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奶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奶业发展分析报告.docx(36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364页 共365页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报告目 录摘 要1.前 言1.1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问题的提出1.2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和成果特征1.3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结论1.3.1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总体思路1.3.2 对前10年中国奶业发展未能实现计划目标原因的分析1.3.3 未来1015年间中国奶业发展前景1.4 研究报告的写作结构2奶类发展目标和预测2.1 奶类需求预测2.1.1 影响奶类消费的主要因素2.1.2 乳品消费需求预测2.2 中国乳类生产预测2.2.1 影响中国乳类生产发展的因素2.2.2 未来中国
2、奶类生产预测2.3 实现目标的条件评估2.3.1 国内宏观经济环境对乳业的影响2.3.2 引进国外优质品种、增加奶源供给在中国的发展前景2.3.3 胚胎移植技术发展对奶源供给的影响3. 中国原料奶的生产3.1 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增长变化3.1.1 中国原料奶总量的增长和结构的变化3.1.2 中国奶牛存栏量的增长情况3.1.3 中国奶牛单产水平的增长情况3.2 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现状分析3.2.1 目前中国原料奶的总产与单产水平3.2.2 目前中国原料奶的价格水平3.2.3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区域分布3.2.4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所有制结构与成本收益3.2.5 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的组织经营模式3
3、.3 中国原料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3.3.1 平均单产水平太低3.3.2 质量问题突出3.3.3 农户组织性弱、养殖收益不稳定3.3.4 奶牛饲料结构不合理3.3.5 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3.4 对未来15年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展望、构想与对策3.4.1 对未来15年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展望与构想3.4.2 未来15年加快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对策4. 中国乳品的加工4.1 中国乳品加工业的历史与现状4.1.1 乳品加工业的历史回顾4.1.2 乳品企业的近期运行情况4.2 乳品加工企业的产品结构分析4.2.1 液态奶4.2.2奶粉4.2.3奶酪4.2.4冰淇淋4.2.5 UHT奶4.2.6发酵乳4.3 乳品加
4、工业存在的问题4.3.1 产品质量问题4.3.2 原料奶质量问题4.3.3 原料奶生产与加工业协调问题4.4 乳品加工业展望与构想4.4.1 中国乳品加工业发展的资金需求量4.4.2中国乳品加工业的规模4.4.3乳品加工业兼并重组4.4.4 中国乳品加工业的区域分布4.4.5根本出路:优质优价4.4.6薄弱环节:市场消费4.5 乳品加工业发展的对策建议5. 中国乳品消费5.1 中国乳品消费的历史与现状5.1.1 乳品消费总量及人均消费量5.1.2 乳品消费的区域特征5.1.3 乳品消费品种和结构5.1.4 乳品的消费人群和消费方式5.2 中国乳品消费的影响因素5.2.1 传统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
5、5.2.2 人均收入水平5.2.3 营养知识和营养意识5.2.4 产品质量问题5.2.5 销售服务问题5.2.6 区域因素5.3 增加中国乳品消费的措施5.3.1 加强宣传,引导消费5.3.2增加液态奶的生产比重5.3.3注重质量,吸引消费5.3.4开发农村市场,引导农民消费5.4 中国政府学生饮用奶计划5.4.1中国政府学生饮用奶计划概况542 实施中国政府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意义543 实施中国政府学生饮用奶计划面临的问题5.5 中国居民乳品消费展望5.5.1总量继续增加,人均波动较大5.5.2 液态奶增长最快5.5.3城乡差距进一步拉大6.世界奶业的发展趋势及加入WTO对中国奶业的影响6.1
