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益生产资料汇编.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益生产资料汇编.docx(89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编号:时间:2021年x月x日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页码:第89页 共89页精益生产及其产生2003-09-18 10:01 /(e-works)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又称精良生产,其中“精”表示精良、精确、精美;“益”表示利益、效益等等。精益生产就是及时制造,消灭故障,消除一切浪费,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它们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称之为精益生产,以针对美国大量生产方式过干臃肿的弊病。精益生产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
2、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和高质量产品的低成本生产。一、精益生产的产生与推广20世纪初,从美国福特汽车公司创立第一条汽车生产流水线以来,大规模的生产流水线一直是现代工业生产的主要特征。大规模生产方式是以标准化、大批量生产来降低生产成本,提高生产效率的。这种方式适应了美国当时的国情,汽车生产流水线的产生,一举把汽车从少数富翁的奢侈品变成了大众化的交通工具,美国汽车工业也由此迅速成长为美国的一大支往产业,并带动和促进了包括钢铁、玻璃、橡胶、机电以至交通服务业等在内的一大批产业的发展。大规模流水生产在生产技术以及生产管理史上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但是第二次世界大依以后,社会进入了一个市
3、场需求向多样化发展的新阶段,相应地要求工业生产向多品种、小批量的方向发展,单品种、大批量的流水生产方式的弱点就日渐明显了。为了顺应这样的时代要求,由日本丰田汽车公司首创的精益生产,作为多品种、小批量混合生产条件下的高质量、低消耗进行生产的方式在实践中摸索、创造出来了。1950年,日本的丰田英二考察了美国底持律的福特公司的轿车厂。当时这个厂每天能生产7000辆轿车,比日本丰田公司一年的产量还要多。但丰田在他的考察报告中却写道:“那里的生产体制还有改进的可能”。战后的日本经济萧条,缺少资金和外汇。怎样建立日本的汽车工业?照搬美国的大量生产方式,还是按照日本的国情,另谋出路,丰田选择了后者。日本的社
4、会文化背景与美国是大不相同的,日本的家族观念、服从纪律和团队精神是美国人所没有的,日本没有美国那么多的外籍工人,也没有美国的生活方式所形成的自由散漫和个人主义的泛滥。日本的经济和技术基础也与美国相距甚远。日本当时没有可能全面引进美国成套设备来生产汽车,而且日本当时所期望的生产量仅为美国的几十分之一。“规模经济”法则在这里面临着考验。丰田英二和他的伙伴大野耐一进行了一系列的探索和实验,根据日本的国情,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经过30多年的努力,终于形成了完整的丰田生产方式,使日本的汽车工业超过了美国,产量达到了1300万辆,占世界汽车总量的30以上。制造、电子、计算机、飞机制造等工业中。丰田生产方
5、式是日本工业竞争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反映了日本在重复性生产过程中的管理思想。丰田生产方式的指导思想是,通过生产过程蹩体优化,改进技术,理顺物流,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与浪费,有效利用资源,降低成本,改善质量,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日本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成功,引起西方企业界的浓厚兴趣,西方企业家认为,日本在生产中所采用的方式是其在世界市场上竞争的基础。80年代以来,西方一些国家很重视对丰田生产方式的研究,并将其应用于生产管理。二、精益生产的特点(1)拉动式准时化生产以最终用户的需求为生产起点。强调物流平衡,追求零库存,要求上一道工序加工完的零件立即可以进入下一道工序。组织生产
