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光热红外传感器精选文档.ppt
《第六章光热红外传感器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六章光热红外传感器精选文档.ppt(4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六章光热红外传感器本讲稿第一页,共四十九页v1.温度变化方程热电器件在没有受到辐射作用的情况下,器件与环境温度处于平衡状态,其温度为T0。当辐射功率为的热辐射入射到器件表面时,令表面的吸收系数为,则器件吸收的热辐射功率为e;其中一部分使器件的温度升高,另一部分补偿器件与环境的热交换所损失的能量。设单位时间器件的内能增量为e,则有(6-1)式中c 称为热容,表明内能的增量为温度变化的函数。热交换能量的方式有三种;传导、辐射和对流。设单位时间通过传导损失的能量(6-2)本讲稿第二页,共四十九页式中G为器件与环境的热传导系数。根据能量守恒原理,器件吸收的辐射功率应等于器件内能的增量与热交换能量之和
2、。即(6-3)设入射辐射为正弦辐射通量 ,则式(6-3)变为(6-4)若选取刚开始辐射器件的时间为初始时间,则,此时器件与环境处于热平衡状态,即t=0,T=0。将初始条件代入微分方程(6-4),解此方程,得到热传导的方程为(6-5)设 称为热敏器件的热时间常数,称为热阻。本讲稿第三页,共四十九页 热敏器件的热时间常数一般为毫秒至秒的数量级,它与器件的大小、形状和颜色等参数有关。当时间t T时,式(6-5)中的第一项衰减到可以忽略的程度,温度的变化(6-6)为正弦变化的函数。其幅值为(6-7)可见,热敏器件吸收交变辐射能所引起的温升与吸收系数成正比。因此,几乎所有的热敏器件都被涂黑。另外,它又与
3、工作频率有关,增高,其温升下降,在低频时(T1),它与热导G成反比,式(6-7)可写为(6-8)本讲稿第四页,共四十九页可见,减小热导是增高温升、提高灵敏度的好方法,但是热导与热时间常数成反比,提高温升将使器件的惯性增大,时间响应变坏。式(6-6)中,当很高(或器件的惯性很大)时,T1,式(6-7)可近似为(6-9)结果,温升与热导无关,而与热容成反比,且随频率的增高而衰减。当=0时,由(6-5)式得(6-10)由初始零值开始随时间t增加,当t时,T达到稳定值。等于T时,上升到稳定值的63%。故T被称为器件的热时间常数。本讲稿第五页,共四十九页v1半导体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按温度特性热敏电阻可分
4、为两类,随温度上升电阻增加的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反之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v 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 此种热敏电阻以钛酸钡(BaTio3)为基本材料,再掺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利用陶瓷工艺高温烧结尔成。纯钛酸钡是一种绝缘材料,但掺入适量的稀土元素如镧(La)和铌(Nb)等以后,变成了半导体材料,被称半导体化钛酸钡。它是一种多晶体材料,晶粒之间存在着晶粒界面,对于导电电子而言,晶粒间界面相当于一个位垒。6.2 热敏电阻与热电堆探测器热敏电阻与热电堆探测器v6.2.1热敏电阻本讲稿第六页,共四十九页 当温度低时,由于半导体化钛酸钡内电场的作用,导电电子可以很容易越过位垒,所以电阻值较小;当温度
5、升高到居里点温度(即临界温度,此元件的温度控制点 一般钛酸钡的居里点为120)时,内电场受到破坏,不能帮助导电电子越过位垒,所以表现为电阻值的急剧增加。因为这种元件具有未达居里点前电阻随温度变化非常缓慢,具有恒温、调温和自动控温的功能,只发热,不发红,无明火,不易燃烧,电压交、直流3440V均可,使用寿命长,非常适用于电动机等电器装置的过热探测。本讲稿第七页,共四十九页v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工作原理v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是以氧化锰、氧化钴、氧化镍、氧化铜和氧化铝等金属氧化物为主要原料,采用陶瓷工艺制造而成。这些金属氧化物材料都具有半导体性质,完全类似于锗、硅晶体材料,体内的载流子(电子和空穴)数