6、 世界奶业的发展趋势6.1.1 世界奶业生产6.1.2 世界奶业市场6.1.3 世界奶业消费6.1.4 世界奶业贸易6.1.5世界原料奶价格6.1.6世界奶业贸易政策6.2 农业协定的核心:农产品贸易自由化6.2.1 “世界贸易组织”的一般介绍6.2.2 WTO农业协定6.2.3 WTO协议下奶业政策框架6.2.4 WTO协议下的乳品贸易自由化6.2.5 中国奶业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关税降低6.3 “入世”对中国奶业的影响6.3.1 一般阐述6.3.2 计量分析方法6.4 结论和对策6.4.1 把奶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环节:“入世”利大于弊6.4.2 国内乳品业可因势利导、驱弊致利6.4.3 政策
7、建议7. 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的对策建议7. 1 未来15年中国奶业总体描述7. 2 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的总体思路7. 3 中国奶类中长期发展的具体对策7.3.1 加强奶业宏观管理7.3.2政府继续积极引导奶类消费7.3.3 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7.3.4 加强扶持原料奶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7.3.5 优化奶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原料奶规模化生产7.3.6 加强对乳品加工企业的行业指导和技术改造7.3.7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7.3.8扩大城市市场,开拓农村市场主要参考资料:附录 1: 中国政府学生饮用奶计划附录: 中国奶用水牛及奶山羊概况 摘 要一、奶类发展目标和预测1、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
8、显提高随着中国宏观经济的持续增长以及农村城市化,2000-2015年中国乳品消费总量和人均消费水平将明显提高。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方案下,2015年乳品消费总量将为1999年的2.7倍,达到2501.4万吨,年均增长率为6.83%,人均消费量将是2000年的2.43倍,达到17.83千克,年增长率为6.1%;2015年城镇人均乳品消费水平将达到41.03千克,是2000年的2.02倍;农村居民消费水平达到2.43千克,是2000年的2.31倍,年均增长率为5.72%。2015年由于国家实施学生饮用奶计划,每年至少可以增加乳品的消费需求153.9万吨。由于中国城乡居民奶类人均消费水平和城乡人
9、均收入增长有很大差异,农村居民奶类消费增长仍缺乏动力,城镇居民在今后较长时期内仍是奶类消费的主要群体。2、奶类总产量将持续增长从乳类总产的发展看,在实施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方案中,2005、2010和2015年中国乳类产量将分别达到1,426.8万吨,1,930.4万吨和2,501.5万吨,分别是2000年的1.55、2.1和2.72倍。19901998年,中国奶类总产量由475万吨增加到745万吨,年增长率为5.8%,在我们的预测方案中,2000?005年中国乳类产量年增长速度为9.2%,高于1990-1998年期间乳类生产增长速度。但从2005年后这一增长速度有所下降,2005?010年和
10、2010?015年中国乳类产量年增长速度分别为6.23%和5.32%。3、乳业各部门将同步增长整个宏观经济走势持续好转将会带动乳业各部门的同步增长。城市奶类消费的增加和畜牧大省奶源基地的建设为中国乳业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但如何改造中国目前传统的乳业产业链仍然面临许多困难。此外,如何进一步提高中国目前奶牛单产水平,进一步推广中国式的产业化经营,扩大农村居民乳品消费市场,提高农民收入仍面临许多难题。二、中国原料奶的生产1、过去原料奶的快速增长并非质的提高中国的原料奶主要包括牛奶和羊奶,其中牛奶占据了绝对的地位。从奶牛单产水平的角度来讲,过去20多年来中国原料奶的快速增长,仅仅是一种粗放的量的增长
