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pdf》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案.pdf(84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四年级下册语文教案 第一单元 1.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 认识 2 个生字,会写 5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三首古诗词,默写独坐敬亭山 望洞庭 。 3、 学习通过看注释,边读边想象画面等方法,感知诗词大意,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 的意思。 4、 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每的熏陶。 教学重点: 品味诗句,指导背诵,积累语言。在学习语言的过程中体会江南山水的特点,激发爱美 的情趣。 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激趣导入 1、 导语:我们先进行课外知识抢答:唐朝是我国古诗创作最旺盛的时期,在众 多诗人中有两个最有名的诗人,他们是谁?
2、(诗圣、诗仙) 2、 揭题。谁来背背李白的诗,会几首就背几首。 一、释题,简介背景 1、 读题,看注释,结合插图,介绍背景。 2、 过渡:李白坐在敬亭山上看到些什么,想到些什么呢? 二、学生自学,初步理解 1、 自读古诗,做到“五不” 。 2、 自读古诗,思考问题,并根据注释,结合插图,逐句说说诗意。 三、四人小组合作学习 1、 互读古诗,检查是否做到“五不” 。 2、 交流诗意。 四、全班交流 1、指名回答,评议交流。 2、老师点拨: “闲”是悠闲的意思,在说句意时,要作词序的调整。即“一片白云悠闲 地飘去” 。 “厌”的注释是“满足” 。在说句意时要进行适当的变通。 3、学生质疑。师生共同
3、解答。 4、在理解诗意的基础上,想象一下“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可以用语言描述,也可以用画面表现。 六、 指导朗读 1、 独坐敬亭山围绕着“静”来写,朗读时注意语调轻缓,节奏要缓慢;通过朗读, 表达诗人如找到了知己似的一种轻松感。 2、多种形式读诗:指名读同位读小组读齐读等。 七、吟读,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1、自由吟读。 2、讨论:诗句表明了诗人怎样的心境?你最欣赏哪一句? 望洞庭 一、形象感知,揭示诗题 出图。你知道洞庭湖吗?谁来介绍一下?我们来欣赏诗人刘禺锡是怎样描写的。 二、自由吟读 1、 学生边读边参阅课文注释,试着理解诗句意思,不懂的随时发问。 2、 根据学生提
4、出问题的普遍性与否,或个别讲解或集体理解。 三、指名朗读,同桌互说意思 1、 点拨理解“两相和” ,可以让学生结合看图吟诵体会。 2、 在交流体会描写月夜洞庭的美景时,随机指导学生诵读,体会比喻的巧 妙。 “镜未磨”写出了一种别有情致的朦胧的美,真是别出心裁。 君山如青螺,只因是遥看,这个比喻用得非常妙。 四、引导赏析 1、 你觉得哪一句诗写得好,在交流中进一步体会诗人的心情。 2、 与上一首比较,体会不同的景致及古诗的借景抒情的手法。 3、 背诵独坐敬亭山 、 望洞亭 。 五、交流课外积累 1、 说说你知道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 2、 课外继续收集山水诗。 3、 练习 任选一首,想象景致,根
5、据自己的理解作画,并配上诗句。 第二课时 忆江南 一、复习导入 背诵前两首以及课外搜集的描写山水风光的古诗.忆江南是一首词,又描写了怎 样的景致,怎样的心情呢? 二、读课文,理解内容 带着上面的问题自由读,边读边看图,理解意思。指名读,读准生字,结合注释理 解意思。 指名看图说出意思。朗读领悟词义,教师做如下点拨: “忆江南”是词牌名,词都有一个牌名。词的内容也是回忆江南景色的,白居易曾 经当过杭州刺史。词中回忆的,就是美丽的江南风光。 旧:从前。曾:曾经。谙:熟悉。胜:超过,胜过。 根据提供的词语解释,让学生自己说说词句的意思,然后连起来说整首词的意思。 三、小组合作学习,相互交流 四、教师
6、小结 诗一开头,诗人先说: “江南好” ,这是诗人对江南春天的赞美。那么,说江南好, 是听别人说,还是自己亲眼看到的呢?第二句做了回答:曾经,我对江南的风景是那么 的熟悉,那么了解。 江南风景好在哪里?可先让学生来回答。老师最后归纳:春回大地的时候,百花盛 开,每当太阳从东方升起,阳光普照,遍地开放的鲜花更加艳丽,春暖水碧,绿波粼粼。 由于红日的映照,红花更红,像燃烧的火焰:由于江花红,所以更显出江水碧绿。 “蓝” 字形容春水深碧。这美好的景象,深深地留在诗人的记忆里,所以词的结尾说江南 风景这样好,能不让人回忆吗? 五、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 朗读的感情基调:饱含深情的回忆之情。 语调处理:
