蓝牙技术标准的发展与未来_徐峰.docx
《蓝牙技术标准的发展与未来_徐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蓝牙技术标准的发展与未来_徐峰.docx(3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蓝牙技术标准的发展与未来 徐峰 ,习节涛 (国防科技大学电子科学与工程学院,湖南长沙 410073) 摘要:蓝牙 ( bluetooth)技术标准自 1999年 7月推出后,以越来越快的速度进行不断修改和更新,在红外线通信技术, HR技术以及 WIFI技术并驾齐驱的情况下,以其优异的表现,日益深入生活应用和生产应用的角角落落,该文详细追溯了蓝牙技术的发展历程 以及各个技术版本的特色与区别,并与目前流行的其他三种无线技术进行了比较,并对蓝牙技术的未来发展趋势作出推测。 关键词:蓝牙技术;标准;发展与未来 中图分类号: TP39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 1009-3044(2010)15
2、-4057-03 1发展现况 随着无线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蓝牙 ( bluetooth)技术以其优异的中短距离通信和数据传输性能和抗千扰能力,日益显示出其在 工业应用和家庭应用中的突出地位,而其技术标准的不断推陈出新,以及新产品的问世,使得蓝牙技术在生活和生产中的应用曰益 广泛。 蓝牙起源蓝牙 ( BlueTooth)是无线数据和话音传输的开放式标准。其名字来源于丹麦国王 ( Bl?tand), 该国王统一 了丹麦王国所 有的部落,蓝牙取名亦代表其一统无线通信标准的野心。 蓝牙标志是合并了日耳曼符 hagall和 Berkanan. 1.1蓝牙技术的协议框架 蓝牙技术的系统结构分为三大部分:底
3、层硬件模块、中间协议层和高层应用。底层硬件部分包括无线跳频 ( RF)、 基带 ( BB)和 链路管理 ( LM)。 无线跳频层通过 2.4GHz无需授权的 ISM频段的微波,实现数据位流的过滤和传输,本层协议主要定义了蓝牙收发 器在此频带正常工作所需要满足的条件。基带负责跳频以及蓝牙数据和信息帧的传输。链路管理负责连接、建立和拆除链路并进行 安全控制。蓝牙技术结合了电路交换与分组交换的特点,可以进行异步数据通信,可以支持多达 3个同时进行的同步话音信道,还 可以使用一个信道同时传送异步数据和同步话音。每个话音信道支持 64kbit/s的同步话音链路。异步信道可以支持一端最大速率为 721kb
4、it/s、 另一端速率为 57.6kbit/s的不对称连接,也可以支持 43.2kbit/s的对称连接。中间协议层包括逻辑链路控制和适应协 议、服务发现协议、串口仿真协议和电话通信协议。逻辑链路控制 和适应协议具有完成数据拆装、控制服务质量和复用协议的功 能,该层协议是其它各层协议实现的基础。服务发现协议层为上层 应用程序提供一种机制来发现网络中可用的服务及其特性。串口 仿真协议层具有仿真 9针 RS232串口的功能。电话通信协议层则 提供蓝牙设备间话音和数据的呼叫控制指令。 主机控制接口层 ( HCI)是蓝牙协议中软硬件之间的接口,它 提供了 一个调用基带、链路管理、状态和控制寄存器等硬件的
5、统一 命令接口。蓝牙设备之间进行通信时, HCI以上的协议软件实体在 主机上运行,而 HCI以下的功能由蓝牙设备来完成,二者之间通 过一个对两端透明的传输层进行交互。 在蓝牙协议栈 的最上部是各种高层应用框架。其中较典型 的有拨号网络、耳机、局域网访问、文件传输等,它们分别对应一种应用模式。各种应用程序可以通过各自对应的应用模式实现无线 通信。 总之,整个蓝牙协议结构简单,使用重传机制来保证链路的可靠性,在基带、链路管理和应用层中还可实行分级的多种安全机 制,并且通过跳频技术可以消除网络环境中来自其它无线设备的干扰。 1.2蓝牙技术标准的版本发展 蓝牙 SIG组织于 1999年 7月 26日推