6、目少,电阻较高;温度升高,体内载流子数目增加,自然电阻值降低。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类型很多,使用区分低温(-60300)、中温(300600)、高温(600)三种,有灵敏度高、稳定性好、响应快、寿命长、价格低等优点,广泛应用于需要定点测温的温度自动控制电路,如冰箱、空调、温室等的温控系统。热敏电阻与简单的放大电路结合,就可检测千分之一度的温度变化,所以和电子仪表组成测温计,能完成高精度的温度测量。普通用途热敏电阻工作温度为-55+315,特殊低温热敏电阻的工作温度低于-55,可达-273。本讲稿第八页,共四十九页v2热敏电阻的型号我国产热敏电阻是按部颁标准SJ1155-82来制定型号,由四部分组
7、成。第一部分:主称,用字母M表示敏感元件。第二部分:类别,用字母Z表示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或者用字母F表示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第三部分:用途或特征,用一位数字(0-9)表示。一般数字1表示普通用途,2表示稳压用途(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3表示微波测量用途(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4表示旁热式(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5表示测温用途,6表示控温用途,7表示消磁用途(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8表示线性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9表示恒温型(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0表示特殊型(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第四部分:序号,也由数字表示,代表规格、性能。往往厂家出于区别本系列产品的特殊需要,在序号后
8、加派生序号,由字母、数字和-号组合而成。本讲稿第九页,共四十九页v例:MZ11序号普通用途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器敏感元件vv3热敏电阻的结构v热敏电阻无选择性地吸收各种波长的辐射,可以说它是一种无选择性的光敏电阻本讲稿第十页,共四十九页较大的温升)粘合在导热能力高的绝缘衬底上,电阻体两端蒸发金属电极以便与外电路连接,再把衬底同一个热容很大、导热性能良好的金属相连构成热敏电阻。红外辐射通过探测窗口投射到热敏元件上,引起元件的电阻变化。为了提高热敏元件接收辐射的能力,常将热敏元件的表面进行黑化处理。由热敏材料制成的厚度为0.01mm左右的薄片电阻(因为在相同的入射辐射下得到本讲稿第十一页,共四十九页
9、本讲稿第十二页,共四十九页v4.4.热敏电阻的参数热敏电阻的参数 热敏电阻探测器的主要参数有:(1)电阻-温度特性热敏电阻的阻温特性是指实际阻值与电阻体温度之间的依赖关系,这是它的基本特性之一。电阻温度特性曲线如图6-1所示。热敏电阻器的实际阻值RT与其自身温度T的关系有正温度系数与负温度系数两种,分别表示为: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6-16)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6-17)式中,RT为绝对温度T时的实际电阻值;R0 R分别为背景环境温度下的阻值,为与电阻的几何尺寸和材料物理特性有关的常数;A、B为材料常数。本讲稿第十三页,共四十九页由式(6-16)和(6-17)可分别求出正、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
10、阻的温度系数aT。aT表示温度变化1时,热电阻实际阻值的相对变化为式中,aT和RT为对应于温度T(K)时的热电阻的温度系数和阻值。对于正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温度系数为aT=A(6-19)对于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温度系数为(6-20)本讲稿第十四页,共四十九页可见,在工作温度范围内,正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aT在数值上等于常数A,负温度系数热敏电阻的aT随温度T的变化很大,并与材料常数B成正比。因此,通常在给出热敏电阻温度系数的同时,必须指出测量时的湿度。材料常数B是用来描述热敏电阻材料物理特性的一个参数,又称为热灵敏指标。在工作温度范围内,B值并不是一个严格的常数,而是随温度的升高而略有增大,一般说