6、线依靠一种称为看板(Kanban)的形式。即由看板传递下道向上退需求的信息(看板的形式不限,关键在于能够传递信息)。生产中的节拍可由人工于预、控制,但重在保证生产中的韧流平衡(对于每一道工序来说,即为保证对后退工序供应的准时化)。由于采用拉动式生产,生产中的计划与调度实质上是由各个生产单元自己完成,在形式上不采用集中计划,但操作过程中生产单元之间的协调则极为必要。(2)全面质量管理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由生产中的质量管理来保证最终质量。生产过程中对质量的检验与控制在每一道工序都进行。重在培养每位员工的质量意识,在每一道工序进行时注意质量的检测与控制,保证及时发现质量问题。如果在生产
7、过程中发现质量问题,根据情况,可以立即停止生产,直至解决问题,从而保证不出现对不合格品的无效加工。对于出现的质量问题,一般是组织相关的技术与生产人员作为一个小组,一起协作,尽快解决。(3)团队工作法(Team work)每位员工在工作中不仅是执行上级的命令。更重要的是积极地参与,起到决策与辅助决策的作用。组织团队的原则并不完全按行政组织来划分,而主要根据业务的关系来划分。团队成员强调一专多能,要求能够比较熟悉团队内其他工作人员的工作,保证工作协调的顺利进行。团队人员工作业绩的评定受团队内部的评价的影响。(这与日本独特的人事制度关系较大)团队工作的基本氛围是信任,以一种长期的监督控制为主,而避免
8、对每一步工作的稽核,提高工作效率。团队的组织是变动的,针对不同的事物,建立不同的团队,同一个。人可能属于不同的团队。(4)并行工程(Concurrent Engineering)在产品的设计开发期间,将概念设计、结构设计、工艺设计、最终需求等结合起来,保证以最快的速度按要求的质量完成。各项工作由与此相关的项目小组完成。进程中小组成员各自安排自身的工作,但可以定期或随时反馈信息并对出现的问题协调解决。依据适当的信息系统工具,反馈与协调整个项目的进行。利用现代CIM技术,在产品的研制与开发期间,辅助项目进程的并行化。三、精益生产的体系结构精益生产依据较为独特的生产组织方式,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这不
9、仅是因为它的某项管理手段比大批量生产方式或其他生产方式优越,而且在于它依托所处的经济、技术和人文环境,来用了适应环境的管理体系,从而体现了巨大的优越性。精益生产体系结构圈这样的一个系统既存在管理方式与环境之间相互需求、相互适应的关系,也存在各个具体手段之间相互支持、相互依赖的关系,如附图所示。精益生产管理思想核心的分析精益生产管理思想最终目标必然是企业利润的最大化。但管理中的具体目标,则是通过消灭生产中的一切浪费来实现成本的最低化。并行工程与全面质量管理的目标更偏重于对销售的促进。同时。全面质量管理也是为了消灭生产中的浪费。对于不良品的加工只能是浪费,且掩盖了生产中隐藏的问题,造成进一步的浪费
10、。相对于传统的大批量生产方式,全面质量管理与并行工程并非精益生产所独创,但在精益生产体系中,它们体现了更好的效益。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则是精益生产在计划系统方面的独创,并具有良好的效果。其根本在于,既向生产线提供良好的柔性,符合现代生产中多品种、小批量的要求,又能充分挖掘生产中降低成本的潜力。附图清楚地表明,精益生产正是通过准时化生产、少人化、全面质量管理、并行工程等一系列方法来消除一切浪费,实现利润最大化。但剔除大批量生产中间样采用的计算机信息反馈技术、成组技术等,我们可以发现,精益生产中最具有特色的方法是,它在组织生产中对消灭物流浪费的无限追求,即对物流环境的需求和内部的分权决策。进一步分析精
11、益生产可以发现,拉动式准时化生产及少人化之所以能够实现,全面质量管理与并行工程之所以能够发挥比大批量生产更大的作用,核心在于充分协作的团队式工作方式。此外,企业外部的密切合作环境也是精益生产实现的必要且独特的条件。综上所述,基于内部的团队式工作方式,在外部企业密切合作的环境下,无限追求物流的平衡是精益生产的真正核心所在。四、传统企业的精益之路消灭浪费是精益企业始终不渝的追求。浪费在传统企业内无处不在:生产过剩、零件不必要的移动、操作工多余的动作、待工、质量不合格返工、库存、其他各种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等等。向精益化转变,基本思想是通过持续改进生产流程,消灭一切浪费现象,其重点是消除生产流程中一切