6、出了蓝牙技术规范 1.0版本。在蓝牙 1.0标准虽然定义了具体的功能,但缺乏严格的实施 准则,使这个标准的要害部分 一一 协同工作能力出现了隐患,阻止了其大量应用。在蓝牙 1.1中提出了相应的措施,其中最重大的改 收稿日期: 2010 03 12 本栏目责任编辑:梁书 计算机工程应用技术 4057 进就是验证。蓝牙 1.1非常明确地定义了设备验证所需的各个步骤,彻底纠正了主从设备竞争矛盾的问题。并对数据格式的兼容问 题进行了解决。 蓝牙 1.2标准相对于 1.1版本而言,主要新增四项功能。采用 AFH (Adaptive Frequency Hopping,适应性跳频)技术,主要的功能 是自动
7、选择合适的频段,用来减少蓝牙产品与其它无线通讯装置之间所产生的干扰问题;采用 ESC0(延伸同步连结导向信道)技术, 用于提供具高度 QoS的音讯传输,而能进一步满足更高阶语音与 音讯产品的需求;采用 Faster Connection(快速连接)技术,缩短重 新搜索与再连接的时间,使连结的过程更为稳定、更快速,使蓝牙产品在使用上更为平顺;与蓝牙 1.1版本产品兼容,确保其可向后 兼容于 1.1版本的产品。 蓝牙 2.0标准提高了数据传输速率(可达当前速率的 3倍)并降低了功耗,这将大大改善蓝牙用户使用多个蓝牙设备协同工作 以及传输大型数据文件时的体验,同时还将延长移动设备的电池使用时间。 蓝
8、牙 2.0标准早在 2004年就电信工程技术与标准化己经推出,支持产品却迟至 2006年才逐渐出现于市面,而 且过去 1.X版的 老毛病其实依旧存在。为了改善这种状况,蓝牙 S1G推出了蓝牙 2.1+EDR版本的蓝牙,其改进的范围包含了改善配置配对的流程 以及达到更加有效的省电效果。 蓝牙 3.0协议规范是由蓝牙技术联盟于 2009年 4月 21日通过的。它支持的理论数据传输速度为 24兆位 /秒,虽然没有针对蓝 牙链接本身。 .相反,蓝牙连接用于谈判和建立,以及高数据速率流量超过 1同位 WiFi链接进行。其主要新功能是 AMP(备用的 MAC /PHY)的,将 802.11作为高速通信的增
9、补。 在 2009年 12月 17日,蓝牙技术联盟退出超低功耗版蓝牙 v4.0。 随着蓝牙标准的不断发展,特别是随着超低功耗收发信机的发明,在蓝牙 3.0和 4.0技术版本中。蓝牙技术已经越来越趋向于 成为一种组网手段和控制手段,而将数据传输业务转为由超宽带和 WIFI来实现。 2比较 2.1与红外比较 红外线是波长在 750nm至 1mm之间的电磁波,它的频率高于微波而低于可见光,是一种人的眼睛看不到的光线。红外通信 一般采用红外波段内的近红外线,波长在 0.75um至 25um之间。为了保证不同厂商的红外产品能够获得最佳的通信效果,红外通 信协议将红外数据通信所采用的光波波长的范围限定在
10、850nm至 900 nm之内。 目前无线电波和微波己被广泛地应用在长距离的无线通信之中,但由于红外线的波长较短,对障碍物的衍射能力差,所以更适 合应用在短距离无线通信的场合,进行点对点的直线数据传输。 红外通信有着成本低廉、连接方便、简单易用和结构紧凑的特点,因此在小型的移动设备中获得了广泛的应用。这些设备包括 笔记本电脑、掌上电脑、机顶盒、游戏机、移动电话、计算器、寻呼机、仪器仪表、 MP3播放机 、数码相机以及打印机之类的计算机外围 设备等等。红外线传输网络 IrDA现在己经广泛应用于各种家用电器摇控。但 IrDA最大的不足在于发送端与接收端之间不能有障 碍物,而蓝牙无线传输时发送端与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蓝牙 技术标准 发展 未来 徐峰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