11、来,B值大电阻率也高,对于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器,B值可按下式计算:(6-21)本讲稿第十五页,共四十九页本讲稿第十六页,共四十九页v(2)热敏电阻阻值变化量 已知热敏电阻温度系数aT后,当热敏电阻接收入射辐射后温度变化T,则阻值变化量为 RT=RTaTT式中,RT为温度T时的电阻值,上式只有在T不大的条件下才能成立。(3)热敏电阻的输出特性 热敏电阻电路如图5-5所示,图中 ,。若在热敏电阻上加上偏压Ubb之后,由于辐射的照射使热敏电阻值改变,因而负载电阻电压发生增量。本讲稿第十七页,共四十九页本讲稿第十八页,共四十九页v(4)冷阻与热阻)冷阻与热阻 RT为热敏电阻在某个温度下的电阻值,常称
12、为冷阻,如果功率为的辐射入射到热敏电阻上,设其吸收系数为a,则热敏电阻的热阻定义为吸收单位辐射功率所引起的温升,即本讲稿第十九页,共四十九页v(5)灵敏度(响应率)单位入射辐射功率下热敏电阻变换电路的输出信号电压称为灵敏度或响应率,它常分为直流灵敏度S0与交流灵敏度SS。直流灵敏度S0为交流灵敏度SS为本讲稿第二十页,共四十九页可见,要增加热敏电阻的灵敏度,需采取以下措施:增加偏压Ubb但受热敏电阻的噪声以及不损坏元件的限制;把热敏电阻的接收面涂黑增加吸收率a;增加热阻,其办法是减少元件的接收面积及元件与外界对流所造成的热量损失,常将元件装入真壳内,但随着热阻的增大,响应时间也增大。为了减小响
13、应时间,通常把热敏电阻贴在具有高热导的衬底上;选用大的材料,也即选取B值大的材料。当然还可使元件冷却工作,以提高值。为热敏电阻的热时间常数;分别为热敏电阻 和热容 。随辐照频率的增加,热敏电阻传递给负载的电压变化率减少。热敏电阻的时间常数约为110ms,因此,使用频率上限约为20200kHz左右。本讲稿第二十一页,共四十九页v(6)最小可探测功率 热敏电阻的最小可探测功率受噪声的影响。热敏电阻的噪声主要有:热噪声。热敏电阻的热噪声与光敏电阻阻值的关系相似为;温度噪声。因环境温度的起伏而造成元件温度起伏变化产生的噪声称为温度噪声。将元件装入真空壳内可降低这种噪声。电流噪声。与光敏电阻的电流噪声类
14、似,当工作频率f 10kHz时,此噪声完全可以忽略不计。根据这些噪声情况,热敏电阻可探测的最小功率约为 PNE=4kT2Gf/a2本讲稿第二十二页,共四十九页v(7)热敏电阻器的其他主要参数v热敏电阻器的主要参数:热敏电阻器的主要参数:v1)标称阻值(额定零功率电阻值R25()根据国标规定,额定零功率电阻值是NTC热敏电阻在基准温度25时测得的电阻值R25,这个电阻值就是NTC热敏电阻的标称电阻值。通常所说NTC热敏电阻多少阻值,亦指该值。v2)额定功率额定功率Pnv在规定的技术条件下,热敏电阻器长期连续工作所允许消耗的功率。在此功率下,电阻体自身温度不超过其最高工作温度。v和允许偏差等基本指
15、标外,还有如下指标:3)测量功率: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电阻体受测量电源加热而引起阻值变化不超过0.1时所消耗的功率。4)材料常数:是反应热敏电阻器热灵敏度的指标。通常,该值越大,热敏电阻器的灵敏度和电阻率越高。5)电阻温度系数:表示热敏电阻器在零功率条件下,其温度每变化1所引起电阻值的相对变化量。6)开关温度:指热敏电阻器的零功率电阻值为最低电阻值两倍时所对应的温度。本讲稿第二十三页,共四十九页v7)耗散系数()v在规定环境温度下,NTC热敏电阻耗散系数是电阻中耗散的功率变化与电阻体相应的温度变化之比值。v:NTC热敏电阻耗散系数,(mW/K)。P:NTC热敏电阻消耗的功率(mW)。T:NT
16、C热敏电阻消耗功率P时,电阻体相应的温度变化(K)。v8)热时间常数()v在零功率条件下,当温度突变时,热敏电阻的温度变化了始未两个温度差的63.2%时所需的时间,热时间常数与NTC热敏电阻的热容量成正比,与其耗散系数成反比。v:热时间常数(S)。C:NTC热敏电阻的热容量。:NTC热敏电阻的耗散系数。本讲稿第二十四页,共四十九页v9)最高工作温度:指热敏电阻器在规定的标准条件下,长期连续工作时所允许承受的最高温度。10)工作电流:指稳压用热敏电阻器在在正常工作状态下的规定电流值。11)稳压范围:指稳压用热敏电阻器在规定的环境温度范围内稳定电压的范围值。12)最大电压:指在规定的环境温度下,热
17、敏电阻器正常工作时所允许连续施加的最高电压值。13)绝缘电阻:指在规定的环境条件下,热敏电阻器的电阻体与绝缘外壳之间的电阻值。本讲稿第二十五页,共四十九页应用设计v生产中需要连续运转的车床,电热烘箱,球蘑机等机电设备以及其它无人值守的设备,因电机过热或温控失灵造成的事故比较常见,使用电机过热保护用PTC热敏电阻可以有效预防事故发生。对电机过热保护常用的方法是在电机定子的绕组里埋设体积极小的传感器用PTC热敏电阻感温头,在正常情况下电机过热保护用PTC热敏电阻处于低阻态,不影响电机的正常运转。当电机内部因故障过热时,电机过热保护用PTC热敏电阻受热阻值跃变,与之配合的继电器失电释放,电机停止运转
