胯宽腰,让经脉畅通,气血周流。二要气沉丹田,呼吸均匀。太极拳练习过程中,要含胸
21、拔背,使气沉于丹田。呼吸要求深长均匀,以腹式自然呼吸为主,一般吸气时,动作为合,气入丹田;呼气时,动作为开,气发丹田,使人体内气周流全身。三要以腰为轴,全身协调。太极拳练习中,腰是运动的轴心,要求定根于脚,发力于腿,主宰于腰,神注于目,行动于指,气动于内,手动于腕,神主于外,动作连绵,轻柔自然,达到意到、气到、行到的协调效果。太极拳运动能防止或延缓关节不灵活、驼背等衰老现象,改善机体新陈代谢,增强免疫能力,提高消化功能;能调节血压、血脂、血糖,防止高血压、动脉硬化、高血脂、糖尿病及肥胖病等病症。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八十三页(三)五禽戏五禽戏是模仿虎、熊、猿、鹿、鸟五种禽兽动作的一套功法。是由医学
22、家华佗创编的世界上最早的医疗保健体操。随着历史发展,形成了各种五禽戏流派。五禽戏系古代导引术之一,因其模仿禽兽的动作不同,意守、调息和动形有所差异,所起的作用也不一样。虎戏是模仿虎威猛神气的形象,善用爪力和摇首摆尾,鼓荡周身的动态,意守命门,内壮真元,益肾强腰,壮骨生髓;鹿戏是模仿鹿的性灵寿高的形象,活动腰胯,心静体松,善运尾闾,沟通任、督二脉气血,促进盆腔血液循环;熊戏是模仿熊身形沉稳的形象,外静而内动,意守中宫(脐内),以调和气血,增强脏腑器官功能;猿戏是模仿猿机警灵活的形象,形动而神静,外练肢体灵活,内练思想清静,意守脐中,达到体轻身健的目的;鸟戏又称鹤戏,是模仿鹤轻翔舒展的形象,意守气
23、海,昂首挺拔,悠然自得,达到疏通经络,调畅气血,活动筋骨关节的目的。五禽戏是一个整体,但每一个动作又各有侧重。练习五禽戏的要领主要是:全身放松,精神专注,腹式呼吸,均匀和缓,把握其动作特点,动作自然舒展。经常练习五禽戏有宁心神、益脏腑、调气血、通经络、利关节、活筋骨、增体力等作用。神静则气足,气足则生精,精足则化气动形,最终达到精、气、神合一,是中老年人防病抗衰,延年益寿理想的运动项目。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八十三页(四)八段锦 八段锦是由八节连贯进行的动作组成的一套保健体操。距今已有八百多年历史。因为八段锦的锻炼易学易做,术式简单易记,环境场地要求低,运动量适中,祛病除疾,强身益寿,效果显著,故
24、在群众中广泛流传。八段锦是调形与调息相结合的健身法。练习八段锦的要领主要是:意守丹田,呼吸自然、平稳,柔刚结合,不用僵力。八段锦对人体的养生作用总体说来是舒展筋骨,疏通经络,行气活血,周流营卫,调养脏腑,是机体全面调养的健身功法。适用于肌肉不发达,或者身姿不正的青少年,以及中老年人的保健。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八十三页(五)易筋经“易”指活动变化;“筋”泛指筋骨、肌肉;“经”指方法、规范。“易筋经”是活动筋骨、肌肉,使全身筋骨强健、肌肉结实、经络气血调畅,从而增进健康,祛病延年的一种传统的养生健体之法。在十二式易筋经中,所有动作都是从古代的各种劳动势态演化而成的,后来在民间逐渐流传开来,成为广大群
25、众锻炼筋骨、肌肉的健身术之一。易筋经功法以形体屈伸、俯仰、扭转为特点,练习易筋经的要领主要是:保持意念、动作、呼吸紧密配合,精神清静,排除杂念,松静结合,用力时肌肉逐渐收缩紧张,然后缓缓放松,力求达到独特的“抻筋拔骨”,即用意念调节筋骨、肌肉的紧张力(暗使劲)的锻炼效果。经常练此功法,可使全身经络、气血通畅,五脏六腑得到调和。可以纠正青少年身体的不良姿态,促进骨骼、肌肉的生长发育,也可以防止年老体弱者肌肉萎缩,对慢性疾病的康复及延缓衰老都很有益处。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八十三页二、针灸、按摩养生法(一)针刺养生用毫针刺激一定的穴位,运用迎、随、补、泻的手法以激发经气,使人体新陈代谢机能旺盛起来,达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九 养生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