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1.gif)
![资源得分’ title=](/images/score_05.gif)
《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_2018学年高一化学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试题含解析.doc(12页珍藏版)》请在淘文阁 - 分享文档赚钱的网站上搜索。
1、安徽省六安市第一中学2017-2018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二次阶段性考试化学试题1. 为了除去硝酸钾晶体中所含的硫酸钙和硫酸镁,先将它配成溶液,然后加入KOH、K2CO3、Ba(NO)2等试剂,最后进行过滤、蒸发结晶等操作,制成纯净的硝酸钾晶体,加入试剂的顺序正确的是A. K2CO3、Ba(NO3)2、KOH、HNO3 B. Ba(NO3)2、KOH、HNO3、K2CO3C. KOH、K2CO3、Ba(NO3)2、HNO3 D. Ba(NO3)2、KOH、K2CO3、HNO3【答案】D【考点定位】本题考查混合物分离提纯方法的选择和应用【名师点晴】该题为高频考点,把握发生的反应及除杂的原则为解答的关
2、键,注意除杂时要考虑不能引入新的杂质,注意试剂的加入顺序和本题中加入K2CO3的作用。2. 摩尔质量为Mgmol-1的气态化合物VL (已换算成标准状况) 溶于mg 水中,得到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为%,物质的量浓度为cmolL-1,密度为gcm-3,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M 可表示为 B. c 可表示为C. %可表示为 D. 可表示为【答案】D【解析】A、溶液的质量为VM/22.4g;溶液的质量为g,根据质量分数的定义,解得M=22.4m%/(1%)V,故A错误;B、溶质物质的量为V/22.4mol,溶液的体积为,根据c=n/V,则c=1000V/(VM22.4m)molL1,故B错误;C、根
3、据A选项分析,故C错误;D、根据c=1000%/M,推出=cM/1000%g/cm3,故D正确。点睛:根据c=n/V,注意V的单位是L,因此解决这类题时应注意单位之间的换算,以及对质量分数、c=1000%/M公式的应用。3. 下列有关物质分类或归类正确的组是化合物:CaCl2、NaOH、HCl、O3 混合物:盐酸、漂白粉、水玻璃、水银 同素异形体:C60、金刚石、石墨 电解质:氯化铵、硫酸钡、纯醋酸A. A. B. C. D. 【答案】D【解析】O3为单质,故错误;水银是汞,属于单质,故错误;这三者都是碳元素组成,不同结构的单质,因此互为同素异形体,故正确;电解质一般为酸、碱、多数盐、多数金属
4、氧化物、水,因此这三者都属于电解质,故正确;综上所述,选项D正确。4. 纳米碳是一种重要的纳米材料,其粒子直径在1100nm之间。若将纳米碳均勾地分散到蒸馏水中得到一种分散系,则关于该分散系的描述正确的是属于溶液 属于胶体 能产生丁达尔效应 分散质粒子能透过滤纸 分散系粒子能透过半透膜 静置很快会析出黑色沉淀A. B. C. D. 【答案】C【解析】粒子直径在1100nm,分散到水中得到的分散系为胶体,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不能透过半透膜,但能透过滤纸,胶体为介稳性,故选项C正确。5. 甲、乙、丙是三种不含相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它们所含的离子如表所示:阳离子NH4+、Na+、Mg2+阴离子O
5、H-、NO3-、SO42-取等质量的三种化合物分别配制相同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c(甲)c(乙)c(丙)。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甲中一定含有Na+ B. 乙中一定含有NH4+C. 丙中一定含有Mg2+ D. 丙中一定含有SO42-【答案】D【解析】甲、乙、丙是三种不含相同离子的可溶性强电解质,应为OH不与NH4、Mg2共存,因此三种电解质中必有NaOH,其摩尔质量为40gmol1,NH4与NO3结合成NH4NO3,其摩尔质量为80gmol1,MgSO4的摩尔质量为120gmol1,因为取等质量的三种化合物,配制相同体积的溶液,其物质的量浓度:c(甲)c(乙)c(丙),因此摩尔质量越小,浓
6、度越大,即甲为NaOH,乙为NH4NO3,丙为MgSO4;如果NH4与SO42组合,(NH4)2SO4摩尔质量为132gmol1,Mg(NO3)2摩尔质量为148gmol1,因此推出甲为NaOH,乙为(NH4)2SO4,丙为Mg(NO3)2,则推出选项D符合题意。点睛:甲、乙、丙为可溶性强电解质,然后根据离子共存,判断出NaOH的存在,然后进行讨论,假设为NH4NO3或(NH4)2SO4,MgSO4或Mg(NO3)2,因为是等质量,根据浓度大小,需要判断其摩尔质量,摩尔质量越小,其物质的量浓度越大,得出最后的结果。6. 在离子反应xR+yH+O2=mR3+nH2O中,n和m分别为A. 2、2