18、,等候排除故障后重新运转。这种保护方法的优点在于直接监测绕组内部的温度变化,在过热温度突破电机的绝缘等级之前使电机得到保护,同时由于TC热敏电阻的可恢复性,不必象温度保险丝一样必需更换新的。本讲稿第二十六页,共四十九页背景资料背景资料背景资料背景资料温差电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温差电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 温差电是研究温差和电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温差电是研究温差和电之间关系的科学,它是一门古老而又年轻的学科。构成温差电技术的基础有三个基本效应。构成温差电技术的基础有三个基本效应。18211821年德国科学家塞贝克首先发现了年德国科学家塞贝克首先发现了温差电的第一个效应,
19、人们称之为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闭合回温差电的第一个效应,人们称之为塞贝克效应,即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闭合回路,当两个接头存在温差时,回路中将产生电流,这一效应成为了温差发电的路,当两个接头存在温差时,回路中将产生电流,这一效应成为了温差发电的技术基础。今天我们经常提到的电子致冷所依赖的珀尔帖效应是法国科学家珀技术基础。今天我们经常提到的电子致冷所依赖的珀尔帖效应是法国科学家珀尔帖于尔帖于18341834年发现的,它是塞贝克效应的逆效应。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闭合回年发现的,它是塞贝克效应的逆效应。两种不同的金属构成闭合回路,当回路中存在直流电流时,两个接头之间将产生温差。路,当回路中存在
20、直流电流时,两个接头之间将产生温差。18451845年汤姆逊发现年汤姆逊发现了温差电的第三个效应,后来人们称它为汤姆逊效应。了温差电的第三个效应,后来人们称它为汤姆逊效应。温差电现象发现后将近一个世纪,并未得到实际应用,原因是金属的温差电效应温差电现象发现后将近一个世纪,并未得到实际应用,原因是金属的温差电效应非常微弱。温差电技术的真正复兴可以认为从二十世纪非常微弱。温差电技术的真正复兴可以认为从二十世纪3030年代开始,杰出的苏联物理学年代开始,杰出的苏联物理学家约飞最早提出采用半导体材料作为温差电换能材料,特别是首先提出的固熔体合金的家约飞最早提出采用半导体材料作为温差电换能材料,特别是首
21、先提出的固熔体合金的概念,为温差电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概念,为温差电技术的实际应用奠定了理论与技术基础。6.2.2热电偶探测器本讲稿第二十七页,共四十九页背景资料背景资料背景资料背景资料 很显然,温差电技术分为温差发电和温差致冷两大分支。很显然,温差电技术分为温差发电和温差致冷两大分支。19421942年前苏联最年前苏联最早制成了用火焰加热的温差发电器,效率为早制成了用火焰加热的温差发电器,效率为1.51.52 2。之后,一些特殊领域对。之后,一些特殊领域对电源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温差发电器的研制工作,二十世纪电源的需求大大刺激了温差发电器的研制工作,二十世纪6060年代初就有一批
22、温年代初就有一批温差发电器成功地用于空间、地面和海洋。温差发电器效率较低,一般不大于差发电器成功地用于空间、地面和海洋。温差发电器效率较低,一般不大于8 8,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温差发电器因此其应用范围受到一定限制。但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温差发电器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在军事、航天领域,而且在民用方面也表现出良好已逐渐得到广泛应用,不仅在军事、航天领域,而且在民用方面也表现出良好的应用前景。的应用前景。上世纪上世纪5050年代初期,利用年代初期,利用PbTePbTe和和SbSb2 2TeTe3 3材料分别作材料分别作N N、P P 臂的单级温差电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六 光热 红外传感器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