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教案(共3课).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教案(共3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教案(共3课).doc(6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 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12.我们的食物【教材分析】我们的食物是青岛版六制二年级上册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单元的第一课时。本节课以“记录一天中自己吃的食物”为切入点,提示了本课需要探究的内容研究与食物有关的内容。教材由两个活动组成:1.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教科书展示了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动植物资源图片,既有动物资源,又有植物资源。目的是通过学生观察与思考,合作与交流,初步认识生活中的食物与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拓宽学生的视野,打开学生的思维空间,为后续深度探究学习动植物资源的相关知识做好了铺垫;2.了解身边的食物是怎样来的。教科书展示了两幅连续配图。目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分析,了解生活中的动植物资
2、源变成我们需要的食物的过程是漫长的,不是信手拈来的,而是通过人们辛勤的劳作和耐心地等待,经历了长短不一的时间才来到了我们的餐桌上,可谓“粒粒皆辛苦,只只来不易”,从而培养学生珍惜动植物资源的意识,做到不浪费粮食、蔬菜、肉类等食物。教科书提出了“了解家乡的特产”的活动指向,这是对课堂探究活动的延伸,旨在提示学生通过课后探究,了解家乡丰富的动植物资源及家乡特有的物产,培养学生认真观察与中长期科学探究的习惯,激发学生热爱家乡的意识,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增强对家乡的自豪感。【学生分析】食物是与学生日常生活最紧密相关的。他们每天都要和吃打交道,吃什么,怎么吃,哪些东西味道比较可口,他们都很清楚,也都会
3、有很多想说的内容,但部分学生对食物的来源并不清楚。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要让学生认识到我们的食物与农业相关,以及我们应该珍惜食物。【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的食物来源。2.初步认识动植物与人类生活的关系。科学探究目标1.指导学生利用感官等工具,观察记录生活中的食物,并做简单的记录。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生活中的食物来源中愿意合作交流。2.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珍惜动植物资源,热爱大自然。【教学重难点】利用感官等工具,观察记录生活中的食物,并做简单的记录,懂得珍惜动植物资源。【器材准备】学生记录单教师课件、评价表【教学过程】一、图片导入1.PPT 1-3
4、出示 出示各种各样的食物。2.提问:你们都看到了什么?(学生汇报)同学们对食物都很感兴趣,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我们的食物”。PPT 4出示板书课题:我们的食物二、活动过程PPT 5出示活动准备:说一说一天中自己吃的食物。1.谈话:同学们,昨天一天你在家里都吃了什么食物啊?(学生回忆并汇报)教师适时板书:馒头 米饭 面条芹菜 白菜 萝卜鸡 鸭 鱼 肉蘑菇 木耳2. PPT 6-8出示提问:大家还知道哪些食物呢?(学生简单汇报)从同学们的汇报中,老师看出大家很喜欢美食呀!你们最喜欢吃什么呢?为什么喜欢吃这种食物?(学生回忆并趣味盎然地汇报喜欢吃的食物及理由)师生小结:我们的食物真是丰富多彩。活动一
5、:我们的食物从哪里来?1.PPT 9出示谈话:当你在尽情地品尝美味的时候,可曾想过制作他们的原料都来自于哪里吗?请大家结合课文插图小组讨论。(小组讨论交流、汇报)PPT 9-10出示完成记录单PPT 11出示师生小结:动物和植物为我们提供了丰富的食物。活动二:了解身边的食物是怎样来的。1.提问:PPT 12出示麦子从种子到成熟要花费多长时间?PPT 13出示鸡从孵化到长大要经过什么过程?PPT 14出示小组讨论,汇报。师生小结:食物来之不易,要珍惜食物,不浪费。三、拓展活动PPT 15出示 “美食小导游”:了解家乡的土特产。【教学后记】13.我们的衣服【教材分析】我们的衣服是青岛版六制二年级上
6、册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以图片的形式提示探究活动所需的准备材料,搜集研究工具和材料的过程也是研究活动的开始,暗示学生在找到这些材料后进行初步的探究活动,了解自己的衣服是用什么材料制成的,为课堂探究活动做好材料和心理上的准备。教材设计了一个活动,两个环节:第一个环节是学生对带来的材料进行研究;第二个环节展示了两部分内容:一是棉布的由来,二是丝绸的由来。目的是分别从植物、动物两方面入手,呈现典型的动植物资源作为代表,让学生认识到做衣服的天然材料有的来自动物,有的来自植物。让学生在深入研究的基础上,意识到每一块布料都来之不易,内中都饱含着动植物资源的贡献及劳动人民的辛勤汗水,要珍惜
7、穿在我们身上的每一件衣服。教科书提出了“将不能穿的衣服做成你喜欢的物品”的活动指向,这是课堂探究活动的延伸,旨在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从小树立变废为宝、废物利用的节约意识。另外,利用家中破旧衣物和父母一同动手制作手工制品,是作为家长陪伴孩子的一种非常好的方式,能大大提高亲子互动频度,增强亲子情感,融洽亲子关系,也即所谓的“动脑也动心,动手也动情”,实现亲子共成长。【学生分析】二年级学生好奇心强,有强烈的探究欲望,能提出自己想探究的问题,并在教师引导下进行探究活动,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方法。但学习主动性及注意力较差,有意注意时间短,在学生的日常生活与知识经验中,储存的与衣服有关的信息,大多数局
8、限于衣服的款式、颜色等,少数学生知道衣服的面料是不一样的,几乎没有学生能将衣服与动植物资源联系起来。【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观察并记录生活中做衣服的材料来源。2.初步认识制成衣物的材料。科学探究目标1.在教师指导下,能够对做衣服的天然材料的来源进行简单的猜想假设。2.指导学生利用感官等工具,观察记录制作衣服的材料,并做简单的分析。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生活中的衣物材料来源中愿意合作交流。2.体验合作交流的乐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珍惜资源,保护环境,增强动手能力。【教学重难点】利用感官等工具,观察记录制作衣服的材料,并做简单的分析。【器材准备】学生衣服标签、记录单教师课件、评价表【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生活中的动植物资源 小学 科学 青岛 版六三制二 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生活 中的 动植物 资源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