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教案(共4课)6(2021新版).docx
《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教案(共4课)6(2021新版).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科学苏教版五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热传递》教案(共4课)6(2021新版).docx(8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二单元 热传递5.热传导【教学目标】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和液体中的传递过程,归纳热传导的概念。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总结出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可以有热传导现象的发生。能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教学重点】知道热能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从同一个物体温度高的地方传向温度低的地方。热总是从温度高处传向温度低处。【教学难点】会做借物观察的热传导实验。【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有一首非常优美的小诗,读完后,你领悟到其中的道理了吗?太阳把温暖传给了土壤,土壤把温暖传给了种子;太阳把温暖传给了小溪,小溪把温暖传给了鱼儿;太阳把温暖传给了空气,空气把温暖传给了你我。明确:热会传递。2、思考:
2、热传递有哪些方式?讲授新课一、热传导现象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圣诞之夜又饥又饿,微弱的火光不能抵御寒冷,最后悲惨死去。1、生活在幸福社会里的你,当感到寒气袭人的时候,你是怎么让身体暖和起来的?引导学生先在组内交流,然后班级交流。教师例举:暖手宝传热让手暖和是固体与固体接触;哈气使手暖和是气体与固体接触;泡温泉使身体暖和是液体与固体接触;喝热水使身体暖和也是液体与固体接触。2、想一想:人在冷的时候多穿衣服会让身体热起来,这是热传导吗?明确:这并不是热传导,而是因为多穿衣服可以防止身体快速散热。3、分析汇总,填写表格4、热可以通过直接接触从一个物体传到另一个物体上。试分析下面两个生活事例,热是怎么传到衣
3、物、板栗上的?(展示图片)明确:熨衣服时,加热电熨斗的金属底板,金属底板的热量传递给与其接触的衣服,使衣服变热,变得平整。炒板栗时,沙子吸收大量的热量,再把热均匀地传给板栗,板栗很快就被炒熟了。5、像这样的事例还有哪些?鼓励学生发言。二、热传导实验(一)研究热在金属中的传递方向1、实验材料:铁片、酒精灯、铁架台、火柴、凡士林、塑料片(小勺)2、实验设计将凡士林均匀地涂在两块金属片上。用试管夹夹住金属片的一端,加热金属片的另一端,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加热另一块金属片的中心,观察凡士林是怎样变化的。3、温馨提示:正确使用酒精灯。(播放视频指导)4、实验演示。5、在下图中画箭头表示热在金属片中的
4、传递情况。6、实验记录(二)观察热水和冷水的温度变化如图所示,烧杯里的热水 温度会怎样变化?水槽里的 冷水温度又会怎样变化?1、实验材料热水瓶、铁架台、温度计、烧杯、水槽、冷水(冷牛奶)、热水2、实验设计实验前,可以分别测冷水和热水的温度,记下读数。将盛有冷水的烧杯放入盛有热水的水槽里。 实验中每隔2分钟记录水槽和玻璃杯里水的温度,直到水槽和玻璃杯里的水温度基本一致为止。3、温馨提示温度计不要碰到水槽、玻璃杯的壁和底。温度计要正确度数。小组合作,计时、记录要分工。4、演示实验。5、温度测量记录单(单位: )6、得出结论:两个物体间,热也是从温度高地方传到温度低的地方。7、做相反实验将盛有热水的
5、烧杯放入盛有凉水的水槽里,记录你的发现。实验发现:在相互接触的冷热不同的物体之间,热也可以_。热从烧杯里的热水传到_ ,再传到_ ,最后水槽里的水也慢慢变_ 。也就是说热会从温度_的物体传到温度_的物体。(三)热传导实验总结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三、热传导应用生活中有许多热传导的事例,你能说说它们的传热过程吗?分组交流请注意:两个物体需要直接接触,并且一个温度高一个温度低,也就是有温差出现,才会发生热传导。班级交流。烙饼:火的热传递给锅面,饼与锅面接触,热传递给饼,饼