11、,并不是一种质的提高。从1978年到2000年,中国原料奶总产量已由97万吨增长到879.5万吨,平均每年增长36.67%。尤其是近3年来,每年以89%的速度继续递增。1978年以来,中国奶牛存栏量已由当年的48万头增长为2000年的456.1万头,平均每年增长38.65%。1978年中国奶牛的平均单产为1,839.60千克/头,到1985年增长为最高点2,016.40千克/头, 2000年中国奶牛的平均单产是1,715千克/头,大大低于70年代末80年代初的单产水平。造成中国奶牛平均单产水平下降的主要原因是,20多年来快速增加的奶牛存栏量中,绝大多数新增奶牛是由农户个体分散养殖的,养殖规模小
12、,奶牛品种差,管理水平低,拉低了全国奶牛的平均单产水平。2、原料奶生产南北方差异较大2000年中国原料奶的总产量比上年增长了9%。在高速增长的液体奶消费市场需求拉动下,中国原料奶的收购价格总体趋势是继续走高,各地原料奶的收购价格差异非常大,主要表现为“南高北低”。南方地区平均收购价格为北方地区的146.67%,造成这种较大价格差异的原因是南北方饲料成本和奶牛单产水平的不同。目前,中国原料奶的生产主要分布在黑龙江、河北、内蒙古、新疆、山东、山西、陕西等7个省、自治区。以上北方7省奶牛存栏量占全国存栏总量的比重已由1996年的75%进一步上升为79%,牛奶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比重连续3年为62%。中
13、国原料奶生产的区域布局变化呈现以下两个趋势:一个趋势是原料奶的增长点主要来自农区;另一个趋势是中国原料奶的增长点主要来自北方地区。可以预见,未来的十多年里,中国原料奶的生产增长仍然会是以北方的农区为主,其他地区为辅。目前中国原料奶生产主要有以下几种组织经营模式:一是“公司+基地+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未来几年,这种组织经营模式在中国原料奶增长方面仍然会发挥着最为重要的作用。二是“奶农技术协会(或奶农合作社)+农户”的组织经营模式,也是中国未来发展原料奶生产重要的组织经营模式之一。三是部分国营奶牛场或私人奶牛场独立生产的组织经营模式,这种独立的组织经营模式在未来的发展趋势是会越来越少。3、中国原
14、料奶生产存在的主要问题奶牛的平均单产水平太低,制约了原料奶总量的增长;原料奶的质量问题突出,直接关系到中国奶业的健康发展;养殖农户的组织性弱、养殖规模过小以及收益稳定性差,将长期影响中国原料奶的稳定供给;奶牛饲料结构的不合理,直接影响到原料奶量的增长和质的提高;良种繁育等新技术推广应用缓慢,综合性服务体系亟需建立。4、加快原料奶生产的对策未来的15年内中国奶类产品的消费需求将呈现高速增长的趋势。依靠目前中国原料奶的生产水平是远远满足不了未来奶产品消费需求的。所以,要加快中国原料奶的生产,利用现代科学技术加快良种奶牛的繁殖、育种和推广;尽快提高奶农生产的组织化程度,加快奶业产业化发展;大力加强饲
15、草饲料的生产,推广牛奶记录体系,进一步提高奶牛的饲养管理水平;政府有关部门应该尽快制定奶产品优质优价的标准,并严格执行管理要求;各级政府部门在原料奶的生产发展中大有作为;从战略的角度重新安排中国原料奶生产的区域布局。四、中国乳品的加工1、通过对2000年上半年国内73家企业的调查,说明目前中国乳品行业的发展势头更加强劲,加工企业的效益也明显好转,2000年上半年比上年同期增长31.4%。但中国的奶业总体上水平较低,在上千家乳品企业中,绝大部分处于低产量、低质量和低效益的三低状态,目前万吨以上生产能力的企业仅10余家。2、据2000年统计,中国十大乳品企业累计销售额达70.4亿元,加工鲜奶173
16、.9万吨,占全国鲜奶产量的近20%,表明中国的乳品企业开始向规模化、集团化发展,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小型乳品加工企业失去了生命力,因为在近千家乳品企业中,中小型企业仍在大量发展,且具有一定的经营活力。企业间的竞争将加剧。3、“以液代粉”的过程仍将继续,“生态奶”、“免疫奶”等新产品将不断涌现。五、中国乳品消费1、增长迅速,差距明显1990到2000年,中国乳品消费的总量增长速度为6.67%,在10年间几乎翻了一番。但其间发展速度亦不太均衡,消费总量年增长速度从1994年的11%减少到1997年的4%,1998年甚至为-3%。2000年消费增长达到10.4%,说明又一个乳品消费增长高峰期已经来临。
17、尽管2000年中国人均乳品消费量已达到7.38千克,但与世界乳品消费平均水平的差距仍然十分明显。2、城镇消费为主,鲜奶消费最大城镇居民是中国乳品消费的主要群体。城镇居民的人均乳品(包括鲜乳品、奶粉、酸奶,不含其他乳制品)消费量1999年已达到9.19千克,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0.96千克的近10倍。收入和消费习惯是影响奶类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广大农区的农户每年仅有少量奶粉和鲜奶消费,消费人群主要有老、幼、病、加夜班的乡镇企业职工及备考的农村学生。目前中国乳品消费的品种主要是巴氏消毒奶、酸奶和奶粉。近几年来,在一些大城市如北京、上海等地出现了保鲜奶,超高温(UHT)灭菌奶、各种配方奶粉、花色奶等