12、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传统企业的精益之路可以形象地表示为图1。1改进生产流程精益生产利用传统的工业工程技术来消除浪费,着眼于整个生产流程,而不只是个别或几个工序。(1)消除质量检测环节和返工现象。如果产品质量从产品的设计方案开始,一直到整个产品从流水线上制造出来,其中每一个环节的质量都能做到百分百的保证,那么质量检测和返工的现象自然而然就成了多余之举。因此,必须把“出错保护”(PokaYoke)的思想贯穿到整个生产过程,也就是说,从产品的设计开始,质量问题就已经考虑进去,保证每一种产品只能严格地按照正确的方式加工和安装,从而避免生产流程中可能发生的错误。(2)消除零件不必要的移动。生产布局不合理
13、是造成零件往返搬动的根源。在按工艺专业化形式组织的车间里,零件往往需要在几个车间中搬来搬去,使得生产线路长,生产周期长,并且占用很多在制品库存,导致生产成本很高。通过改变这种不合理的布局,把生产产品所要求的设备按照加工顺序安排,并且做到尽可能的紧凑,这样有利于缩短运输路线,消除零件不必要的搬动,节约生产时间。(3)消灭库存。把库存当作解生产和销售之急的做法犹如饮鸩止渴。因为库存会掩盖许多生产中的问题,还会滋长工人的惰性,更糟糕的是要占用大量的资金。在精益企业里,库存被认为是最大的浪费,必须消灭。减少库存的有力措施是变“批量生产、排队供应”为单件生产流程(lpieceflow)。在单件生产流程中
14、,基本上只有一个生产件在各道工序之间流动,整个生产过程随单件生产流程的进行而永远保持流动。理想的情况是,在相邻工序之间没有在制品库存。实现单件生产流程和保持生产过程的流动性还必须做到以下两点:同步一在不间断的连续生产流程里,必须平衡生产单元内每一道工序,要求完成每一项操作花费大致相同的时间。平衡一合理安排工作计划和工作人员,避免一道工序的工作荷载一会儿过高,一会儿又过低。但是,在某些情况下,还必须保留一定数量的在制品库存,而这个数量就取决于相邻两道工序的交接时间。实施单件生产流程、同步和平衡这些措施,其目标是要使每项操作或一组操作与生产线的单件产品生产时间(Tacttime)相匹配。单件产品生
15、产时间是满足用户需求所需的生产时间,也可以认为市场的节拍或韵律。在严格的按照Tacttime组织生产的情况下,产成品的库存会降低到最低限度(在下面的。个例子中,将会深入研究Tacttime)。2改进生产活动仅仅对生产流程予以持续的改善,还不足以实现精益化生产,还要进一步改善生产流程中的个别活动,以更好的配合改进过的生产流程。在没有或很少库存的情况下,生产过程的可靠性至关重要。要保证生产的连续性,必须通过减少生产准备时间,机器检修、待料的停工时间和减少废品的产生。(l)减少生产准备时间。减少生产准备时间一般的做法是,认真细致地做好开机前的一切准备活动,消除生产过程可能发生的各种隐患。列举生产准备
16、程序的每一项要素或步骤;辨别哪些因素是内在的(需要停机才能处理);哪些是创、在的因素(在生产过程中就能处理)尽可能变内在因素为外在因素;利用工业工程方法来改进技术,精简所有影响生产准备的内在的、外在的因素,使效率提高。(2)消除停机时间。全面生产维修(TotalProductiveMaintenance,TPM)是消除停机时间最有力的措施,包括例行维修、预观个性维修、预防性维修和立即维修四种基本维修方式。例行维修一操作工和维修工每天所作的维修活动,需要定期对机器进行保养。预测性维修利用测量手四分析技术预测潜在的故障,保证生产设备不会因机器故障而造成时间上的损失。其意义在于未雨绸缪,防患于未然。
17、预防性维修一为每一台机器编制档案,记录所有的维修计划和维修纪录。对机器的每一个零部件都做好彻底、严格的保养,适时更换零部件,保证机器不发生意外故障。立即维修一当有故障发生时,维修人员要召Z即来,随叫随到,及时处理。由于在连续生产流程中,两道工序之间少有库存,若机器一旦发生故障,整个生产线就会瘫痪,因此消除停机时间对维持连续生产意义重大。TPM的目标是零缺陷、无停机时间。要达到此目标,必须致力于消除产生故障的根源,而不是仅仅处理好日常表现的症状。(3)减少废品产生。严密注视产生废品的各种现象(比如设备、工作人员、物料和操作方法等),找出根源,然后彻底解决。此外,那些消除返工的措施也同样有利于减少
