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太阳.地球.月亮》教案(共4课)(2020新版).docx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太阳.地球.月亮》教案(共4课)(2020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青岛版五四制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太阳.地球.月亮》教案(共4课)(2020新版).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单元 太阳.地球.月亮19.探索地球【教材分析】探索地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地球.月亮单元的第一课时。以“地球是什么样子的”这一问题为线索,引导学生在了解了从古至今人们对地球形状的认识历程,以旧导新,通过实验操作,感受地球是球形的。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通过导语使学生明确本课的探究主题,通过搜集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相关资料为课堂探究做好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探究人们认识地球形状的历程。学生在课前知道地球是一个球状的天体,但对该结论的论证过程和各学说的发展历史等不太了解。因此,本课以此为切入点,使学生了解人类对地球形状的探索历史。又
2、引导学生模拟帆船远航回归的场景,使学生直观感受到人类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活动二:现代科学技术证实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通过图片和资料卡提示学生认识到随着科技的进步,人类运用现代技术对地球进行较为准确地测量,有助于人类进一步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大小等信息。第三部分拓展活动,从日常生活中寻找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引导学生课后继续深化本课的探究内容,并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和日常观察,列举生活中能够证明地球是球体的更多实例。【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了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方面对地球也有基本的认识,但是对于人们对地球的探索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这一问题进行归纳总结。【教学目标】科学概
3、念目标了解人们从古到今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知道地球是个球状天体。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对地球的形状表现出浓厚的探究兴趣。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了解历史上人类在探索地球形状的历程中所做的努力,认识到科学技术是不断发展的。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养成探究的科学精神。【教学重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通过模拟实验意识到地球是球形的;能根据图片和文字资料解释地球是个球状天体。【器材准备】学生PPT 2 出示收集从古到今人们对地球的认识。教师PPT 2 出示地球仪、帆船模型【教学过程】 一、小故事
4、引入新课师:我们都听过“南辕北辙”的故事,一个人要到楚国,楚国在魏国的南面,而这个人却向北赶着马车走。按照我们对地球的认识,从理论上说,这个人最终能不能到达楚国?生:能。师:为什么?生:因为地球是圆的。师:大家同意吗?谁来说说自己的看法?生:我从书上看到,地球是一个球状天体。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探究地球。(教师板书课题。)教师提出问题:“地球是我们生存的家园,对于这个家园你都有哪些知识?”学生交流后,教师进行总结,并继续提出问题:“现在大家都知道地球是圆球的,那么生活在几千年前的古人认为脚底下的陆地是什么形状的呢?我们今天就来探究人类对地球的认识历程。”二、探究地球的形状1.探究古人对地球的形
5、状的认识。师:地球是我们的家园,人类对地球的探索从未停止。早在几千年前,古人就开始了对地球进行探索。古人眼中的地球是怎样的呢?人类对地球有过哪些认识?下面请各小组将你们课前搜集的资料进行整理并填写到记录卡中,注意整理时要按照一定的时间顺序。比一 比,看哪个小组整理得又快又好。(学生小组合作,整理交流,教师巡视指导。)师:哪个小组愿意把你们搜集的资料展示一下?生:我收集了古代中国人认为“天圆地方”的资料,他们认为:天是圆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师:你是从哪里搜集到这种既有文字解释又有图片的资料呢?生:我是从网上搜集后打印出来的。师:充分利
