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
《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14课《走一步再走一步》教案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doc(7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14走一步再走一步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作者,积累“晕眩、恍惚、参差不齐、哄然大笑”等易考字词。2 默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了解基本的故事情节;提高阅读速度,勾画关键语句。(重点)3 学习文中伏笔和照应的写法;品味文中的心理描写,把握人物心理成长的过程。(难点)4 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思考并实践课文所探讨的人生经验。(重点)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遇到困难的小猪登山图片同学们,你有没有经历过一些冒险的事儿呢?有没有小时候让你印象深刻的经历呢?一位美国作家莫顿亨特,他小时候有过一段难忘的冒险经历,是怎样的经历呢?他的经历会给我们怎样的启示呢?下面我们就走进莫顿亨特写的走一步,再走一步去
2、寻找答案。二、自主学习1.走进作者莫顿亨特(19202016)(Morton Hunt),美国作家,心理学家,早年曾在空军服役,做过空军飞行员。在二战时期,他曾驾机执行过对德国的侦察任务。是一位擅长写励志类文章的作家,同时也是一位专业的心理学家。他的代表作有:自杀心理学的故事:源起与演变(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3年8月)走一步,再走一步(原名悬崖上的一课)。其中走一步,再走一步被收入沪教版语文教材七年级上第三课,人教版语文教科书(新版)七年级上第14课。2.背景简介本文选自心理学与成长(世界图书出版公司2009年版)。田文慧译。原题为悬崖上的一课,选入课本时改为现在的题目,并做了删改。讲的
3、是“我”小时候在一道悬崖上发生的故事以及从中获得的影响“我”一生的经验。3.字词积累PPT7-11三、整体感知1.速读课文,掌握本文事件的六要素。2.根据表格内容,以“我”为陈述对象,复述课文 。复述要求:一要注意记叙的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二要理清文章的结构层次。三要抓住标志事件发展的关键性词语(为什么去冒险冒险的具体经过最后怎么脱险的)。四可以适当援引原文中的词句。四、细读探究解读课文1.那是在费城,一个酷热的七月天直到56年后的今天,我仍能感受到当年那股灼人的热浪。和我在一起的五个男孩子已经厌倦了玩弹珠,以及用透镜在干树叶上烧洞的游戏,正在寻觅其他好玩的事。说
4、明虽然时间过去很久,但“我”依然记忆犹新,表明此事对“我”的一生影响很大。小伙伴们厌倦了寻常游戏,寻觅其他好玩的事,为下文写爬悬崖做铺垫。2.当同伴们提议去爬悬崖的时候,“我”有什么反应?为什么?我犹豫了。我渴望像他们一样勇敢和活跃,但是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表现了“我”为难、发愁的心理。交代“我”不敢爬悬崖的原因,为下文爬悬崖遇险埋下伏笔。“伏笔”是文学创作中叙事的一种手法,就是上文中看似无关紧要的人物或事件,对下文将要出现的人物或事件预先做某种提示或暗示。运用伏笔的好处是交代含蓄,使文章结构严密、紧
5、凑,让读者看到下文时,不至于产生突兀、疑惑之感。3.如何理解第6段“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这句话?我们穿过公园,进入树林,最后来到一块空地上。在很远的另一边,有一道悬崖,像一面几近垂直的墙突兀地耸立在岩石中,四面都是土坡,上面长着参差不齐的矮树丛和臭椿树苗。从底部杂乱的岩石到顶部草皮的边缘,只有60英尺左右,但是对我来说,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前文提到“在过去的八年岁月中,我绝大部分时间都是一个病弱的孩子,并将妈妈的警告牢记在心我不像其他孩子那样强壮,而且不能冒险”,因此,“我”认为自己不应该也不可能爬上眼前的悬崖,认为“这是严禁和不可能的化身”,表现了“我”的孱弱和自卑。4.“我”爬悬崖
6、的时候心理状态如何?在文中找出相关句子进行分析。其他的孩子一个接一个地往上爬,在突出的岩石和土层上找到放手和脚的地方。我犹豫不决,直到其他孩子都爬到了上面,这才开始满头大汗、浑身发抖地往上爬。手扒在这儿,脚踩在那儿,我的心在瘦弱的胸腔中怦怦地跳动,我努力往上爬着。细节描写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我”内心的紧张和恐惧,为“我”被困悬崖埋下伏笔。5. 不知何时,我回头向下看了一眼,然后吓坏了:悬崖底下的地面看起来非常遥远;只要滑一下,我就会掉下去,撞上崖壁,然后摔到岩石上,摔个粉碎。写“我”向下看时的心理活动,表现了“我”极度恐惧的心理,也从侧面写出了悬崖陡峭的特点。6.第9段写“我”攀爬山崖的处境的同
7、时也写了其他孩子,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运用对比的手法,将“我”的艰难处境与其他孩子攀爬的顺利形成鲜明的对照,既表明了“我”的体质的确很弱,又凸显了“我”极其害怕的心理。7.如何看待孩子们的“嘲笑”与弃“我”而去的行为?如果你是五个男孩之一,会怎么做?他们不该嘲笑并丢弃“我”,这是不友好的表现。但这样做也符合孩子的心理,他们还小,没有意识到“我”面临的危险。如果我是五个男孩之一,我会留下来鼓励、帮助小伙伴脱险或者找大人前来帮忙。8.“全看你自己了。”杰里看起来很担心,但最后还是和其他孩子一起走了。“看起来很担心”照应前面“我最好的朋友”,也为下文他找来“我”父亲帮助“我”埋下伏笔。9.如何理解第1
8、7段前两句的环境描写?时间在慢慢地过去。影子在慢慢拉长,太阳已经没在西边低矮的树梢下,夜幕开始降临。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我一动也不动,甚至无法思考怎样下去,安全地回家。写出了时间的变化,推动了情节的发展;同时,这并不是纯粹客观的描写,而是带有很强的主观性,是“我”的情感、心理的外化时间本来是匀速地走过,因为“我”的焦急,似乎慢下了脚步,显得在“慢慢地”过去,太阳的光影也在“慢慢”拉长,更突出了“我”等待的漫长和心理上的无助感。10.在“我”无助的时候,谁过来帮助“我”了?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
9、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杰里的再次出现,照应了上文的“看起来很担心”。11.爸爸出现了。他会怎样帮助“我”脱险呢?暮色中,第一颗星星出现在天空中,悬崖下面的地面开始变得模糊。不过,树林中闪烁着一道手电筒发出的光,然后我听到了杰里和爸爸的喊声。爸爸!但是他能做什么?他是个粗壮的中年人,他爬不上来。即使他爬上来了,又能怎样?他有意地引导“我”克服困难,给予“我”心理上的支持。在脱险过程中,他没有直接给予“我”帮助,而是鼓励“我”自己去做,并教会“我”克服艰难险阻的方法。12.爸爸为什么让“我”先“迈一小步”?引导“我”把困难化整为零,循序渐进地向着目标前进。13. 为什么爸爸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新中考语文资料 部编版语文精品资料 初中语文课件 初中语文学案 初中语文教学设计 初中语文专题复习 初中语文试卷 中考作文指导 名著阅读精品资料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