7、一、二句要有昂扬的激情,再转入缓慢回忆, “日出”句声调高昂, “春 来”句声调柔合平缓,最后一句声调稍抬高,仿佛是自问,又像是问他人, “能不”语气 要果断、坚定。 在熟读基础上让学生练习背诵。 六、抄写或默写 默写独坐敬亭山 、 望洞庭 课后反思:本课教学是按照运用插图和老师的导语进入诗境理解词句、想象画面 吟诵诗词、体验诗情来进行。学生通过对诗词的诵读和欣赏,感受,感受南方自然风 光的美。在学习忆江南这首词时,拓展了另两首,学生对这首词的了解更深入。在 理解词义的基础上,通过创设情境,让学生分角色,在对话中巩固词义。 板书:独坐敬亭山:鸟飞云去;不厌敬亭山 望洞庭:湖光秋月;潭面无风;山
8、水翠;一青螺。 忆江南: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 桂林山水 一、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会写 11 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全文。 3、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培养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热爱大自然的感情。 4、了解作者的语言表达特点,模仿课文例段,学习用相同的句式写一段话。 二、教学重点 通过阅读感受桂林山水的美好,热爱祖国大好河山;通过品味词句,反复诵读积累 语言,从中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导学生进入图文描绘的桂林山水的美景之中 出示挂图或放映课件图像,同时播放课文朗读录音,或教师进行范读,对图文进行 整体感知,然
9、后让学生谈感受。 二、导入(学习第一自然段) 导语:那么,课文是怎样评价桂林山水的?找出来读一读。 “甲天下”是什么意思?(天下第一)桂林山水天下第一,那将是多么美的景象啊, 让我们和作者一起荡舟漓江,去观赏名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吧。 自读全文,学习字词。 读准字音,找出新词,对不懂的词句,可以联系上下文理解或者请教同学、老师。 三、观赏漓江的水(学习第二自然段) 导语:我们先来欣赏漓江的水。观察图画或观看课件中的漓江水,用自己的话来描 述。 1、作者是怎样描写的? 齐读(根据课堂读的实际情况,可以让学生个体再读,要求投入自己感情地读) ,找 出概括漓江水的三个特点的词。 品读作者怎么写出漓江水与
10、众不同的“静、清、绿”? (特点之一 “静” 。 课文用 “让你感觉不到它在流动” , 从感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 “静” ) (特点之二“清” 。课文用 “可以看见江底的沙石” ,从视觉上突出了漓江水的“清” ) (特点之三“绿” 。课文用“仿佛那是一块无暇的翡翠”这一形象的比喻,从色彩和 品质上突出了漓江水的“绿”和“纯” 。翡水平如镜的西湖?在读议中让学生体会,用对 比的方法突出漓江水的三个特点和作者的赞美之情。 2、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并感受。读出漓江水的静、清、绿,读出对漓江水的喜爱 之情。 3、引导学生“发生这个句子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让学生谈对排比 句的感性认识)注意
11、通过范读指导读好“真静啊” “真清啊” “真绿啊”三个“啊”的变 调。能背的可以看着画面当堂背诵。 四、巩固识字,练习书写 漓:注意右边的写法。 澜:前鼻音。右边“门”里面是“柬” 。 瑕:可与“假”进行比较。注意右上是“” 。 翡:上下结构,下边是两个“”习,整个字要写紧凑。 峦:前鼻音,与“澜”比较读音。与“恋”比较字形。 筏:上下结构,右下不要丢撇。 第二课时 一、观赏桂林的山(学习第三自然段) 1、导语:那么桂林的山又是怎样的呢? 2、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画一画,结合插图来欣赏。 3、互相交流:课文怎么写桂林山的特点的?(和第二自然段比较,也是用这样的段 落句式) 在学生的回答中,教师
12、随机展示课件,让学生进一步感受到: 特点之一“奇” 。 “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 ,指导学生读 出感受, 理解词语, 并展示泰山和香山的图像, 以帮助学生理解 “峰峦雄伟” “红叶似火” 。 看资料的补充资料图片,让学生想象:像老人、像巨象、像骆驼。 模仿句式练习,说说像什么。比如:还有的像背着娃娃的妇女,有的像好斗的公鸡, 有的像下山的猛虎,有的像含苞欲放的莲花,有的像捧书而立的书童,有的像敞胸露肚 的罗汉 特点之二“秀” 。课文打了两个比方“像翠绿的屏障,像新生的竹笋” ,通过图像, 让学生感受到“秀”得郁郁葱葱,色彩明丽。 特点之三“险” 。重点理解“危峰兀立,怪石嶙