18、新产品,给消费者留下了很大的选择余地。但实际上人们主要消费的仅仅是液态奶和奶粉两大类。在主要乳品消费中鲜奶消费所占比重为最高,占60-67%,说明鲜奶消费量最大,其次为奶粉占26-36%,比例最小的为酸奶占4-7%;但从整体发展趋势来看,液态奶及酸奶尤其是酸奶的消费量增长最为明显,而奶粉的消费总量虽略有上升,但在总的消费量中所占的比例不断下降,这是一种乳品品种消费趋势。 3、影响中国乳品消费的因素及消费特点中国乳品消费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其中主要有消费习惯和消费偏好、人均收入、消费意识、乳品质量、销售服务等,这些因素共同作用,影响着中国乳品消费的现状。中国乳品消费存在着消费量低、消费品种单一、消
19、费结构不尽合理、 区域消费不均衡、城乡差异大、没有消费习惯等问题及未来中国乳品消费的潜力十分巨大的特点。4、增加中国乳品消费的措施加强乳品营养知识宣传和消费引导工作;调整产品结构,降低奶粉生产比例,增加适销对路、饮用方便的液态奶生产;乳品企业应注重产品质量,以质优味美的乳品吸引人们消费;加大农村市场开发力度,引导农民消费。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国内居民收入的提高和每年新增1,000万婴儿的特点,以及农村城市化的进展、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国内居民乳品消费仍将呈不断上升的势头。国内居民乳品消费的总量将继续增加,但人均消费量增长幅度波动较大;液态奶是居民乳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品种;城市奶类消费仍
20、是中国乳品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城乡乳品消费差距将进一步拉大。五、加入WTO对中国奶业的影响及对策1、“入世”利大于弊首先,“入世”后随着奶制品消费价格的下降,消费者福利的增加大于生产者福利的减少,因而国家的整体福利有所提高。其次,国内奶业生产与奶业发达国家相比不具备竞争优势。把从奶业中退出的资源(包括自然资源、资金资源和人力资源等)用于中国具备比较优势的行业,从而实现资源的合理配置,促进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和繁荣。2、因势利导、驱弊致利首先,中国奶业发展的最大问题是市场问题。中国目前人均消费奶量远远低于世界平均水平,说明开发牛奶市场的潜力很大。但如何把潜在的市场转化为现实的市场,需要做大量的工作
21、。其次,预计“入世”后中国乳品市场将呈现出以下两个特点:一是来自澳大利亚、新西兰等牛奶生产成本相对较低地区的乳品进口增加较快,二是随着乳品市场细分化程度提高,竞争的焦点将是发挥品牌效应。第三,奶业的国际化、全球化趋势更加明显。中国“入世”后投资和贸易环境的改善,一个必然趋势是国际知名乳品企业将进一步加大在华的投资和生产力度,从而带来资金、技术和管理经验,全面提升国内乳品业的实力。最后,竞争中优胜劣汰的市场准则将有力地推动国内乳品企业转化机制、提高效益的改革步伐。3、模拟结果(1)乳制品进口显著增加(增长42-65%);随着关税的逐步降低,乳制品市场竞争加剧。出口则没有明显变化。 2. 奶类生产
22、增长速度放慢;预计2005年的奶总产量为1120-1132万吨, 比不加入WTO情况下减产1.46-2.43%。国内乳品工业产值有所下降(-2.62-3.83%),但影响不大。(3)消费者福利将进一步提高;由于奶及奶制品实际价格的整体下降(下降幅度预计为1.18-1.43%),使消费者受益。4、“入世”对策直接对策(1)调整关税结构,对国内生产冲击不大的乳品制品可以适当加大进口关税下降的幅度。对国内生产可能会带来冲击的乳制品品种还要维持一段时间的较高关税。(2)加大打击走私力度,防止伴随乳品进口增加而来的走私猖獗。(3)研究加入国际乳品协议的可行性,积极参与全球乳品贸易政策的制定。(4)逐步建
23、立WTO框架下解决贸易争端的机制。最紧需的是培养一批熟悉WTO规则和奶业基本情况,熟练掌握外语,精通国际经济法的人才。中长期发展的战略对策(1)加大对原奶生产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与支持力度;(2)对奶业发展进行合理的区域布局和规划;(3)改善交通运输条件;(4)加强引导消费,推广“牛奶早餐”、“学生奶”、“战士奶”。针对“入世”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而采取的应急对策(1)建立奶牛风险基金,防止大起大落;(2)发挥自身优势,调整产品结构,扩大液态奶市场;(3)开发农村市场;(4)转换经营机制,加快乳品加工企业改革。六、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的对策建议1、政府继续积极引导奶类消费 政府要对宣传乳品营养知识的