6、用现代科技手段是一种很好的学习途径。生:我查到人们随着认知的进步,根据当时观察的现象联想出大地变成了一只倒扣的盘子,天像一顶半圆的斗笠,即“天如斗笠,地如覆盘”的说法师:看来在古人的眼里,地球是这个样子的,那么古人对地球还有哪些认识? 生:我查到古人坐在海边的高山上远望归航的船只时,发现总是先看到船桅,再看到船身;远去的船只则总是先不见船身,再是桅杆渐渐隐没于水平面下。所以他们认为地球的表面应该是弯曲的。生:我查到古希腊学者亚里士多德在观察月食时,发现地球在月球上的影子是圆弧状的,由此得出“大地是圆形”的结论。生:我查到从1519年开始,麦哲伦率船队历时3年完成环球航行,证实了地球是一个球体。
7、PPT 3 出示师小结:大家搜集的内容很有价值,归纳得也很好,老师也搜集了一些有关古时候人们对地球形状认识的小视频,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看其中有哪些是你们没有搜集到的。PPT4、5出示(教师出示历史上有关键作用的四个代表性事件认识人类探索地球形状过程。)2. 模拟帆船远航归港实验。PPT6出示师:其实,古时候住在海边的人们发现:每当远航的船只返航的时候,总是远远的先看到船帆,然后一点点逐渐出现船身,他们就推测地球是个圆形的。大家想不想通过模拟实验,来重新呈现帆船远航和归港时的情景?让我们来做个模拟实验。师:观察桌子上的实验器材,小组讨论一下,制定实验步骤,并且想一想我们做这个模拟实验时有什么需要
8、注意的?PPT7出示(强调:实验分两部分:一是远航,二是归港。)生:用皮球当做地球,实验的时候要安排一人移动船模,其他同学观察,记录员做好记录。生:填写记录单时,要能体现出先看到什么,后看到什么。生:观察的时候,视线要与“水平面”一齐。师:同学们提出的建议都很到位,开始实验吧。(学生合作探究,教师巡视指导。)师:通过这次亲身体验,同学们有什么要分享的吗?生:我们亲自证实了地球是个球体,很激动。生:我发现真的和古人说的一样,一艘船从远处过来,确实是先看到高高的桅杆,然后才一点点看到船身,太神奇了。3.利用现代技术认识地球的形状。PPT8出示师:同学们,这就是我们所居住的家园地球。(出示图片)这两
9、幅图片分别是在月球上拍摄到的地球和利用人造卫星拍摄到的地球。师:同学们课前搜集了地球形状的相关资料,请以小组为单位将资料整理归纳并填入记录卡中。(学生小组交流搜集到的资料并整理记录,教师指导。)师:哪个小组先来展示你们的成果?生:我们了解到,地球平均半径约6371千米,赤道周长大约为40076千米,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的椭圆球体。师:你们的资料向我们展示了地球的大小、形状。地球的确是一个很大的球体。我们一起来看一下资料卡,同桌俩交流资料卡中出现的数据,说说自己的理解。三、课堂小结师:通过今天这一节课的学习,你们有哪些收获?生1:我通过实验证实了地球的形状。生2:我知道了古人对地球形
10、状的探索历程。生3:地球是我们千百年来赖以生存的家园,我们要保护地球。师:同学们说得很好,地球是我们的家园,我们的生存离不开地球。我们应当在探究地球的同时,合理开发、利用地球的资源。四、拓展活动PPT9出示师:日常生活中,你们能找到可以证明地球是球体的证据吗?请同学们课后坚持对地球进行探索、研究,并将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学后记】20.认识太阳【教材分析】认识太阳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地球.月亮单元的第二课时。以前学生对于太阳发光发热现象的认知要求是,能够看到光、感到热即可。本课在这个基础上,让学生意识到,太阳的光和热是源自太阳自身能够发光发热的本质,辅以数据让学生由感
11、性认识提升到理性层面:太阳是距离我们最近的恒星,它影响着地球上所有的生物。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引导学生提前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了解太阳及恒星的特点。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两个活动,活动一:太阳是什么样子的?通过观察太阳结构示意图,引导学生发现太阳的结构是一种类似地球的圈层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由日核、辐射层、对流层、光球层、色球层等组成。以文字呈现了太阳相关知识的介绍:“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通过问题:“太阳和地球有什么不一样?”引导学生将恒星(太阳)与行星(地球)进行比较,找出恒星和行星的不同,进一步巩固对恒星的认识,为
12、总结恒星、行星的特点做好铺垫。从而开拓学生的视野,培养学生的分析、综合、归纳、概括能力。活动二:太阳有多大?通过交流、讨论、模拟实验让学生学会用实验的方法来论证科学猜想,体验到地球上观察到的太阳并不大与太阳和地球的距离有关系。第三部分拓展活动,引导学生继续搜集查阅关于太阳的资料,进一步提升探究的空间。同时达到培养学生搜集信息、处理信息的能力的目的。【学生分析】四年级学生有一定收集资料的能力,也有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知识方面对太阳有了基本的认识,知道太阳能发光发热,但是对于有关太阳的具体数据了解不是很清楚,也很少对这些问题进行探究。【教学目标】科学概念目标1.知道太阳是恒星,地球是行星。2.了解
13、恒星与行星的区别。科学探究目标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以增加对太阳视觉大小的科学认识;能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情感态度价值观对认识太阳感兴趣,愿意与他人合作与交流。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目标初步了解人类认识太阳的探索历程。【教学重难点】在教师引导下,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以增加对太阳视觉大小的科学认识;能运用比较法进行探究学习。【器材准备】学生PPT 2 出示收集有关太阳的资料。教师PPT 2 出示盘子、直尺。【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PPT 3 出示教师出示谜语:“大圆球、天上挂,它的本领可真大,又发光、又发热,万物生长全靠它。”(学生回答:太阳。)教师:“太阳