13、峋” ,指导学生通过字面、结合语句 领会。如“危峰兀立” ,字面上指导“兀”的意思即“高耸突出” ,然后让学生自己连起 来解释,并放到句子中理解。这样,教给方法后,再让学生自己休会“怪石嶙峋”的意 思。 4、练习朗读,读出桂林山的奇、秀、险,读出对桂林山水的喜爱之情。重点指导读 好“真奇啊” “真秀啊” “真险啊” 。 二、山和水相遇的景象(学习第四自然段) 导语:我们观赏了漓江的水,观赏了桂林的山,再看看图片,当山和水相映衬时, 又是怎样一番景象呢?作者又有什么感受? 1、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2、理解句子: “像是走进了连绵不断的画卷,真是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 (1)引导理解字面意思
14、, “画卷”即绘画长卷,一般要卷起来收藏。 “连绵不断” , 接连不断。 “连绵不断的画卷” ,即很长很长的画卷。 (2)观看图像片断, 同时配音介绍: “从桂林到阳朔,航程 83 公里,沿途都是青山绿水, 美不胜收, 说桂林山水是一幅连绵不断的画卷, 十分贴切。 舟行碧波上, 人在画中游, 道出了荡舟漓江,观赏桂林山水是一种美的享受,充满情趣,与开头的桂林山水甲天 下相呼应。 ” 3、引导边读边想象“这样的山围绕着这样的水,这样的水倒映着这样的山”是怎样 的一种景象,休会“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这种陶醉山水之间的感觉,然后说自己 的体验。 三、指导背诵 用师生引读的方法练习背诵。 四、抄写
15、句子 注意分号的用法。 抄写描写山、水特点的两个句子,要求以标点为标志,看半句抄半句,不可看一个 字词写一个字词,格式要正确,字迹要工整。同时提示,每两个特点之间用分号来分隔, 可以把各个特点分得很清楚。指导分号的书写。 课后反思:本文以生动形象的笔触描绘了桂林山水的秀丽风光。读完全文,学生都 能体会到祖国山河的壮丽。 板书:总述 甲天下 桂林山水 分述:水:静,清,绿。山:奇,秀,险。 总结:舟行碧波上,人在画中游。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一、教学目标 1、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3 个生字。正确读写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能复述“双龙洞”的景象, 感受大自然
16、的壮观。 3、 领悟按游览顺序进行叙述的写作方法,积累语言。 二、教学重点 感受溶洞的奇观,学习按游览顺序的记叙方式和运用恰当的词句描绘事物和表达思想感 情。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课文 同学们,你们中间有谁去过溶洞,那里的景象是怎样的?给同学们介绍一下 师总结:在我们生活的这个地球上,不仅在地面上有高山,大海,平原等自然的风 光,而且在地下也有着很多奇妙的景观。其中溶洞就像童话世界中的迷宫 结合认读“溶洞、石钟乳、石笋”等词语。 二、自学课文,认读理解生字词 1、读一读生字表中的 13 个生字,要求读准字音,对其中笔画较多的生字如“簇、 臀、擦、蜿”等,要求识记它们的字
17、形。 2、画出课文中的新词并根据上下文或查工具书,理解它们的大概意思。 3、质疑问难。 (可以同桌之间互相询问,也可向老师提出不能理解的词语。 ) 三、初读课文 1、自由朗读全文,遇到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 2、指名分自然段朗读。 3、默读全文,要求边读边画出作者游览路线示意图。 (可以各自进行,也可与几个 同学讨论一起完成。 ) 四、交流 指名出示画好的示意图。并按图说清图意,然后相互补充或纠正不当之处。 五、对照示意图,找到相应段落再次朗读。 六、布置课堂作业 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 一、研读作者在去双龙洞的途中所见的景物 思考:作者见到些什么? 感悟句子: 1、 粉红色的山,各色的映山红,再
18、加上或浓或淡的新绿,眼前一片明艳。 由具体的景物概括出“明艳”一词,写出金华一带山区明亮艳丽的景色。 2、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时变换调子。 引导发现这句话的特点。 (如有两对反义词,用拟人手法,写溪水的声音)说说对这 句话的理解,体会句子中的因果关系,音韵节奏感,和作者当时的心情等。 反复朗读上述句子。 二、研读洞口、外洞、内洞各自的特点,以及作者是怎样把这些特点写具体的。 1、引导学生找到课文中概括特点的词语或者能用恰当的词语概括。 洞口:像桥洞似的,很宽。 外洞:宽敞。 孔隙:窄小。 内洞:昏暗,比外洞大,有双龙洞和石钟乳 2、从文中找到作者用什么方法把这些特点写出来。 (让学生
19、体会这些句子的意思以及采用的打比方,说感觉等手法) 着重感悟下列句子: 1、 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擦伤鼻子。 体验由于孔隙的窄小而形成“挤压”的感觉。 2、这些石钟乳和石笋,形状变化多端也很值得观赏。 着重理解“即使”这部分的强调作用。 以上句子可先让学生说说自己的感受,然后作适当的点拨。 三、复述 要求学生任选双龙洞其中一个景点进行复述,可采用导游介绍等形式进行。 四、总结全文 1、启发学生谈谈学了本文后的收获,在相互交流对话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 2、教师小结。 五、指导造句,写段训练 1、用“时而时而”写句子。 2、把下面两个句子表达的意思分别写具体。 (1)那棵松树的枝叶十分繁