24、公益广告加以资助,对乳品的商业广告给予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同时要继续扩大推进“学生饮用奶”计划和“战士奶”工程,将更多的人纳入该类计划,成为计划的受惠者和今后潜在的消费群体。2、鼓励企业积极开拓市场要组织乳品加工企业之间的国际交流;充分利用各种营销手段;把液态奶作为市场开拓的重点;要鼓励企业建立健全乳品销售网络;促进乳品销售企业的发展;鼓励企业进行新产品开发,进一步细分市场。3、扩大城市市场,开拓农村市场中国的农村人口占大多数,而且农村奶类消费水平极低,人均消费水平只有城镇的约1/10,市场扩张的潜力很大。如果说中国奶类市场有潜力,那么,这种潜力的大头在农村。4、加强对乳品加工企业的行业指导
25、和技术改造要重点扶持大型乳品加工骨干企业,鼓励乳品企业间的兼并重组;鼓励乳品加工企业进行技术改造;要特别重视解决影响奶产品质量的问题;政府还应对乳品质量监测体系建设和大型乳品企业科技创新中心的建设直接加以扶持;对国产乳制品应减免增值税,对学生奶应给予税收优惠和资金支持,刺激乳品消费。5、优化奶业的生产组织形式,促进原料奶规模化生产公司加农户”或“企业加基地”的产业化生产是较为适宜的生产组织形式。要促进奶类产业化生产的发展,对实行产业化的龙头企业给予适当的政策优惠;通过加工企业和农户的紧密结合,分担和化解鲜奶生产者的市场风险;通过产业化服务,促进奶牛饲养者提高饲养技术,扩大生产规模。同时,要鼓励
26、以奶农技术协会、奶农合作社和奶牛生产服务站等组织为龙头的其他形式奶类产业化的发展,提高生产的组织化程度。 前 言1.1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问题的提出 1.1.1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问题受到了国内外有关部门和业内人士的广泛关注。继1989年12月25日李易方先生主持完成的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以来的11年间,中国奶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众所周知,中国奶业发展仍然没有达到人均10公斤的目标,只有7公斤左右。期间,尽管中国各级政府、企业和广大农民做出了很大努力,并且始终得到欧盟中国奶类援助项目的大力支持。中国奶业发展为什么相对迟缓,畜产品生产计划中唯有奶产品没有达到预期目标?制约奶业发展的瓶颈问题在哪
27、里?如何把握今后中国奶业发展的目标和总体思路?等等。这些问题受到各方面的重视,欧盟中国奶类援助项目尤其受到关注,在1998?999年提出进一步研究中国奶业发展战略问题,并将其列入第二期援助项目之中。1.1.2 中国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原副主任、副研究员张文宝等一批中青年研究人员受欧盟中国奶类援助项目的委托,于1999年3月开始启动该项目的研究。此项目研究一直在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全国畜牧兽医总站、农业部奶类项目办的支持和指导下进行。欧盟中国奶类援助项目专家组德尔曼先生、前任组长皮特先生以及现任组长欧姆先生等人对该项目提出了具体指导。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的领导及有关处室对该项目研究给予了大力支
28、持。“国家学生饮用奶调查组”乳业专家陈渝和中国乳业指南编委会乳业专家辛刚为该项目的最终完成提出了大量的补充和修改意见。项目课题组成员做了大量的调研和分析工作,使得该项目能够按照合同要求如期完成。1.1.3 本项研究的范围和目的。奶牛(指良种牛及改良牛,但不包括奶水牛和牦牛)的牛奶产量,占全国奶类总产量的85%以上的比例,是中国奶业的主体,因此本次“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战略研究”,我们将重点聚焦在对奶牛为基础的奶业产业链的研究上。本项研究的主要目的,旨在通过对过去奶业发展迟滞的反思,及对影响中国奶业未来发展诸因素、诸环节的系统分析,找出影响其发展的关键因素,并从战略的高度提出推动中国奶业发展的对策
