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docx
《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docx(75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2014年全国教育经费统计培训材料枣庄市市中区教育局计财股2015年1月全国教育经费统计 培训材料一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制度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批准2014年9月本报表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有关规定制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三条规定:国家机关、社会团体、企业事业组织和个体工商户等统计调查对象,必须依照本法和国家规定,如实提供统计资料,不得虚报、瞒报、拒报、迟报,不得伪造、篡改。基层群众性自治组织和公民有义务如实提供国家统计调查所需要的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第十五条规定:统计机构、统计人员对在统计调查中知悉的统计调查对象的商业秘密,负有保密义务。目 录目
2、录4一、总 说 明1(一)制表目的1(二)调查内容1(三)统计范围1(四)主要指标1(五)报告期及报送时间2(六)报送程序2(七)编码说明2二、报 表 目 录8三、调 查 表 式10(一)高等学校基本情况表10(二)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12(三)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表13(四)高等学校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14(五)高等学校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15(六)高等学校支出与成本情况表18(七)高等学校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19(八)高等学校年末债务情况表22(九)中小学校(单位)基本情况表23(十)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25(十一)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收入情况表27
3、(十二)中小学校(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28(十三)中小学校(单位)非同级财政补助支出情况表32(十四)中小学校(单位)年末债务情况表35(十五)县(市、区、旗)基本情况表36(十六)地( 市、州、盟 )基本情况表37(十七)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38(十八)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属于教育性支出情况表40(十九)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月报表41四、主要指标解释42(一)教财基1表:高等学校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略)42(二) 教财基2表:中小学(单位)教育经费统计报表基层表42教财基2-1表:中小学(单位)基本情况表42教财基2-2表:中小学(单位)教育经费收入情况表43教财基2-3表:
4、中小学(单位)教育经费支出情况表45教财基2-3F表:中小学校非同级财补助支出情况表51教财基2-4表:中小学校(单位)年末债务情况表51(三)教财基3表:县(市、区、旗)基本情况表52(四)教财基4表:地( 市、州、盟 )基本情况表53(五)教财基5表: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表54(六)基补1表: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属于教育性支出情况表55(七)月报表: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月报情况表55五、附录57代码匹配表57一、总 说 明(一)制表目的为全面掌握全国教育经费的来源和使用情况,及时了解预算执行进度,监测和评价各级政府教育经费投入水平,加强教育经费使用管理;为国家和地方编制教育发展规划、
5、制定教育财政政策提供重要参考依据;为社会公众提供信息服务。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统计法的规定,特制定此项统计调查。(二)调查内容本报表由年报表和月报表组成,主要内容包括:学校或单位的基本情况,教育经费收入、支出及负债情况,高等学校科研经费收支情况和高等学校成本情况;县(市、区、旗)基本情况、地( 市、州、盟 )基本情况;省(自治区、直辖市)基本情况;公共财政预算安排的其他属于教育性支出情况;公共财政教育预算执行情况等。(三)统计范围1教育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其他部门办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县级及以上人民政府教育行政单位(部门);独立师资并按学校体制管理的中央、省(自治区、直辖
6、市)、地(市)、县各级党委举办的党校,各级政府举办的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不含行业、部门办的党校和行政学院);财政部举办的国家会计学院。2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和经过教育主管部门批准承认学历的成人高校、成人中等专业学校、成人中学、成人小学等。3由国家机构以外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利用非国家财政性经费,面向社会举办的,经政府部门按照国家规定的权限审批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等。4科研机构用于国家计划内研究生培养的财政资金。5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6类07款03项“科学技术普及青少年科技活动”的财政支出。6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类08款03项“进修及培训培训支出”的财政支
7、出。7上述项目以外的列支政府收支分类科目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财政支出(以下简称“列支205类教育支出科目的其他财政支出”)。(四)主要指标教育经费投入情况的指标:教育事业费、教育费附加、基本建设经费、科研经费、其他经费、地方教育附加、从土地出让收益中计提的教育资金、彩票公益金、教育事业收入、科研事业收入、上级补助收入、附属单位上缴收入、经营收入、其他收入、捐赠收入、投资收益、企业拨款、民办学校中举办者投入等。教育经费支出情况的指标:事业性经费支出、上缴上级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经营支出和其他支出。事业性经费支出: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