18、废品的产生。3提高劳动利用率提高劳动利用率,有两个方面,一是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二是提高间接劳动利用率。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的关键在干一人负责多台机器,这就要求对操作工进行交叉培训,交叉培训的目的是使生产线上的操作工可以适应生产线上的任何工种。交叉培训赋予了工人极大的灵活性,便于协调处理生产过程中的异常问题。实现一人多机的前提是建立工作标准化制度。工作标准化是通过对大量工作方法和动作进行研究,以决定最有效和可重复的方法。工作时员工必须严格的按照标准化进行,其意义不仅在于直接劳动的利用率的提高,而且也提高了产品的质量,因为出错保护和防止废品产生等一系列技术措施的采用,确保了每一项操作只能按照惟一正
19、确的方法进行。在生产设备上安装自动检测的装置同样可以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生产过程自始至终处在自动检测装置严密监视下,一旦检测到生产过程中有任何异常情况发生,便发出警报或自动停机。这些自动检测的装置一定程度上取代了质量检测工人的活动,排除了产生质量问题的原因,返工现象也大大减少,劳动利用率自然提高。间接劳动利用率随生产流程的改进和库存、检验、返工等现象的消除而提高,那些有利于提高直接劳动利用率的措施同样也能提高间接劳动率。库存、检验、返工等环节所消耗的人力和物力并不能增加产品的价值,因而这些劳动通常被认为是间接劳动,若消除了产品价值链中不能增值的间接活动,那么由这些间接活动引发的间接成本便会显著
20、降低,劳动利用率也相应得以提高。总而言之,精益生产是一个永无止境的精益求精的过程,它致力于改进生产流程和流程中的每一道工序,尽最大可能消除价值链中一切不能增加价值的活动,提高劳动利用率,消灭浪费,按照顾客订单生产的同时也最大限度的降低库存(见图2)。精益是一种全新的企业文化,而不是最新的管理时尚。由传统企业向精益企业的转变不能一蹴而就,需要付出一定的代价,并且有时候还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问题,让那些热衷于传统生产方式而对精益生产持怀疑态度的人,能举出这样或那样的理由来反驳。但是,那些坚定不移走精益之路的企业,大多数在6个月内,有的甚至还不到3个月,就可以收回全部改造成本,并且享受精益生产带来的好
21、处。五、传统生产向杨益生产转变示例现某企业的生产车间接到任务,要生产一组产品,需要经过铣、钻、磨、装配和打包等六道工序,每周生产3200件。所有这些产品的加工过程相似,需要的工人相同。该企业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生产指定产品每道工序的单位加工时间如表2。目前该生产单元按照工艺专业化布置。尽管这些产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不需要大量的生产准备时间,但是,因为加工次序和优先级别不同,使生产很难达到应有的熟练程度,生产拖拖沓沓,有时还需要推迟交货时间,要么就经常需要工人加班加点才能完成生产任务,使生产成本提高,并且顾客对推迟交货的意见很大。现对该生产单元进行精益化改造,以彻底改变目前生产拖沓、效
22、率低下的状况。经过大量的调查,发现铁、钻、磨床尚有剩余生产能力,因此在不影响车间内其他产品生产的条件下,可以对这些设备进行适当的调整,安排到一个生产单元内。此外,所有的装配线和包装依靠手工完成,只需要提供一些台子和某些工具就可以完成。步骤1:计算单件产品生产时间(Tacttime)(取2个工作台,尚有生产能力剩余)铣、钻、磨:因为这几道工序的加工时间有长有短,为了保证按照连续流程生产,必须平衡各道工序的劳动利用程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因而可以在生产车间内设置一个微型加工单元,把铣、钻、磨这三道工序有机地组合起来,并且只要一个工人就可以独立完成这三项操作。完成铣、钻、磨这三道工序所需的加工时间为1
23、70秒。因此,每小时可以完成21.2单位的产品,并且只需4个工作台。计算过单件产品生产时间和完成指定生产任务所需的工作台后,便可以开始规划精益生产单元的布置。在实际设计生产精益生产单元时,可以考虑设置两个铣、钻、磨加工区,每个加工区由两个工作台组成,每个工作台配备一名工人(见图3)。图3是严格按照单件产品生产时间(45秒),或者是按照每J。时的生产能力(80单位)而设计的生产单元。由于包装、l号装配线、铣钻磨等工序都存在着一定的生产剩余,制约整个生产单元的瓶颈是2号装配线。如果要加大生产量,或季节性的需要订单增加,那么,必须把2号装配线的工作适量的分配给包装、l号装配线,或者通过寻求提高劳动生
