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讲 抗心律失常药精选文档.ppt
《第十九讲 抗心律失常药精选文档.pp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九讲 抗心律失常药精选文档.ppt(3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第十九讲 抗心律失常药本讲稿第一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 心律失常(arrhythmias)即心动节律和频率异常。心律正常时,心脏协调而有规律地收缩舒张,顺利地完成泵血功能;心律失常时,由于心肌电活动异常使心脏泵血功能发生障碍,出现严重症状。一般按心动频率将心律失常分为两种类型:缓慢型 窦性心动过缓、传导阻滞。快速型 心房纤颤、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本讲稿第二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一、正常心肌电生理(一)正常心肌细胞膜电位 动作电位的5个时相:0相 Na+迅速内流,膜电位由-90mV升至+30mV。决定传导速度。1相 K+外流,膜电位降至0mV
2、左右。2相 Ca2+内流,同时少量Na+内流、K+外流,膜电位维持在0mV左右,又称平台期。3相 K+外流,膜电位下降至静息电位。4相 非自律细胞膜电位维持在静息水平,称静息期。自律细胞可发生自动除极。Na+及 Ca2+内流。本讲稿第三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 心室肌动作电位 +2001234-20-40-60-80-100mV+200-20-40-60-80-100mV0本讲稿第四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窦房结动作用电位0-20-40-60-80403本讲稿第五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浦肯野纤维动作电位mV+500-50-100123044本讲稿第六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心肌细胞正
3、常电生理特性 兴奋性(excitability)兴奋性指心肌细胞受刺激后产生动作电位的能力,包括静息电位去极化到阈电位水平以及有关离子通道的激活两个环节。静息膜电位绝对值减小或阈电位水平下降均能提高心肌兴奋性。本讲稿第七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 自律性(automaticity)部分心肌细胞能在没有外来刺激的条件下,自动地发生节律性兴奋的特性,称为自律性。动动作作电电位位4相相自自动动除除极极速速率率(斜斜率率)决决定自律性。定自律性。心肌细胞分为:快反应自律细胞(包括心房传导组织、房室束及浦肯野纤维),4相自动除极速率主要由起搏电流(If)决定。慢反应自律细胞(包括窦房结及房室结),4相自
4、动除极的离子基础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多数认为由Ca2+内流所决定。本讲稿第八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 传导性(conductivity)心肌细胞膜的任何部位产生的兴奋不但可以沿整个细胞膜扩布,而且可通过细胞间通道传导到另一个心肌细胞,从而引起整个心脏的兴奋和收缩。动作电位0相除极化速率决定传导性。快反应自律细胞0相除极化是由钠内流决定。慢反应自律细胞0相除极化是由钙内流决定。因而抑制钠内流或钙内流都可抑制传导。本讲稿第九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有效不应期与动作电位时程膜内电位(mV)+40+200-20-40-60-80-100绝对不应期有效不应期动作电位时程1234abcd 局部除极化全
5、面除极化0本讲稿第十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有效不应期 复极过程中,当膜电位恢复到-50-60mV时,细胞才对刺激产生可扩布的动作电位。从0相除极开始到此之前的一段时间即为有效不应期(ERP),它反映了快钠通道恢复有效开放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动作电位时程 从0相除极开始,到3相复极完毕的时间为动作电位时程(APD)。相对不应期 指从有效不应期结束,到3相复极完毕的时间。本讲稿第十一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二、心律失常发生的电生理机制(一)冲动形成异常1.自律性升高自律性升高(1)正常自律机制改变 正常自律机制改变是指参与正常舒张期自动除极化的起搏电流动力学和电流大小的改变而引起的自律性变化。
6、常受自主神经、电解质、缺氧、心肌牵张等因素的影响。(2)异常自律机制形成 非自律性心肌细胞在某些条件下出现异常自律性称为异常自律机制形成。如工作肌细胞在缺血、缺氧条件下也会出现自律性。这种异常自律性向周围组织扩布就会产生心律失常。本讲稿第十二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2.后除极及触发活动 触触发发活活动动 指冲动的形成是继前一个动作电位后的第二次阈值除极化即后除极。早早后后除除极极 是一种发生在完全复极之前的后除极,常见于2、3相复极中,因膜电位不稳定而产生的振荡性除极。诱发早后除极的因素有药物、低血钾等。最常见的是Q-T间期延长产生的尖端扭转型心律失常。迟迟后后除除极极 是细胞内钙超载情况下
7、,发生在动作电位完全或接近完全复极时的一种短暂的振荡性除极。诱发迟后除极因素有强心苷中毒、细胞外高钙及低钾等。本讲稿第十三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 早后除极与触发活动A 早后除极的膜电位变化;B 早后除极引起第二个动作电位 C 早后除极引起一连串触发动作电位本讲稿第十四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二)冲动传导障碍 1.单纯性传导障碍单纯性传导障碍 包括传导减慢、传导阻滞。表现为缓慢型心律失常。2.折返激动折返激动 是指一次冲动下传后,又延环形通路折回而再次兴奋原已兴奋过的心肌,是引起快速型心律失常的重要机制之一。产生折返激动必备条件:a.解剖学及生理学上具有环形通路,通路的长度应大于冲动的“
8、波长”;b.单向传导阻滞;c.折回的冲动落在原已兴奋心肌的不应期之外。对钠通道抑制作用较强的药物易诱发折返激动。本讲稿第十五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正常冲动传导 单向阻滞和折返 早后除极、迟后除极及折返激动的形成机制 本讲稿第十六页,共三十二页抗心律失常药三、抗心律失常药的基本电生理作用(一一)降低自律性降低自律性 可通过增加最大舒张电位,或减慢4相自动除极速率或上移阈电位等降低自律性。此外,延长APD,将延缓心动周期,减慢自动起搏。(二)减少后除极及触发活动(二)减少后除极及触发活动 1.减少早后除极,预防触发活动 通过促进或加速复极以减少早后除极的发生,或抑制早后除上升支的内向离子流或升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第十九讲 抗心律失常药精选文档 第十九 心律失常 精选 文档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