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教案(共4课).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教案(共4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青岛版六三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教案(共4课).doc(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四单元 水的三态变化15.水蒸发【教材分析】水蒸发是青岛版小学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水的三态变化里的第一课时。本课将学生较为熟悉的生活经验作为探究活动的切入点,通过活动体验、实验探究蒸发现象和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激发起学生的研究欲望,感受大自然的变化与人类的密切关系,获得对蒸发现象的科学认识,体验成功的乐趣,锻炼和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以“水到哪里去了”为思维导向,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启发学生思考生活中的蒸发现象。教材中呈现了蒸发的概念和关于水蒸气的形态,目的是让学生将自己的研究结果与科学家的科学结论相对照,获得正确的认识。第二部分探究水蒸发会使周围的温度降
2、低。先让学生思考“夏天,刚从游泳池出来时为什么感觉到冷”而获得感性认识,再让学生通过实验探究发现: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在实验的过程中,培养学生收集数据并进行分析的能力,同时也使学生感悟出运用数据可以更准确地解释科学现象。第三部分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在学生依据日常生活经验做出猜测后,让学生自行设计使水加快蒸发的方法,给学生的思维留有更大的空间。学生在进行对比实验时,要学会控制实验的相同条件和不同条件,认识到控制无关变量的重要性。教材最后的拓展活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调查水的蒸发与我们的生活的关系,认识到水蒸发既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
3、意识。【学生分析】水蒸发是生活中普遍存在的现象,但是学生却很少去研究它,也很容易忽视它。对于四年级学生来说,只能说出这种现象的名称及用简单的语言描述出蒸发的过程,如水会慢慢减少,变成水蒸气等。水蒸气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气体,大多数学生没有去深究过,很容易与生活中常见的“白气”混淆。水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降低,只有极少数学生在生活中因为体验与思考过,能达成共识。怎样使蒸发变得更快?水的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这些也是学生不是很清楚的。【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水蒸气是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2.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就叫做蒸发。3.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
4、度降低。4.加热、加快表面空气的流通、增大蒸发面积等都能加快蒸发。科学探究目标1.学会利用生活资源和现有材料自行设计实验证明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下降,设计对比实验合作探究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2.能够对获取的信息进行处理、交流。情感态度价值观1.感受日常生活中的蒸发现象,培养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和认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2.主动与他人合作,积极参与交流和讨论,体验探究与合作的乐趣,尊重他人的情感和态度。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认识到水蒸发既会给人类带来好处,也会给人类带来不利影响,从而培养学生科学地看问题的意识。【教学重难点】认识水蒸发现象,知道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了解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
5、。【器材准备】学生小毛巾、小风扇、棉纱、瓷盘、水、火柴教师课件、记录单、水温计、吹风机、烧杯、酒精灯、石棉网、试管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PPT 2 出示提问:在我们每组同学的桌面都有一杯水,你能观察到什么?2.PPT 3 出示讲述:水在不知不觉间慢慢变少。老师用两周时间观察了装满水的鱼缸,一起来看。3.谈话:水蒸发了。生活中,你还在哪里见到过类似的蒸发现象?4.PPT 4 出示了解生活中其它的蒸发现象,如晾晒衣服、盐场晒盐、雨后路上水迹变干等。二、探究新知(一)认识蒸发现象及水蒸气形态1.认识蒸发现象(1)观察:往手背上抹少许水,细心观察蒸发过程。(2)谈话:描述一下观察到的现象。想一
6、想水跑到哪里去了?变成了什么?学生交流。(3)PPT 5 出示讲解蒸发概念:水慢慢变成水蒸气飞散到空气中的现象就叫做蒸发。2.了解水蒸气形态(1)提问:水蒸气是什么样的?用肉眼能看得到它吗?学生交流。(2)PPT 5 出示讲述水蒸气的形态:没有颜色、没有味道、没有气味、透明的气体。(3)PPT 6 出示区分“白气”与水蒸气:它们是水蒸气吗?如云、揭开锅盖后出现的“白气”、 冬天说话时嘴边的那一团“白气”,都是小水滴而不是水蒸气。 (二)探究水蒸发时会使周围的温度降低1.体验:再次把水抹到手背上,用心体会蒸发过程中手背的感觉。2.学生谈感觉,猜测原因。3.分组设计实验,证明自己的猜想。4.PPT