29、建议。1.2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的思路和成果特征 1.2.1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吸收了前人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力求有所创新,在研究方法上突出了个案调查和定量分析,将中国奶业放在整个国民经济和农村城市化、农业产业化的大背景下研究,将中国奶业市场作为国际奶业市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进行分析,将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置于世界奶业发展大格局中进行思考。课题研究充分考虑了欧盟中国奶类援助项目区的发展经验和教训,分析了乳品企业特别是大型加工企业对奶业发展产生的影响,并注意到农户产销合作组织的创新、新型饲养方式和养殖小区的建立以及先进技术的推广应用。1.2.2中国奶业发展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十分重视资料的收集
30、和使用。我们查阅了国内外研究报告100多篇,专著20多本,阅读了几百万字的研究资料,参加了5次专题研讨会。1.2.3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共对全国10省市自治区进行实地调查,完成个案分析6个,收放调查表(问卷)上千份,收集调查数据10多万个,完成各类调查报告约15万字。重点调查了北京、天津、河北、辽宁、福建等省市。1.2.4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在运用经济数学模型对大量宏观及微观调查数据分析的基础上,得出了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目标。1.3 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的基本结论 1.3.1中国奶业发展战略总体思路中国奶业发展战略应面向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依靠国内大型骨干加工企业,通过公司加农户和
31、建立奶农专业合作组织等形式,调整生产、流通以及加工组织结构,带动国内原料奶生产,提高经济效益;不断扩大奶业生产、加工、流通过程中的科技含量,引进、培养、扩大优良品种群体,改善饲料结构,提高奶牛单产水平;调整生产布局,逐步建立以大中城市远郊区和围绕大中型鲜奶加工企业为中心的原料奶生产基地,建立东北、西北奶牛生产基地(供应内地原料奶生产基地需要);加强对消费者的宣传与引导,提高全民族奶的消费意识,坚持实施并不断扩大“学生奶计划”,使奶的消费成为全民的自觉消费行为;各级政府要加大对奶业发展的政策支持和基础设施建设投入,激励企业和个人的投资积极性,加快中国奶业的发展步伐。1.3.2对前10年中国奶业发
32、展未能实现计划目标原因的分析中国奶业发展战略研究课题组认为,前10年中国奶业发展没有达到预期计划,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1.3.2.1体制因素限制。90年代以前,中国鲜奶的生产和市场销售实行计划管理,价格由政府确定,僵硬的价格机制无法刺激奶农生产,原料奶生产发展一直停滞不前,奶农的利益得不到保障。1.3.2.2原料奶生产、加工、流通相互脱节。原料奶从生产到消费之间存在着两次流通和一次加工过程,期间有诸多环节。奶的保鲜、保质不仅仅是个重要的技术问题,与生产、流通的组织结构和运行方式有着极为密切的关系。由于中国奶农生产方式决定了奶的生产、流通、加工之间严重脱节,形不成合理的产业链
33、,尤其是保鲜技术手段落后,原料奶从生产到加工企业的流通和加工制品到消费市场的流通,都存在着产品保鲜技术不足和流通过程人为延长的问题。1.3.2.3生产方式落后,组织化程度过低。生产规模过小,过于分散,没形成规模效益,也为流通、加工带来了技术困难。中国农户小规模生产是普遍存在的,除少数国营农场以外,农户奶牛生产规模相对于养猪、养鸡等明显偏小,这种生产方式,无疑加大了生产成本,降低了经济效益。在农户生产行为的选择中,其它外在条件既定的情况下农户选择奶牛生产的概率可能会降低。1.3.2.4奶牛单产水平低。奶牛单产水平低,主要是由于饲料结构不合理和疫病防治服务不到位。饲料结构和疫病防治直接影响奶牛单产
34、。就中国奶牛单产看,无论与高产国家比较,还是具体分析中国奶牛生产群体,都很明显看出奶牛单产水平比较低,生产的潜力还有待挖掘。除了种源以外,饲料结构不合理和疫病防治是非常重要的原因。1.3.2.5有效需求不足。奶及制品的消费需求除了受消费习惯的影响以外,收入是直接的因素。近年中国居民收入虽然增长比较快,但低收入阶层占的比例仍然很大,城市化水平较低,农村人口没有支付能力,又缺乏消费习惯,奶及其制品的消费在相当多的农村人口中仍然是一个空白点。消费需求拉动生产增长的力量不足。1.3.2.6 对奶业重视程度不够 始终没有把奶业当作现代农业中的主导产业来抓。尽管从90年代开始将奶业列入了国家重点支持的产业
35、,各地也采取了一些优惠政策和扶持措施。但由于认识不到位,对奶业的实际支持总显得雷声大雨点小。1.3.3未来1015年间中国奶业发展前景1.3.3.1未来1015年是中国奶业发展的较快时期。据分析,今后1015年,中国奶业在生产的组织形态、科技含量、加工水平、品种品质、流通方式、消费水平、国际化程度等几个方面都将有较大幅度的提高。1.3.3.2中国奶业生产将以较快的速度发展。据测算,今后1015年间,奶及其制品生产每年将以6%至9%的速度递增。到2015年中国奶类总产量将达到2,501.5万吨,为2000年的2.72倍。1.3.3.3中国居民奶及其制品的消费也将以较快速度增长。据测算,今后101