24、产率、降低2号装配线生产时间的手段来解决。如果需要减小生产单元的生产能力,那么需要裁减工人来重新平衡生产线。精益生产 精益生产(Lean Production,LP),又称精良生产。它是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在一项名为“国际汽车计划”的研究项目中提出来的。它们在做了大量的调查和对比后,认为日本丰田汽车公司的生产方式是最适用于现代制造企业的一种生产组织管理方式,称之为精益生产,以针砭美国大量生产方式过于臃肿的弊病。精益生产综合了大量生产与单件生产方式的优点,力求在大量生产中实现多品种和高质量产品的低成本生产。1、以简化为手段去除生产中一切不增值的工作精益生产方式把生产中的无效劳动和提前进入库存的过剩劳
25、动都视为浪费。为杜绝这些浪费,它要求毫不留情地撤掉不直接为产品增值的环节和工作岗位。在物料的生产和供应中严格实行准时生产制,做到按需要的时间和需要的数量,向需要的部门或岗位提供所需要的物料,即不设中间库存的,完全由需求驱动的拉动式生产方式。2、强调人的作用,充分发挥人的潜力精益生产方式把工作任务和责任最大限度地转移到直接为产品增值的工人身上。而且任务分到小组,由小组内的工人协作承担。为此,要求工人精通多种工作,减少不直接增值的工人,并加大了工人对生产的自主权。当生产线发生故障,工人有权拉闸使生产线停下来,查找原因,做出决策。小组协同工作使工人工作的范围扩大,激发了工人对工作的兴趣和创新精神,更
26、有利于精益生产的推行。3、采用适度自动化,提高生产系统的柔性精益生产方式并不追求制造设备的高度自动化和现代化,而强调对现有设备的改造和根据实际需要采用先进技术。按此原则来提高设备的效率和柔性。例如,在采用柔性制造系统时,应让它的柔性与市场需求所要求的柔性相一致,不求过强的柔性,以避免技术和资金的浪费。4、不断改进,以尽善尽美为最终目标精益生产把“尽善尽美”作为努力不懈追求的目标,即持续不断地改进生产,消除废品,降低库存,降低成本和使产品品种多样化。上述的以简化为手段、发挥人的作用等的措施,都是达到尽善尽美状态的人员和组织管理的保证。尽善尽美是永无止境的。这就要求企业永远致力于改进和不断进步。中
27、国企业在运用精益生产管理时的误区2003-3-5 10:58:47 金刚 精益生产管理是在企业尤其是汽车制造业中普遍被采用的一种管理方式。熟悉全球汽车业发展历史的人都知道,目前,独占全球汽车业鳌头的通用汽车的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美国经济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到80年代,发展缓慢,年平均只有1%左右。尤其表现在制造业上。许多外国制成品,尤其是日本货进入并迅速占领了美国市场,使美国在19811986年间,逆差以平均34.1的速度上升。到后来,美国不得不对日本进行了贸易遏制政策。同时,美国迅速对现状进行了研究,决定向日本的制造业学习,首先突出表现在从80年代中期起由汽车业带头引进日本的精益生产和先
28、进的管理方法,在近十年的时间里,使美国制造业有了飞速的发展。汽车业在采用了精益生产方式后,小轿车直接成本比日本都低,彻底扭转了落后的趋势,1994年是美国汽车业的转折点,产量和收入都超过了日本。美国通用在其中就选择了和丰田合资,成立NUMMI。在合资的过程中,派中高层管理人员去NUMMI学习精益生产方式的精华,并在全球的通用公司中强行推广。精益生产方式不仅使日本在五六十年代开始腾飞,而且又使美国在90年代能学日本而后赶超日本。我自己也亲身经历过因为精益生产方式所带来的成就。1994年,我在NUMMI任生产管理总经理的时候,曾经用精益生产方式主持过四年一度的车型改革,一个改革下来,才动用了通用过
29、去车型改革的十几分之一的成本。这是美国汽车工业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改进,我也因此受到了日本丰田和美国通用高层领导很高的嘉奖,也因此使我对精益生产方式带有深厚的感情。其实,中国1981年就引进了精益生产模式。上海通用汽车就是精益生产在中国成功的为数很少的一个样板。中国民族汽车也很早就采用了精益生产,但是至今明显见效的很少。与精益生产在中国的命运相反,在日本、美国,精益生产显示出了其强大的活力。记得在精益企业(Lean Transformation)中,作者布鲁斯A汉德生和乔L拉科分析道:“为什么要实现和达到此(精益转化)目的会如此困难呢?”作者把它们归结为利己主义、个人的日程安排、缺乏理解、办事