20、茂。 (2)登上山顶,我感到舒服极了。 六、布置课外语文活动 搜集有关溶洞的图片或文字资料。 板书:金华城路上洞口外洞空隙内洞 (明艳)(突兀)(大) (窄) (黑奇大) 4 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目标 1、认识 8 个生字。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的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 到美的熏陶。 三、教学时间:一课时 四、教学过程: 一、直接揭题 指名读课文前面的过渡语。 二、学生自学 带着过渡语
21、提示问题,初读课文,并读准生字,找出新词。 整体感知,提问:文章似乎是个向导,带着你游览,能看出导游线路吗? 教师指导:随着导游线路观看图像或网页浏览,初步感知新疆天山的美丽风光。 三、引导读通 结合看画面,指导读好课文各个小节,让学生说说作者分别写了哪些景物。 同时正音、解词,通读句子。如疑难词有:炎暑、山涧、饮马、萦绕等。 “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这句,需要结合图片点拨感受。 四、合作学习 你觉得哪些语段、词句写得好?这段话或这一词语好在哪里?在四人小组中阅读交 流,说出感受,请同学发表看法,不理解的可以请教老师。 五、班集交流 各小组派代表在班上汇报讨论情况,教师给予肯定和鼓励,对体
22、会不到位的进行点 拨,并结合朗读加深体会。 六、激发兴趣,课外延伸 在学生交流后,问他们是否喜欢读这样的游记,并让学生在课外自由选择读些这方 面的书,也可以浏览互联网上的资料, 鼓励学生多和老师、同学交流,这样,“足不出户, 也可以游遍千山万水” 。 七、摘抄优美词句 有条件的设计专门的摘录本子,指导摘录的格式,提醒学生在课外阅读中也要进行 这样的摘录。 八、作业:复习词语卡 板书: 进入天山雪峰雪水 七月的天山:再往里走森林日影水声美 走进深处溪流野花 语文园地一 一、教学目标 1、能就春游活动讲清楚自己的计划,并参与商讨,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参与意识。 2、能具体明白地描写生活中观察到的景物
23、或者由此引发的联想。 3、感性认识排比句的特点及其表达作用。 4、积累描写景物的古诗词,激发课外阅读兴趣。 5、学习浏览,获取需要的信息,并交流感受。 第一课时 口语交际 一、导语 不知不觉春天已经来到我们身边。看窗外,春光多美好。我知道,同学们最想去春 游了,记得去年我们去了哪里?今年我们还要去,不过需要由大家自己来安排。 二、准备计划 先读读课文里的这段话,想想需要考虑哪些问题,准备纸笔,稍作记录。比如:去 的时间、地点,怎么去,需要用到什么交通工具、搞些什么活动,带什么器具等等。 三、分组讨论 恐怕一个人拿不定主意,咱们分小组进行。看哪一组计划得周密、妥当,咱们就听 从他们的意见。每人稍
24、做准备,谈谈自己的计划,再由小组长统一意见,推选一人做好 发言交流准备。 四、制定春游方案 各小组派代表发言,师生评议。最后由班长综合大家意见,制定出一个春游方案。 第二、三课时 习作 一、启发谈话 我们在校园里生活了三年,对环境应该很熟悉了,你能说说吗?你最喜欢哪个地方, 比如校园的花坛,有哪些花草等,你经常在那里做些什么?(鼓励学生自由说,放开说, 教师做适当补充指点) 小结:有的同学平时能够留心观察,说了自己的所见所想,讲得很具体,而有的同 学疏于观察,我们要做善于观察的人。 二、实地观察 现在给大家 30 分钟时间,去校园里做一次观察,把观察到的景物记下来。可以选一 处景物来写,具体写
25、出你的感受来,或者你想到了曾经在那里发生过的事情,觉得很有 意思,也可以写下来,注意要仔细观察。 三、交流观察所得 指名说说你已观察到什么,准备怎么写,让学生在互相交流中得到启发。教师结合 学生的交流进行点评。 四、学生完成习作 五、同桌互相交流,评改 改通顺,指出错别字及其病句、标点错误等;评优点,划出你认为的好词好句或者 精彩语段;提建议,提出哪些内容需要具体或补充,哪些可简单或删除等等。 第四课时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 一、复习导入 检查读词语卡中的词语,有选择听写词语。 二、我的发现 分角色读读对话。说说小林和小东发现了什么?读句子,回到课文中去找这些句子, 再读一读,说说用这样的句式有
26、什么好处。交流后进行摘抄。我们在哪些课文 中也学到 过类似的句子? 三、日积月累 自由朗读诗句。说说自己读懂意思的诗句,提出难以理解的诗句。教师点评释疑。 比一比,看谁背得多,背得快。 四、宽带网 自读:看图,读文,说说从中了解的知识。 小组交流:介绍自己了解的五岳和五湖。 拓展知识:搜集或下载资料,遨游祖国的山山水水。 集体交流:图片附文交流,或者就图片自己口头介绍,或者直接在多媒体教室打开 网页介绍。 第二单元 5、中彩那天 一、学习目标: 1、认识本课的 6 个生字,学会其中的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维持、财富”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同时,懂得诚