7、B. 2、3 C. 3、3 D. 2、4【答案】A【解析】根据反应前后所带电荷数守恒,得出xy=3m,根据原子守恒,x=m,n=2,得出m=2,故选项A正确。点睛:本题采用原子守恒和电荷守恒的方法进行计算比较简单,学生也容易接受,此题也可以采用化合价升降法进行配平,求出n和m,根据离子反应方程式,R化合价由1价3价,化合价升高2价,O2化合价由0价2价,化合价整体降低4价,最小公倍数为4,即R的系数为2,然后根据原子守恒配平其他,最后得出n、m。7. 将下列物质同时加入到水中,能大量共存且得到无色透明溶液的是A. K2CO3 BaCl2 NaOH B. CaCl2 HCl KNO3C. KOH
8、 KCl (NH4)2SO4 D. Fe2O3 HCl NaNO3【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AK2CO3与BaCl2会发生反应:K2CO3+BaCl2=BaCO3+2KCl,溶液变浑浊,错误;B三种物质混合,不能发生任何反应,且溶液为无色,正确;CKOH与HCl会发生酸碱中和反应,不能大量共存;KOH与(NH4)2SO4会发生反应,产生硫酸钾、氨气和水,不能大量共存,错误;DFe2O3难溶于水,不能得到无色透明溶液,错误。考点:考查物质混合的现象的判断的知识。8. 离子方程式BaCO3+2H+=CO2+H2O+Ba2+中的H+均不能代表的物质是HCl H2SO4 HNO3 NaHSO4 CH
9、3COOHA. B. C. D. 【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离子方程式BaCO3 + 2H CO2 + H2O + Ba2中的H表示的是可溶性的强酸,而且酸根离子不能与Ba2结合形成难溶性的盐。HCl是强酸,BaCl2是易溶的、易电离的物质,可以表示为H+,错误;H2SO4是可溶性的强酸,但是电离产生的酸根离子SO42-会与Ba2+结合形成BaSO4沉淀,因此不能表示为H+,正确;HNO3,是强酸,Ba(NO3)2是易溶的、易电离的物质,可以表示为H+,错误;NaHSO4是强酸的酸式盐,可以电离产生H+,同时电离产生酸根离子SO42-会与Ba2+结合形成BaSO4沉淀,因此不能表示为H+,正
10、确;CH3COOH是弱酸主要以电解质分子形式存在,不能写成H+形式,正确。故符合题意的是,选项C符合题意。考点:考查电解质与电离方程式正误判断的知识。9. 重金属离子具有毒性,如Cu2+、Ba2+。实验室中有甲、乙两种含重金属离子的废液,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所含阳离子主要是Ba2+。如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乙废液中可能含有的离子是A. Cu2+和SO42- B. Cu2+和Cl- C. K+和SO42- D. Ag+和NO3-【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甲废液经化验呈碱性,则溶液中含有OH-,主要为有毒离子为Ba2+,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则甲乙发
11、生反应使重金属离子生成沉淀,则乙中应含有SO42,发生反应Ba2+SO42-=BaSO4,乙中的重金属离子与甲中的OH-反应生成沉淀,根据选项中离子的性质可知,只有A符合,发生反应为2OH-+Cu2+=Cu(OH)2,故选A。【考点定位】考查离子共存问题【名师点晴】注意离子的性质以及题目的要求,题目中的信息为解答该题的关键;常见的重金属离子:Cu2+、Ag+、Hg2+、Ba2+、Pb2+,甲中有OH-、Ba2+,乙中有Cu2+、SO42-,它们发生如下反应:2OH-+Cu2+=Cu(OH)2,Ba2+SO42-=BaSO4,将甲、乙两废液按一定比例混合,毒性明显降低。10. 下列离子组在指定溶
12、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 使pH试纸呈蓝色溶液中:I-、Cl-、NO3-、Cu2+B. 使酚酞呈深红色的溶液中:Na+、Cl-、H+、NO3-C. 含大量Ag+的溶液中:K+、Na+、NO3-、SO42-D. 含大量OH-的溶液中:CO32-、Cl-、F-、K+【答案】D【解析】A、pH试纸呈蓝色,说明溶液显碱性,Cu2与OH不能大量共存,产生氢氧化铜沉淀,不能大量共存,故A错误;B、酚酞呈深红色,说明溶液显碱性,H和OH不能大量共存,生成弱电解质H2O,故B错误;C、Ag与SO42生成微溶物Ag2SO4,故C错误;D、这些离子在指定的溶液中能够大量共存,故D正确。11. 已知下列反应:反应
