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解铜箔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docx
《电解铜箔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解铜箔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工程项目组织与管理).docx(20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泓域咨询/电解铜箔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电解铜箔工程项目资源环境承载力分析xx集团有限公司一、 项目背景分析电解铜箔是覆铜板(CCL)及印制电路板(PCB)、锂离子电池制造的重要的材料。在当今电子信息产业高速发展中,电解铜箔被称为电子产品信号与电力传输、沟通的“神经网络”。2002年起,我国印制电路板的生产值已经越入世界第三位,作为PCB的基板材料覆铜板也成为世界上第三大生产国。由此也使我国的电解铜箔产业在近几年有了突飞猛进的发展。电解铜箔生产工序简单,主要工序有三道:溶液生箔、表面处理和产品分切。其生产过程看似简单,却是集电子、机械、电化学为一体,并且是对生产环境要求特别严格的一个生产过
2、程。所以,电解铜箔行业并没有一套标准通用的生产设备和技术,各生产商各显神通,这也是影响国内电解铜箔产能及品质提升的一个重要瓶颈。近年来,我国形成了以广东东莞深圳、江苏昆山苏州地区为中心的两大电子工业生产基地。电子产业带动印刷电路板(PCB)产业高速增长,促使铜箔消费量猛增。2019年中国电解铜箔产能为53.36万吨,较2018年增了6.97万吨,同比增长率达15.0%。其中电子电路铜箔33.4952万吨,锂电池铜箔19.86万吨。2019年中国电解铜箔产量为43.06万吨,较2018年增加了3.54万吨,同比增长率达9.0%。其中电子电路铜箔29.2095万吨,锂电池铜箔13.8479万吨。在
3、国内电子电路用铜箔2019年产量方面,内资铜箔企业的产量为14.4073万吨,占含外资企业在内的国内电子电路用铜箔总产量的49.3%。在内资铜箔企业的产量中,挠性PCB用铜箔及高频高速电路用铜箔所占比例仍然极小。分别占3.0%(挠性PCB用铜箔)和2.6%(高频高速电路用铜箔,主要是RTF铜箔)。国内资铜箔企业存在的这种与全球及我国特殊型电子电路铜箔市场需求很不配套的产品结构情况,应该引起业界严重的关注,应该尽快的通过努力得到改变。2019年,国内有20家铜箔企业(包括外资企业)电解铜箔的年销售收入达到了3亿元以上规模。企业数量比2018年增加了2家。有13家企业的销售收入为正增长。其中,销售
4、收入呈两位数以上增长的企业有圣达电气、江西铜博、华创新材、江苏铭丰、梅州威利邦、德福科技、赣州逸豪、灵宝华鑫、广东嘉元。在销售收入为负增长的7家企业中,有两家企业出现了两位数的负增长。多家新建铜箔企业产能陆续投放市场,企业间市场竞争日益加剧。高端(高性能)的电解铜箔将是未来发展趋势,国内对于高端(高性能)铜箔的需求,尤其是锂离子电池用铜箔的需求还是以进口为主,因此,预计未来国内具备较强技术实力的铜箔企业有望逐步抢占国内的高端铜箔市场,实现进口替代。未来向锂离子电池用电解铜箔及挠性板用电解铜箔、低轮廓度高频电路用电解铜箔、HDI板用电解铜箔、汽车板用电解铜箔、极低轮廓电解铜箔、高温延伸性电解铜箔
5、、低轮廓电解铜箔、9m及以下附载体电解铜箔等高端(高性能)电解铜箔市场需求强劲。二、 SWOT分析法模型SWOT分析基于内外部竞争环境和竞争条件下的态势分析,就是将与研究对象密切相关的各种主要内部优势、劣势和外部的机会和威胁等,通过调查列举出来,并依照矩阵形式排列,然后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把各种因素相互匹配起来加以分析,从中得出一系列相应的结论。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对研究对象所处的情景进行全面、系统、准确的研究,从而根据研究结果制定相应的发展战略。根据优势、劣势与机会、威胁两两组合,SWOT分析可以形成SO、WO、ST、wT四种不同类型的组合战略。SO战略(优势一机会):是一种发展企业内部优势与利
6、用外部机会的战略,是种理想的战略模式。当企业具有特定方面的优势,而外部环境又为发挥这种优势提供有利机会时,可以采取该战略。WO战略(劣势一机会):是利用外部机会来弥补内部劣势,使企业改劣势而获取优势的战略。存在外部机会,但由于企业存在一些内部劣势而妨碍其利用机会,可采取措施先克服这些劣势。ST战略(优势一威胁):是指企业利用自身优势,回避或减轻外部威胁所造成的影响。WT战略(劣势一威胁):是一种旨在减少内部劣势,回避外部环境威胁的防御性技术。SWOT分析法在应用于企业发展战略制定时,首先应根据企业优劣势分析和机会威胁分析,画出SWOT分析图,然后根据SWOT分析结果,在SWOT分析图上找到企业
7、相应的位置,从而进行相应的战略选择。SWOT分析图划分为4个象限,根据企业所在的不同位置,应采取不同的战略。SWOT提供了4种战略选择:在右上角的企业拥有强大的内部优势和众多的机会,企业应采取增加投资、扩大生产、提高市场占有率的增长性战略;在右下角的企业尽管具有较大的内部优势,但必须面临严峻的外部挑战,应利用企业自身优势,开展多元化经营,避免或降低外部威胁的打击,分散风险,寻找新的发展机会;处于左上角的企业,面临外部机会,但自身内部缺乏条件,应采取扭转性战略,改变企业内部的不利条件;处于左下角的企业既面临外部威胁,自身条件也存在问题,应采取防御性战略,避开威胁,消除劣势。三、 生态承载力影响因