27、实、讲信用 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珍贵的道理,并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说说体 会。 3、体会叙事条理清楚,首尾照应的表达方式,能复述课文,提高口头表达能力。 二、学习重难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变化,理解诚实与守信的珍贵;难点是对“道德 难题”这一意思的理解。 三、学习准备:写着名言的投影片 四、学习时间:两课时 五、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你买过奖券吗?在买之前,你是怎么想的,如果你中奖了,又是怎样的心情? 二、初步感知: 1 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检查生字。 2 轻声读课文,画出不理解的地方。教师鼓励学生在小组解决问题。 3 用一句话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整体感
28、知: 1 课文围绕中彩那天的情景进行描写。作者用哪几个自然段了这一天的事情? 2 文章第一自然段和第十自然段写的是什么时候的事? 3 文章是通过回忆的形式来写的。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朗读课文。 二、讨论交流: 1 默读课文。当我们得知自己家中奖时, “我” “爸爸” “妈妈”各是怎样的表现?用“ ”画出来,并揣摩人物当时的心理活动。 2 小组讨论汇报。 三、学生读 38 自然段 1 指名读。没有了汽车的父亲为什么反而特别高兴? 2 想象:当父亲做出这样的决定时, “我”和妈妈的心情是怎样的?会有什么样的对话? 3 小组内分角色进行对话,可以想象内容。 四、学习第十自然段 1 齐读。理解
29、含义:是呀,中彩那天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刻。 五、拓展延伸 在今天的商业社会中,你怎样看待诚信,自由谈谈。在相互交流的基础上,以诚信为 题写一篇短文。 板书: 梦寐以求 中彩得车 5 中彩那天诚实守信是财富 烦恼开车 高兴还车 6 * 万年牢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 8 个生字。 2 了解故事内容,体会做人要讲究认真,讲究实在的道理。 3 学习作者叙述清楚、有条理的表达方式。 4 学习独立阅读课文,培养自学能力。 二、学习准备: 找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三、学习时间:一课时 四、学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万年牢 看了课题,你最想知道什么?(万年牢是什么意思?万年牢指什么
30、?)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读通课文,读准字音。 2 检查字词:多音字:把(ba) 闷(men) 削(xiao) 词语:走街串巷、掉皮损伤、晾晒、竹签、耽误 (能认读,并结合句子理解词义) 3 课文三处写了万年牢,分别指什么?找出有关语段读一读。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 第一处的万年牢指什么?找出有关语句读一读。 出示句子:我的糖葫芦蘸得均匀,越薄越见功夫,吃一口让人叫好,蘸出的糖葫芦不 怕冷不怕热不怕潮,这叫万年牢。 (1)为什么叫万年牢? (2)这种糖葫芦,父亲是怎么做出来的? (读第二小节,体会父亲十分讲究选料;读第三、四小节,体会父亲在制作过程中对 每一个环节一丝不苟。
31、) (3)小结:正是因为父亲做糖葫芦认真仔细,所以他的糖葫芦才能经久不衰。 2第二处万年牢指什么? 句子:公平买卖走正道,顾客点头说声好,回头再来这是宝,做生意讲实在是万 年牢。 (1)什么是正道?(凭着良心做买卖) (2)父亲是怎么走正道的? 3第三处万年牢指什么? 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要做个可靠的人,实实在在的人。无论做什么事都要 讲究认真,讲究实在。 体会父亲教导我做人要做可靠实在的人。 4这三处的万年牢之间有什么联系?启发学生懂得:产品质量好才能赢得顾 客,做事讲认真、讲实在才能赢得别人的信任和尊重。 (四)深入体验 你是怎么理解父亲所说的做人的道理的?结合具体的生活事例来说明。