36、5年间,中国奶及其制品消费增长速度为6.83%,人均消费增长速度为6.1%。到2015年中国人均乳品消费量将达到17.87公斤,比2000年翻一番。1.3.3.4中国奶制品加工能力和质量将有较大幅度提高,品种结构将有所改善。今后液态奶加工能力的发展速度将逐步放慢,其他花色品种加工生产将会有较大的发展空间。1.3.3.5中国奶业营销组织结构将做出进一步调整,将更加符合市场经济运行的要求,更加符合生产经营的特殊性。以加工企业为核心的营销网络会把触角延伸到更多的消费群体之中,农户与加工企业之间的关联度会明显加强。1.3.3.6政府将会更加重视奶业的发展,以学生奶计划及“战士奶”为载体的各项支持奶业发
37、展的计划将对中国奶业发展提供更多的支持。(战士奶亦称军营奶,解放军总后勤部2001年初指示有条件的部队包括武警部队,开展每个战士每天一个鸡蛋一杯牛奶,以保障部队官兵高强度训练对营养的需要。)1.3.3.7中国奶业发展中的国际合作领域会更宽,更有作为。中国会以加入WTO为契机,吸收国外技术和发展经验,提高中国奶业发展水平。逐步开放中国奶业市场,为国际奶业企业提供进入中国市场机会的同时,也会增强中国一部分奶业企业的竞争能力。1.4 研究报告的写作结构本报告由七部分组成。第一部分是前言,第二部分是奶类发展目标和预测,第三部分是中国原料奶的生产,第四部分是中国乳品加工,第五部分是中国乳品消费,第六部分
38、是世界奶业的发展趋势及加入WTO对中国奶业的影响,第七部分是中国奶业中长期发展的对策与建议。在写作过程中,我们突出了中国奶业的消费市场和加工部分,目的是使大家对中国奶业的发展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奶类发展目标和预测2.1奶类需求预测2.1.1 影响奶类消费的主要因素2.1.1.1 收入增长仍是影响奶类需求的主要因素中国城镇居民是中国乳品消费的主要群体,目前中国农村居民收入绝对数仅为城市居民的三分之一多一点,城镇居民的人均消费量在1999年为9.19千克,是农村居民人均消费量的9倍多。根据1999年全国城镇居民奶类消费支出统计分析,城镇居民家庭收入最高户人均年消费的鲜乳品、奶粉和酸奶分别是最低收
39、入户的4.13、2.48和3.77倍。表明中国不同收入类型的城镇居民家庭,奶类消费数量差别较大,其中鲜乳品消费差别最大,收入最高家庭鲜乳品消费数量是收入最低者的4.1倍。城镇家庭收入最高者乳品消费结构特点说明了鲜乳品是中国乳品市场中发展潜力最大的乳制产品。目前中国农村家庭乳品消费水平仍然很低,并且波动较大。据统计,1992年中国农村家庭人均消费量最高为1.46千克,其余多数年份不到1千克。农村家庭奶类人均消费量主要受农村家庭人均收入增长率的影响,增长高的年份奶类消费增长幅度较大。农村居民奶类消费的变化说明了收入增长是影响农村居民奶类消费增长的主要制约因素。2.1.1.2 城市化进程是乳类产品消
40、费需求增长的新动因近年,随着中国城市化及小城镇的迅速发展,城镇人口增长明显加快。城镇人口的迅速增长,成为中国乳类产品需求的新的增长点。1982年中国城镇人口比例为21.13%,1998年城镇人口比例已超过30%,城镇人口已达到37,942万人。从80年代开始,中国城镇人口以平均每年3.87%的速度增长,主要原因是农业机械化水平的提高和农村工业化及第三产业的发展,使乡村到城镇的人口迁移大量增加;此外,城镇内部人口的自然增加,以及城乡再划分,建立新城镇,使城镇人口进一步增加。由于城市居民在消费乳类产品时,相对于农村市场具有更好的市场环境,中国城镇居民乳产品的消费水平一直比农村居民高。如果新增加一个
41、城镇居民,每年就能够新增加乳品需求5千克。城镇人口增加1%,中国城乡居民乳品的消费需求就会增加4,173万千克。可见,城市化及城镇人口的增加,将是未来中国乳品需求增长不可忽视的重要因素。2.1.1.3 人口增长及其结构变化将是乳品需求的推动力90年代以来,中国在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方面作出了极大的努力,1998年中国的人口自然增长率首次降到1%以下,人口增长速度的减缓,对于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创造了条件。但由于中国人口基数大,尤其是农村人口出生率为1.705%,人口的自然增长率为1.004%,比城镇人口出生率高出3.38个百分点,因此,在2000年至2015年期间,中国每年新增人口还将达到1
42、,000万人左右。由于中国奶类消费群体主要集中在婴儿、老人和城镇地区,因此,人口增长及其结构变化仍是影响中国奶类产品需求的重要因素。2.1.1.4 市场细化和宏观政策将有效促进消费需求近几年来,中国政府及各地行业协会会同乳品生产厂家通过各种形式大力宣传牛奶及乳制品的营养知识,国民对牛奶及乳制品在膳食中的营养作用认识逐步增强。此外,乳品市场竞争机制的导入,包括长命奶、保鲜奶和乳饮料、酸奶的问世,出现了乳产品的多样化,满足了不同消费群体的需求。而且,乳类产品流通渠道的改善,使消费者可以通过送奶上门、在杂货店、便利店、专卖店、超级市场等多种渠道方便地获得乳制产品。从乳品企业经营战略和市场消费增长来看