14、的本领这么大,你们想不想认识太阳?”从而导入新课。(板书课题:认识太阳)二、探究新知(一)太阳是什么样子的。师:同学们,老师让你们搜集有关太阳的资料,你们都搜集到了什么?学生展示,交流发现。谈话:(出示教师准备的资料)老师也带来一些有关太阳的资料,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师:从刚才大家的交流来看,大家知道的知识还真不少,你还想知道关于太阳的哪些知识?学生提出问题,如:(1)太阳离我们有多远?(2)太阳有多大?(3)太阳的温度有多高?(4)太阳与地球有什么不一样?(5)太阳是怎样形成的?小组交流、汇报。教师给各个小组分发研究问题。(1)小组内利用课前准备的资料讨论汇总。(2)汇报交流:学生汇报各小组
15、解决的问题结果。PPT4 出示教师展示太阳结构的图片,随着学生的回答呈现太阳各部分的名称。PPT5 出示小结:太阳的结构由内到外分别是核心区、辐射区、对流区、光球层、色球层、日冕层组成;太阳是一个巨大而炽热的气体星球,表面温度约为6000,内部温度约为1500万;像太阳这样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恒星。像地球这样围绕恒星运行、不能自己发光发热的天体属于行星。(二)太阳有多大?1.PPT6 出示交流:从资料中我们知道太阳直径大约是1392000(1.39210)千米,相当于地球直径的109倍;体积大约是地球的130万倍;其质量大约是210千克(地球的330000倍)。那为什么太阳看上去并不大?2
16、.讨论:小组根据已有的生活经验自由发表意见。3.学生小组汇报。教师根据学生汇报结果引导学生进行模拟实验。PPT7 出示各小组找两名同学进行模拟实验。一名同学拿一个盘子模拟太阳,站立不动;另一名同学拿一把尺子,站在一定位置目测看到的盘子的直径并将结果告知记录的同学。拿尺子的同学往后退,记录的同学记录该同学退后的距离和目测看到的盘子的直径。4.PPT8 出示小结:太阳看上去并不大,是因为距离我们太远。三、课堂小结谈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你收获到了什么?师生交流,谈本节课的收获。 四、拓展活动PPT9 出示太阳每时每刻都释放出大量的太阳能,我们人类又是如何利用太阳能造福我们的生活?关于太阳还有很多秘
17、密,课后请大家继续查阅资料揭开它的神秘面纱。【教学后记】21.登上月球【教材分析】登上月球是青岛版小学科学(五四学制)四年级上册太阳、地球和月亮单元中的第三课时。以认识月球的概貌为重点,以信息资料的搜集交流和共享为主要认知手段,以培养学生的想象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为重点,努力提高学生能够提炼信息加工信息的能力。书中内容展现了学生了解月球、探究月球、“登上月球”的科学探索过程,既呵护和保持了学生探究欲望,激发了他们科学学习兴趣,又提高了学生应用知识探索未知的能力。教材由三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活动准备。教科书通过导语“由嫦娥奔月的传说到玉兔登月,可以看到人们探索月球的一步步脚印。”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8、月球是什么样子的呢?”思考导向,引导学生深入思考,提示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准备好实验材料,为探究环形山的形成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部分活动过程。包括三个活动,活动一:交流对月球的认识,目的是让学生通过交流,借助图片、文本等资料,认识月球的特点,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进一步丰富对月球的认识,也为下一个环节开展活动奠定基础。活动二:环形山是怎样形成的。引导学生通过模拟实验,推想月球上环形山的成因。活动三:了解人类登月经历了一个漫长的过程,使学生了解到人类对月球的探索一直没有停止过,知道科技进步给人们的生活带来的巨大变化。第三部分拓展活动。提出活动指向:假如我们要登上月球,需要做哪些准备?查阅资料,了解
19、一下。目的是引导学生针对月球的特点,了解人类登月需要做的准备,进一步巩固对月球的认识,鼓励学生探索更多有关月球的秘密。【学情分析】学生通过前面几课的学习,月球对于学生来说并不陌生,因为他们已经研究过月相的成因,对月球已经有了大体的了解,通过认识地球、太阳等天体,对于认识月球也有了一定的知识基础和能力储备。【教学目标】科学知识目标:1.描述月球的概貌。2.知道月球是地球的卫星。科学家探究目标:1.能运用比较的方法进行探究。2.能运用简单的材料进行模拟实验,了解月球环形山的形成。3.能反思自己的探究过程,将探究的结果与假设相比较。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能利用多种渠道搜集有关月球的信息,并对信息进行分析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太阳.地球.月亮 小学 科学 青岛 五四 四年级 上册 第六 单元 太阳 地球 月亮 教案 2020 新版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