32、(五)交流“做事认真,讲诚信”的故事。 板书: 做糖葫芦质量好 6 万年牢凭良心做买卖一生受益 做人做事实在,可靠 7 尊严 一、学习目标: 1 认识 6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尊严、逃难”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课文。 3 体会文中描写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的句子,从中感悟人物形象,懂得什么是尊严。 二、学习重难点: 体会什么是尊严,学习通过描写人物外貌、动作的语言,表现人物的品质。 四、学习准备:收集有关做人方面的人生格言,了解哈默的生平。 五、学习时间:2 课时 六、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古人有饿死不吃嗟来之食的名言,讲做人要有尊严。今天老师
33、介绍给 大家的是一位外国的年轻人,从他的行为和做法中,会给我们许多新的启示。 二、学生自读课文: 1、自学生字新词。 2、质疑问难。 3、想一想,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1 检查生字新词的认读和理解。 2 师生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 指名分节朗读课文。 4 指名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 (短文主要写了一个逃难的年轻人,在饥肠辘辘的情况下,没有接受人们送 给他的食物,而是执意用自己的劳动,换取了食物,赢得了做人的尊严。 ) 五、课堂作业 1 抄写生字新词。 2 概括地写出课文的主要内容。 第二课时 一、深入朗读,品味词句。 1 要求学生边读书,边画出: 描写小伙子神态的句子:
34、这个年轻人的目光顿时灰暗了。 描写小伙子动作的句子:他的喉结上下动了动,年轻人立刻狼吞虎咽地吃起来。 描写小伙子语言的句子:先生,那我不能吃您的东西,我不能不劳动,就得到这些食物 2 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理解这些句子,从内容上体会思想。 3 从描述中看,这个年轻人是怎样的人?他是怎样想的? 二、点播,揭示中心 1 讨论:年轻人的表现令人钦佩,更引发了我们的思考,他为什么要这么做呢? 2 齐读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 提问:这个年轻人是谁?是什么使他从一无所有,到拥有一笔使所有美国人羡慕的财富呢? 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诚实的劳动和做人的品质是多么重要。它能成就人的一生。 三、结合自身实际,谈感受 鼓励学生
35、从小就要有自尊心,无论什么时候都要靠自己的诚实劳动来获取自己想得 到的东西。 四、指导学生带感情朗读课文 1 自由读。 2 指名读。 3 分角色读。 六、布置作业 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可以出示有关“尊严”和做人方面的格言。可提示学生从“什 么是尊严”和“尊严的意义”以及如何做人方面去想,然后交流。 外貌:脸色苍白骨瘦如柴 板书:语言:有什么活儿需要我做 7 尊严神态:目光灰暗不能不劳而获 动作:蹲下捶背做完再吃 8* 将心比心 一、学习目标: 1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将心比心”这一成语的意思。 3 培养独立阅读能力。 二、学习准备:字词卡片 三、学习时间:一课时 四、学
36、习过程: (一)揭示课题: 哈默用自己的言行维护了自己的尊严,同时赢得了人们的尊重。今天,我们学习 将心比心 ,能说说这个词语的意思吗?课文写了哪些将心比心的事情呢?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 各自轻声读课文,遇到生字可以查查字典。 2 四人小组的同学轮读课文,互相纠正读不好的句子。 3 课文写了哪两件将心比心的事? (三)细读课文,探究情感 1 自学第一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自学基础上小组互相交流,并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 自由读课文第二小节,想想哪些地方让你感动?在书上做些批注。 3 学生交流读后感受,教师引导重点探究以下问题:读母亲平静的话,思考:母亲的“宽容” 体现在哪?母亲
37、又是怎样鼓励护士的?她为什么能这么做? 4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第二小节。 5 学习第三小节:你能结合生活实际谈谈对这一节的理解么? 6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7 课堂练习:写一段话,以生活中的一个事例来说明“将心比心” 。 课后反思: 奶奶:阿姨开门,说话(温暖我) 板书:8 将心比心 妈妈:鼓励,希望(温暖,幸福我) 语文园地二 一、学习目标 1 学习以诚恳的态度、真诚的语言与他人交流,懂得真诚待人是一种良好的品德。 2 学会在合作中说真话,告诉别人心里话。 3 积累有关诚信的词语及古诗文名句。激发学生待人诚恳、讲信用的思想情感。 二、学习准备: 让几个学生排练一个小品:一学生在校园里乱扔纸屑,