8、和基本建设支出五部分。(五)报告期及报送时间年报: 1报告期为1月1日至12月31日。 2报送时间为次年3月31日前。月报: 另行通知。(六)报送程序1年报、月报工作由教育部统一布置。2年报除民办幼儿园以外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行政单位、教育事业单位、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国家会计学院等以学校(单位)进行统计。县(市、区、旗)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地( 市、州、盟 )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市、州、盟)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教育部。3月报以县(市、区、旗)级为单位统计,通过网络
9、直报的方式,报送教育部门举办的各级各类学校、幼儿园、教育事业单位和教育行政部门在报告期内收到的本级财政部门公共财政预算拨款和政府性基金预算拨款情况。县(市、区、旗)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地(市、州、盟)级教育行政部门;地(市、州、盟)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省(自治区、直辖市)级教育行政部门审核、汇总后统一报教育部。4教育部负责全国数据的统计汇总工作。(七)编码说明1地区代码说明(1)地区代码由19位代码构成,采用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区划代码12位中的前9位,其各代码表示为:第12位,为省级; 第34位,为地级;第56位,为县级; 第79位,为
10、乡级。其中,001099表示街道,100199表示镇,200399表示乡,400599表示民政部门未确认的开发区、工矿区、农场等类似乡级单位。(2)省、地(市、州、盟)、县 (市、区、旗)本级代码均在其各表示代码末位后加“0”补齐九位。(3)对于没有国家统一地区代码的开发区、高新区、工业园区、工矿区等财政独立的县级及以上地区,由各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汇总后统一报教育部,教育部审核通过后按下列规则编制: 对于县级地区:第14位为其隶属的地级地区代码,第5位为大写的英文字母,第6位为自编顺序码(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英文字母)。 对于地级地区:第12位为其隶属的省级地区代码,第3位为大写的英文字母,第4位
11、为自编顺序码(可以是数字也可以是英文字母)。2学校(单位)地址代码说明同地区代码。3学校(单位)城乡分类代码说明学校(单位)城乡分类代码由13位代码构成,采用国家统计局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第1位为“1”,表示城镇;第1位为“2”,表示乡村。具体编码为:111表示:主城区112表示:城乡结合区121表示:镇中心区122表示:镇乡结合区123表示:特殊区域210表示:乡中心区220表示:村庄(1)主城区是指市辖区和不设区市的下列地域:街道办事处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与城市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完全连接的其他村级地域。(2)城乡结合区是指与城市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3)镇中心区
12、是指市辖区、不设区的市、县、自治县、旗、自治旗所辖城区以外的镇的下列区域:镇所辖的居民委员会地域;与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完全连接的其他村级地域。(4)镇乡结合区镇乡结合区是指与镇的公共设施、居住设施等部分连接的村级地域。(5)特殊区域是指地处城区、镇中心区、镇乡结合区以外,不隶属乡级行政区域,且常住人口在3000人以上的工矿区、开发区、科研单位、大专院校、农场、林场和其他特殊区域等。其中: 开发区是指各级人民政府批准的经济技术开发区、高新技术开发区、工业园区、科技园区等区域。 农(林)场是指农场、林场的场部所在地的区域,以及经济较发达,具有一定的二、三产业规模的农(林)场职工聚集地。农(林
13、)场部以上管理机构随驻地的行政区域划分城区或镇区。 其他特殊区域是指常住人口达到3000人,同时,从事非农产业人员达到70%的独立区域。 (6)乡中心区是指乡、民族乡人民政府驻地的村民委员会地域和乡所辖居民委员会地域。(7)村庄是指农村村民居住和从事各种生产活动的区域,以及未划入城镇的农场、林场等区域。特别说明:对于教育事业统计学校代码库中已有的学校(单位),其城乡分类代码已绑定,用户不得自行更改;对于教育事业统计学校代码库中没有的学校(单位),其城乡分类代码需用户按照统计用城乡划分代码规则自行编写。4县级属性代码说明行政区划属性:根据经国务院批准,由民政部编制、中国地图出版社最新出版的中华人
14、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填报。具体标识代码如下: “1”表示市辖区“2”表示县级市“3”表示非少数民族县“4”表示少数民族自治县(凡少数民族自治州下属各县均属少数民族自治县)“5”表示非少数民族自治旗“6”表示少数民族自治旗(同少数民族自治县)“7”表示特区“8”表示农场(林场、牧场)经济属性:根据国务院扶贫办或省级扶贫办公布的名单填报。“1”表示非贫困县(市、区、旗)“2”表示省级贫困县(市、区、旗)“3”表示国家级贫困县(市、区、旗)边境属性:根据国家民委公布的中国陆地边境县(旗)、市(市辖区)名单填报。“1”表示非陆地边境县(市、区、旗)“2”表示陆地边境县(市、区、旗)少小民族属性:根据国
15、家民委公布的少小民族县(旗)、市(市辖区)名单填报。“1”表示非少小民族县(市、区、旗)“2”表示少小民族县(市、区、旗)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属性:根据国务院扶贫办公布的名单填报。“1”表示非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市、区、旗)“2”表示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县(市、区、旗)革命老区县属性:根据发改委社科司提供的名单填报。“1”表示非革命老区县(市、区、旗)“2”表示革命老区县(市、区、旗)苏区县属性:根据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文件关于原中央苏区范围认定的有关情况中名单填报。“1”表示非苏区县(市、区、旗)“2”表示苏区县(市、区、旗)上述县级属性代码作为国家统计用标准代码绑定,各级不得自行修改。5高等学校
16、分类属性代码说明“0”表示非“211”学校或“985”学校“1”表示“211”学校“2”表示“985”学校“3”表示既是“211”学校又同时是“985”学校6学校(单位)代码说明对于教育事业统计学校代码库中已有的学校,其学校代码已预制,前10位为教育事业统计学校代码,第11位为“S”,用户不得自行更改;对于教育事业统计学校代码库中没有的学校(单位),其学校(单位)代码需用户按照如下规则自行编写。学校(单位)代码由111位代码构成。第12位为学校(单位)类别代码,第38位为县级代码,第9位和第10位均为0-9的数字或“A”-“Z”的字母,第11位只能为大写英文字母“J”或“Z”或“H”或“X”。
17、具体为:(1)第12位代码为学校(单位)特征码。普通高等学校代码:首两位码为“41”。成人高等学校代码:首两位码为“42”。普通高中:首两位码为“34”。成人高中:首两位码为“35”。中等职业学校:首两位码为“36”。普通初中:首两位码为“31”。职业初中:首两位码为“32”。成人初中:首两位码为“33”。普通小学:首两位码为“21”。成人小学:首两位码为“22”。特殊教育学校:首两位码为“51”。工读学校:首两位码为“37”。幼儿园:首两位码为“11”。教育行政单位:首两位码为“61”。教育事业单位:首两位码为“62”。党校、社会主义学院、行政学院、国家会计学院:首两位码为“71”。列支20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全国 教育经费 统计 报表 制度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