6、受热变熟了。量体温:人体将热传给体温计的感温探头,感温探头变热,直到与人体温度相同,热传导就会停止。此时体温计上显示的温度就是人体的温度。热敷或冷敷:冷敷或热敷:冷敷是皮肤的热传递给布包里的冰块,皮肤的温度降低,达到减慢血液循环的目的;热敷是布包里的热传递给皮肤,皮肤温度变高,以加快血液循环。吹头发:电吹风产生的热传递给头发,头发温 度升高 ;另外电吹风吹出气体,加速 空气流动。这两个因素共同作用,使头发上的水快速蒸发。电烙铁作画:电烙铁通电后被加热,烙铁把热传递给与其接触的木板,接触点的木板受热颜色发生改变,利用这种颜色变化完成作品。四、作业布置生活中还有哪些热传导现象,找一找记录下来。 课
7、堂小结这节课,我们通过观察热在金属片和液体中的传递过程,归纳热传导的概念。讨论生活中常见的热传导现象,总结出固体、液体、气体之间通过接触都可以有热传导现象的发生。同时,还能解释生活中热传导的现象。【教学后记】6.热对流【教学目标】在观察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轨迹的过程中,归纳热对流的概念。能运用热对流知识解释走马灯转动的原因。利用常见材料合作完成走马灯的制作,并确保走马灯能正常使用。【教学重点】知道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教学难点】做热在水中和空气中传递的实验,从而理解对流现象。【教学过程】导入新课1、知识回顾:什么是热传导?明确:热可以从物体的某一部分传递到另一部分,也可以通过
8、接触,从一个物体传递给另一个物体,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传导。热传导时,热总是从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2、如果把小鱼放在装有水的试管中,用酒精灯在试管的上端加热,小鱼会烫死吗?明确:水的热传导能力比较差,尽管是试管上部温度很高,但试管底部的温度变化不大,所以小鱼仍然活着。3、这与生活中水能烧开是不是矛盾?今天,我们来学习另一种热的传递方式热对流。讲授新课一、认识热对流现象将一小瓶红色热水放到冷水里,会出现什么现象?1、实验材料: 水槽、小广口瓶、色素、滴管、热水、冷水2、实验步骤先把装满热水(加色素)的广口瓶放在水槽底部,用玻璃片盖好,用手压好玻璃片然后慢慢加入冷水,待水静止后,把玻璃片轻轻拿
9、走观察发生的现象3、温馨提示玻璃广口瓶,其质量大,容易沉入冷水底部。热水要染色,便于观察。水温越高,效果越好。从水槽侧面观察,现象会更明显。小心热水烫伤。4、实验现象:播放视频红色的热水会上升,到达冷水顶部会向四周流动,然后沿着水槽壁向下流动。这就是热对流现象。二、探究热对流规律热在气体和液体中传递的主要方式是热对流。那么,液体和气体受热流动的轨迹是怎样的呢?(一)研究热在水中的传递1、实验材料:细木屑、烧杯、冷水、酒精灯、三脚架、石棉网、火柴2、实验设计把木屑放入水中 用酒精灯给水加热 观察木屑在水中是怎样运动的3、演示实验4、请你注意:实验时,要注意安全,加热过程中只许观察、不许动手。5、
10、实验现象在下图中画出热在水中的传递情况。(用蓝色箭头表示冷水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水的传递方向)烧杯底部中间位置的木屑会上升,到达水面处会向四周扩散,然后沿着杯壁附近下降,到达杯底附近会再次聚向中间并上升,如此循环流动。(二)研究热在空气中的传递1、实验材料:火柴、 线香、玻璃罩(标本瓶)橡皮泥2、实验设计用橡皮泥固定一支线香,点燃 用玻璃罩倒扣住线香 观察线香冒出的烟是怎样飘动的3、温馨提示线香不宜过长,3厘米左右即可。 玻璃罩可以用实验室里的标本瓶代替。 观察线香冒出的烟的运动轨迹时,开始比较清楚,随着烟的增多观察效果会变差,抓紧时间进行观察。 使用线香时注意安全,不要烫到手或引起火
11、灾。4、观察实验现象,播放视频。5、在下图中画出热在空气中的传递情况。(用蓝色箭头表示冷空气的传递方向,用红色箭头表示热空气的传递方向)线香的烟会直立向上直到瓶底,然后四散向下,接近线香燃烧处时,又向上流动。6、以上两个实验现象有什么相同之处?明确:水和空气受热之后都上升,遇冷下降。7、什么是热对流?热对流有什么特点?明确:液体或气体受热上升,遇冷下降,循环流动,使冷、热液体或气体相互混合,这种传热方式叫作热对流。热对流时,热总是由温度较高处传到温度较低处。三、制作会转动的走马灯先看一段小视频。看完后,你想不想自己也制作一个?播放视频。1、制作材料:纸杯、蜡烛、棉线、牙签、剪刀、双面胶2、制作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热传递 小学 科学 苏教版五 年级 上册 第二 单元 传递 教案 2021 新版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