30、总盲目墨守于传统方式和过去的做法等几大原因。由于在中国有8年的工作经验,又曾经和中国汽车界的几家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企业领导接洽过数次,同时,和我在美国的通用和丰田的汽车界上级和同事保持着一定的联系,我分析精益生产在中国,尤其在中国民族汽车工业之所以见效不大的原因,认为有两大盲点和误区,即两大问题:一、 领导和执行力的问题,系统建立前没有沟通好,一旦系统建立,没有彻底贯彻执行,执行后没有跟进、坚持;还有领导的权力观问题和简化管理问题。二、 人的问题,包括冗员的问题,罚和恐吓员工的管理手段问题。这两大问题,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人的问题。领导和 执行力的问题在和国内几家民族汽车工业或其他制造业接洽的过程中
31、,我发现他们都运用了精益生产的一些做法,比如说:有一定的标准作业,有看板管理,有5S等等。但是,之所以见效甚微,我觉得主要是他们对精益生产方式理解不够,很多经理不是真正懂精益生产方式。标准作业,有些企业已经白纸黑字,写进了各种管理手册中去,看板也做得很漂亮,但是,仔细观察下去,是不是每一个经理和每个岗位上的员工都知道他们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以什么样的方式才能做得最好最有效呢?一旦理解了,系统建立了,是在完全按照精益生产的精神在做吗?是在彻底贯彻执行了吗?执行后,能不能坚持下去呢?没坚持下去的话,人就不会持之以恒,按照系统重复地再做,越做越好。其实,精益生产的精髓就是:永无休止地追求进
32、步。这要靠理解、彻底执行和不断坚持跟进。记得当初NUMMI刚合资的时候,从通用当初的董事长兼总裁ROGER B SMITH、GM驻NUMMI总代表JIM PETERS到中层管理人员,都坚决执行丰田的精益生产方式。因为团队的成员来自通用原来的旧工厂,他们原有的方式和思维也给精益生产方式的推行造成了很大的阻力,遇到过工人和一些主管的不满。例如很多美国工人还曾经利用工会组织,对标准作业和5S等制度提出过抗议,认为没有必要,限制了人的自主性和灵活性。我们花了6个月的时间,在NUMMI建立了标准作业。当我们开始试生产的时候,我们发现95%的工人都没有完全按照标准作业操作。尤其是美国人历来崇尚自由,每个人
33、都不觉得应该按照标准作业工作,而全厂统一的标准作业系统只是为了使老板满意,使管理阶层满足。其实,标准作业是非常简单的,大概正因为简单,众所周知,所以很少有人重视它。我们又花费了6个月的时间让工人们了解标准作业的重要性和它对未来的影响,标准作业会使NUMMI的成长和业绩完全超出其他通用的工厂。同时,我们又请丰田日本总部派了250人来帮助NUMMI员工执行标准作业。一段时间之后,NUMMI团队员工开始体会到了彻底执行标准作业后带来的效果以及改善的好处。现在,标准作业在NUMMI受到了最大的尊重和支持。它代表了一个团队员工的工作基准,员工也因为能将此标准传授给他人而非常自豪。尤其是当他能眉飞色舞地告
34、诉后来人,他是怎样从一年前刚开始做标准作业时每分钟完成10件到现在能增加到15件的改善历程。对他来说,对NUMMI来说,这都是成功。如果每个员工都能用标准作业来改善,公司怎么会不成功呢?回过头来,我们想一想,是因为我们有优秀的团队成员吗?或者是因为我们有一个能肩负起团队成功的管理人员吗?其实,真正起作用的还是:对标准作业的理解、尊重、彻底执行和不断跟进。这是我所亲身经历的一个很好的例子。但如果像中国现在的一些企业一样,操作了一段时间后,就不能坚持下去了,那当初费那么大的劲去建立这个系统就是浪费。 领导的权力观和简化管理中国一直有句话,形容领导的权力观,叫做:有权不用,过期作废。而有些公司的领导
35、,即使设置了标准作业,可还是事事亲历亲为,可能是不肯放权,也可能是不放心,怕手下人做不好。还有的领导很少到工厂去,每次去现场,要么是给下面主管天大的面子,要么是走马观花地看不出什么问题,要么只是为下属和工人演戏提供了一个很好的舞台。 在NUMMI,是没有以上这些现象的。我分析,这也是NUMMI成功的原因之一。高层领导是随时要去工厂的。因为在汽车工业,制造业是核心,工厂是质量的创造地,在整个公司中占有战略性的地位。高层领导去工厂,了解标准作业的推行状况,观察看板的执行状况,考察5S的执行情况,检查库存情况等等,然后在下属汇报工作的时候就有了很大的发言权。在高层领导制定战略的时候,是要把工厂里发生