38、另两个学生据理劝导。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景,引入话题 生活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例如:别人有事找父母亲,父母亲不在家,班上的一 个同学病了,好几天不能来上课;有的同学在校园里随地吐痰等等,我们应该怎样对待这些 事呢? 1 刚才几位同学表演的小品,你看了后有什么话想说? (在学生自由发言的基础上揭示“以诚待人”的交际主题。 ) 2 想一想,平时你有没有遇到类似的事,如果有,你是怎样对待的? 二、讨论交流 1 个人准备后,在小组内交流。 先由一名学生举一具体事例, 再说说自己是怎样做的, 然后对这一做法作一评价。 接着, 其余学生轮流发言。 2 各小组选派一位学生准备在班上交流。 3 班级交流:
39、对参与交流的学生作适当的鼓励和评价,并随机规范其语言。 三、提建议 在讨论和交流的基础上,让学生概括成几条简明的建议,一一写在黑板上,然后做归 纳整理,再在条文前加上几句关于以诚待人的“前言” ,形成一份建议书。课后抄录并张贴在 教室里。 第二、三课时 一、学习“我的发现” 1 读读小林和小东的对话,说说小东说了习作上的哪些好经验。 2 归纳过渡:习作除了留心观察周围,把自己观察到的事物写下来之外,还可以把自己心里 的事,或想对别人说的话写下来。 二、明确本次习作要求,启发思路 1 阅读习作提示。让学生明确:写的是自己想说的心里话,要真实,不说假话。 2 思考表达的内容。先要想好,最想对谁说自
40、己的心里话,再考虑要说的话,可以是烦恼的 事,可以是欢心的事 3 学生酝酿交流、师生个别谈话: 根据习作要求,学生自行酝酿,指名个别交流,启发学生的习作思路。教师随即与个别 学生轻声交谈。 4 学生动笔。 5 相互交流,修改。 第四课时日积月累 趣味作文 一、词语盘点 1 学生自读。 2 同桌互查。 3 学生质疑,教师释疑。 4 记记写写。 二 日积月累 1 告诉学生,这些都是从古诗文中选取的名句,每句话都包含着深刻的道理。 2 逐句自读。 3 说说自己能读懂的句子,提出不理解的。 4 教师释疑。 5 熟读、背诵。 三、趣味语文 1 联系本单元中彩那天等课文,指出诚信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美德。 2
41、 自读。 3 师生共同举出生活中的事例,理解“自信、守信、诚信”等等。 选取其中的一个带有“信”的词,再根据这个词的意思,写一个事例。 课后反思: 学生通过学习明白了诚实守信是做人的美德。 第三单元 9自然之道 学习目标: 1. 认识 7 个生字,会写 14 个生字,正确读写“旅游、侦察、愚蠢、争先恐后、若无其事” 等词语。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从中受到做事要遵循自 然规律的教育。 3. 丰富见闻,激发探究大自然对人类启示的兴趣。 教学重点: 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难点: 理解向导的话,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时间: 两课时
42、。 第 一 课 时 一、阅读“单元导读” ,引入新课 1. 指名读“单元导读” ,说说本单元专题是什么,有什么新的要求。 2. 今天,我们先来学习一个真实而又令人难忘的故事,初步了解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 (板 书课题) 二、自由朗读,自主预习 1. 按常规或按要求自读自学:把课文读两三遍,读通读顺;认读生字,找出生词,查字词 典理解生词,标自然段序号,想一想课文大意。 2. 出示小黑板,检查生字词认读与理解情况:指名读,想读哪些就读哪些,想说哪个词义 就说哪个,有的词语可用形象表演的方式,如: “欲出又止、鱼贯而出、气喘吁吁”等。 小黑板 旅游筑巢幼龟沙滩侦察企图 情愿蠢事返回海鸥补救 争先恐
43、后欲出又止若无其事见死不救 鱼贯而出愚不可及气喘吁吁响彻云霄 3. 指名或推荐学生逐段朗读全文,检查是否达到准确、流利朗读课文,重点指导难读的句 子,并多读几遍。 4. 汇报: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疑问? 师生共同确定学习目标与重点:了解课文大意,理解“自然之道”的含义并从中 受到启发,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以演促读,感悟“蠢事” 1. 出示句子: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 这是一件什么“蠢事”呢?我们读懂了三、四、五自然段就明白了。请自由读第三、四、 五自然段,等一会儿,我们来分角色表演这三个自然段叙述的情景。如果你会表演了,也就 读懂了。 2. 演中促读,演中理解: a) 请一
44、个学生朗读第三自然段,请两个学生扮“幼龟” “嘲鸫” ,带头饰上台表演,大家 边听边看。表演后评议,教师引导学生抓住“欲出又止” “踌躇” ,评议“幼龟”的表 演,并理解这两个词语的意思,比较并书写“幼”和“幻”字;引导学生抓住“突然” “啄” “拉” ,评议“嘲鸫”的表演,范写“啄”字。 b) 先找出第四自然段中表示感情或表情的词语,如“焦急” “若无其事” “冷淡” “极不 情愿” “颓丧” ,自由读该段,要求读出各自的表情。再分角色朗读,教师引导学生通 过范读、模仿读、比赛读,初步读出感情。最后指名上台表演。教师采访“向导”扮 演者:你说“叼就叼去吧,自然之道,就是这样的” ,这是什么意