8、素识别及评价指标生态承载力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生态保护红线与管控要求,生态系统的类型(森林、草原、荒漠、冻原、湿地、水域、海洋、农田、城镇等)及其结构、功能和过程,植物区系与主要植被类型,珍稀、濒危、特有、狭域野生动植物的种类、分布和生境状况,主要生态问题的类型、成因、空间分布、发生特点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植被覆盖率、森林覆盖率、自然保护区覆盖率、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生物丰度指数、景观破碎度等。四、 环境承载力影响因素识别及评价指标()水环境承载力水环境承载力是在一定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发展水平条件下,以生态、环境健康发展和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协调为前提,区域水环境系统能够支撑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
9、合理规模。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水功能区划、海洋功能区划、近岸海域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水质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水环境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允许排放量、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地表水控制断面位置及达标情况,主要水污染源分布和污染贡献率(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万元工业增加值废水排放量、工业废水达标排放率、污径比、主要水污染物排放强度等。(二)大气环境承载力大气环境承载力是在某一时期、某一区域,环境对人类活动所排放大气污染物的最大可能负荷的支撑阈值。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大气环境功能区划、保护目标及各功能区环境空气质量达标情况,主要大气污染因子和特征
10、污染因子、大气环境控制单元主要污染物排放现状及允许排放量、环境质量改善目标要求,主要大气污染源分布和污染贡献率(包括工业、农业和生活污染源)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空气优良率和主要大气污染物排放强度等。(三)土壤环境承载力土壤环境承载力是在维持土壤环境系统功能结构不发生变化的前提下,其所能承受的人类作用在规模、强度和速度上的限值。主要影响因素包括土壤主要理化特征,主要土壤污染因子和特征污染因子,土壤环境质量达标情况,土壤污染风险防控区及防控目标等。主要评价指标包括土壤环境质量达标率等。五、 生态足迹法及应用案例生态足迹将每个人消耗的资源折合成为全球统一的、具有生产力的地域面积,通过计算区域生态足迹
11、总供给与总需求之间的差值生态赤字或生态盈余,准确地反映了不同区域对于全球生态环境现状的贡献。生态足迹既能够反映出个人或地区的资源消耗强度,又能够反映出区域的资源供给能力和资源消耗总量,也揭示了人类生存持续生存的生态阈值。它通过相同的单位比较人类的需求和自然界的供给,使可持续发展的衡量真正具有区域可比性,评估的结果清楚地表明在所分析的每一个时空尺度上,人类对生物圈所施加的压力及其量级,因为生态足迹取决于人口规模、物质生活水平、技术条件和生态生产力。(一)基本模型1、基本概念生态足迹也称生态占用,任何已知人口(某个个人、一个城市或一个国家)的生态足迹是生产这些人口所消费的所有资源和吸纳这些人口所产
12、生的所有废弃物所需要的生态生产性土地的总面积和水资源量。2计算流程和计算公式生态足迹法本质上是一种度量可持续发展程度的方法,是一组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面积的量化指标。生态足迹法的所有指标都是基于生态生产性土地这一概念而定义的,根据生产力大小的差异,将地球表面的生态生产性土地分为六类:化石能源地、可耕地、牧草地、森林、建设用地、海洋(水域)。3基本特点生态足迹理论自诞生以来获得了广泛的应用,其指标是全球可比的、可测度的可持续发展指标,是涉及系统性、公平性和发展的一个综合指标。生态足迹基本模型的特点为:是一种综合影响分析;采用单一时间尺度,即“快拍”式截面;所使用的产量因子是全球平均产量;在固定
13、生产与消费条件下的确定性研究;反应的是区域生产与消费的综合信息;使用六类土地利用空间;引入当量因子进行综合。生态足迹基本模型的优点在于所需要的资料相对易获取、计算方法可操作性和可重复性强。尽管如此,生态足迹方法无论在理论上还是方法上,都存在不足之处,主要表现在:指标表征单一、过分简化,只衡量了生态的可持续程度,强调的是人类发展对环境系统的影响及其可持续性,而没有考虑人类对现有消费模式的满意程度;难以反映人类活动的方式、管理水平的提高和技术的进步等因素的影响;基于现状静态数据的分析方法,难以进行动态模拟与预测。(二)动态改进一时间序列足迹模型由于生态足迹基本模型属于静态测算方法,其假定人口、技术
14、、物质消费水平均不变,导致其结论的瞬时性,从而无法反映出未来的动态可持续性趋势。因此在其基础上衍生出多种动态改进模型。现阶段已有大量时间序列足迹模型研究探讨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对生态足迹测算影响。目前主要时间序列足迹模型处理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的方法包括:采用区域真实产量,舍弃采用当量因子;采用逐年全球产量和分段当量因子;采用全球产量和逐年区域实际产量,不采用当量因子;采用最大可持续产量;在计算草地足迹时,采用单位草地植物生产量而非动物产量。时间序列足迹模型能够反映区域生态服务消费水平的结构变化,真实生态空间消费及其定位,以及产量因子和当量因子对足迹测算的影响。(三)过程改进一投入产出足迹模型生态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电解 铜箔 工程项目 资源 环境 承载力 分析 组织 管理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