36、的各种细节考虑融合的。国内的一些高层管理者似乎很注重国际上最先进的理念和操作系统,可能希望这些工具能够迅速改变企业不如人意的现状。目标定得太高,而执行中要求又有些放松。还有一种现象,是我到中国来感受特别深刻的。有的老总新接受了一种观念、一种思想、一种方法,就很激情地在公司里振臂一呼,群起响应。副总,管理层都很热情地去准备。做得也像模像样,然后老总视察一下,给予很高的评价,最后就算大功告成了。老总到外面开会和参加讲座的时候,就号称本公司已经实施过先进的某某系统等等。当然,引进最先进的东西从根本上是对的,这可以让中国和世界的差距越来越小。但是,精益生产方式在不少企业失败的原因中也有一点:世界上没良
37、药,企业必须正视自己现有的状况和条件,适当地采用一些或部分国际先进技术和系统。就拿ERP来讲,之所以国内很少有ERP实施成功的企业,是因为大部分企业还没有到实施ERP的程度。如果公司内部连最基础的记账都没有电子化,甚至连用手做的账都没有完全的系统,就好比还没有打根基就造摩天大厦一样,不仅不可行,即使一时强制执行了,今后也会出问题的。而且ERP系统的建立,是和公司整体员工素质是成正比的,如果部分的员工还不会用电脑,那么ERP对于公司来说,又能起到什么真正的效果呢?其实,精益生产方式是很简单的,它是一种理念,包含的都只是工具,如标准作业,5S,看板管理。精益生产方式中,只要标准作业设置好并彻底执行
38、了,领导达到一定授权,把合适的人放到合适的工作岗位上,然后把目标定得低些,把要求定得高些,并不断坚持,自自然然地公司就会有一步步的改善和改进。在简化管理方面,我还看到一些有趣但值得深思的现象:例如,员工宿舍很脏,按一般国内企业的做法,就是管理人在墙上贴标语:不准吐痰,不准乱扔果皮纸屑等等。但是更实际的管理却应该是在一些适当的位置上多添置些垃圾箱,痰盂。简化管理中,解决问题的很有效的办法是:把实实在在的样子做给员工看。有了样本,领导做了,员工跟着做。这样改善就非常显著。人员管理问题减少冗员我所观察和拜访的国内企业中,经常会出现这样状况,要么人多,没有系统;要么系统设置好了,却没有合适的人来管理。
39、从精益生产看管理,人的问题,是中国特有的问题。我拜访的工厂中,99%以上的企业所拥有的员工,比我想象中的多得多。有朋友谈起过,如果每个公司和政府机构都能达到欧美高效的企业效率的话,一半以上的人会下岗,那社会就不会安定了。但是,我认为,既然中国要和世界接轨,这就不能成为中国企业养冗员的借口。曾经有一度,通用汽车还为它能为那么多人提供工作岗而骄傲。而其实,以NUMMI的实际操作经验来分析,这种员工人数的压力就阻止了企业效率的提高。益生产方式就是以最低的成本去生产出高质量的产品。无论中国劳动力成本多么低廉,它都是成本。冗员的存在,会导致工作努力的员工的斗志受到打击,同时无所事事的或效率低的员工会影响
40、高效率勤劳工作的员工的工作,节奏就会在无形之中放慢,效率会降低。在NUMMI的时候,我们要求每个员工完成自己份内工作时,就不要帮别人。通过这种方式,团队的领导者就能很清楚看出在根据不同工种、人的不同能力分配工作时的不平衡现象,就可以进行改善,那样,整个团队的工作量就会慢慢平衡。当然,能力强的人的收入也是同他的工作量成正比的。通过这种方式的改进,来通用有6500个员工,平均每天生产350辆车,最多达到450辆。而NUMMI只有2500名员工,却能在运作两条生产线时,每天产出850辆车。工作时间还是每天2班,但效率却倍增加了,最后皆大欢喜。所以,如果工厂只需要300人,而现有500人,200人就不
41、应该上班;愿把他们放在家里养着。处罚和恐吓不是好的管理手段国内的企业中,经常听到员工上班迟到,就不断地处罚;员工做错事情,要扣工资奖金;员工没有完成工作指标,就要用下岗或开除来威吓等等。其实,这些现象精益生产方式中所排除的手段。在NUMMI成功后,丰田又在美国的肯德基州建厂时,我被委派做生产管理负责人。在我与现任丰田车的社长张富士夫共事的半年中,我经常听到张先生指出改变处罚和恐吓员工的管理手段的重要性。这其实是从日本工业之父戴明的十四点理论中伸出来的。这一点NUMMI做得很好,据我的同事介绍,上海通用也做得很不错。因为精益生产方式是以人为本,中国是以人为本的国家,和精益生产方式的基本观点还是相
42、符的。员工犯错,最终责任应该是经理负,而不应该是员工负。惩罚和恐吓手段,只能起一点短暂的作用。长远看,管理人员要想尽办法帮助员工一起讨论,不再重犯原来的过错,需要鼓励员工对自己的工作和公司的工作大胆发问,提出问题,或表达意见。同时,培很重要。通过培训,不仅能提高员工的工作技,对公司管理制度的深入了解,加强过失管理的防范意识,而且能从根本上解决员工犯错的概率,消除无法完成指标的顾虑等一切妨碍基层员工工作畅顺的因素。按照精益生产方式,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原则,上海通用授予每个工人停止生产线的权力,调动每个工人来完善质量管理,一旦发现质量问题,就停止生产线。当然,停止生产线对每天生产168辆