7、 7、8出示交流实验方案及注意事项。(提示:实验前必须把包住棉纱的水温计放入水中,水必须是提前放置在室温下,不能用凉水或热水;实际实验中以室温26为例,几分钟后,水温计读数可能会下降到22,下降的速度是先快后慢,下降到22后就基本不再下降,甚至有回升的现象,注意时间的把控。)5.PPT 9 出示分组实验,记录表格,汇报数据。6.PPT 9 出示结论:水在蒸发时会吸收周围的热量,使温度下降。7.PPT 10、11、12、13出示联系生活,了解降温现象。(如游完泳会感到冷、洗完澡后不擦拭身体容易感冒、人在出汗后会感到凉快、夏天往地面上洒些水可以降温、发高烧时可以用湿毛巾擦拭额头或手脚降温、植物会通
8、过蒸腾作用降低身体的温度等现象。)(三)探究怎样让水蒸发得更快1.提问:怎样让水蒸发得更快?2.分组讨论。3.各小组利用准备的材料设计一个对比实验验证自己的猜想。4.PPT 14 出示分组实验,汇报现象。5.PPT 14 出示小结:通过对比实验,我们发现加热、加快表面空气流通、增大蒸发面积等这些方法都会加快水的蒸发。三、科学与生活PPT 15出示联系生活,了解农民是怎样让粮食尽快晒干的。四、拓展活动PPT 16出示交流:这些都是利用了蒸发现象,可有时候蒸发现象也并不是一件好事情,水的蒸发与我们的生活有着密切的关系,请同学们课下继续探究了解。【教学后记】16.水沸腾【教材分析】水沸腾是青岛版小学
9、科学(六三学制)四年级上册水的三态变化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课从学生熟悉的生活现象烧开水入手,了解当温度大约升高到100水会沸腾,让学生体验到生活处处有科学。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日常生活经验引发学生思考水烧开时是什么样子的,并通过任务卡让学生课前留心观察日常生活中烧开水时的现象,为课堂上的研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首先加热水,观察烧开水时有哪些现象,测量水烧开时的温度并做好记录;利用记录表和思维导航引导学生思考,归纳总结,知道什么是沸腾现象。第三部分拓展活动,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在高山的山顶和山底烧水,水沸腾时所需的温度是否一样。引领学生继续研究气压与沸点的关系以及在生活中
10、的影响,做到学以致用。本课探究让学生亲历烧开水的过程,体验到了合作探究的快乐。观察记录实验数据,绘制曲线图,培养了学生收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严谨细致的科学态度。【学生分析】本课知识与学生的生活密切相关,因为学生对于“烧开水”并不陌生,虽然不一定都烧过开水,但人人都喝过开水,至于“水在被烧开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现象”“水在温度多高时被烧开”“水烧开了之后继续加热温度会怎样变化”等问题,许多学生都没有认真思考过,本课就以这种简单的生活现象为引领,激发起学生的探究热情,学生就会产生“对这种简单的事情竟然说不出具体答案,给水加热究竟包含着哪些科学道理”的想法,从而产生动手实验探究的欲望。【教学目标
11、】科学概念目标1.认识水的沸腾现象。2.知道当温度大约升高到100 时,水会沸腾。科学探究目标1.利用表格、曲线图等方法记录,整理、分析收集到的数据。2.认识到科学探究的结果是可以重复验证的。情感态度价值观1.在观察水的沸腾现象的活动中,感受合作探究的重要性。2.在探究过程中,体验合作探究的愉悦感。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1.应用沸腾的相关知识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现象。【教学重难点】通过亲历烧开水的过程,知道当温度大约升高到100 时,水会沸腾。【器材准备】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观察水烧开时的现象。教师课件、记录表;酒精灯、铁架台、火柴、50毫升的烧杯、温度计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PPT 1 出
12、示谈话导入:(可结合同学们做的家务事并进行简单评价后引入) 生活中你们亲自烧过开水吗?你认为把水烧开的过程中,会发生哪些现象? 这节课我们就亲自烧一杯开水观察。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从而导入新课。二、活动过程1.预测师:(出示一杯水) 你认为水烧开时会有什么现象?水烧开时的温度是多少?水烧开后继续加热,温度还会升高吗? PPT 2 出示呈现“给水加热过程中我预测的现象”的表格。师:没烧过开水的同学可以凭着自己的生活经验猜一猜,把猜想记录在表格中。2. 进行“给水加热”的探究实验活动。(1)实验指导。师:为了给同学们留出充足的时间进行观察实验,老师已经把实验器材组装好了。待会儿,同学们点燃酒精
13、灯就可以进行实验了。(2)如果我们现在来给水加热,你认为应该怎么做?还需要注意哪些事项?PPT 3出示出示温馨小提示,提示学生在实验中需要注意的事项。PPT 4 出示出示实验记录单一,思考:0分钟是什么意思?就是在没加热之前,先把水的温度测量记录下来。然后再开始加热。加热到1分钟时记录下水的温度,2分钟时再记录下水的温度,一直记录下去。要特别注意两点:一是表不能停下来,每过一分钟记录-次,我们要记下把水烧开用了多长时间。二是水开了之后,再继续加热23分钟,仔细观察、记录。3.学生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并提醒学生做好实验表格的记录。4.汇报交流,讨论分析实验数据,引导学生绘制曲线统计图。PPT 5
14、出示出示实验记录单二。为了更清楚地观察到烧开水时温度的变化,我们还可以八进制曲线图。它是专门记录温度随时间变化情况的,假如0分钟也就是没加热之前,水的温度是16,就在0往上16的位置上点点记录,依次类推。然后,把所获得的点用折线或曲线连接起来就可以了。(1)找点。(2)连点成线。(3)分析:曲线图上的坡度大,说明温度升高的快。通过分析曲线图发现给水加热的时,温度升高是先快后慢。6.师生小结.PPT 6出示通过以上观察、分析,我们知道:把水加热到一定温度(通常是100),水会迅速变成水蒸气并不停地翻腾起来,这种现象叫“沸腾”。三、拓展活动PPT 7出示通过刚才的实验我们发现,不同的小组测得的水烧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水的三态变化 小学 科学 青岛 版六三制 四年级 上册 第四 单元 三态变化 教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