45、思呢?引导学生初 步理解这句话的意思。 3. 想象课文描写的场景,分小组再说一说。 4. 回答:我们干了一件什么样的“蠢事”? 5. 比较句子:下面两个句子有什么异同? 我们干了一件蠢事。 我们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 通过比较,并联系课文明确:我们的确是弄巧成拙,好心办坏事,是“愚不可及” 。然 后范写“愚蠢” ,学生在草稿本上写两遍。 四、课堂小结,完成练习 自主读课文,遍数自定,抄写生字新词。 第 二 课 时 一、导读课文,感悟“启示” 1. 观察课文插图,说说图意。 2. 课文第六、七自然段就描述了这幅图的情景,请大家再自由读一读。 3. 默读六、七自然段,展开想象: 食肉鸟是怎样“饱
46、餐一顿”的?请大家展开想象写几句话,描述一下,并写一点儿自己 的感受。 4. 指名读自己写的片段,表达出自己的心情。 5. 比较句子,体会“悲叹” “根本”在表情达意上的作用。 a) 向导一边走一边说: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就不会受到伤害。 ” b) 向导一边走一边发出悲叹: “如果不是我们,这些海龟根本就不会受到伤害。 ” 6. 感悟启示:同学们,如果你们就是当时在场的作者和他的同伴,你们一定从这件事中受 到了教训,得到了启示。那么,就把你受到的启示对大家说一说吧! 在学生广泛发言后,请大家找到黄河是怎样变化的的“阅读提示” ,画出其中 一句话,并齐读: “如果不按照自然规律办事,往往会
47、产生与我们的愿望相反的结果。 ” 二、朗读全文,归纳大意 1. 齐读课题,再指名说说课题的含义和“道”的意思。 2. 朗读全文,归纳课文主要内容。 先指名说一说,如果学生不能概括清楚,就出示小黑板让学生填空式地说一说,最 后小结方法把各部分意思连起来。 三、明确要求,启动“综合性学习” 1. 读一读“综合性学习”的安排,说一说活动方式与要求。 2. 分组商议:准备怎样开展这次活动。 3. 全班交流,教师针对实际情况提出活动要求和注意事项。 4. 课余时间学生分头行动,教师及时了解情况。 课后反思:学生对自然之道的体会只是表面,特别是要遵守自然发展的规律要付予行动还需 加强教育。 板书:9 自然
48、之道问论悟行:道 10黄 河 是 怎 样 变 化 的 学习目标: 1. 认识 8 个生字。 2.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过程和原因,从中受到启示,增强 环保意识。 3. 搜集有关黄河的资料,激发保护母亲河的社会责任感。 教学重、难点: 了解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从中受到启示。 教学时间: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出示“资料” ,引出课题 1. 出示小黑板,指名重点读“保护母亲河行动” 。 2. 听了“资料袋”的介绍,你最想说什么?最想问什么? 3. 为什么要“行动起来,拯救黄河”呢?我们阅读了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篇课文,就 一定会明白的, 而且也一定会发出同样的呼吁。 (
49、板书课题, 指名读题, 突出 “怎样变化” ) 二、围绕提示,自读自学 1. 请大家谈一谈,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这篇课文呢? 师生确定:先读熟课文,再围绕课前“阅读提示”读懂课文。 2.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读通读顺,初步感知课文大意。 在学生充分朗读基础上,教师检查:指名逐段读课文,开火车读生字词,并正音正 句;教师结合图示简要讲解“流域、河道、河床、悬河”的意思;指名说一说课文主要 讲什么? 3. 围绕提示,默读自学,圈点批画,教师巡回指导。 阅读提示要求:说说黄河发生了哪些变化,引起这些变化的原因是什么?课文给了 我们怎样的启示? 三、围绕重点,全班研讨 引导学生围绕提示的思考问题,在全班进行交流发言。 1. 了解黄河的变化,教师适时引导学生感悟重点语句,并有感情朗读重点语段,如: “人们 都说,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摇篮” ,联系第三自然段,边听范读边想象,感悟“黄河成了中 华民族的忧患” ,联系第一和第四自然段中的数字并与“摇篮”对比,感悟“忧患” 。 2. 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要重点理解“社会原因” ,即人的原因,通过图示、图片、或课件, 感受“恶性循环”之理和“水土严重流失”之害。再通过有感情朗读,激起学生的痛惜之 情和社会责任感。 3. 畅谈启示可结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