43、,国内乳品龙头企业加大投资和市场开拓力度的步伐不断增加,大力发展新兴的各具特色的产业化经营,同时加强市场销售开拓力度。从乳品消费市场增长来看,城镇居民牛奶消费营养观念的不断增加和政府学生奶计划在各地的推广,消费市场增长的势头将会得到进一步加强。表2.1 1991年-1999年中国人口增长统计单位: 1,000人年底总人口总人口每年增长数量市镇总人口比重乡村人口比重()()19911,158,23014,90026.3773.6319921,171,71013,48027.6372.3719931,185,17013,46028.1471.8619941,198,50013,33028.6271
44、.3819951,211,21012,71029.0470.9619961,223,89012,68029.3770.6319971,236,26012,37029.9270.0819981,248,10011,84030.469.6019991,259,09010,99030.8969.112.1.2 乳品消费需求预测由于中国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同,城市和乡村乳品市场发育程度不同,城乡居民的乳品消费需求差异很大。为了分析和预测未来15年中国乳类产品的需求变化,我们利用OECD开发的农产品供求分析模型(AGLINK),根据中国人口今后的变动趋势以及国民经济宏观形势,食品之间的相互替代关系和消费习
45、惯以及国家实施学生奶计划等多种因素,预测了未来15年中国乳品消费总量和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水平。预测的基本假设为:2.1.2.1 宏观经济发展趋势居民收入增长状况与国民经济宏观形势具有密切关系。从长期来看,随着人均GDP增长,政府收入占GDP的比重会有所增长。因此,居民收入增长速度会低于经济增长速度。考虑到中国目前人均GDP水平仍然很低,市场化程度不高,人民储蓄倾向较高有利于维持较高的投资率,经济整体水平与世界先进国家差距较大等因素,可以认为2001?015年仍将是中国经济高速增长时期。长期的增长率有望维持在7%以上。最近两年,由于深层次矛盾的多年积累以及国内外市场环境的变化,国民经济的增长率有所
46、下降,2001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保持在8%的水平左右,国内物价指数有轻微的通货膨胀压力。从中国经济的周期性波动规律看,中国经济已经进入了稳定增长期;加入WTO将加快国外直接投资的流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正式实施,投资可能出现活跃的局面;随着国有企业经营状况的好转,企业家的心理预期将好转,这有助于民间投资的启动。此外,中国社会保障体制改革进程的加快对城市居民支出预期的稳定和消费需求的增长可能产生正面影响。而信息技术革命对经济增长的促进作用也会增大。整个宏观经济走势持续好转将会带动乳业各部门的同步增长。我们预测,2001-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可望达到8%以上,当经济总量达到一定
47、规模,经济体制逐步理顺,发展速度可能进入稳定期,2005-2015年,中国国民生产总值增长率将保持在7%左右。2.1.2.2 人口及其城市化水平2005年中国人口总数预计可以达到13亿人,其中城镇人口45,350万人,农村人口85,33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34.7%;2015年总人口将为14亿人,其中城镇人口为56,000万人,农村人口84,000万人,城镇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40%。2.1.2.3 农业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随着加入WTO,农业支持方向从黄箱政策向绿箱政策转变,国家将会加大对农业科研和基础设施建设投资力度。预计在今后15年中,国家对农业科研的投入年增长率达到3%,对基础设施的投入年增长率达到2%。2.1.2.4 从2001年开始逐步推行学生饮用奶计划在中国12亿人口中,未成年青少年人数近3亿,占人口总量的近1/4。国家学生饮用奶计划是一项关系到中国二十一世纪整体竞争力的特殊关怀工程,可以说是一个振兴民族未来、持续发展的灵魂工程。目前我国在校学生人数大约2.08亿人,计划实施学生奶的30个大城市,有在校中小学生3,000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