13、:Co2O3+6HCl(浓)=2CoCl2+Cl2+3H2O反应:5Cl2+I2+6H2O=10HCl+2HIO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中HCl是氧化剂 B. 反应中Cl2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C. 还原性:CoCl2HClI2 D. 氧化性:Co2O3Cl2HIO3【答案】D【解析】A、反应I中HCl,HCl中Cl由1价0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即HCl属于还原剂,故A错误;B、反应I中Cl2属于氧化产物,故B错误;C、还原剂的还原性强于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反应I中,HCl属于还原剂,CoCl2属于还原产物,即还原性:HClCoCl2,反应II中,I2是还原剂,HCl是还原产物,即还原性:I
14、2HCl,综上所述,还原性:I2HClCoCl2,故C错误;D、氧化剂的氧化性强于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反应I中Co2O3是氧化剂,Cl2是氧化产物,即氧化性:Co2O3Cl2,反应II中Cl2是氧化剂,HIO3是氧化产物,氧化性:Cl2HIO3,综上所述,氧化性:Co2O3Cl2HIO3,故D正确。12. 下列各组离了在溶液中因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的是A. H+、NO3-、Fe2+、Na+ B. K+、Ba2+、OH-、SO42-C. Ag+、NO3-、Cl-、K+ D. Cu2+、NH4+、Cl-、OH-【答案】A【解析】A、NO3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Fe2具有还原性,NO3在
15、酸性条件下把Fe2氧化成Fe3,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不能大量共存,故A正确;B、Ba2与SO42反应生成BaSO4沉淀,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B错误;C、Ag和Cl生成AgCl沉淀,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C错误;D、Cu2、NH4分别与OH反应生成Cu(OH)2、NH3H2O,均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D错误。13. 工业上可用硫酸银与硫黄培烧制备氧化铝,再电解氧化铝,发生反应如下:反应:2A12(SO4)3+3S2Al2O3+9SO2反应:2Al2O34Al+3O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反应中S 单质是氧化剂B. 反应中铝元素被氧化C. 当生成5.4gAl时,反应和共转移1.2mole-D. 反应
16、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物质的量之比为2:9【答案】C【解析】A、反应I中S的化合价由0价4价,化合价升高,被氧化,作还原剂,故A错误;B、反应II中Al的化合价由3价0价,化合价降低,被还原,故B错误;C、生成5.4gAl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5.43/27mol=0.6mol,此时消耗Al2O3物质的量为0.22/4mol=0.1mol,反应I中,生成0.1molAl2O3时,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134/2mol=0.6mol,因此共转移电子物质的量为(0.60.6)mol=1.2mol,故C正确;D、反应I中还原剂是S,氧化剂是Al2(SO4)3,3S3SO2,6SO426SO2,因此氧化产
17、物与还原产物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6=1:2,故D错误。14. 物质的量之比为2:5的锌与稀硝酸恰好完全反应,若硝酸被还原的产物为N2O,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A. 1:4 B. 1:5 C. 2:3 D. 2:5【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设锌的物质的量是2x,则稀硝酸的物质的量是5x。生成硝酸锌是2x。则根据原子守恒可知,被还原的硝酸是5x2x2x,则该反应中被还原的硝酸与未被还原的硝酸的物质的量之比是x:4x1:4,答案选A。考点:考查锌和稀硝酸反应的有关计算点评:该题是高考中的常见题型,属于中等难度的试题。主要是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电子得失守恒进行有关氧化还原
- 配套讲稿:
如PPT文件的首页显示word图标,表示该PPT已包含配套word讲稿。双击word图标可打开word文档。
- 特殊限制:
部分文档作品中含有的国旗、国徽等图片,仅作为作品整体效果示例展示,禁止商用。设计者仅对作品中独创性部分享有著作权。
- 关 键 词:
- 安徽省 六安市 第一 中学 2017 _2018 学年 高一化学 上学 第二次 阶段性 考试 试题 解析
![提示](https://www.taowenge.com/images/bang_tan.gif)
限制150内