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 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docx(1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 第一单元从宇宙看地球第三节地球的圈层结构高中地理鲁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一、单选题(共17题)1.下列大气成分所在的大气层及其作用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平流层中的臭氧,保护地面上的生物免受紫外线的伤害B.对流层中的二氧化碳,对地面起保温作用C.从平流层顶部到5000千米的高空是高层大气,该层存在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D.对流层中的水汽和杂质,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2.“神舟”六号飞船返回舱降落过程中( )A.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越来越高B.由臭氧层进入平流层、对流层降落地面C.所穿过的大气层温度随高度降低是先降再升再降再升D.在平流层要穿过电离层3.地球上岩浆的发源地一般认为是在( )
2、A.外地核B.内地核C.软流层D.上地幔4.印度尼西亚特尔纳特岛上的瓜马拉马火山于2012年9月16日喷发,大量火山灰喷涌而出。此次火山活动的岩浆最有可能的是来自( )A.地壳B.上地幔上部C.下地幔上部D.外核5.地震波通过莫霍界面时,波速变化正确的是( ) A.纵波横波速度都下降B.纵波横波速度都加快C.纵波突然下降,横波消失D.横波突然下降,纵波消失6.下列四地中,地壳最厚的是()A.太平洋 B.华北平原 C.四川盆地 D.青藏高原7.据有关的证据说明,地球内部圈层中物质为液态的是( )A.上地幔B.下地幔C.外地核D.内地核8.有关地震波的说法,正确的是( )A.纵波的传播速度较慢,横
3、波的传播速度较快B.纵波可以穿过固态、液态、气态三态物质C.横波只能穿过气态的物质D.纵波传播的速度随经过的物质不同而发生变化,而横波不变9.关于地震波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通过固体、液体传播B.横波只能通过液体C.传播速度随物质性质而变化D.纵波和横波都能通过地壳和地核10.岩石圈是指( )A.整个地壳 B.地壳和软流层 C.地壳和上地幔部分 D.地壳和上地幔顶部11.古登堡界面是()A.地壳和地幔的界线B.地幔和地核的界线C.岩石圈和地幔的界线D.上地幔和下地幔的界线12.有关地球外部圈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大气圈是由大气组成的简单的系统B.水圈是一个连续不规则的圈层C.生物圈包括
4、大气圈的全部、水圈的全部D.地球的外部圈层之间关系密切,但和地球的内部圈层没有关系13.生物圈占有的范围为( )A.大气圈底部、水圈全部和岩石圈上部B.大气圈全部、水圈底部和岩石圈上部C.大气圈底部、水圈上部和岩石圈全部D.大气圈全部、水圈上部和岩石圈全部14.一架飞机由北极向赤道飞行,保持万米高度,它穿过的大气层是( )A.始终在对流层B.由平流层进入对流层C.始终在平流层D.由对流层进入平流层15.地球内部厚度最大的圈层是()A.地壳 B.地幔 C.岩石圈 D.地核16.目前人类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研究主要依靠()A.地质钻探 B.理论建模 C.地层和化石 D.研究地震波17.大气层中成云致雨
5、的必要条件是( )A.水汽和二氧化碳B.水汽C.水汽和固体尘埃D.氮气和氧气二、综合题(共3题)18.读以下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2016年11月22日凌晨日本福岛附近发生74级地震,震源深度14公里。材料二“地震波在地球内部圈层的传播示意图”(1)此次地震的震源位于(_) A.外地核 B.岩石圈 C.下地幔 D.软流层(2)图中A,B所表示的两个不连续界面分别是_、_。它们之间的圈层叫做_。 (3)地震波F为_波(填横波或纵波),根据地震波向地球内部波速变化可判断D层和H层的物质状态分别为_、_。 (4)岩石圈是指_层以上(或由_和_组成)的圈层。 19.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
6、A,B表示地震波,其中A表示1波,B表示2波。 (2).C表示1界面,该面以下代表2 , 该面以上代表3。 (3).图中D处,地震波A完全1 , 地震波B的速度2。 20.读地球内部圈层图,回答问题。 (1)A 为_界面,B 为_界面。 (2)地壳中含量最多的两种化学元素是_,地球上地壳最厚的的高原是_。 (3)填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圈层名称:C 为_,D 为_,G 为_,F 圈层的物质呈 _状态。(4)近年,我国在渤海湾发现储量逾 10 亿吨的大油田。该油田储量的探明是采用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结果。地震波分为纵波与横波,根据地震波传播原理,在通过含油层时,消失的是_波, 原因是_。 答案解析部分一
7、、单选题1.【答案】 C 【解析】【分析】高层大气是指从平流层顶到3000千米的高空,而不是5000千米。高层大气的密度非常小,与星际空间相当接近,且能反射无线电波,所以选项C是错误的。【点评】此题考查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关知识,电离层的高度考查较细。2.【答案】 C 【解析】【分析】大气层分为对流层、平流层、高空大气,高空大气又细分为中间层、热层、外逸层,由下而上温度变化依次为先降再升再降再升。大气分层中,对流层和人类关系最密切,平流层中臭氧的存在,使得该层成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电离层存在于高空大气中。【点评】本题结合实际案例考查地球外部圈层中大气层的基本知识。3.【答案】 C 【解析】【分
8、析】一般认为岩浆的喷发地为软流层,而软流层分布在上地幔顶部,所以排除错误答案A、B。但软流层只是上地幔的一部分,而非整个上地幔全部为软流层,所以最准确的答案是C项。【点评】此题考查了软流层的位置。注意软流层与上地幔的区别。4.【答案】 B 【解析】【分析】火山活动的岩浆最有可能的是来自上地幔的上部,此题不难,书上有现成结论,岩浆活动是发生在地壳以下的上地幔上部。5.【答案】 B 【解析】【分析】莫霍界面是地壳和地幔的分界面,地震波经过莫霍界面时由于介质发生改变,无论是纵波还是横波,速度都突然增加,所以B正确。故答案为:B【点评】本题考查地震波在地球各圈层的传播速度的差异。属于对基础知识的考查。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高考地理资料 高中地理专题 新教材地理资料 高中地理课件 地理学案 高中地理设计 高考地理专题 高中地理试卷 高考地理解题指导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