43、车的上海通用来说会造成效率降低的损失,但质量和效率比眼前的损失更重要。及时依靠每个工人做检验员解决质量问题,其损失的成本要远远小于质量缺陷越滚越大带来的成本耗费。精益生产方式的观念就无处不在地体现在上海通用的每个环节上。用陈虹总经理的话来说,就是“精益是一种哲学、一种理念”。同时,上海通用积极调动员工的积极性,鼓励员工参与到司管理中来。在生产和办公区域,设置建议箱,到处都有理化建议。被最终采纳的建议都会得到奖励。从2000年5月开始,已采纳建议1.3万多条,节约成本近亿元,88%的员工参与了这项活动。公司不仅从较高层次招聘员工,而且为每位员工提供培训和再培训,设立一定的培训课时。世界著名咨询公
44、司麦肯锡公司最近建议跨国汽车制造商停止对中国汽车行业的大规模资本投入。因为在汽车行业几十亿美元的固定资产投入,资本回报率并不高。肯锡建议把制造外包给中国企业,通过传授制造和管理技术来加强一直在被强化的工厂,而自己则全力注重产品设计研发、销售、服务和品牌推广。我知道这种方式已经在欧美使用,且效果很不错。如果麦肯锡的建议被那些世界汽车巨头逐渐采用的话,虽然从长远来讲,对中国也有负面的影响。但是,对中国民族汽车迅速掌握世界一流的制造和管理技术来说,却是难得的好机会,有了加入WTO后的缓冲期,有更多的时间去摸索一条防止被世界汽车巨头吞并之路。如果那个机遇到来以前,中国的民族汽车企业就能够在原有的精益生
45、产的基础上不断改进存在的问题、盲点和误区,做好了准备,那么我相信:当机遇真正到来的时候,中国的民族汽车企业一定能够保持“民族的骨气”,以“民族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去探索出一条中国民族汽车工业的”“阳光大道”! 现任美国环球林克咨询有限公司(GLCC)董事长。1944年出生,美籍华人。日本早稻田大学企业管理学士、美国纽约州立大学财务管理硕士。在北美通用汽车和丰田合资的汽车公司NUMMI(New United Motor Manufacturing.Inc.)工作的14年中,先后担任设备项目管理经理、制造流程训练经理、生产管理副总、采购总经理和生产管理总经理,熟悉丰田汽车制造生产的全部流程,灵活运用
46、丰田生产管理模式(TPS),为NUMMI的发展做出了很大的贡献。尤其1994年任生产管理总经理的时候,用精益生产方式主持四年一度的车型改革,只动用了通用汽车过去车型改革的十几分之一的成本。因为这项美国汽车工业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大改进,受到了日本丰田和美国通用高层领导的嘉奖。1999年,被世界五百强公司美国铝业(ALCOA)派到中国任上海美铝有限公司(中美合资)总经理,导入和执行丰田的管理模式,管理1300名员工,在短短的6个月内转亏为盈,得到美国总部的嘉奖。金先生在中国国内市场温控和时控设备制造、通信电缆、建筑项目等方面也有丰富的经验。名词解释精益生产方式(Lean Manufacture)创
47、始人:丰田公司的丰田英二和大野耐一。影响:被称为工业界的第二次革命,改变了丰田汽车公司的命运,在日本的经济腾飞中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为美国赶超日本作出贡献,并且正在改变着世界,被称为是21世纪的生产方式。主要内容:精益生产是以消费者的需求为生产起点,组织生产线依靠一种称为看板的拉动式准时化生产(Just In Time),实行5S,强调质量是生产出来而非检验出来的,在产品质量上追求尽善尽美,消除一切浪费,降低成本,以向零缺陷、零库存进军,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实现利润最大化。精益生产方式要求建立在信任基础上的团队工作,其成员一专多能,积极地参与企业管理。精益生产方式并不局限在工厂,可以在推广到产品设计、质量保证、财务、人力资源、市场销售、服务和采购等部门。通用汽车公司 General Motor创立时间:1908年现任总裁:理查德瓦格纳当今地位:全球最大的汽车制造商,全球汽车业的王者、多年来高居“世界500强企业”榜首。自1931年起就成为全球汽车企业的领导者主营业务:世界范围内设计、制造和销售各种轿车和卡车,其汽车产品销往200多个国家,在30多个国家建立了组装、制造、分销和仓储业务;通用汽车还拥有全球最为成功的
限制150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